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四十來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下來,臉上身上都不見有汗

2020-12-13 旺旺小雞

隨後就是秦放歌的小提琴協奏曲排練,都先過一遍再說。他本來說是讓龍雪瑤先去練會小提琴的,肖雨然和吳泓芹都撤退練琴去了的。但龍雪瑤不肯,她還振振有詞,「我看你和捷克愛樂的合作,收穫肯定比自己練習大,而且,你不也經常再說要多聽多感悟的嗎?」秦放歌也笑,「我是怕你聽得太多遍會覺得厭煩。」但是龍雪瑤還急了起來,「怎麼會,只要是你的演奏,我怎麼都不會覺得膩的,你還聽我練習那麼多遍不成熟的作品。

然後秦放歌也就只能任她在旁邊當觀眾,龍雪瑤也是挺懂的,還說,「等下跟你一起見了寧阿姨秦叔叔,我再回去練習不遲啦!反正我小提琴隨身帶著很方便的。」杜佳麗把這些都看在眼裡,龍雪瑤如此勤奮好學,她這個當母親的,也可以算是她的音樂啟蒙老師,又怎麼好勸阻她。而且,龍雪瑤說得也確實又道理,這個單純的姑娘,情商或許真的不怎麼高,但對小提琴的執著和熱愛卻是無以倫比的,也讓她在音樂上特別敏感。

就杜佳麗自己,也是想聽聽他現場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跟捷克愛樂樂團的合作,本來就是一樁盛事,強強合作,還是近距離的。正式演出的時候,觀眾席都在很後面去了。秦放歌倒也沒跟她們多說太多話,就還是積極準備和捷克愛樂的排練,排練的目的就是找出問題解決問題,誰都不指望一遍就能做到最好。特別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風格特別的東方化,作曲的方式方法和西方古典音樂,都是有顯著不同的。對卡爾帕奇指揮下的捷克愛樂樂團來說,也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儘管他們演奏的曲目和風格很國際化,對中國樂曲也多有涉獵。

秦放歌的小提琴是主角,但樂隊協奏部分同樣重要,而且,小提琴不像鋼琴那麼全面,龍雪瑤演奏隨想曲的時候就要秦放歌鋼琴伴奏來著。這會,龍雪瑤也呆在前排的觀眾席位上,音樂廳的排練室很小,距離也是相當近的。當然,她喜歡更近一點的距離,特別就和他兩人的時候。但現在的感覺也不錯,在龍雪瑤看來,這世界名團捷克愛樂,也是秦放歌找來專門為兩人做陪練和陪襯的,特別是兩人合作雙小提琴協奏曲的時候,這樣的感覺尤其強烈。

普天之下,也只有秦放歌有這麼大的面子,這也是最讓她開心和興奮的地方。秦放歌正式演奏的時候,也是相當的投入,演奏出來的音樂,悠揚動人,他用音樂所描繪,或者說所想表達的情感和東西,也特別清楚,關鍵他所演繹的音樂形象很立體。他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本來就是比較標題性的音樂,就很好的點了題,又是特別有中國風味的音樂,不能不讓人聯想到中國春天的景象。

杜佳麗和其他人通過這個標題也就知道秦放歌的野心,春夏秋冬,之後肯定都是會有的,一年四季不寫全完全不是秦放歌的風格,就算現在沒拿出來,將來遲早都是會進行創作的。龍雪瑤也是真的沉浸進了音樂的世界中,她對小提琴的痴迷和熱愛,跟對秦放歌的情感不相上下,眼下這簡直就是最完美的結合,都是她的心頭最愛。耳中聽著他所演奏出來的精彩音樂,眼光則是完全落在他的雙手上,甚至都有些看不過來的意味,他的演奏上速度並不算特別快,這本來也不是以炫技為主的曲子。

龍雪瑤探究是更深入的演奏技巧,如秦放歌經常講的那樣,不是你帶著怎樣的情緒演奏,就一定能演奏出什麼樣的情緒來,小提琴和其他樂器一樣,歸根結底都還是靠物理原理髮聲的。掌握其中的訣竅是最基礎的,就比如小提琴的左手揉弦和右手運弓,該如何發力,從什麼角度,以怎樣的力度和柔度,前後如何銜接。演奏得太奔放肯定是不行的,很多愛炫技的,搞得整個人都跟抽風一樣,不知情的,還以為他多厲害呢!實際上,在這樣近乎癲狂的情況下,對樂器的精細掌握更加困難。

演奏小提琴本來就是特別需要精巧技術的活兒,哪怕只是細微的力度不同,演奏出來的音樂也會差別極大,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絕大部分小提琴演奏家包括龍雪瑤自己,平時的練習,基本就是練習手指的肌肉記憶。秦放歌的話,似乎練過一次之後,就跟人形自走電腦一樣,身體的肌肉完全記住了這些動作和程序。只是,他在具體處理的時候,還是力求有新的變化,都知道他厭惡一成不變,也愛玩新花樣。這也最能帶給觀眾們新鮮感,當然,最主要的還是滿足他自己的新鮮感。

他這四十來分鐘的小提琴協奏曲演奏下來,臉上身上都不見有汗,若換了龍雪瑤自己去的話,不出幾身汗就說明她沒演奏好,因為這對演奏家的體力要求是相當高的。捷克愛樂樂團的成員們倒還好,絕大部分都是坐著的,就算是站著的,最辛苦的也就是指揮家了。其他像是演奏三角鐵的演奏家,簡直不要太悠閒,半天輪不到他。這小提琴協奏曲的排練結束後,少不得又是一陣的商業互吹。秦放歌是習慣了也張口就來,卡爾帕奇也是老油條,也都知道肯定不完美,還有需要繼續提高的地方。

相關焦點

  • 齊默爾曼演奏《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6歲學習小提琴,先後師從蘇聯小提琴家格拉多夫、德國小提琴家加沃裡洛夫、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首席科雷博斯。 小時候,他鑽在桌下玩耍時,總能聽到父親與幾個朋友在演奏室內樂。他還記得,父親是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周日的家中總是全天放著各種小提琴唱片,才5歲時,他就深為前蘇聯小提琴家列奧尼德·科岡的錄音而著迷,「有一天我自己跟父親說,我想學小提琴。」
  • 敏茨演奏《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他幼年師從以色列名師伊洛娜·費赫爾學琴。 9歲首次登臺演奏,10歲與以色列愛樂樂團首次合作,成功地舉行了音樂會。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
  • 莫扎特 第4、第5小提琴協奏曲 交響協奏曲
    推薦曲目  《D大調第四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  《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第三樂章  海菲茨的演奏一向以嚴謹冷峻而著稱,他演奏的莫扎特《第四小提琴協奏曲》在整體的把握上很注意勻稱與對比。
  • 把小提琴演奏到這樣的程度,他的音樂天賦,實在是天選之人
    甚至在上半場演出的時候,都沒有能讓大家特別表現。指揮家王樹祥和愛樂樂團的全體成員都已經各就各位,秦放歌還是去跟小提琴首席溫駿以及指揮王樹祥握手後,準備開始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演出。他演奏小提琴的時候是面向音樂廳大廳方向站著演奏的,舞臺後面的觀眾就只能看他的背影。但有座票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管風琴這個方向的座位距離舞臺也比較近,各有優缺點。
  • 大衛·奧伊斯特拉赫演奏《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1939年起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的學生中,有現已聞名於世的小提琴家伊·奧依斯特拉赫(其子)、維·皮卡依曾、斯尼特科夫斯基等。 1908年9月30日,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生於黑海邊上的港口城市敖德薩。他的父親是個書商,業餘喜歡拉拉小提琴,彈彈曼陀林以自娛;母親是敖德薩歌劇院合唱隊隊員。在家庭的影響下,奧伊斯特拉赫從小就喜歡音樂。
  • 杜達梅爾指揮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希拉蕊·哈恩
    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協奏曲》(Mozart:Violin Concerto No. 3),作品號K. 216,1775年9月12日於薩爾茨堡完成,當時只有19歲的他,一口氣完成了四首小提琴協奏曲。
  • 全國首屆小提琴協奏曲比賽落幕
    這是疫情之後國內首個線下小提琴專業賽事,共有來自全國各省區的232名選手報名參加。最終,經過激烈角逐,33名選手分別獲得5個組別的前6名。線下賽重啟意義重大「讓學生真正鍛鍊演奏水平和表現力,還是要在舞臺上。」評委會主席、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童衛東表示,舉辦協奏曲專項比賽旨在檢驗我國小提琴專業教學成果,促進小提琴教學質量和演奏水平提高,發現並選拔青少年小提琴演奏人才。
  • 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帕爾曼指揮巴倫博伊姆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是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首,自古一直被譽為小提琴協奏曲之王。這首樂曲旋律柔美、格調高雅、規模宏大,頗具王者風範。 本曲完成在1806年。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在古典音樂領域,我們也常能見到這樣的「榜單」,今天我們將要分享的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就是一首被歸入「榜單」的作品,它與貝多芬、勃拉姆斯、以及孟德爾頌的三首小提琴協奏曲一同被樂迷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
  • 聽朱利安·拉赫林演繹老柴《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期間他歷時一個月完成了這部小提琴協奏曲,一開始打算獻給他的學生和好友——小提琴家高迪克(Iosif Kotek),這位在其創作時提供了不少關於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幫助,不過柴可夫斯基最終由於害怕大眾輿論看出他的性向問題而作罷,轉而將 作品獻給當時任職於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家奧爾(L. Auer),希望由他進行首演。
  • 【中國夢·踐行者】中國首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者:《梁祝...
    這個班最初有25名學生,包括劉詩昆。」在少年班的第一個學期大家都學鋼琴,半年後考試,結束的時候有一個老師坐在教室門口,要求每個人都把手拿出來給他看看,後來分專業的告示貼出來大家才明白:原來老師是在選人去學習弦樂器,老師第一看的是手掌寬不寬,第二則看手指,手掌寬手指細一點的去小提琴,手指粗一點的就大提琴,於是,就這樣,俞麗拿就開始了她和小提琴60多年的緣分。
  • 如何培養專業小提琴演奏人才?
    師從多位老師吸取養分從早期師從白俄小提琴老師尤拉,到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後留校任教、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小提琴演奏人才,黃聖音的習琴、教學之路,見證了幾十年來新中國弦樂教育的發展。據黃聖音回憶,上世紀50年代在中央音樂學院及附中任教的小提琴教師可謂星光熠熠——有歸國華僑褚耀武,他同時還是一名飛行員,妻子是視唱練耳老師;有從印度尼西亞歸國的小提琴家鄭湘河,其子鄭錦龍後為荷蘭阿姆斯特丹交響樂團首席;還有蘇聯小提琴專家。黃聖音被安排與曾赴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後進入蘇聯莫斯科音樂學院進修的中央樂團樂隊首席、獨奏家楊秉孫學琴。
  • 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全曲在悽婉唯美的「化蝶」章節後,尾聲的收音輕如羽毛。隨著這片羽毛輕輕落下,上海蘭心大劇院的觀眾席一片寂靜。幾秒種後,潮水般的掌聲向在臺上惴惴不安的表演者俞麗拿和在臺口的作曲家陳鋼、何佔豪湧去。
  • 小提琴曲《劉三姐》回故鄉 「劉三姐」有洋派頭
    多少年來,那悠揚抒情的民歌旋律,伴隨著劉三姐的名字,傳遍了廣西的千家萬戶,也傳遍了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最近,又有一部以劉三姐為題材的音樂作品落戶廣西,它以細膩婉轉、高亢熱情的音樂,帶給了故鄉聽眾激動而又充滿回味的心聲。它就是小提琴協奏曲《劉三姐》 。小提琴協奏曲《劉三姐》是數年前由中央音樂學院羅新民教授創作的,當年由著名小提琴家呂思清與中國愛樂樂團在北京首演。
  •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勒克萊爾曾在都靈隨索米斯學習小提琴,勒克萊爾在嘗試模仿義大利學派的時候是把索米斯的作品作為學習的楷模之一的。與此同時索米斯也受到了自己弟子的法國風格的影響。索米斯的協奏曲沒有機會出版過,而且其中很多都丟失了。正如他的導師科雷利那樣,索米斯保存下來的作品給人的印象是他並沒有對演奏者提出過於苛刻的技巧要求。
  • 維瓦爾第 四季 小提琴協奏曲
    『春』一開始的合奏主題,就是在告訴大家,春天已經降臨的喜悅心情,並且用小提琴獨奏來表現「小鳥正在唱歌」的歌聲,十分地傳神。維瓦爾第在原譜上還附有一首短詩來形容這個樂章:「令人喜悅的春天降臨了,鳥兒以快樂的歌聲迎接,潺潺的小溪像甜蜜的耳語般流過。突然,天空烏雲密佈,雷雨交加,一陣陣的閃電划過天際。當風雨平息,鳥兒又再度高唱和諧悅耳的歌聲。」
  • 小提琴演奏中應該追求什麼樣的音色?
    如何將一件樂器的多種音色挖掘出來,並自如的演奏,則是演奏家(者)的重要任務。有的人適合慢節奏的樂曲 輕輕拉一曲小夜曲或者小步舞曲 琴的音色就會顯得空靈輕巧 相比之下 這樣的琴再去拉節奏快曲調激昂的協奏曲就會略顯力不從心。在西方音樂發展史上,各個時期的音樂對音色的追求都有所不同。
  • 為紀念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音樂劇場《真愛·梁祝》拉...
    這是中國「小提琴民族化」的首次重要嘗試:《梁祝》以越劇曲調為素材,採用交響樂與中國民間戲曲的手法,呈現「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中「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墳前化蝶」等經典情節。次年5月27日,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劇院首演,18歲的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
  • 維瓦爾第寫了500多首協奏曲,你難道只聽過《四季》?
    《四季》 (卡拉揚指揮、穆特演奏) 維瓦爾第的音樂純淨無暇 像一股清流浸潤心田 相信很多人都因為這部《四季》而愛上他
  • 這位「小提琴女神」當年拉貝多芬被卡拉揚叫停,如今已是爐火純青
    12月4日的首場音樂會,穆特將與老搭檔蘭伯特·奧爾基斯牽手,合作貝多芬第四、第五、第九這三首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20年前,那套名噪一時的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全集唱片,正是兩人合作完成,難得的是,這對老搭檔至今保持一流演奏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