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禮書院院長寄語(院長、學生與千年書院的願景)
這一種成長的空間,我們或許可以依古人的習慣,叫它作「書院」。「文禮書院」正為此一目的而開設。 所以,「文禮書院」,不是某一個人的,不是某一學派的。她,是時代的,是民族的;而她,也是永遠的,也是全人類的……王財貴孔元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長按二維碼,關注文禮書院官方服務號▼
-
嶽麓書院:千年弦歌不絕
相傳清嘉慶年間,書院大修,完工後,學生們請山長袁名曜撰寫對聯。袁出了上聯「惟楚有材」,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意思是楚國(特指湖南)人才眾多;眾人苦思下聯時,貢生張中階脫口而出「於斯為盛」,語出《論語·泰伯》,意思是在書院尤其興盛。 這副對聯正反映了嶽麓書院千年以來人才輩出的盛況。
-
走進嶽麓書院丨交流與互鑑,千年書院的「中國樣本」
兩年前的秋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著名中國歷史研究學者包弼德受邀開講「嶽麓書院講壇」時,在主講人留言簿上寫道。嶽麓書院海外學術交流中心主任、80後青年教師戰蓓蓓,將它翻譯成這樣一首「小詩」。 此時,初冬已至,銀杏尚黃。眼前的嶽麓書院,正是當時包弼德所見的景象。
-
拾典讀書vol3|對古代書院教育與現代文化傳承的思考
嶽麓書院存在於世已經足足一千年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世界上最老的高等學府。中國的事,說「老」人家相信,說「高等學府」之類常常要打上一個問號,但這個問號面對嶽麓書院完全可以撤銷。一千多年來,嶽麓書院的教師中集中了大量海內最高水平的教育家,其中包括可稱世界一流的文化哲學大師朱熹、張栻、王陽明,而它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可列出一份讓人嘆為觀止的名單,千年太長,光以清代而論,我們便可隨手舉出哲學大師王夫之、理財大師陶澍、啟蒙思想家魏源、軍事家左宗棠、學者政治家曾國藩、外交家郭嵩燾、維新運動領袖唐才常、沈藎,以及教育家楊昌濟等等。
-
花洲四部曲 ▏千古名篇《嶽陽樓記》,從花洲書院傳唱千年!
——題記970年前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範仲淹站在百花洲畔,遙望洞庭,思緒萬千,於是高聲吟誦: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然而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此,一篇文情並茂、氣勢磅礴的《嶽陽樓記》從花洲書院響遍天下,傳千年而不衰。
-
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散發著濃鬱的書香氣息
嶽麓書院坐落在風景勝地嶽麓山清風峽口,在嶽麓書院的前門上有一塊「千年學府」的匾,是根據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鐫刻而成的。為什麼說嶽麓書院是「千年學府」呢?因為嶽麓書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於宋太祖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歷經千載,辦學不已,所以有「千年學府」的美稱。
-
白鹿洞書院:千年白鹿,天下之首
在江西古代文化發展進程中,書院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裡,是講學書院起源的搖籃。宋、元、明時期,江西書院數量在全國獨佔鰲頭,聞名全國的書院比比皆是,如白鹿洞、濂溪、白鷺洲、象山、鵝湖、豫章、懷玉、東湖書院等,其中又以白鹿洞書院名氣最大,享有「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美譽。
-
百年名校,千年書院——書院文化是如何在古代長盛不衰的
時間回溯千年之前,那時教書育人的場所叫做書院,其與大學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書院的發展書院是私人講學的場所,早在漢代便有同書院性質類似的教育場所了,只是它的名稱並不叫書院,而是被稱為「精舍」或者是「精廬」。當時很多有名的學者都興建精舍做為自己傳播思想文化的場所,可以說已經初步具備了書院的特徵。而到了唐代,大家所熟知的「書院「一名才正式出現。
-
瀏陽父子「邊走邊聊」,22萬字品讀千年書院
嶽麓書院為「四大書院」之首,享譽中外,是中國當代名氣最大的書院,也是湖南標誌性的文化景點。可是關於嶽麓書院,我們究竟了解多少?近日,瀏陽三口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李兵以一本與其子「阿犇」(李毓哲)合著的《邊走邊聊:陪你看千年嶽麓書院》講述了嶽麓書院的前世今生,並錄製了近5個小時的音頻作品講述嶽麓書院的歷史與文化。
-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光明日報: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2017年06月06日 10:11:0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向古老書院問閱讀之道
-
書院串起海南千年文脈_海南故事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在浮粟泉和浻酌亭之間,隔著一道門,門額上有一玄武巖石匾,自右向左,斑駁間仍能辨別4個趙體楷書大字——「東坡書院」。 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那位偉大而可愛的北宋詩人,其形象和性情,不但存留在典籍裡,也深藏於島民的記憶中,目睹實物,人們的思緒就更容易穿越千年。
-
長期班學子書院生活一睥:修身習武,晴耕雨讀!
三年制專修班的學生來到書院也已半月有餘,這段時間以來,同學們逐漸適應了書院比較規律、清淨的生活,身心也能安定下來
-
河北最低調的千年書院,梁山伯和祝英臺故事的誕生地,風景很清幽
元氏封龍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區西南約十五公裡,這裡自然風光優美,歷史文化深厚,山上的封龍書院擁有千年歷史。山水秀麗的封龍山,一直都是元氏人的驕傲,關於這座山的故事,可以追溯到 傳說封龍山是大禹 治水的時候,大禹為了降服興風作浪的蛟龍,給黃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災難,將蛟龍鎖封此山上,從而得名「封龍山」。
-
10副經典對聯,品讀嶽麓書院歷史千年
嶽麓山上,清溪茂林之間,隱存著一座雅致的千年庭院,青舍密密,屋宇麻麻,這就是北宋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的嶽麓書院。嶽麓書院位於美景如畫的湘江西岸,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書院創辦以來,便培養出17000餘名學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楊昌濟、程潛等等,無不是一等一的傑出人物。今天我們一起來品讀嶽麓書院的匾額對聯,感受嶽麓書院經典而獨特的魅力。
-
邊走邊聊,用22萬字全新品讀這座千年書院!
近日,瀏陽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李兵以一本與其子「阿犇」(李毓哲)合著的《邊走邊聊:陪你看千年嶽麓書院》講述了嶽麓書院的前世今生,並錄製了近5個小時的音頻作品講述嶽麓書院的歷史與文化。作品從朱張渡到赫曦臺再到書院大門、教學齋,以移步換景的方式對嶽麓書院重要景點的歷史與文化進行了逐一的講解,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
-
解剖嶽麓書院
撰文/本報記者唐兵兵 在嶽麓書院,能看到最久遠的歷史是唐朝,早於嶽麓書院數百年。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著名書法家李邕撰文並書,辭章華麗,筆力雄健,刻藝精湛,有大唐之風。如果說,嶽麓書院訴說著書院、儒生的千年往事,那麼這塊如今矗立於書院的麓山寺碑,則講述著更久遠的嶽麓山歷史。
-
鳳山書院與海安教育
相傳,北宋理學家、教育家胡安定先生,曾在海安鳳山書院講學,對當時海安的文化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據此說來,海安的教育至少北宋時期就已風氣初成。 據史書記載,海安鳳山書院不僅講學授課之地,也是文人聚會,交流文章之所。清乾隆辛酉歲貢章士錦《鳳山書院會文賦》曰:「蘭有香兮菊有英,握管為文兮同其菁菁。鳳山之陽兮景物昌,群賢畢至兮,頌古聖而詠先王。
-
將夜書院十三先生是誰 書院後山二層樓什麼地方為何神秘
將夜書院十三先生是誰 書院後山二層樓什麼地方為何神秘 《將夜》中,書院十三先生分別為大先生李慢慢,二先生君陌,三先生餘簾,四先生範悅,五先生宋鐮,七先生木柚,八先生北宮未央,十先生西門不惑,十一先生王持,十二先生陳皮皮,十三先生寧缺。十三先生中,六先生及九先生略神秘,只知六先生擅長鑄造兵器,九先生是棋道高手。
-
敬敷書院:賡續皖江文脈
1652年,操江巡撫李日芃於安慶府創建「培原書院」。1733年,培原書院被確立為官辦省學,三年後正式定名為「敬敷書院」。作為清代安徽文化教育中心的敬敷書院,滋養了一代代安徽學子,賡續皖江文脈。姚鼐、劉大櫆等桐城派鴻儒曾先後擔任書院山長,敬敷書院一時聲名鵲起。1901年,敬敷書院與求是學堂合併,成為安徽省第一所大學——安徽大學堂,開安徽高等教育之先河。回望書院辦學育人的光輝歷程,學人德行兼修的治學理念和傾心教育的奉獻精神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輝。敬敷五教,樹育人之念「敬敷」二字出自《尚書·舜典》,蘊含恭敬布施教化之意。
-
書院之林,撫州之書院文化
北宋初期,亂世漸平,撫州地處江南腹地,社會相對比較安定,經濟文化相對繁榮,這為撫州書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基礎。撫州書院建設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先後興建了慈竹書院、南豐書院(曾氏書院)、華林書院、鹿岡書院、旴江書院、靜逸書院、塗時甫書院、興魯書院、進修書院、溪山書院、定庵書院等11所。由此可見,北宋時期撫州書院建設在全國書院發展中居於南宋時期,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