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廖肇弘——走出微課的誤區

2021-02-19 問鼎雲學習

前言

  近來,微課在中國的火熱程度已經無須多言,各種創新應用,雨後春筍,蓬勃發展,百家爭鳴,生機盎然。

  對於微課近期如此瘋狂的現象,對於整個教育網際網路的市場普及和觀念推廣,那是一件大好事;但在近乎瘋狂炒作的過程中,是不是真能發揮實質的學習成效,那就很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了。

  我前陣子曾寫過「有所微有所不微 - 企業微課的八字精髓」、「很多國內微課就是個短視頻,還達不到課程層次」幾篇文章,點閱和轉載都挺高,也陸續收到了讀者好多 Email 來信交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這些文章,應該可以大致上了解我對目前微課發展現況的一些看法。

  最近,我陸續飛到北京參加了好幾場論壇,也參與了幾次「萬人直播」和不少微信群的「微分享」活動,對於微課又有了一些新體會,今天就和各位再聊一聊我對微課的一些個人淺見吧 !

對於微課的幾點誤解

  當然不是。雖然目前視頻形式的線上教學是教材製作的主流,但不代表微課就是製作一個輕薄短小的教學短視頻。我之前在「很多國內微課就是個短視頻,還達不到課程層次」這篇文章中已經大致談過,今天再跟各位補充一下更新的觀點。

  先不談知識點的呈現技巧,微課的視頻不要超過 6 分鐘 (MIT 的說法) 已經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過,就我最近參加好幾次微信群的「微分享」活動,其實透過語音,也可以很好的將某些知識內容傳遞出去,如果能再加上一些 PPT 圖片、文字說明,其實知識含量就可以非常豐富,學習活動一樣可以很精採。所以說,微課,不一定需要以視頻的方式呈現。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微課一派,不就是圖個「快」嗎?其實,我越來越體認到,微課的價值,其實不是「快」,而是「久」。

  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 我告訴各位,目前市面上的微課,我看過的數量應該算是頗多的;但是很抱歉,大部分的質量,那算是頗低的了。或許,有很多的微課幷沒有什麼長久經營的打算,可能只是要參加一項比賽的作品,或是自己練習製作微課過程中的半成品而已。沒錯,從課程製作的角度來看,用一些快速製作教材的工具,很快就可以製作出一門微課 (快),但要認認真真、長長久久,堅持在某個領域不斷製作出精彩的微課內容(久),那就沒有那麼簡單了。

  再看看學習者吧,看一門微課,3-5 分鐘搞定,又是碎片化、又是移動化,多麼人性化呀 ! 不過我要請問大家的是,究竟有多少學習者每天固定時間都會花這 3~5 分鐘,拿著手機,不會被其他更有趣的遊戲或是朋友圈的信息引誘,堅持不間斷的自主學習?答案顯然是很悲觀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抵抗人性。換句話說,如果一個學習者,每天堅持 3~5 分鐘 (快),學習一項知識或技能 (例如背 10 個英文單字),如果能持之以恆個 1~2 年 (久),那他應該已經累積了 3000~6000個英文單字的知識,學習成效應該是非常顯著的。

  其實我有時很納悶,每次參加活動,一直不斷聽到很多人讚揚或標榜「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但怎麼在真實世界中,別說十年,大部分的人連十分鐘都覺得太漫長了呢?

  所以我認為,微課的「快」不是重點,「久」才能發揮其核心價值。

  說實話,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微課,很少能做到學習活動及互動。大部份以視頻呈現的微課,只有「學」但卻沒有「習」。千萬別小看這個「習」,它是知識或技能是否真正內化到學習者腦海的重要過程。預習、複習、練習,現在的微課,有多少能做到這些「習」的層次?在還沒有做好之前,還是先別自稱為「微學習」吧 !

  此外,除了人機互動、人際互動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所謂「互動」之外,我個人提出一個比較新的觀點 : 我認為,一個人的真正學習,更必須有深度的「自我互動」。

  這是什麼意思呢?相信大家都聽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思故我在」吧?基本上,沒有經過學習者自我反思的學習過程,是無效的,而這些過程,真的都需要時間。我們傳統的填鴨教育,只注重背誦和解題技巧,就是最典型的失敗代表。我曾聽過有人分享:「我們的微課,馬上學,學完馬上考,通過率高,鏈結績效,立即見效。」當時,我很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地方到賣膏藥的攤位了。

  說穿了,這所謂的「自我互動」,其實就是學習者的自我對話,很像是一種咀嚼、一種品味、一種消化、一種沉澱。很多微課一直強調快速學習,也就是很快讓學習者將課程內容一口吞食完畢,希望現學現賣,立即見效。但你想想,如果你每天都是囫圇吞棗地快速將食物吞食下肚,從沒有機會品味過食物的滋味,也沒有好好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怎麼能享受或體驗到美食是人生精彩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

  相信大家都聽過 10,000 小時才能成為專家的理論。簡單算一算,如果每天花 10分鐘上微課,如果一年有 360 天都上一門微課,那麼就有 3,600 分鐘,也就是 60小時。換句話說,要達到 10,000 小時成為專家的目標,恭喜你,持續上這門微課,大概只需要 166.67年而已。

  所以我想應該沒有人會這麼天真: 妄想透過一門微課,學會且學透一件事。

  但如果微課微有辦法讓人學會且學透一件事,那還需要微課幹嘛呢?當然還是需要的,因為微課可以作為非常好的一種支持學習主軸行為的輔助學習模式---

-

  呃…我知道聽來好像有點繞舌,換個方式解釋好了 : 如果在我們實際上參與實體課或是慕課的學習過程中,也有可能你就是在看一本書,在這好幾天甚至好幾周的期間,會有一些主要的學習活動在進行,例如你會聽聽課、會參加討論、會交交作業… 等等等等。如果此時你也對於同樣的一個主題,也參與了一門微課,就可以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的一部分,不僅可以方便地學習,也可以觸類旁通,擴大自己學習的視野。所以慕課或實體課,就好像學習過程中的航空母艦,而微課,則可以當成是整個艦隊中的驅逐艦或是偵防艦的角色,靈活調度,相互支援,但前提是要確保兩者的目標與方向是一致的,否則只是造成學習者更混亂的狀態而已。

  碎片化學習,人人朗朗上口,幾乎已經成為一種信仰了。的確,這是微課最方便的優點,卻也成為微課最致命的缺點 – 高度碎片化,難成體系化。

  我個人認為,單一的微課,對學習上的效益幷不大,但只要能引起學習者對於學習主題的興趣和熱情,想要進一步探索更多相關的知識,那麼這門微課就有它的價值和貢獻。例如前一陣子的「十三五神曲」,雖然不是微課,但很有參考價值。如果大家的微課都長成這樣子,那還怕學習者沒興趣嗎?但看完視頻,你覺得老外真的懂什麼是十三五嗎?當然還是不懂,但如果能因此引起學習者想要一步學習的動機和興趣,那就算是成功了。

  我認為,所謂的「碎片化學習」,一個維度是指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另一個微度則是指學習知識的碎片化。從學習時間的碎片化來看,微課一般做為「非正式化學習」是相當不錯的,反正讓學習者有空就看一看,彌補一些空閒時間,聽來應該是不錯的 idea。

  不過如果能將微課更進一步做到「非正式學習的正式化 (Formalizing Informal Learning)」,那恭喜你,這已經是國際上最新的發展趨勢。所謂微課「非正式學習的正式化」就是將沒有組織的「碎片化學習」,透過有系統有紀律的方式組織起來,形成一種「彈性自主、靈活運用」的學習方式。例如鎖定每天的某個時段,推送知識內容 (視頻、文章、PPT、或是語音…等等),空檔時段,大家可以自由留言分享心得,另一個固定時段,專家上來點評或分享,又某一個固定時段,老師可以進來點評一下同學們的學習成果,偶爾傳送一下心靈雞湯之類的文章…等等。

  咦?這聽來不就像是經營一個微信公眾號的玩法嗎?是的,我最近開始玩微信公眾號 (工商服務一下,公眾號 ID 是 : johnliaotaiwan,歡迎多多關注),越來越覺得經營微課可以就像是經營一個公眾號一樣,內容為王,要想盡辦法讓粉絲記住你,想盡辦法黏住粉絲,想盡辦法與粉絲互動。看來,微課不是只有製作視頻課件,還有運營啊?是的,請把剛剛的「粉絲」兩個字換成「學習者」,你的微課,就應該像微信公眾號一樣的運營,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結語

  據我觀察,中國大陸應該是目前全世界移動網際網路最活躍的地方,智慧型手機的各種創新應用層出不窮,微信無所不在,更讓微課成為最為活躍的一種學習模式。而這一股市場成長的動能,我認為還會持續加溫一段時間,大家目前還沉浸在一種期待和興奮的氛,但降溫的轉折點,就在大家體驗過了若干微課後,發現好像也就這麼回事兒,就會開始仔細想想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樣的微課,或許今天在文中跟各位談的這些內容,才會再度被提起。

  如果你問我,那微課還能有什麼新把戲呢?我會告訴你,AR/VR虛擬實境/擴增現實、LBS地理定位、Siri模式人工智慧、Micraft社群遊戲式微課、智能手環式個人學習感測與學習履歷……還有好多好多好多,都是未來微課可能結合的有趣方向。不過,現在談肯定太早了,時候到了,我們肯定會再見面的 !

*感謝廖肇弘老師的來稿

相關焦點

  • 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當前,如何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已成為每個家長迫切關注的問題,但大多數家長往往缺乏科學的教子方法,他們僅憑個人的直覺和某些傳統經驗來施教,這使得家庭教育出現了許多問題,產生了許多誤區, 時代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換一個新的思路,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一、走出寵愛過度的家庭教育誤區。
  • 【乾貨】| 今天的內容,與微課有關~~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些與微課有關的乾貨,一起看看吧~~關於微課的八大誤區如果你覺得確實需要大量的文字,那麼,可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選題,看它是否適合用微課形式來呈現,或者需要將其拆分為若干門微課。 第二種誤區:幹講什麼是「幹講」?
  • 走出創客教育誤區與破解創客教育難題——以「智創空間」開展中...
    創客教育載體的選擇存在一定的誤區  縱觀目前國內創客教育的現狀,針對如何選擇創客教育的載體,還存在一定的誤區。因此,學校要做好創客教育並不是某一個人的事,需要建設一支創客教育的教師團隊,多個學科教師通過團隊協作建立創客教師共同體,通過團隊的力量進行跨界與融合,充分發揮每個學科教師的特長和聰明才智,進行優勢互補、合作共榮,從而解決創客教師無法選擇的難題,也能讓學校走出創客教師只能「單打獨鬥」的誤區。  3.
  • 走出胰島素治療的三大誤區
    糖尿病患者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先了解清楚胰島素的治療,走出誤區,不抵抗,也不盲目使用。誤區一:胰島素會上癮嗎?不會。這個問題的產生源於大家對胰島素認識的誤區,胰島素是人體胰腺自身分泌的一種蛋白質,用以維持人體正常的血糖水平,也是體內唯一一種可以直接降低血糖而沒有副作用的物質。實際上,每個人都離不開胰島素,沒有胰島素機體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生命就無法繼續。
  • 免費微課軟體-微講師微課製作工具,讓你的微課別具一格!
    隨著微課的普及,行業裡出現了各種各樣參差不齊、樣式單一的微課,沒有自己的特色。甚至有些老師辛辛苦苦原創的微課,最後在網絡上隨處可見,而且還未標記出處,A老師說是他製作的,B老師說是自己製作的。那應該如何科學正確的保證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不被侵犯呢?如何為自己的微課籤字蓋章呢?
  • 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原標題:走出家庭教育誤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期盼。但想當然的教育往往會事與願違,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
  • 學習微課內涵,提升專業素養——南京財經高職校開設微課專題講座
    為加強教師對微課、微課程內涵的理解,提升教師微課設計及製作能力,促進一線教師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變革,9月15日下午,南京財經高職校邀請到南京師範大學的張一春教授開設了一場以「微課、微課程的設計與製作」為主題的講座。
  • 如何講好家庭教育微課
    最好的教育從家庭開始首先,介紹當下家庭教育微課的四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很多校長認為講微課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事實上,立馬去做是最節省精力的。其實家庭教育微課不是不能做,也不是很難做,只是我們把它想得很難。想得越多,做得越少,想來想去最後也就沒有任何行動。做家庭教育微課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可是做什麼不需要花費精力呢?校長如果想做家庭教育微課應該馬上去做,這就是最節省精力的方式。
  • 淺談如何引導初中生走出焦慮的心理誤區
    二、對症下藥,科學化解學生焦慮情緒   1.加強體育鍛鍊,化解學生生理上的焦慮情緒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使學生走出焦慮的心理誤區,首先是指導學生保護好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健康,包括加強營養,經常呼吸新鮮空氣,改善大腦的供養供血狀態。
  • 走出英語學習的誤區
    走出英語學習的誤區1.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於高中英語學習存在嚴重的誤區!
  •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如何走出誤區
    2021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備考如何走出誤區 2020-12-11 17:02:11| 來源:中公教育 王馨 申論考試是山東公務員考試必考科目之一,想要在山東省考申論中取得好成績,日常的積累是必不可少
  • 「小」微課PK大戰「疫」 ——南岸區初中英語教研團隊參與重慶市教科院戰「疫」微課製作的簡報
    重慶市教科院英語教研員陳春暉教師積極響應,啟動了「重慶市教科院戰「疫」微課」的中學英語微課開發工作。在南岸區教師進修學院英語教研員薛紹蘭老師領銜指導下,重慶市第二外國語學校、重慶市珊瑚初級中學和重慶市廣益中學的英語老師組成的研發小組承擔了英語新目標八年級下冊三單元的微課開發與製作任務。「小」微課,小而精,簡潔不簡單。
  • 走出逼迫孩子閱讀的誤區
    第一類家庭,重點是讓孩子保持閱讀的興趣,逐步進入深度閱讀狀態;第二類家庭,重點是走出閱讀誤區以及如何糾偏。這孩子就是不愛看書……」這些誤區,把孩子的閱讀變成了一種被逼無奈的行為。家庭閱讀的誤區1、 家長急功近利。
  • 走出三大誤區 理智對待臍帶血儲存問題
    但與此同時,有關於臍帶血的各類爭議又不斷出現,因為在實際應用過程當中,臍帶血確實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會導致部分市民對是否保存臍帶血的問題存在一定的誤區,從而影響到健康決策。今天本文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關於臍帶血的實際使用現狀,帶領大家走出三大誤區,理智對待要不要保存臍帶血的問題!要不要保存臍帶血?
  • 走出「責備受害者」的思維誤區
    儘管在法律上,對受害者的這些「額外要求」是不成立的,但擺脫這種思維誤區仍然很難。「責備受害者」思維的心理學解釋「責備受害者」概念使人們看到個體遭遇與不平等的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責備受害者」也被視為是維持不平等的一種工具。
  • 廖肇弘:知識付費平臺VS微學習
    作為一種「輕學習」模式,和MOOC、微課的學習效果比較起來,或許知識付費平臺可以作為一種非常好的支持學習主軸行為的輔助學習模式。聽來有些饒舌,換個方式解釋,在我們參與面授課或是MOOC的學習過程中,可能你正在看一本書,在好幾天甚至好幾周的時間裡,有一些主要的學習活動在進行,如果此時你也參與同樣一個主題的一門微課,收聽了大量的知識付費內容,就可以將其視為學習資源的一部分,不僅可以方便地學習,還可以觸類旁通,擴大自己學習的視野。
  • 國際泌乳顧問帶您走出母乳餵養四大誤區
    原標題:國際泌乳顧問帶您走出母乳餵養四大誤區   每年的8月1日-8月7日是世界母乳餵養周。眾所周知,母乳是上天賜給寶寶最好的食物,但是在堅持母乳餵養的道路上,很多媽媽卻總被各種聲音所左右,以致迷失方向。
  • 走出素質教育實施過程中的誤區
    原創作者:梁修安(老梁)全文約4400字,閱讀時間12分鐘教育界認為,提高全民素質迫在眉睫,教育應該成為提高民族素質的第一工程;於是,「素質教育」成為全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質教育」這個詞也成了目前教育界用得最頻繁的一個概念。這是我國教育在高歌「重雙基」之後,對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實施的根本變革。
  • 帶你走出「奶娃」誤區
    帶你走出「奶娃」誤區 夠科普
  • 什麼是微課?選擇優質微課的5個關鍵點
    一種叫做微課的課程開始在網絡上出現,它能讓用戶在手機上也能進行深度的學習,同時其課時較短的特點也適應於在碎片時間裡進行提升。但是各種微課平臺上有成百上千的課程上架,費用也從1元到數百元不等。那麼哪些微課是有價值,有哪些是沒用的呢?小編今天就來說說優質的微課擁有的幾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