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術英語教學如何擁抱國際化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新形勢下,學術英語能力的提高,自然成為中國學術走向國際的前提條件。

    學術英語教育教學體系建構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構建健全的學術英語理論體系。

    學術英語教材的選用、編寫和相關研究工作應以需求為導向。

    面對專業的學術英語教學,教師不經過系統、嚴謹的培訓很難勝任。

    構建學術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和共享資源庫成為當務之急。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一種全球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了「提高我國的教育國際化水平」「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國際化」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一種重大戰略。其中,學術國際化,是提升國家文化、科學和教育影響力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實現路徑。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參與並積極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成為中國學者必須迎接的挑戰。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並適時發出自己的「聲音」,形成中國學術話語權,實現學術對話,以提升中國學術的國際影響力,是時代的必然。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層次越高,對外語尤其是英語的要求就越高,在這種形勢下,學術英語能力的提高,自然成為中國學術走向國際的前提條件。

目前,中國學術界學術英語水平與提升國際影響力的學術理想之間,還存在較大差距,實際需求和現實能力不匹配日益明顯。其中,學術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國際發表研究和學術成果以及學科領域的合作研究。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是提升中國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的學術英語水平,當務之急是建立一個以需求為立足點的、行之有效的學術英語教育教學體系,促使青年學者在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實現具備較高學術英語水平的目標。

面臨學術國際化需求,學術英語教學已在各高校中陸續開展。由於學術英語教學尚處於轉型階段,其教學與研究尚顯不足,諸多問題亟待研究解決。例如,學術英語學科理論體系尚未構建,教材建設適用性有待完善,師資隊伍素質亟須加強,教學模式創新尚需發展等。

    構建學術英語學科理論體系

學術英語理論體系建構是學術英語教育教學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學術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它的形成與發展同語言學尤其是應用語言學的發展緊密相關。目前,有關學術英語的研究主要涉及需求分析和定位討論,對學術英語內涵的研究與拓展鮮有涉及。它的內涵應包括學術英語教育理論、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學術英語文體論等。

學術英語教育教學體系建構的一個主要任務是構建健全的學術英語理論體系。各高校須建設學術英語研究隊伍,在學科帶頭人引領下深入研究,創建新的理論,豐富學術英語學科體系,在注重學術英語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前沿性、交叉性和發展性的基礎上,努力建設學術英語較為系統的學科理論體系。在此基礎上,可以制定《學術英語本科、碩士、博士教學要求》,指導高校學術英語教學。

開發多樣化適用性教材

適用的教材是實現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載體。目前,學術英語教材主要來自引進的國外教材和國內出版機構推出的通用教材,這顯然不能滿足各高校的學術英語教與學的不同需求。

學術英語教材的選用、編寫和相關研究工作應以需求為導向,堅持適用性、真實性及多樣性的原則。在具體實施方面,第一,體現通用型和學科特色相結合。教材內容選取,既要關注大學科領域學術「共核」內容,也要體現各學科差別。第二,遵循教材內容的真實性原則。通過建設內容豐富的案例式語料庫,為授課教師及學生有效開展學術英語訓練提供語料和技能支持。第三,教材設計多樣性和立體化。教材設計和選用應充分考慮學科需求目標以及學習者在學術訓練中語言輸入目標的差異性。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教學方式,建立立體的教學資源體系,實現紙質教材和數字產品深度融合。第四,教材建設和課程改革相結合。學術英語教材開發應圍繞其核心課程目標,立足於學習者的及時需求,放眼於學習者的延後需求。

    建設複合型師資隊伍

學術英語教學質量取決於學術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從目前整體水平來看,學術英語師資隊伍依然較為薄弱。教師學術教育背景、學科規範知識掌握程度、英文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面對專業的學術英語教學,教師不經過系統、嚴謹的培訓很難勝任。

為此,首先,積極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倡導英語專業背景教師和具有大學學術活動與工作經驗的教師相結合,並嘗試具有學科專業知識背景的教師和語言教學背景的教師聯合授課等師資模式。其次,打造國際化師資隊伍。通過海內外人才引進,聯合培養以及開展國際聯合學術研究等途徑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再其次,制訂和執行師資隊伍培養計劃和激勵計劃。以各學校學科和教師的實際需求與發展為出發點,多途徑、多形式、多模式開展學術英語教學理論和實踐課程培訓。以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教材開發、教學評估等方面為主題。各相關院校可利用舉辦學術研討會、工作坊等形式,為一線教師和研究者提供互相交流學習的平臺,以提升其教學研究能力和水平。

建設自主學習平臺和資源庫

針對目前各高校學生規模擴大、培養類型增多、教學層次不同、培養需求多樣、學術英語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現狀,構建學術英語自主學習平臺和共享資源庫成為當務之急,利用網際網路技術來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遠程在線課程學習的要求,實現網絡課程管理和圍繞課程進行師生互動、互為主客體的網絡異步教學過程。如此,能夠體現以下效果:

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多樣化。平臺和資源庫建設能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構建多維度的教學體系。例如,實行在校學習和遠程教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發展需求選擇,實行課堂面授和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解決了當前學術英語教學課時有限,無法滿足學生個體個性化學習需求的現象。同時,完善學習模式,積極促進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實現課內、課外學習的互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體現師生互為主、客體的關係模式。

開發與完善豐富立體的教學資源。針對目前個性化學術英語教學資源匱乏的現象,平臺和資源庫建設是解決當前課程設置單一化的一劑良藥。各相關院校可依據自身教學發展需求以及學生學習能力,開展學術英語線下課程與網絡教學線上課程相結合的模式,例如,精品視頻課程、微課、慕課、雨課堂等多媒體課程,實施在線課程學習,結合共享資源庫,實現全球學術英語資源同步,極大地豐富學習資源。

總的來說,作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影響力提升的重要前提,學術英語教學不僅是中國學者的個體訴求,也是整個中國教育、科學文化系統的整體訴求。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階段,學術英語教學應立足於需求分析,以「分類指導,特色發展」為原則,以提升學習者學術英語能力為培養目標,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問題與挑戰,發揮學術英語能力對提升中國學術國際影響力的引擎作用。

(作者王晶晶單位:湖北大學外國語學院)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5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國際化和英語化——全英語教學與學術英語
    全英語教學與學術英語國際化反映在高校就是高等教育國際化。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特徵是:1)國際化課程的開設或使用英語作為各學科的教學語言;2)國際留學生的引入和同堂學習;3)使用國際通用語英語原本教材;4)引進國際教學和科研團隊等。
  • 論文鑑賞: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一方面,很多高校開始陸續走上國際化的辦學道路,同國外高校在教育領域開展廣泛合作,本校的高校留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為文化交流和相互學習提供更好的條件;另一方面,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活動在不斷增多,業已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大特徵。
  • 外研社全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舉行
    文秋芳教授在主旨報告中首先回顧了自去年外研社召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學術研討會」並提出「以輸出為驅動假設」以來,高校外語教師們對這一假設所進行的教學實踐與創新。
  • ...舉行第五屆大學生國際學術研討會 聚焦新時期高校外語教學複合...
    外語教學如何服務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和新文科?大學生如何提升其全球勝任力?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今天,如何培養多語能力的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目前,國家已充分認識到國際化人才儲備對我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意義。2019年教育部啟動高校公共外語教學改革,旨在培養一大批「一精多會、一專多能」的高素質國際化複合型人才,為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提供支撐。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一)
    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使高等教育外語教學目標隨之改變。培養具有國際交往和競爭能力的卓越人才,不能僅依靠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還應訓練學生使用英語查閱專業文獻、參與國學術會議、完成學術寫作能力。只有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培養學生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英語能力,才能真正達到大學英語教學目的。
  • 英語能力明顯弱於他國 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必須轉型
    一是企業國際化戰略,是指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國際市場的發展戰略;二是學術國際化戰略,是指高校和科學界的研究成果用國際通用語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和交流的發展戰略。可見國際化戰略是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很重要一部分。但是我國企業員工和科技人員的外語能力卻制約了這種戰略的勝利實現。
  • 蔡基剛:英語能力明顯弱於他國我國高校外語教學必須轉型
    這些數據說明,我國大學畢業生的英語能力無法適應國家的國際化戰略需求。   我國大學畢業生無法適應國家國際化戰略需求   國際化戰略需求有兩個概念。一是企業國際化戰略,是指企業產品與服務在本土之外的國際市場的發展戰略;二是學術國際化戰略,是指高校和科學界的研究成果用國際通用語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和交流的發展戰略。
  • 首屆C9高校研究生學術英語教研主任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他對C9高校研究生學術英語教研負責人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表示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一環,新時代、新形勢對研究生英語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並指出學術英語教研要思考和回答三個重點問題:由誰教、教什麼、如何教?他希望C9高校藉助論壇平臺,攜手合作、磋商互動,引領國內研究生學術英語教研發展。
  • 助力國際化 華南理工與阿德萊德大學合作開展「全英語教學」在線...
    伴隨著學校國際化整體進程加速,國際化師資和國際化教學的需求日益增加,華南理工大學已組織數期全英語教學EMI(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集中培訓。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給全國高校的教師國際交流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線下教師培訓無法開展。
  • 「專訪」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副校長Dolores O'Riordan:高校國際化不...
    英國一旦脫歐,愛爾蘭將成為歐盟區唯一一個英語國家,這將成為吸引生源的優勢。O'Riordan也發現,從英國撤回的歐盟學者也將愛爾蘭視為可選項。UCD為此做好了準備。前任校長Hugh Brady曾大刀闊斧改革學科設置和高校收入結構,而現任校長Andrew J Deeks也是國際化戰略的堅定支持者。O'Riordan所負責的全球參與事務部還為此制定了一個2020計劃,其中一些目標已經完成。
  • 盧森堡大學發展模式對我國高校信息化教學的借鑑與啟示
    盧森堡大學的發展從成立之初就定位在基於ICT網絡信息的多語種、國際化和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方向,不僅向本國學生提供了學術研究的機會,也向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來盧森堡學習和進行學術發展的機會。其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網絡信息教育模式的確值得世界各國的研究。
  • 大學國際化「加速跑」,英語教學如何從知識為本過渡到應用為先?
    大學國際化「加速跑」,英語教學如何從知識為本過渡到應用為先?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教學體系如何從語言知識講授逐漸過渡到語言應用,成為了現階段英語教育工作者的難題。
  • 學術英語? 通用英語?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蔡基剛(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摘要:隨著學術英語在上海高校的試點改革成功,學界越來越的人士意識到在高校開展學術英語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觀點令人擔心,如學術英語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只適合掌握基礎英語的高端學生;學術英語是基於各學科共性的語言教學,不應向專業領域發展。
  • 上海大學英語改革教學定位 從基礎英語到學術英語
    中廣網上海3月3日消息(記者馮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上海市教委日前發出通知,要求上海市部分高校從今年秋季開始,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有可能在未來淡出上海高校。  上海市教委發出通知,要求上海市部分高校從今年秋季開始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
  • 國際化加速跑,學校如何破解英語教學及測評難題?
    國際化加速跑,學校如何破解英語教學及測評難題?,學校如何破解英語教學及測評難題?呂惠表示,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致力於把英國等優質的教育資源帶到中國,希望在英語教學改革、師資培訓、教育國際化等領域為提升師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 高等農業院校學術英語教學實踐研究(五)
    (三)加強師資力量師資是學術英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引導不僅能在學習上幫助學生,甚至能在心靈上或精神上鼓舞學生。學術英語的教學特點要求,首先針對相關專業教師,必須培訓其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並學習英語教學法、英語學習心理等,提高其語音語貌、語篇分析能力、翻譯能力、交際能力等。任課英語系教師應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教學水平。
  • 蔡基剛:學術英語? 通用英語?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 |《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 (1)
    對學術英語再認識蔡基剛(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摘要:隨著學術英語在上海高校的試點改革成功,學界越來越的人士意識到在高校開展學術英語的重要性。但是一些觀點令人擔心,如學術英語可以融入在通用英語教學中;學術英語只適合掌握基礎英語的高端學生;學術英語是基於各學科共性的語言教學,不應向專業領域發展。
  • 學術觀點| 蔡基剛:學術英語再認識:學術英語或通用英語?
    學界比較普遍的觀點是, 所謂學術英語無非是幫助學生學習學術口語交流和學術書面交流能力, 如聽英語講座、做筆記、查閱文獻、學術寫作、口頭陳述和參加學術討論等, 因此, 完全可以在目前的大學英語課程中進行。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 (網絡版, 2017) 就明確指出, 學術英語可以納入通用英語體系內進行。我們認為這是混淆了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之間的區別。
  • 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狀況:小才擁擠 大才難覓
    文匯報訊 "成"也國際化、"敗"也國際化—隨著高校推進辦學國際化,大學英語專業走到了轉型的拐點。  進入"全民英語"時代,以後的學生為啥要讀英語專業?有統計說,現在大學辦的英文係數量比中文系還多。若是專業前景堪憂,這麼多大學英語系出路何在?
  • 國際遊學:英國遊學帶孩子邁出擁抱世界的第一步
    2020寒假新東方國際遊學帶領孩子走進英國優質語言學校,在24小時全英文浸泡的環境裡,接受專業資格認證的語言導師指導,掌握專業學術英語、高效互動英語、常見實用英語、深度雙語學習等技能,為未來留學做好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