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嘲笑精神分裂症患者嗎?

2020-11-08 愛是永遠的真諦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容易被人看不起,因為我們思想和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可恥的,可恥的思想,可恥的行為。隨著現在文明的發展,精神分裂症很多得到醫治,而且我們對精神分裂症由原來的看不起,變得更加同情。精神分裂症患者越來越被同情和理解,因為我們 很多人面對社會的壓力都有多多少少的精神障礙。


精神分裂十多年,有痛苦也有歡樂,有挫折也有幸福。很多時候也被人看不起,回首往事,也是幸福實實在在的大於痛苦。善良的人能給我更多的安慰,善良的人能更加同情我們。不用在意別人怎麼評價我們,不用在意我們得了精神分裂。

一個人越自卑越容易看重別人怎麼評價自己,自卑是很大的毛病,看重別人,希望別人愛自己,誇獎自己,但是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生活不應看重別人,那是別人,是外人,不值得自己浪費太多感情。


我們不能活在別人的世界裡面,我們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夠了,我們只要活得愛身邊的人就夠了。

家裡的人最值得我們去愛,因為我們有病,他們也跟著操心,他們為我們的健康付出了很多,有時候我們犯病的時候不理解家人為什麼這麼對自己,誤會,埋怨,惹氣。我們實在對不起家人。但是那樣我們更應該愛自己的家人,因為家人對我們都是無私的愛,有親人真的很幸福。

前幾天看新聞,有一個患者把自己的母親以為是狐狸精,就殺害了自己的母親,第二天明白後後悔不已。我們犯病的時候總是誤會愛,誤會親人。


人都應該擴充自己的度量,即使被人看不起自己,也要用愛愛他們,就像火能化冰一樣,融化他們堅硬的心。愛能改變一切,對精神分裂症患者更重要。

我們還活著,活著意味著會受很多苦難,活著意味著經歷快樂和悲傷。人的一生不知道會經歷多少多少,但是依然要感恩,感恩生命,感恩親人。我們千萬不要活在別人的陰影之下,不要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那樣太累了,那樣也不值得。人總要開心快樂,那樣你就脫離了精神分裂症。

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夠不再犯病,自己的快樂最最重要了。生命是短暫和脆弱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活著瀟灑和釋放。我願好好活下去,用愛去善待生命。那就是不計較,不埋怨,不生氣,那就是愛的境界。

相關焦點

  • 患者朋友,你知道精神分裂症與月經的關係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之一,而月經是由丘腦和垂體調節、控制的,而丘腦和垂體的功能,又受到大腦的支配,所以月經可以影響精神活動的,精神活動的異常也可以影響到月經的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與月經的關係。不少正常的女性,在月經期前有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變化,如情緒急躁,倦怠無力,腰酸,下肢脹痛等。
  • 讓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會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遷延性疾病,其高復發的特點會嚴重傷害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勞動能力。為防止患者大腦的永久性損傷、認知功能進一步受損、社會功能進一步下降等不良後果,患者應在症狀出現早期採取治療,並正確選擇有效的藥物,及早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復的幹預越早效果會越好。
  • 美麗的心靈:從精神分裂症患者到諾貝爾獎得主
    今晚我能站在這裡,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謝謝你!這是電影《美麗的心靈》中,在1994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頒獎典禮上,獲獎的數學家,經濟學家納什發表的一段演講。約翰.福布斯.納什,是一個天才的數學家,個性孤僻,他拒絕與別人相處,由於在科研路上的挫折和情感世界的缺乏,患上精神分裂症,並出現一系列光怪陸離的幻覺。
  • 當精神分裂症患者遇上社工
    重性精神病概念重性精神病系以精神分裂症為常見,臨床上體現為幻聽幻視、妄想、嚴重思維障礙、行為紊亂等精神病性狀,且患者社會能力嚴重受到損害的一組精神病。不窮盡列舉,重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重度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是一個需長期幹預的過程,包括治療、減少殘疾、預防復發系列內容。如何幫助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復,早日回歸社會涉及多個維度。
  • 只有抑鬱自殺風險高嗎?不,其實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問題很嚴重!
    然而,媒體的聚焦點一直忽略的是還有這麼一個群體——精神分裂症,在這個弱勢邊緣化的患者中,若剝離出自殺的問題,浮於視野,怕是真相往往讓人心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殺比例中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觀念的終生患病率達25.8%,而自殺死亡的患者為5%,還有25%~50%的患者在一生中曾嘗試自殺。
  •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米陽光
    我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受小雯之託講述她的康復故事,她想通過自己的經歷增強更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回歸社會的信心。採集完病史我了解到,雖然小雯年紀輕,卻是一個擁有近10年病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時的她服用五氟利多片治療,長期的服藥使她月經嚴重失調,並伴隨嚴重的錐體外系反應。
  • 分享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康復的歷程
    在精神衛生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難治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診和諮詢的比率較低,往往也不及時,大約2/3精神分裂症患者保留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大約1/4的患者能夠達到臨床治癒(精神病性症狀得到有效控制,但社會功能沒有康復),所以精神分裂症的治癒率很低
  • 精神分裂症,到底需要不需要心理治療,教科書這樣告訴你
    精神分裂症需不需要心理治療,一直是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需要,也有人認為不需要。每天接觸天南海北的各類精神分裂症患者家人,所有不幸的故事,幾乎都是差不多的腳本,看多了患者悲歡離合,心靈慢慢變得木納了,類似的患者太多,真的沒有辦法一一幫到他們。
  • JCP: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長效針劑的效果差異
    主要內容是關於對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長效針劑效果進行評估。(懶得看文字的可以點擊文末的音頻版本)歡迎加入全國 精神分裂症 研究群添加小編微信>brainnews_11以前的文章中,我曾介紹過使用長效針劑(棕櫚酸帕利哌酮)的知識,詳情可看用藥| 長效針-棕櫚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使用小結。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只能進步,不能後退
    對於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要越來越進步,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應該努力,因為疾病首先是心理問題,我們要克服它,就要從心理開始。進步其實是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進步是不斷成熟,追求更堅強 的自己。人應該不斷進步,向更有價值的自己去追求。
  • 針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五種心理治療整合模式
    大約一個世紀之後,精神分析對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內的精神疾病的心理治療引發了重大轉變。儘管Freud本人認為精神分析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效,但是20世紀40年代還是出現了一系列有關精神分析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報導,這些報導還指出治療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復。因此精神分析療法被用作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通過治療關係與溝通過程,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發展健康的自我意識。
  • 用患者的藝術作品來進入精神分裂症的思維世界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強烈且無情的精神障礙,其症狀可能包括從異常的社會行為,聽到聲音到不知道真實情況的一切。它通常伴隨著其他較不嚴重的精神狀況,例如抑鬱和焦慮。不用說,這些疾病的總和可能很難處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人中有50%還在通過濫用藥物來應對。以下作品是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創作的。儘管其中一些可能令人不安,但對於他們的創作者而言,這些作品卻有助於使他們腦海中的動蕩形象化。
  • 王強:精神分裂症的誤解與事實
    但是如果你堅信肯定會中500萬的,並付諸行動去透支,或者說去貸款,買車買房什麼的,這就是一種執念了。約翰.納什曾說過,「我認為瘋癲可以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逃避,如果事情不盡如人意,你也許就想要幻想出更美好的事情來。在我的瘋癲中,我曾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人。」從這句話中是不是我們可以捕捉得到他是一個極度逃避現實世界又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呢?
  • 張向陽研究組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 外科手術助力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拾家庭溫情 圓夢團聚迎新年
    但對於精神疾病患者家庭來說,團聚似乎似乎是一種奢求。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妄想、幻聽等症狀的支配下,或用言語辱罵家人、或與親人敵視,甚至辱罵毆打親屬,把春節變成了一場「鬧劇」。查房時,專家進行例行問答,檢查患者術後情況。專家問:「現在感覺怎麼樣?睡得好不好?」患者答:「很好,我感覺在床上睡了很久,醒過來全身舒坦。」專家問:「現在還覺得有人監視你嗎?」患者答:「沒有了,之前是我生病了,腦子不清楚。」專家問:「誰陪你來的醫院?」
  • 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後期康復,從中尋找我們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縣、市級精神病專科醫院的住院患者中所佔比例為50%~90%。精神分裂症的發病率使用寬鬆的診斷標準為0.17‰~0.54‰。患者因為疾病而帶來的社會功能衰退、社交技巧喪失、工作競爭力缺乏,以及社會支持系統的缺乏,在急性期後會出現復發、被歧視、缺乏自信等情況,使患者感到沮喪、失望、生活質量下降等,會對患者後期的康復以及家庭和社會具有極大的影響。
  • 精神分裂症心理治療往往「無效」,患者為什麼也不能放棄心理建設
    心理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無效,這個現象確實存在。不僅因為精神分裂症這個問題特殊,屬於世界性難題,而且影響心理治療效果的變量很多,成功需要各個要素協同作用,而失敗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足矣。對於大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考慮時間、精力和經費等因素,充分利用政策紅利,享受醫保和各種福利資金,堅持服藥防復發,仍然是最為可行、最符合患者利益的選擇。除非患者或家人提出,我不會主動建議患者心理治療,因為影響結果的不可控變量太多。
  • 強迫症患者怎樣克服自己會得精神分裂症的恐懼
    他偶然在網上看到,強迫症很可能以後會發展成精神分裂症,只要出現幻聽就可以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於是他開始擔心自己也出現了幻聽,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他不斷的反覆跟我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出現了幻聽。
  • 精神分裂症怎麼治療? 精神分裂症應吃什麼藥?
    原標題:精神分裂症怎麼治療? 精神分裂症應吃什麼藥?   由於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們產生心理疾病的也越來越多,所以在壓力越大越來越大的社會條件下,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就會變大。因此,不管如何我們如何都應該適當的來讓自己得到身心放鬆,這樣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就會降低,自己也會越來越開心,但是假如我們患有精神分裂症,我們應該怎樣來緩解它們呢?
  • 醫學英語短文-我的「精神分裂症」病史
    課後不禁回想,我當時的樣子神態肯定像極了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很難想像,如果當時我在嘈雜嬉鬧的人群中,看到各式各樣的人,耳邊再不斷聽到陰森的話語,我會做出有怎樣的行為?這堂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學習經歷,讓我對精神病患者多了些理解。國外的護理學院要求學生擁有「共情」的能力,即站在他人立場上,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