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he Neurologist 雜誌發表了由哥倫比亞學者 Orozco 等報導的兩例腦橋預警症候群(PWS)患者。作為不典型卒中的一種特殊類型,PWS 具有獨特的臨床表現,需要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病例 1
78 歲女性患者,突發左側肢體無力及言語模糊 3.5 小時急診就診。
查體:血壓 140/80 mmHg,輕度構音障礙,左側中樞性面癱;左上肢輕癱,左下肢較嚴重(肌力 2 級)。NIHSS 評分 11 分,急診頭顱 CT 未見出血和缺血病灶。
患者既往有高血壓、高脂血症和卒中(左側小腦半球)病史;在此次發作前,患者已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天,氯沙坦 100 mg/天以及洛伐他汀 20 mg/天。
神經內科醫生接診時,患者自述其肌力已有所恢復,複測血壓為 178/102 mmHg,無面癱,左側肌力為 4 級;NIHSS 評分為 3 分。頭顱 MRI 顯示右側腦橋旁正中區缺血性病灶,左側小腦及小腦腳陳舊性病灶(圖 1)。無心律不齊,血管超聲顯示無閉塞或狹窄。經食道超聲心動圖顯示右向左分流的卵圓孔未閉。
圖 1 頭顱 DWI 顯示右側腦橋旁正中區高信號
患者的症狀隨血壓的變化而呈波動性,在患者病情再次加重時收入 ICU 治療,給予阿託伐他汀 40 mg/天及氯吡格雷 75 mg/天治療。
治療後 3 天出院,肌力為 3 級,輕度面癱。隨訪患者症狀改善,肌力 4 級,mRS 評分為 1 分。
病例 2
55 歲男性患者,主因突發右側肢體無力及右側中樞性面癱 6 小時來診。
患者自述就診時肌力比發病時已有所恢復。測血壓為 184/102 mmHg,輕度構音障礙,輕度右側中樞性面癱,右側肌力為 4 級。NIHSS 評分 8 分,頭顱 MRI 顯示左側腦橋旁正中區急性缺血性病灶(圖 2)。
圖 2 頭顱 DWI 顯示左側腦橋旁正中區高信號
患者轉入 ICU 治療,經食道超聲心動顯示左側心室肥大,無附壁血栓和瓣膜病,無血管狹窄。給予阿司匹林 100 mg 及阿託伐他汀 40 mg 及康復治療。患者住院期間,血壓出現反覆波動,且當收縮壓<150 mmHg 時,患者症狀加重。
患者住院後 5 天出院,遺留輕度構音障礙,肌力 4 級,輕度右側中樞性面癱。
討論
腦橋預警症候群(PWS)是卒中預警症候群(SWS)的一種。既往對 SWS 認識較多的是內囊預警症候群(CWS),其主要以偏側運動及感覺障礙刻板樣反覆發作為特徵,是一種不伴有皮質症狀的特殊類型 TIA。直到 2008 年,Saposnik 等明確了 PWS 也是 SWS 的一種表現形式,其症狀包括運動或感覺障礙反覆發作,伴構音障礙或眼肌麻痺。
PWS 的發生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基底動脈底部多個深穿支閉塞有關;患者呈現反覆發作的症狀可用閉塞動脈遠端血流低灌注來解釋,而血壓降低時,低灌注加重,故症狀加重。目前針對 PWS 無標準的治療方法,建議此類患者應避免低血壓以及血壓波動帶來的低灌注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