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專業小提琴演奏人才?
屏幕另一邊,德國比勒菲爾德愛樂樂團惟一的中國演奏員、第一小提琴終身職位獲得者袁融正在就新領會的右手持弓體驗,向黃老師請教。線上指導助力國外學子袁融介紹,德國樂團法定暑假即將結束,一旦疫情穩定,樂團將在8月底恢復排練及與觀眾間保持距離的演出活動。
-
把小提琴演奏到這樣的程度,他的音樂天賦,實在是天選之人
在國內的這段時間,就得她們自己勤加練習。對此秦放歌倒是不怎麼擔心的,她們的勤奮程度沒得說,也有各自的老師看著的。中場休息結束,秦放歌也掐著時間,帶著小提琴登場,開始下半場的演出。龍雪瑤還要送下他,並祝他演出順利。她們在後臺其實都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練練小提琴,或者玩下手機上上網什麼的。
-
小提琴演奏中音色的追求
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各個時期的音樂對音色的追求都有所不同。如: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多以結構嚴謹、典雅清秀為特點,一般追求晶瑩純淨、明徹清晰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追求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的音色,以表達情真意切、起伏跌蕩的情緒;印象派的鋼琴音樂一般注重意境的描繪、色彩的變幻,因而追求飄逸、透明、朦朧等多層次的音色。
-
小提琴演奏中應該追求什麼樣的音色?
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各個時期的音樂對音色的追求都有所不同。如:巴洛克時期與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多以結構嚴謹、典雅清秀為特點,一般追求晶瑩純淨、明徹清晰的音色;浪漫主義時期的鋼琴音樂追求豐富多彩、特點鮮明的音色,以表達情真意切、起伏跌蕩的情緒;印象派的鋼琴音樂一般注重意境的描繪、色彩的變幻,因而追求飄逸、透明、朦朧等多層次的音色。
-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五歲開始學琴,先後獲得全蘇小提琴比賽一等獎、全蘇表演家比賽會優勝、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二等獎、依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會優勝、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二等獎、依薩伊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等。演出節目幾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現代最優秀的小提琴作品。具有驚人的表現力和精深的技巧,被譽為"莫斯科的帕格尼尼",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和史達林、列寧獎金。
-
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基礎——音階
拉小提琴,最枯燥最無聊的除了空弦,恐怕就數音階了。但又不能不拉,不能不練,即使業餘學琴,也要拉拉幾種常用調性的簡單音階。小提琴音階如此重要,難怪海菲茲考查音樂學院小提琴學生時,不是聽他們高深著名的樂曲,而是聽他們的音階。他不相信連音階都拉不好的學生能拉好複雜的樂曲。他反覆強調小提琴演奏技術的基礎就是音階,希望學生拿出四分之三的時間來練習它們。
-
看這位廣雅學子如何躋身中國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前十
「您已被中國音樂學院錄取。」8月11日,陽東廣雅中學高三九班的黃維昌終於收到了這條來自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的錄取簡訊。這位年輕小夥,在今年的高考中,以全國小提琴第十名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成為陽江市有史以來第一位以小提琴專業考入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生。
-
齊默爾曼演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6歲學習小提琴,先後師從蘇聯小提琴家格拉多夫、德國小提琴家加沃裡洛夫、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首席科雷博斯。 小時候,他鑽在桌下玩耍時,總能聽到父親與幾個朋友在演奏室內樂。他還記得,父親是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周日的家中總是全天放著各種小提琴唱片,才5歲時,他就深為前蘇聯小提琴家列奧尼德·科岡的錄音而著迷,「有一天我自己跟父親說,我想學小提琴。」
-
小提琴弓速的重要性——小提琴演奏家,北京小提琴老師邱添
小提琴業餘和專業演奏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有些孩子演奏得有條有理,發音好聽,有些孩子則顯得音準不好,節奏不穩,基本功不紮實?除了音準,節奏以外,好的發音是演奏好小提琴必須掌握的,弓速是影響發音的重要因素,有些學生只會一種弓速,那就是較快的弓速,這種弓速聽起來很隨意,直白,沒有深度,然後實際上音樂演奏需要各種情緒表達,在較為細膩的樂段中,這種較快的弓速顯得過於單一,隨意。練習慢速運弓是必要的。
-
一位讓人感動的新冠重症患者:插著管子為醫護人員演奏小提琴
相信對於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需要住在ICU病房的患者其身心肯定都遭受著巨大痛苦,然而對於一位叫做Grover Wilhelmsen的退休管弦樂隊老師來說,他卻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度過這個痛苦的時光,同時也在激勵著在場的其他醫護人員。
-
敏茨演奏《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9歲首次登臺演奏,10歲與以色列愛樂樂團首次合作,成功地舉行了音樂會。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
-
音樂留學小提琴專業詳細介紹
他奠定了由3個樂章組成的早期小提琴奏鳴曲的曲式。他的代表作《魔鬼的顫音》是18世紀小提琴演奏藝術的高峰。 小提琴專業-開設學校 義大利有很多的世界名校,其中不乏音樂學院。
-
音色優美 如詩如畫《愛在深秋》小提琴演奏
(網文佳句) 朋友,早上好! —2019《上上閣》 十八把小提琴演奏 《愛在深秋》
-
全國首屆小提琴協奏曲比賽落幕
這是疫情之後國內首個線下小提琴專業賽事,共有來自全國各省區的232名選手報名參加。最終,經過激烈角逐,33名選手分別獲得5個組別的前6名。線下賽重啟意義重大「讓學生真正鍛鍊演奏水平和表現力,還是要在舞臺上。」評委會主席、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童衛東表示,舉辦協奏曲專項比賽旨在檢驗我國小提琴專業教學成果,促進小提琴教學質量和演奏水平提高,發現並選拔青少年小提琴演奏人才。
-
遠程直播音樂教室興起
在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的8號樓排練廳,真人比例的高清大屏幕、捕捉手部動作的特寫攝影頭、環繞式的現場拾音系統,以及一條條國際網絡專線,為中學生帶來了身臨其境的網際網路音樂教育互動體驗。 不僅上音附中學子,還有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以及浙江、武漢、四川、廣州、天津、瀋陽、西安等音樂學院附中學子也慕名而滬,三兩成組、分批加入了共17場中外遠程課堂,向洋老師討教古典音樂演奏技巧,跨國越洋,餘音繞梁。 傳統學琴講求「手把手」,但在「網際網路+」時代,是不是也可以像學英語那樣實現網際網路教育呢?
-
俞麗拿:讓小提琴講中國話 50多年專注演奏教學
俞麗拿在演奏小提琴。資料照片俞麗拿今年78歲。「因為我是《梁祝》首演者,大家就知道了我的名字。」在上海音樂學院教學大樓裡,記者見到了剛剛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的俞麗拿,她說,「大家都以為我在文藝單位,其實大學畢業我就留校當了老師,到現在已有56年教齡。」
-
黃海波:小提琴演奏
黃海波:小提琴演奏 黃海波:資深新聞製作人、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國際新聞系。有十多年的媒體從業經驗,精通英文,日文。加盟鳳凰前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記者。
-
他是音樂的倖存者,在戰火中奏響小提琴
馬利肯告訴第一財經,那時,人們總是儘可能尋找抵禦悲傷的方法:「我拉小提琴,其他孩子跳舞、歌唱,那些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熬過了最困難的日子,有了音樂的陪伴,生活好像沒那麼苦澀。」1980年,艾拉·馬利肯在貝魯特舉辦了人生中第一場獨奏音樂會。那是短暫的休戰期間,800多人聚集在一起,為12歲的艾拉·馬利肯捧場。這並不是一場多麼莊重的音樂會,卻成為他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
他這四十來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下來,臉上身上都不見有汗
但是龍雪瑤還急了起來,「怎麼會,只要是你的演奏,我怎麼都不會覺得膩的,你還聽我練習那麼多遍不成熟的作品。然後秦放歌也就只能任她在旁邊當觀眾,龍雪瑤也是挺懂的,還說,「等下跟你一起見了寧阿姨秦叔叔,我再回去練習不遲啦!反正我小提琴隨身帶著很方便的。」杜佳麗把這些都看在眼裡,龍雪瑤如此勤奮好學,她這個當母親的,也可以算是她的音樂啟蒙老師,又怎麼好勸阻她。
-
【重大小提琴比賽】美籍華裔選手史特拉·陳獲2019年伊莉莎白女王音樂比賽(小提琴)金獎,聽她的比賽感言(獨家詳細報導)
中國小提琴教學曾經在80-90年代領先世界,如今跌落很慘,需要老師們努力了。我們一起祝福中國小提琴教學,再創輝煌。2019年伊莉莎白王后音樂比賽(第十九屆小提琴比賽)於比利時當地時間2019年5月25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圓滿結束,這是一次高規格、高水準、高公正和高透明的精彩比賽,進入決賽的12位選手旗鼓相當、個個全力近乎完美地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