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卒中7大類病因,一文掌握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沈遙遙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青年卒中的病因,差不多都在這了!

約10%~15%的卒中發生在18~50歲的成人中,青年卒中的病因診斷仍然具有很大挑戰。

許多青年卒中病因歸類於心源性、其他原因和不明原因類型,而不是動脈粥樣硬化型或者小血管閉塞型。當前研究發現青年卒中發病率在攀升,且同樣存在老年人常伴隨的卒中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等)。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青年卒中的常見病因,具有臨床指導意義。

1

女性所特有或女性好發的病因

表1 女性所特有或女性好發的病因

與男性相比,先兆偏頭痛在年輕女性中更為普遍。研究發現有先兆偏頭痛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風險增加2倍。同時存在3個危險因素時(先兆偏頭痛、口服避孕藥和吸菸)的卒中風險增加9倍。

有先兆偏頭痛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與不明原因、心源性栓塞、卵圓孔未閉和血栓形成前狀態有關。有趣的是,有先兆偏頭痛的年輕女性卒中患者,其罹患傳統心血管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反而更低。

妊娠期卒中儘管不常見,但確實會發生。妊娠是一種血栓形成前狀態,會增加卒中風險。妊娠期高血壓也會增加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風險。妊娠女性卒中的發生率約30/100, 000。妊娠期卒中發生於產前、圍產期和產後。

2

與隱源性卒中有關

卵圓孔未閉約佔總人群的15%~35%,是矛盾栓塞的機制之一。對於年輕患者而言,卵圓孔未閉發生卒中風險更大且為常見的隱源性卒中病因。對於存在卵圓孔未閉且沒有明顯靜脈來源的栓塞患者,尤其是年輕卒中患者,其遺傳性和獲得性血栓形成發生率更高,包括V因子Leiden突變、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變。

3

遺傳性血栓形成和獲得性血栓前或高凝狀態

表2 遺傳性血栓形成和獲得性血栓前或高凝狀態

▍V因子Leiden突變

它是最常見的遺傳性血栓形成症,好發於歐洲人。據統計有3%~6%的歐洲人至少有一個拷貝數的Leiden突變。既往研究發現V因子Leiden突變與白種人青年缺血性卒中相關。

▍G20210A基因突變

它是血栓性疾病的遺傳危險因素之一,該突變患者靜脈血栓形成風險增高2~4倍。在15 ~42歲人群中,G20210A基因突變與缺血性卒中風險相關。在一項青年卒中的研究中,G20210A基因突變發生率為3.5%,而健康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4%。

▍蛋白質C和蛋白S缺乏

蛋白C和蛋白S起到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缺乏會導致血栓性疾病復發。在蛋白C缺乏中,基因突變差異導致蛋白C缺乏程度不同。輕微缺乏的發生率約為1/500,而嚴重者的發生率為1/4000, 000。輕微蛋白S缺乏發生率為1/500,在青年卒中患者的發生率為4%~12%。

▍抗凝血酶(也稱為抗凝血酶Ⅲ)

其是一種天然的抗凝劑,通過抑制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的活性維持機體止血平衡。抗凝血酶缺乏主要導致靜脈血栓,其在青年卒中患者中的發生率為5%~8%。

▍抗磷脂症候群

其是一種可導致靜脈血栓形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發於青年女性。據估計,在50歲以下的卒中患者中,有10%~20%的患者可能存在抗磷脂症候群。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

抗磷脂症候群在SLE患者中多見。多項研究表明SLE患者卒中風險高達2倍,尤其見於青年女性。SLE患者中約10%~15%的死亡是由於腦血管疾病引起,包括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可由MTHFR基因突變、葉酸缺乏和維生素B6及B12缺乏所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可直接或間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平滑肌增殖,改變血液凝固狀態及促使血栓形成。

4

頸動脈或椎動脈夾層

▍頸動脈或椎動脈夾層

其是導致中年人卒中和非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以椎動脈夾層最常見(48.4%),其次是頸內動脈夾層(18.2%)和大腦中動脈動脈(15%),約2/3頭頸部夾層發生在顱內段。

圖1 顱腦MRI示右側延髓背外側梗死,MRA示右側椎動脈顱內段閉塞。

圖2 CTA(A、B)示右側椎動脈纖細,第2頸椎橫突孔椎動脈以上不顯影。高分辨磁共振成像(C、D)示右側椎動脈顱內段管腔明顯狹窄,殘留的流空信號腔明顯細小,椎動脈後壁見新月形短T1、長T2血栓信號(紅箭頭示),提示為夾層動脈瘤(管腔狹窄率最高處達84%)

5

血管病或血管炎相關性疾病

表3 血管病或血管炎相關性疾病

▍法布裡病(Fabry disease)

其是一種罕見的X染色體連鎖遺傳的α-半乳糖苷酶缺乏性疾病,致病基因位於Xq22,為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tosidase A,GLA)基因。GLA基因突變導致三己糖醯基鞘脂醇(GL3)和相關的鞘糖脂在血管壁聚集,可引起缺血性卒中和腦出血。

圖3 法布裡病引起雙側延髓內側梗死,基因檢測示:α-半乳糖苷酶A(α-galactosidase A, GLA)基因基因突變

▍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症候群(MELAS)

其是一種常見的母系遺傳的線粒體疾病。80%的MELAS患者是由mtDNA的A3243G位點AG突變造成,累及到線粒體電子傳遞鏈, 導致其產能減少。卒中樣發作是由缺血性損傷造成,因其在影像學上的病灶不符合血管分布。

圖4 顱腦MRI示左側顳、頂、枕葉可見大片狀長T1、T2信號,DWI高信號,ADC減低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伴皮層下梗死和白質腦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 phalopathy, CADASIL)

CADASIL是我國最常見的成人型單基因腦血管病,是由NOTCH3基因突變引起的。患者可表現為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伴先兆偏頭痛等。

圖5 顱腦MRI示右側基底節、側腦室旁梗死,雙側腦白質病變。顱腦CT示左側基底節出血破入腦室。皮膚活檢,電鏡顯示小動脈壁可見特徵的GOM沉積。基因檢測發現3號外顯子Arg90Cys雜合突變

▍Moyamoya病(煙霧病)

煙霧病可以是遺傳性的,也可以是後天獲得的。煙霧病可發生在兒童和成人的所有年齡階段。煙霧病的臨床表現多變,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缺血性卒中、腦出血和癲癇。

圖6 顱腦MRI示左側額葉皮層和皮層下梗死。DSA示左側頸內動脈分叉處閉塞,大腦中動脈重度狹窄、大腦前動脈未顯影,顱底可見煙霧血管形成。

▍巨細胞動脈炎

其臨床相對少見,多見於>50歲,後循環受累多於前循環。臨床表現為肩部、臀部和下巴疼痛,伴復視,卒中前患者血細胞沉降率增高。

▍Takayasu動脈炎

通常出現在50歲以下的成年人中,女性更為多見。臨床表現為關節痛、發熱,體重減輕、頭痛、皮疹,紅細胞沉降率增高。腦血管病變表現為血管閉塞和動脈瘤形成。

圖7 CTA示右側頸總動脈長節段狹窄,左側頸總動脈近端和左側椎動脈近端閉塞。

患者女,17歲,左側大腦半球大面積梗死(未提供影像圖片)。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PACNS)

它是主要局限於腦實質、脊髓和軟腦膜的中小血管的罕見重度免疫炎疾病。常累及不同區域的多支血管且呈節段性分布,故常為多發病灶。它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高峰期是50歲左右。

圖8(A)DSA示多灶性腦動脈狹窄。(B) DWI示不同血管供血區彌散受限。(C)黑血成像可見左側M1段血管壁強化。(另一例患者)(D)雙側MCA多發節段性狹窄。(E)雙側基底節DWI彌散受限。(F)左側腦室旁腦實質出血。

▍纖維肌發育不良

其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的非動脈粥樣硬化性、非炎症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大部分動脈,以腎動脈和頸內動脈顱外段最常見。年輕女性多見。病理改變主要以動脈壁中膜增厚為主、呈多灶性,導致血管成像呈現「串珠狀」外觀。

圖9 顱腦MRI示左側丘腦梗死。CTA和DSA示:雙側大腦後動脈呈「串珠樣」改變,左側為甚。

▍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 RCVS)

其是一種臨床以劇烈頭痛、伴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而影像以節段性腦動脈收縮為主要表現的症候群,其血管收縮大多在3個月內恢復。RCVS的發病年齡在10~76歲之間,發病高峰在42歲左右,女性多於男性。頭痛是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尤其是霹靂樣頭痛。RCVS的影像學表現各異,包括凸面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梗死和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

圖10 患者入院第6天顱腦MRI示雙側枕葉非對稱性血管源性水腫(A-C)。5天後複查顱腦MRI示雙側頂枕葉皮層及皮層下梗死(D-F)。頭頸聯合CTA示顱內多發節段性腦動脈狹窄(G)。隨訪3個月時,顱腦MRA示顱內節段性血管狹窄恢復正常(H)。

6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表4 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7

生活方式相關危險因素

表5 生活方式相關危險因素

8

小結

本文主要摘自2020年發表在Stroke雜誌上「更新的青年人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分類」。在臨床工作中常遇到青年人卒中,有時病因診斷十分棘手。通過掌握青年卒中病因分類有助於篩查卒中病因,通過臨床經驗積累不斷總結和歸納,為及早明確青年卒中病因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為評估卒中是否再發和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in Younger Adults A Focused Update. Stroke. 2020;51:00-00. DOI: 10.1161/STROKEAHA.119.024156.

2. 線粒體腦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症候群的臨床特點(附1 例報告). 臨床神經病學雜誌2017, 4(30).

3. CADASIL伴腦出血的臨床和基因分析:3 例報告.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9, 9(14).

4. 兒童缺血型煙霧病合併後循環病變與腦梗死的關係研究.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2019, 8(35).

5. Malignant hemispheric infarction in Takayasu arteritis. J Neurol (2008) 255:1425–1426.

6. 兩側大腦後動脈肌纖維發育不良1例報告. 臨床神經病學雜誌, 2017, 5(30).

7. Reversible Cerebral Vasoconstriction Syndrome following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 Rare Complication. Chin. Med. J. 2018 09 20;131(18).

首發丨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整理丨九江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 沈遙遙

責任編輯丨章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例青年卒中的病因,你可能想不到
    青年卒中診斷需謹慎!青年卒中是指18-50歲的青年人發生的卒中,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此類人群的卒中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在世界範圍內,每年有200多萬年輕人發生缺血性卒中。由於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勞動生產力的損失,年輕人中風具有相當大的社會經濟影響。因此,我們需應儘快明確病因,做好二級預防,將卒中復發風險降到最低。然而,青年卒中病因複雜(病因總結見表1),根據TOAST分型,大部分患者為不明原因或其他原因型,所以當遇到青年卒中,除了排查早發動脈粥樣硬化及傳統危險因素外,應注意其他原因排查,避免簡單的將其歸類為隱源性卒中。
  • 33歲年輕人突發腦梗,我們正面臨卒中的「降維打擊」
    卒中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看過錢小姐的病例,相信大家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沒錯,這就是——青年卒中。 青年卒中是指年齡≤35歲發生的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等。
  • 2017 年「卒中時間」成都站順利舉行
    會議期間,由北京協和醫院徐蔚海教授、北京 301 醫院婁昕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趙玉英教授、北京天壇醫院張在強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趙重波教授等 24 位國內知名專家教授及青年學者,為全體參會者帶來了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及生動具體的臨床實戰病例分享,促進了四川省卒中與神經介入事業的發展和進步。
  • 頭暈/眩暈病因診斷難?這三步你一定要掌握
    頭暈/眩暈是神經科門診患者非常常見的主訴,而目前在該領域的病因診斷上卻存在著很大的混亂,以致大量患者被誤診誤治。9月20日,第23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以網絡線上會議形式開展,會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趙性泉教授對頭暈/眩暈基層診療指南進行了精彩的解讀,為大家分析了頭暈/眩暈診斷這一老大難的問題。
  • 五年第一個創新藥,1類新藥先必新探索缺血性腦卒中「中國方案」
    (健康時報 記者 尹薇)在9月18-20日舉行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上,國家1類新藥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宣告正式上市。2018年發布的第4版《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中指出,我國每12秒就有一人發生腦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於腦卒中,全國每年死於腦卒中的患者高達190多萬,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
  • 研究生園地|血流動力學對症狀性動脈粥樣硬化性椎基底閉塞性卒中...
    編者薦語:來源:「SVN俱樂部」微信公眾號,掃描文末二維碼,更多學術前沿熱點資訊即將上線,敬請關注!>第37期研究生園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許玉園博士與大家分享於2015年12月21日在線發表於JAMA Neurology上的「Effect of Hemodynamics on Stroke Risk in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Vertebrobasilar Occlusive Disease」一文
  • 病因有哪些?
    中國每年新發卒中病人約一百五十萬,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因為殘疾不能獨立生活。腦卒中是什麼?腦卒中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造成腦供血動脈狹窄或閉塞,或非外傷性的腦實質出血,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及體徵。多見於老年人,分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前者發病率高於後者。
  • 成都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 覆蓋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
    在這份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同發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中,首批入圖的33家醫院覆蓋了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
  • 醫體融合,預防卒中——中國卒中學會「2020年世界卒中日」主題活動...
    醫體融合,預防卒中——中國卒中學會「2020年世界卒中日」主題活動計劃 2020-09-17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8卒中學會紅手環志願義診開課了~
    擔任金華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浙江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分會青年委員。曾在浙二醫院及瑞金醫院進修學習,擅長腦血管病,帕金森,眩暈及神經危重症診治。在省級及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9篇。控制危險因素,預防卒中發生近十年,卒中一直高居我國居民死因首位,且患病人數越來越龐大。
  • JACC綜述:卒中後心血管併發症和神經源性心臟損傷
    卒中後1年,9%的患者會發生心血管併發症,包括急性心梗、心衰事件、新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或心血管死亡。4.1%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會發生嚴重心臟事件,包括急性心梗、嚴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臟性死亡;而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這一比例為9%。
  • 陝西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
    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銀院長致歡迎辭。醫院將以陝西省卒中急救地圖發布和陝西省卒中專科聯盟成立為契機,依託西安交大一附院醫聯體、協作醫院、網絡醫院、遠程會診等平臺優勢,進一步落實落實國家區域化醫療發展戰略和分級診療策略,整合利用各級醫療資源,為中國卒中防控乃至慢病綜合防控提供可借鑑的西北模式。
  • 王擁軍:回眸2013話卒中
    就在他的政治生涯開始發生轉變時,卒中,讓他的世界戛然而止。卒中這個伏地魔(Lord Voldemort)降住了這個鐵腕人物。2005年6月18日,沙龍感到不適及難以說話、溝通,患了輕度缺血性卒中。2005年12月18日,沙龍因輕度缺血性卒中入院,這次醫生查到了病因,是由於卵圓孔未閉(PFO)引起的心源性栓塞。
  •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發布:每五位死亡者至少有一人死於卒中
    《中國卒中報告2019(英文版)》(簡稱《報告》)近日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卒中已成為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卒中死亡率為149.49/10萬,佔我國居民總死亡率的22.3%,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我國卒中的死亡人數約佔全球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帶病生存的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
  • 卒中 | 一文讀懂腦分水嶺梗死的解剖和分型
    圖1 鼎鼎大名的澳大利亞大分水嶺示意圖大腦裡的「分水嶺」長這樣子(圖2):圖B顯示了腦內分水嶺區(箭頭)及分水嶺腦梗死(黑色橢圓)根據腦內血液循環分布特點,腦分水嶺梗死總體上分為皮質型和皮質下型兩大類(圖4)。皮質型腦分水嶺梗死又可進一步分為皮質前型腦分水嶺梗死、質後型腦分水嶺梗死以及皮質上型腦分水嶺梗死(圖4)。皮質下型腦分水嶺梗死可進一步分為皮質下前型、皮質下後型、皮質下側型、皮質下上型以及皮質下下型腦分水嶺梗死(圖4)。
  • ...中國卒中學會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腦出血臨床管理執行摘要與...
    編者薦語:來源:「SVN俱樂部」微信公眾號,掃描文末二維碼,更多學術前沿熱點資訊即將上線,敬請關注!SVN俱樂部由中國卒中學會官方英文期刊 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SVN)編輯部創辦,向廣大卒中領域同仁推送最新出版簡訊、SVN中文解讀、期刊投審稿指南、國際卒中領域相關出版資訊等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診管理|缺血性卒中|急診|管理|急救|卒中|-健康界
    1.3.1 採集病史  對疑似卒中患者迅速獲取簡要病史,包括神經症狀發生及進展特徵,鑑別類卒中。詢問症狀出現的時間最為重要,卒中發病時間是指患者出現卒中症狀的時間或已知的患者最後正常時間(因醒後卒中或失語、意識障礙等原因無法準確獲得症狀出現時間時)。
  • 後循環大血管閉塞性卒中:如何進行血管內治療?
    後循環卒中大約佔所有卒中患者的 20%,但後循環導致的大血管閉塞(pc-ELVO)較為罕見,僅佔所有大血管閉塞患者的 5%。儘管少見,但這些患者的預後相較其他類型的卒中更差,症狀也更為不典型。
  • 短暫意識喪失病因多,一文掌握鑑別要點
    由於暈厥多數是一過性發作,且發作後不留後遺症,常不能引起患者重視,少數患者在發生了外傷或骨折後才就診,而暈厥發生的病因可能是由於心血管系統和(或)神經系統的致病性病變所致,應引起足夠重視。
  • ...腦卒中|世界卒中日|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腦血管病|浙江醫院|...
    世界卒中日,大型義診現場10月29日是第15個世界卒中日,為了向更多人提供優質的健康服務,提高人們對腦血管病的知曉率,傳播腦卒中的正確防治知識,以進一步提升人們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認知程度,同時促進他們養成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