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酷暑,幼兒園、小學、中學,各個階段的老師都在忙著家訪。杭州青春中學新初一班主任周慧,從7月中旬開始密集家訪,半個多月走訪了近30位學生,最近周老師寫了一份頗具時代氣息的暑期家訪報告。
周慧,身材敦實,說話慢條斯理,一走上講臺就極富激情。他曾被評為杭州市首屆模範班主任,在學生中有著很高的人氣。
今年暑假,周老師總計走訪28位學生。周老師說,班裡總共35人,還有7個學生在外地過暑假,等他們回杭後繼續去探訪。
28個學生大部分在青春中學附近,住在鳳起路上的學生居多,稍遠的在採荷區塊,最遠的學生住在轉塘。
周老師家在近江小區,他家訪基本上靠公交車和步行。周老師一般先坐29路公交車從近江到潮鳴寺巷,然後走路到學生家裡,一般要走半個小時左右。周老師說:「走走路挺好的,就當減肥了。」
周老師家訪,安排比較隨性,一般是當天白天打電話,約晚上的時間。一晚上要去兩到三戶家庭,排得很緊湊。
周老師的計劃是每戶家庭30分鐘,如果談得比較投入,時間會長一些。一般先讓學生自我介紹,然後請家長說說孩子的優缺點,一起聊一聊初中的目標,問他們喜歡怎麼樣的老師。問題也不固定,主要是由幾個話題談開去,了解一下這個孩子和這個家庭的情況。
除了提問,周老師還觀察學生的言行。周老師說,有一位學生讓他印象很深,第一句話就問,「老師,您是要一杯鐵觀音還是普洱?」小小年紀已經很懂得待客之禮。
周老師說,家訪蠻有意義,一圈走下來,對孩子們有了一定了解,臨時班委名單也大致確定下來了。
周老師說,家訪中也會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有三個家長神神秘秘給他塞了紅包,其中兩個,周老師當場退回了,還有一個推來擋去,實在不好看,準備開學的時候還給家長。周老師說,老師暑假家訪,其實目的很單純。有的家長想多了,反而會讓簡單的師生關係變味。
8月份開始應該收收心了
周老師說,暑假過半,暑假前一個月,學生旅遊、探親等活動居多,補課等「被安排」項目也不少。8月開始,應該收收心,多些自主性行為,為新學期早作打算,多做準備。優秀學生可以提前介入中學課程,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同學可以先鞏固一下小學的知識。在學有餘力的前提下,稍微了解一下初中的課程,特別是數學和科學,可以提前預習起來
周老師推薦了新初一班裡幾位優秀生,看看他們暑期8月檔,都有哪些周密的安排——
姚遠樂:七月學習還蠻緊張的,預習了新初一的知識,主要集中在科學和數學方面,達到了預期效果。除了學習,還參加一些興趣班,每天下午都會遊泳。八月,要參加夏令營,之後跟父母旅行,放鬆後就要開始新的初中生活了。
趙嘉懿:七月,白天是英語新概念、笛子課,晚上寫作業、遊泳,挺充實的。八月會有一次長途旅行,回來以後就要好好學習了。
黃佳怡:七月份上了一個小升初的補習班。八月份在家看書,最近在看《基督山伯爵》《名人傳》,爭取把書單上的書都看完。
小學新生開始培養注意力
中學生加強身體鍛鍊
娃哈哈小學、採荷中學也推薦了一批優等生,他們的暑期安排也很豐富。
娃哈哈小學一位一年級新生家長說,8月開始主要培養孩子一些學習習慣,比如自己整理書桌和書包。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周末也會帶孩子去圖書館,培養一種學習的感覺。
一位五年級學生家長說,孩子在7月,假期還挺輕鬆的,晚上睡得也晚。8月開始,應該讓他多看看書,作息也要調整過來,不然開學後就不適應了。
採荷中學一位家長說,女兒即將讀初三,孩子安排暑假,很有條理。每天跟著媽媽去學校操場跑50分鐘,堅持得還不錯。暑假沒有報任何補習班,中考要緊,但身體更重要。
老師建議:
假期後半段不要有太瘋的活動
娃哈哈小學胡昌升老師說,8月開始,家長可以為小學一年級新生做這些準備。比如讓孩子安靜地做一件事情,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慢慢取消午睡,讓孩子適應小學的作息。不建議提早學習拼音,因為老師教得有偏差,開學後很難糾正。準備學習用品時一定要簡單,否則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娃哈哈小學黃老師說,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暑假後期可以多出去走走,開開眼界。除了外出旅遊,還可以去杭州的一些博物館轉轉。同時,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慢慢做些初小銜接,英語學習要多聽多讀,語文要更加注重閱讀,數學可以稍微做些拓展。假期的後半段,儘量不要安排太瘋的活動,要張弛有度。
採荷中學初三班主任趙雨芳老師說,很多同學暑假在外上補習班,但更重要的是學生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暑假後期,建議學生查漏補缺。
-家訪報告(有刪節)
00後上初中啦
2012年9月和之前所有的9月一樣,都是開學的季節,但是,恐怕很少有人會意識到,今年的開學,與以往有些不同——我們所說的00後,終於邁進了初中的校門。
這一屆新初一,00後的新生,與三年前的孩子相比有什麼不同?與六年前、十年前的孩子相比有什麼不同?這是我最關心的。
家訪要預約
記得十多年前我去家訪的時候,只需要騎一輛自行車,帶一本筆記本,心血來潮地去某個同學家裡,根本不需要跟家長和孩子提前打招呼。因為我覺得,「突然襲擊」往往能看到最真實的一面。
但現在這樣貿然上門可不行,倒不是說家長和孩子會對突然出現的老師不禮貌,而是很有可能會碰壁——家中無人。現在很多家庭不止一套房,很有可能手中拿到的地址,不是他們現在所住的地方。
怎麼說呢,這是好事情,說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嘛。就比如我,以前還是自行車去家訪,現在稍微遠一點,就可以選擇開車去,一樣的道理。
全班都在補課
有一個現象不得不提,很沉重,但也很現實。我走訪的家庭,100%的孩子暑假裡全在補課。有在補習班上,有在家教老師那補,還有的補習班、家教老師兩頭跑。補課周期也很長,有的七月份補,有的整個八月份都補,還有的一個暑假全部填滿,沒有空隙。唉,可憐的孩子們,還沒進入初中,已經開始走上了「補課」這條漫漫艱辛的道路了。
以前家長們會挑比較有知名度的補習班,現在家長所選擇的補習班五花八門,只要離家裡近一點,只要有人說好,家長們就會把孩子送去。用一些家長的話說,就是「補總比不補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共識讓我們的孩子越來越辛苦。
父母做甩手掌柜的不少
這一屆新初一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變化——孩子平時完全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生活和學習的比例大大提高。
這些孩子,平時住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祖輩照顧的,父母在工作日和孩子幾乎不打照面,最多一起吃個晚飯。雙休日的時候,孩子會回到父母親家中居住,或者父母在雙休日的時候到孩子這裡來陪伴孩子。
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往往還是很有文化修養的。我查了一下,這些孩子在小學裡成績都還不錯。
70後家長普遍比較自信
新初一這批00後的學生,家長年齡層也在發生變化,00後的學生,他們的父母基本上都是70後。這些天我走訪下來,有了一些深切的體會。70後的家長和60後的家長,區別很大。
60後的家長,普遍接受教育的機會沒有70後多,總體接受教育的程度沒有70後高,所以60後的家長往往缺乏自信,跟老師交流,總會說,不知道怎麼才能教好孩子。70後的家長談到這個話題,普遍比較自信。
家訪快結束的時候,我給60後的家長和70後的家長總結了一句話:60後的家長在40歲的時候是中年人,70後的家長在40歲的時候還是青年人。
-家訪手記
每一位家訪對象,周老師都有詳細的家訪手記,記錄現場見聞、學生個性,家庭情況等,就像一個成長檔案。
7月11日
今天,第一天家訪。第一站,選擇了莫志文。
選擇莫志文,有兩個原因。第一,我做班主任,第一個家訪的對象,挑選的都是男生。這倒不是因為重男輕女,而是我認為,男生在中學階段的潛力更大,我很享受那種親眼見證三年蝶變的過程。第二,莫志文給我寫了一封信,他說「很喜歡看書,每周都會去新華書店看書」,「特別期待初中能有一次野炊」。
剛好,我有一本書,是我前幾屆的一個班級學生集體創作的小說——《第33個同學》,這其中就有學生們記錄當年軍營野炊生活的一段描寫,正好送給他,我想,這應該是一份很有意義的見面禮。
莫志文給我的第一印象是機靈。臨走,我對莫志文說:「周老師以往幾屆學生,第一個家訪的,往往都能考上重高。」莫志文很激動。
7月19日
今天的第二站是楊書熠家。
我們是提前約好安排在今晚8點家訪的,但是當我到楊書熠家時,爸爸媽媽卻告訴我孩子不在家,去上補習班了。
這讓我很失望,約好家訪的時間,怎麼卻失約了。
家長也很尷尬,解釋說他們以為只需要家長和老師談一談就行了。可是,家長們啊,家訪的主角不是我,也不是你們,是孩子啊!
遺憾地告別。
7月23日
今天終於要去吳晨潔家了。
吳晨潔學習很投入,這是我所有家訪同學中惟一一個沒有起身迎接我的,因為我進門的時候她正在自己房間學習。
臨走前,我問了她一個有趣的問題。我說,如果跟你分在同班的四位小學同學,每個人都可以擔任班幹部,你說他們分別可以擔任什麼?她略作思考,毫不慌亂地分析了起來。誰可以做學習委員,誰可以做宣傳委員,而且還給我講了原因。
在談完其他三個同學後,對自己可以勝任的角色,她只說了:「我嘛……」然後微微一笑,這個微笑讓我和她媽媽都笑了:很自信嘛。
見習記者 姜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