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東西,我注意到有一個環節,可能大家都需要提醒或者遺忘了,這也是我突然之間發現到的一個生活現象。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自古以來說的這句話,到現在都還實用。
孩子要吃的東西,需要特別注意能吃的和不能吃的。除此之外,還有三類食物東西,它的關鍵詞不僅僅是指過期。
過期的東西如何評判斷?大家都知道,但有許多人習慣不去看生產日期,認為存在的東西,光看表面現象,就覺得能吃,也許孩子就不小心吃下去了,這樣對孩子身體的健康極易產生安全隱患。
a.廚房裡的調味品,一般用的比較慢,而且速度,可能會超過它的過期時間。久而久之,那個生產日期就被抹掉了,或者變淺,漸漸消失,看不出來是什麼時候生產的,像這樣的情況,就儘量扔棄不用。
我有親友家裡就是這樣的情況。
b.相反,另外一些家庭裡面用調味品都會看一下過期時間,這些調味品一旦融入到菜裡面,給孩子吃到,不僅沒有好處,而且對孩子的發育也起不到正面的作用。
c.依我分析,我個人覺得:特別是一些老人家,因為是遠視眼,老花眼,老了,眼睛視力不好是正常的,所以一般不是不看,可能看不清,所以這樣就導致一方面,因為節省不想扔棄,另一方面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習慣,所以就烹飪到了飯菜裡面,孩子也吃了,大人也吃了,客人也吃了。
辦法1:如果決定不了,或看不清楚過期時間,就儘量不要用了,不然為了一點點調味品,涉及孩子和大人的健康,這樣不划算。
麵條的日期列印的比較大,一般在包裝的下面的位置。
辦法2:
我有一個伯母,一般都不看生產日期,她有一個「盲人摸象」的特點就是看包裝是否心也沒有灰塵,所以這一點可以供一些奶奶爺爺參考,挺管用的。
有些麵條,雖然是新生產出來的,但在夏天保質期沒過,但麵條容易生蟲或者起團,有蠶絲。這樣比過期產品更甚,更有危害性。
因為帶孩子,我家家裡會買多一包,然後去曬曬麵條,就會有蟲出來。所以這樣就別給孩子吃了。
有一些蟲子很小很小,有些老人可能看不清楚,就這樣做給孩子吃了。也不怪老人,但需要注意,用什麼方法解決呢?
建議您可以這樣:即在兩個月以內,或者在一定的時間段,麵條買多少吃多少,不要屯麵條,不然又浪費,又不能吃,這個可能是老人家最頭疼的事。
集市上,有一些散裝食品看得見,摸得著,又能夠品嘗到味道,很多人就會買這種散裝食品,並覺得很新鮮。很多人買,銷量不錯,產品也不錯,消費者就買了。
但有一些散裝食品,沒有經過質量檢驗,沒有包裝,(並不是大多數沒有包裝的散裝食品都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沒有防腐劑,也是挺好的,但是你不知道散裝食品東西是什麼時候生產的,所以買來買去,都不知道有沒有變質或過期,特別是夏天的東西,冬天的東西還好好一點。
散裝食品包括餅乾,麵條,農產品等等。像一些雞蛋也是散裝食品,就需要敲出來看。這些都是給孩子吃的東西,所以我們儘量不買散裝食品,有一些散裝食品的食品安全沒有保障,孩子會不會壞肚子?拉肚子?讓孩子肚子不舒服?而這些都是一些源頭和隱患,所以我們家長能避免的就避免儘量不要給孩子吃。
辦法3:
如果喜歡吃,可以看看作工現場是不是新鮮出爐,通常新鮮出爐的東西比較新鮮。
綜上所述,這3類食物都是跟過期和變質有關係。我個人覺得在購買的時候多一個心眼,畢竟給孩子吃的東西要更小心一點,而且大人吃了就也不一定會僥倖買到了好的東西。
喜歡朋友,別忘了點讚,或我關注我了解您更想要了解的內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