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復旦大學成立
中國教育在線訊 據悉,7月10日,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在復旦大學舉行。參加大會的有市教委高教處傅建勤處長以及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由復旦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教指委秘書長王穎主持。
-
學術爭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之路——訪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常輝教授
應該說,我們的校本改革是在《要求》、《指南》這樣的教育部文件的指導下進行的,但我們也仔細研讀和借鑑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FR)的核心思想和香港考評局的一些做法。我們首先在國家的各類教學要求文件的框架下,對在校生和畢業生做一些調查和分析,然後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解和判斷來制定我們自己的教學改革方案。十年來的教學改革是個不斷摸索和不斷改善的過程。
-
學術英語? 通用英語?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蔡基剛(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摘要:隨著學術英語在上海高校的試點改革成功,學界越來越的人士意識到在高校開展學術英語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觀點令人擔心,如學術英語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只適合掌握基礎英語的高端學生;學術英語是基於各學科共性的語言教學,不應向專業領域發展。
-
科學網—從工具走向資源: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範式
因此,筆者以為,英語學習不能用語言工具性一概而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錯配」 筆者注意到蔡老師論述的重心放在了高校英語教育這個問題上,也注意到近十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定位問題上,工具性與人文性總是被對立起來討論。事實上,關於大學英語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爭論,混淆了教學的教育性與教育的教學性,兩者並不具可比性。
-
楊惠中ll學術英語? 普通英語?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我國當代大學生中,已有相當一部分是高端學生,他們的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英語能力,能用英語直接開展學術交流,為此他們還需學習學術英語課程。隨著中學英語教學水平提高,大學生選修學術英語課程的會愈來愈多,學術英語最終將會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流。這是大學英語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
-
蔡基剛:學術英語? 通用英語?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 (1)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蔡基剛(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摘要:隨著學術英語在上海高校的試點改革成功,學界越來越的人士意識到在高校開展學術英語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觀點令人擔心,如學術英語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只適合掌握基礎英語的高端學生;學術英語是基於各學科共性的語言教學,不應向專業領域發展。
-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史上四次定位爭論綜述
在楊惠中等人的倡導下,1979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科技外語系(即今天的外語學院前身),並和上海外國語學院《外國語》雜誌編輯部在1979年5月聯合發起召開「科技英語研討會」,探討科技英語或ESP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1980年在國家教委的支持下《公共英語教學大綱》正式頒布,這個文革來的第一個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把大學英語教學定位在科技英語上。《大綱》規定的公共英語教學目標分為兩個階段。
-
外研社全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舉行
王守仁教授在主旨報告中以歷史的眼光和國際的視野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新形勢及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的重要性。目前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育在改革,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有效銜接基礎階段英語教育,並且培養出能夠知曉前沿的科技進展、前沿的管理經驗和前沿的思想理念的高素質人才。
-
大學英語 探索個性化教學之路(1)
近日,改革後首次舉行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2013年12月)公布成績,引來考生紛紛吐槽,高校的大學英語教育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改革開放以來,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受眾最廣的基礎課程之一,一直在改革和發展。但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多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滿意度較低,不少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並沒有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
論文鑑賞: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國際化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國際潮流,世界範圍內很多高校的國際化課程也正在經歷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發展歷程。為了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很多高校的英語教學開始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已經或者在部分專業實行了雙語教學或全英語教學,如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都已經開設了門類眾多的全英語課程,同時還積極引進高水平的外語教師,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大學英語的國際化拓展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示範作用 因此,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應當積極向這些學校學習,充分借鑑他們在大學英語國際化教學中的成功經驗
-
深入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本期推出深入推進大學英語改革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 為增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擴大國際視野,打造我校「商科、應用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特色,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學科發展的專業化需求和學生發展的個性化需求,我校從本學年起,全面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國際化和英語化——全英語教學與學術英語
全英語教學與學術英語國際化反映在高校就是高等教育國際化。根據國際外語教學理論,外語教學可分專門用途英語(ESP)和通用英語(GE)兩大類。ESP分成學術英語(EAP)和行業英語 (EOP)兩大類。前者側重培養學生在專業學習和研究中所需要的英語口語和書面的學術交流能力,後者則是培養學生在畢業後工作中的英語職場交際能力。而GE則是單純的語言學習。
-
大學英語 探索個性化教學之路(2)
(上接D07版) ■ 對話 「綜合英語」不能替代學術英語 ●蔡基剛,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上海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新京報:在上海市教委的推動下,從去年秋季開始上海部分高校開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開展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
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的"英語+"高職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成果依託教育部職成司、行指委、國家旅遊局等重點項目,以旅遊英語專業目錄修訂、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制定等研究為支撐,經九年探索實踐,完成了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定位的「英語+」高職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培養了複合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建成的實踐教學環境獲批教育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國家旅遊局唯一的「國家智慧旅遊重點實驗室」。
-
高校學術英語教學如何擁抱國際化
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層次越高,對外語尤其是英語的要求就越高,在這種形勢下,學術英語能力的提高,自然成為中國學術走向國際的前提條件。目前,中國學術界學術英語水平與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學術理想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實際需求和現實能力不匹配日益明顯。其中,學術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國際發表研究和學術成果以及學科領域的合作研究。
-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由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舉辦的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學術研討會,於10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400位大學英語教師參加了會議。
-
學術觀點| 蔡基剛:學術英語再認識:學術英語或通用英語?
學界比較普遍的觀點是, 所謂學術英語無非是幫助學生學習學術口語交流和學術書面交流能力, 如聽英語講座、做筆記、查閱文獻、學術寫作、口頭陳述和參加學術討論等, 因此, 完全可以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網絡版, 2017) 就明確指出, 學術英語可以納入通用英語體系內進行。我們認為這是混淆了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之間的區別。
-
教育部官員:四項措施推動大學英語改革
> 中新網北京4月19日電 (記者 馬海燕)教育部高教司文科處處長劉向虹今日表示,大學英語是高等學校重要的基本課程,推動大學英語高校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四項重點:建立大學英語教育質量標準體系,改進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共享體系,提高英語教師教學能力。
-
大學英語最令人失望:教學目標與實際相去甚遠—新聞—科學網
近日,改革後首次舉行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2013年12月)公布成績,引來考生紛紛吐槽,高校的大學英語教育也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改革開放以來,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受眾最廣的基礎課程之一,一直在改革和發展。但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多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滿意度較低,不少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並沒有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
-
【觀點】大學英語教改之路——訪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常輝教授
因為秉承「工具性第一」的理念,我們不會專門去強調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而是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通用英語或基礎英語課程中去。至於專門用途英語中的學術英語,交大目前在大學英語基礎課程中也會有所體現,尤其是通用學術英語能力的培養會在高級別的基礎英語課程中有較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