在一次育兒分享會上,欣欣媽分享了她與女兒的故事。三歲的小女兒欣欣最害怕坐電梯,每次一進電梯,尤其是人多的時候,就害怕的躲在媽媽身後,抱著媽媽的大腿,甚至有時候哭鬧著說要媽媽抱才肯罷休。
一開始,欣欣媽覺得欣欣在無理取鬧,每次都笑話欣欣,也果斷拒絕抱欣欣,她覺得她女兒怎麼那麼嬌氣,都三歲了還求抱抱。直到有一天,欣欣媽媽拗不過女兒,蹲下來想安慰一下女兒,才發現,以女兒的視角看過去,密密麻麻,狹小的空間裡全是腿,陌生的腿,那種壓迫和緊張感,連欣欣媽都覺得壓抑的很。於是她明白了欣欣為什麼害怕電梯,為什麼在電梯裡求抱抱。
無獨有偶,鋒鋒媽和欣欣媽的經歷類似,有一次在步行街逛街,鋒鋒停下腳步鬧著執意要媽媽抱,媽媽想著經常抱3歲多的男孩子不利於孩子獨立性格的養成,果斷拒絕鋒鋒的要求。等她蹲下來安慰鋒鋒時,才發現鋒鋒太矮了,假期的步行街人擠人,他矮小的視線只能望著不停穿梭的腿,他害怕那種弱小感和無助感,想要尋求媽媽的庇護,所以才想要媽媽抱。
我們父母總是自以為在做對孩子好的事,覺得孩子不小了,該學會獨立了,該獨自承擔一些事,我們以為孩子應該按照我們以為的方式來成長,結果,孩子變得哭鬧、內向。甚至我們把它定義為「萬人嫌」,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面,是我們太自以為是,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提要求,孩子的視角卻看不到我們的展望。
我們是第一次做人父母,不懂不理解,要學要改變的太多太多了,不妨我們試著回想一下,當年我們還是幼童時,我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呢。不妨我們試著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看一下他們所看到的世界,感同身受,少一些我以為,多一些了解和關注孩子的感受,拒絕「我以為」式育兒,這樣我們才可以與孩子平等溝通。
所謂培養孩子的自立性,首先要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愛,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有安全感。在孩子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父母多點陪伴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消除緊張和害怕,把注意力轉移到更加美好的事情上。不認可孩子的害怕,而是幫他們消除害怕,增加安全感,進而幫他們樹立面對世界的膽量和勇氣。
比如,當孩子害怕電梯裡密集的人群時,我們父母可以面向孩子站立,對著孩子微笑,全程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就在身邊,他們的眼裡只有父母,這樣,就可以消除他們的害怕和緊張。
請父母拒絕「我以為」,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受孩子面臨的苦難和心情,這樣親子才能更加和諧,親子之間也才能更好的溝通,孩子才能更加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