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典型卒中:腦橋預警症候群

2020-12-19 丁香園論壇

近期,The Neurologist 雜誌發表了由哥倫比亞學者 Orozco 等報導的兩例腦橋預警症候群(PWS)患者。作為不典型卒中的一種特殊類型,PWS 具有獨特的臨床表現,需要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病例 1

78 歲女性患者,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及言語模糊 3.5 小時急診就診。

查體:血壓 140/80 mmHg,輕度構音障礙,左側中樞性面癱;左上肢輕癱,左下肢較嚴重(肌力 2 級)。NIHSS 評分 11 分,急診頭顱 CT 未見出血和缺血病灶。

患者既往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卒中(左側小腦半球)病史;在此次發作前,患者已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天,氯沙坦 100 mg/天以及洛伐他汀 20 mg/天。

神經內科醫生接診時,患者自述其肌力已有所恢復,複測血壓為 178/102 mmHg,無面癱,左側肌力為 4 級;NIHSS 評分為 3 分。頭顱 MRI 顯示右側腦橋旁正中區缺血性病灶,左側小腦及小腦腳陳舊性病灶(圖 1)。無心律不齊,血管超聲顯示無閉塞或狹窄。經食道超聲心動圖顯示右向左分流的卵圓孔未閉。


圖 1 頭顱 DWI 顯示右側腦橋旁正中區高信號

患者的症狀隨血壓的變化而呈波動性,在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時收入 ICU 治療,給予阿託伐他汀 40 mg/天及氯吡格雷 75 mg/天治療。

治療後 3 天出院,肌力為 3 級,輕度面癱。隨訪患者症狀改善,肌力 4 級,mRS 評分為 1 分。

病例 2

55 歲男性患者,主因突發右側肢體無力及右側中樞性面癱 6 小時來診。

患者自述就診時肌力比發病時已有所恢復。測血壓為 184/102 mmHg,輕度構音障礙,輕度右側中樞性面癱,右側肌力為 4 級。NIHSS 評分 8 分,頭顱 MRI 顯示左側腦橋旁正中區急性缺血性病灶(圖 2)。


圖 2 頭顱 DWI 顯示左側腦橋旁正中區高信號

患者轉入 ICU 治療,經食道超聲心動顯示左側心室肥大,無附壁血栓和瓣膜病,無血管狹窄。給予阿司匹林 100 mg 及阿託伐他汀 40 mg 及康復治療。患者住院期間,血壓出現反覆波動,且當收縮壓<150 mmHg 時,患者症狀加重。

患者住院後 5 天出院,遺留輕度構音障礙,肌力 4 級,輕度右側中樞性面癱。

討論

腦橋預警症候群(PWS)是卒中預警症候群(SWS)的一種。既往對 SWS 認識較多的是內囊預警症候群(CWS),其主要以偏側運動及感覺障礙刻板樣反覆發作為特徵,是一種不伴有皮質症狀的特殊類型 TIA。直到 2008 年,Saposnik 等明確了 PWS 也是 SWS 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症狀包括運動或感覺障礙反覆發作,伴構音障礙或眼肌麻痺。

PWS 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基底動脈底部多個深穿支閉塞有關;患者呈現反覆發作的症狀可用閉塞動脈遠端血流低灌注來解釋,而血壓降低時,低灌注加重,故症狀加重。目前針對 PWS 無標準的治療方法,建議此類患者應避免低血壓以及血壓波動帶來的低灌注損傷。


相關焦點

  • 逢考必有的4大腦橋症候群,一表巧記
    不信,我們來試試記記腦幹症候群中的腦橋症候群(延髓症候群可見逢考必有的延髓症候群,輕鬆記憶的方法來了)。首先,我們需了解臨床上最常見的腦橋症候群包括四個:腦橋被蓋下部症候群,又稱Raymond-Cestansyndrome;腦橋腹外側症候群,又稱Millard-Gubler syndrome;腦橋腹內側症候群,又稱福維爾症候群(Foville syndrorne);閉鎖症候群(tucked-in syndrome),又稱去傳出狀態。
  • 巧記「兩大腦橋腹側症候群」,看完這篇收穫滿滿
    腦橋腹側主要有兩大症候群,分別為Millard-Gubler症候群和fovile症候群,今天通過病歷學習,我們利用口訣輕鬆學會這兩大症候群。患者,男性,56歲,主因「突發復視、左側口角偏斜流涎1天,右側肢體無力伴麻木2天」入院。
  • 4個病例,全方位認識「一個半症候群」家族!丨溫故知新
    人們將腦橋病變引起的同側凝視麻痺和對側核間性眼肌麻痺稱為「一個半症候群」,腦橋旁正中網狀結構及內側縱束解剖學上與面神經、外展神經、聽神經及其神經核相毗鄰,從而出現不同組合的腦橋被蓋部症候群。所以今天就通過幾個病例帶大家認識一下「一個半症候群」家族!
  • 基底動脈閉塞症候群 你不可不知的七大要點
    ABCD2 評分也可以幫助明確較高危患者,評分 > 6 分或 7 分的眩暈患者其診斷為卒中的可能性約為 27%,該評分越低,卒中可能性越小。伴有至少一項其他神經系統症狀的眩暈患者比孤立性眩暈患者更可能診斷為卒中。眼動麻痺、口咽功能障礙、共濟失調以及肢體力弱是最常見的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眼動異常、瞳孔不對稱、呼吸紊亂、辨距不良以及意識水平改變。
  • 閉鎖症候群:一個讓人只能用眼「說話」的病
    閉鎖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又稱去傳出狀態、假性昏迷、腦橋腹側症候群和腦延髓脊髓失聯等。首先由 F.Plum 等 [1] 於 1966 年提出。該病徵臨床少見,是一種急危重症候群。
  • 神奇的症候群:卒中後竟變成了國外國口音?
    導讀 外國口音症候群(FAS)是一種與語音節奏和韻律改變相關的罕見症候群,患者會突然出現外國口音,可能的病因包括腦血管意外、腫瘤和多發性硬化,但其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清楚。本文將通過病例對FAS進行詳細闡述。
  • 掌握腦橋「十字徵」看這一篇就夠了
    ;V 期為水平線前方的腦橋腹側出現高信號,或腦橋基底部萎縮引起的腹側腦橋體積縮小,並發現水平線總是無一例外的繼垂直線後出現。通過文獻複習我們發現,還有不少累及腦幹/小腦的疾病也可呈現典型的「十字徵」,如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克雅病等。其中,SCA 患者出現「十字徵」報導相對較多。案例分享聊了那麼多,想必也累了,一起來看些有圖有真相的案例提提神吧。
  • JACC綜述: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和神經源性心臟損傷
    神經心源性症候群導致全球超過150萬人死亡,包括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等。有害的腦心相互作用可引起致命的併發症,還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非致死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腦心軸損傷與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相關,包括卒中-心臟症候群、心臟性猝死、Takotsubo症候群。
  • 後循環卒中易漏診?這個病例幫你理清思路
    如何準確診斷後循環卒中? 熟知後循環卒中的典型臨床症狀和體徵 後循環卒中在全部缺血性卒中裡約佔20%。在所有後循環卒中患者中,超過1/3的患者在急診首診時被誤診,這一比例是前循環卒中誤診率的3倍以上。
  • 導管消融術治療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對快慢症候群遠期預後的觀察
    但既往研究隨訪時間相對較短,快慢症候群患者遠期療效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通過超過10 年隨訪,評價快慢症候群患者的快速性房性心律行射頻消融後,該類患者的遠期預後(卒中和節律控制) 。
  • 郭繼鴻教授:Bayes症候群
    Bayes症候群既然為房間阻滯症候群,顧名思 義,患者心電圖一定存在房間阻滯的表現,又因存在 房間阻滯引起的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房顫 和房撲),左房功能減退,栓塞性卒中等臨床表現。當 兩者同時存在時診斷為房間阻滯症候群,當僅有心 電圖房間阻滯表現時則為房間阻滯患者。    Bayes症候群名稱的產生,可追溯幾十年歷史。
  • 青年卒中7大類病因,一文掌握
    妊娠期卒中儘管不常見,但確實會發生。妊娠是一種血栓形成前狀態,會增加卒中風險。妊娠期高血壓也會增加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風險。妊娠女性卒中的發生率約30/100, 000。妊娠期卒中發生於產前、圍產期和產後。
  • 急性前庭症候群的臨床診斷及治療
    其中,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頭暈、眩暈和平衡障礙,以及典型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包括:復視、構音障礙、吞咽困難、視野缺損、肢體或軀幹共濟失調、霍納症候群、交叉性或偏身感覺障礙、肢體運動障礙等症狀體徵。當患者急性起病,存在上述典型的神經功能缺損表現時,結合病史和體徵,可臨床定位診斷於後循環供血區病變。進一步結合影像學檢查,如頭部CT或MRI,明確後循環供血區域腦梗死或腦出血的診斷。
  • 小卒中隱藏大麻煩 哈市二院專家:警惕大腦發出的「危險信號」
    東北網健康頻道消息(通訊員李盼 桑雨薇)日常生活中,短暫的上下肢麻木無力、視力減退、視物不清或視物重影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由於這些症狀很快消失,看似對我們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影響。其實,這些被我們忽視的症狀,很可能是由於小卒中引起的。
  • Leigh 症候群診斷、鑑別診斷要點一覽
    近日,來自印度孟買的 Arora 等人報導了一例 Leigh 症候群,刊登在 AJNR 雜誌上。患者男性,35 歲,震顫伴言語不清 5 年,突然加重 5 天。
  • 【收藏】腦幹「4」法則讓你記住多種腦幹症候群
    The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ulus(內側縱束):損傷後出現同側核間性眼肌麻痺。The Motor nucleus and nerve(顱神經運動核):中線損傷累及同側第3、4、6、12顱神經。5.
  • 年輕人情緒衰竭的徵兆 職業倦怠症候群預警!
    年輕人情緒衰竭的徵兆 職業倦怠症候群預警!時間:2020-12-15 23:1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年輕人情緒衰竭的徵兆 職業倦怠症候群預警! 職業倦怠是人們在與其他人的關係中競爭時可能出現的情緒衰竭,人格解體和缺乏職業滿意度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