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這一點,孩子玩兒手機也沒有那麼可怕!

2020-12-23 朱老師家庭教育126

昨天心理繪畫課,四年級小朋友畫的手機的故事

1、玩兒手機被媽媽沒收並且吵了一頓,我哭了。

2、趁著媽媽不注意,躲在沙發下偷偷玩兒手機,好開心啊!

3、不幸又被媽媽發現,又被吵一頓。

4、媽媽又沒收了手機,並且放在高高的柜子上面。

5、怎麼也夠不到手機,傷心!

6、晚上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不能玩兒手機又著急的哭了。

7、半夜睡不著,偷偷踩著凳子把手機夠下來啦!

8、又能玩兒手機了,好開心!9、又被媽媽發現啦!被媽媽揍了一頓,啊!屁屁好疼啊!

老師:看了你的作品,畫的好生動啊!媽媽平時很兇嗎?

孩子:其實只要我不太過份,媽媽不是太兇!

老師:哦!真是個知道分寸而且有智慧的孩子!理解媽媽生氣的原因,這次看手機時間太長了對嗎?

孩子:嗯嗯,把我媽氣壞了!

老師:那你在家和媽媽經常說話嗎?

孩子:會啊!我媽媽有時候還挺搞笑的!

老師:謝謝你的有意思的畫和你的講述,下次分享一個媽媽的搞笑故事吧?

孩子:好的,謝謝老師!

跟他聊天時發現這個可愛的胖乎乎的小男孩其實蠻樂觀的,因為繪畫內容是記憶深刻的一件事,這幅作品引起了我的關注,所以專門和他一起聊聊這個事情,因為時間關係,不能說太多,認真聽了他的手機故事,雖然媽媽打孩子的做法有些不妥,但聽到孩子講述了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我也放心了不少。作為每天接觸大量孩子的心理老師,聽過太多扎心的親子之間的故事,(以後有時間慢慢講)能有基本良好的狀況,已經很滿足了。

&通過繪畫讓孩子講述自己心中的故事。

&了解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狀況。

&引導孩子反思一下自己在其中的感受。

&幫助孩子找到和媽媽之間的積極正向的關係點、緩解一下這件事情帶給他的焦慮。

&一件讓孩子感覺略有些壓力的事情,得到一些疏解。

這就是一個心理老師的日常。

所以,孩子玩兒手機某些時候也沒有那麼可怕,家長偶爾出現的教育失誤也不會一錯誤終身,最重要的是你和孩子有良好的關係做鋪墊,一切都不會偏離的太遠!

你和孩子之間會有怎樣的故事呢?分享一下,一起討論吧?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想玩兒手機」,孩子挺乖的,給他玩會兒?這時候別心軟
    文丨福林媽咪雖然我們盡力在阻止孩子玩兒手機了,但是孩子們一天玩兒手機的時間,也並不短,而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也沒有那麼高,孩子只要不是整天玩兒,就算好的了。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種情況。就像我們此時同意孩子玩兒手機,孩子會敏銳的發現「態度」是關鍵,從而學會利用這一點,每次請求玩兒手機都態度良好,讓你招架不住。為孩子立的規矩,要靠孩子和大人共同守護,沒有嚴格的執行,規矩也就一文不值了。更為關鍵的是,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更長時間的不玩兒手機。
  • 孩子膽小、不愛說話其實沒那麼可怕,給孩子點時間吧
    寶媽對孩子比較寵愛,如果跟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搶玩具,寶媽就把寶寶帶走,然後接下來幾天就不讓寶寶跟搶玩具的小朋友玩兒。我跟寶媽說:你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對,你選擇了帶孩子逃避,而不是面對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培養一個自信、膽大的孩子呢?家長可以試著這樣做。
  •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玩兒手機,正確對待孩子迷戀社交網絡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玩兒手機,很多孩子到了小學之後,認識的人多了,就開始玩兒社交網絡了。別說孩子了,就連很多年輕的父母也愛玩兒手機,躺在沙發上刷微博,能夠刷好幾個小時。看到孩子沉迷於社交網絡,家長不要心急,要從社會角度上來說的話,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單獨一戶,不會像過去的孩子們可以走街串巷,鄰裡之間經常的串門兒。孩子不缺玩伴嗎?而現在的孩子都是在網絡下成長的一代,在網絡上聊天互動,正反映了孩子們渴望被關注的心理。社交網站的參與者都是孩子的同學,這能夠消除他們的孤獨感。
  • 「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
    導語:「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看似好方法,實則對孩子沒有好處「孩子別哄,玩兒累了就睡了」這句話是不是很多人都聽過,我曾經也聽到過,有時候我抱怨孩子很難入睡的時候,孩子奶奶總這麼說,還會附贈一句:「她在我那裡睡得很好呀,白天玩累了,一到晚上就睡著了
  • 有的孩子因為父母不讓玩兒手機從而跳樓輕生,這到底該怪誰呢?
    現在有的孩子,叛逆期十分嚴重,比如,有的孩子就僅僅只因為父母不讓他玩兒手機,從而選擇跳樓輕生,那這說到底該怪誰呢?有的人可能會說:這不是廢話嗎?當然怪孩子自己了,不懂得感恩父母,果然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而孩子的心卻在石頭上。但真的是這樣嗎?
  • 離異家庭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有那麼可怕?!做到這一點孩子就贏了
    家庭情況的話,父母關係不好,父親在河北一家店裡當店長(這家店很有名,快餐店),媽媽目前在東北平時有工作,兼職做微商,孩子基本上跟著媽媽生活,只在寒暑假去河北找爸爸玩。她媽媽想讓孩子的英語成績有所改變,就找到了我。在電話裡了解了孩子的基本情況後,我對孩子的性格做了預判,以為這是一個性格怪癖,不喜歡多說話的孩子,肯定不好溝通,我也在猶豫到底接不接這個孩子的課。
  • 「我不跟你玩兒了!」孩子一聽到這句話就變卑微,家長該咋辦?
    不一定是爸爸媽媽的批評和威脅,而是來源於小夥伴威脅:「我不跟你玩兒了。」有孩子之前,我從來沒想過別的小朋友一句話,就能對孩子產生那麼大的影響。昨天和幾個寶媽聊起這個話題,才發現「我不跟你玩兒了」這句話,可以榮登孩子們最害怕的一句話榜榜首了。
  • 「我不跟你玩兒了」!孩子一聽這句話就變得很卑微,家長該怎麼辦
    而有的小孩懂得率先明白這一點,而且還比較強勢,所以就會利用這句話去試圖控制別的小朋友,來建立自己的「權力」。那些害怕別人不跟自己玩的小朋友,無疑是處於弱勢的,如果孩子在這個階段沒有解決好這一問題,很容易變成討好型人格,他們長大後在做任何事情,任何決定前都會很在意別人的看法,這樣活著是很累的。所以當孩子被別人拒絕一塊玩耍時,作為父母我們該怎麼做呢?
  • 孩子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做這三件事,聰明的父母都怎麼做?
    在孩子教育上,一直有說不完的話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孩子「早戀」這件事。提到「早戀」,相信不少家長的直覺都是異常排斥的,他們堅信這種事情不可以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早戀真的那麼可怕嗎?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間相處融洽,遇到煩惱時願意和父母溝通,那麼孩子即使有異性追求,也會主動和父母說。相反,如果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太好,孩子在遇到煩惱時首先想到的不是父母,而是能夠傾訴的異性,而在這時候父母卻認為孩子在「早戀。
  • 陪寶寶玩兒哪有那麼難,這3個方式,大人又輕鬆又讓孩子漲知識
    ,比如我們洗衣服的時候寶寶也要過來洗,我們掃地的時候寶寶也要過來掃……千萬不要覺得寶寶越幫越忙就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反而可以從這裡引導孩子學一些東西,並且培養從小做家務的習慣。寶寶自己玩;有些時候我們大人在忙的事,孩子沒法參與,這就需要寶寶自己去玩了,這也是我們需要從小培養的好習慣。
  • 別讓手機偷走孩子的夢想
    孩子玩手機上癮,經常蹲在廁所裡反鎖著門,憋在裡面打遊戲,很長時間不出來;寫個作業,手裡也要拿個手機。「你告訴他學習是學習,不能看手機,作業寫完,可以讓他少玩一會兒。」我給慧姐說。「我不讓他拿手機,他說需要查資料。可是,我一眼沒看見,他就開始玩遊戲,根本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現在他的成績直線下滑!你說這孩子,氣死人不?」慧姐越說越激動。「他學習時,你在做什麼?
  •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難怪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縱慾享樂。1垃圾快樂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回答到:「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是什麼引發了垃圾快樂?那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孩子一旦嘗到了垃圾快樂的甜頭,就會上癮,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會讓意志迷失,忽略了本來應該做的事情。
  • 不要再逼著孩子玩兒遊戲了
    現在孩子不玩遊戲或者不懂遊戲的很少。記得孩子上小學3年級以前對遊戲興趣不大。但是這兩年開始喜歡遊戲、和同學相約打遊戲,甚至和我日常聊天都是遊戲。讓孩子玩,怕孩子沉溺於遊戲無法自拔;不讓孩子玩兒,也不現實,現在孩子只要有社交就會有遊戲的交集,如果不懂遊戲他可能會被同學排除在外;如果家裡嚴防死守,孩子可能會用其他更加可怕的途徑去接觸遊戲。關於遊戲,我還真的認真的研究過,很多時候孩子玩兒遊戲,真的是家人給「逼出來」的。
  • 女大學生做家教卻老是看手機 家長指出問題 女生:我也很委屈
    很多大學生利用暑假,做一些兼職,既是社會實踐,又能賺一些錢,減輕家裡的負擔。小袁在杭州某高校讀大二,暑假期間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因為給孩子上課的時候老是看手機,引起了家長的不滿,而小袁稱自己也很委屈。前幾天她給孩子輔導完之後,就讓小孩做練習題,孩子家長敲門進來,看到她在玩兒手機,沒有說什麼。當天晚上,孩子母親給她發了一條信息,指出了她玩兒手機的行為。就算不講課,也不能玩兒手機,對小孩會產生負面影響。小袁也承認上課期間看手機不對,因為課程已經講完了,剩下一點時間讓孩子做題,自己沒啥事做就看了下手機,因為做家教的經驗不足,原本應該看著孩子寫作業的。
  • 王金海: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後果很可怕
    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總是在最後幾天草草的做完,也有可能孩子性格不太好,時常會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發脾氣,遇事就特別容易衝動頂撞父母,然後父母就各種訓斥引導說教,各種法子都想了,可是一點改善也沒有,也有可能孩子本身做事就非常的拖拉,缺乏效率,起床拖拉,寫作業拖拉,吃飯拖拉,甚至是連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兒都比較磨蹭。
  • 親子溝通,最可怕的是這一點
    一位崩潰的媽媽跟我講:我竭盡所能去愛我的兒子,自己買兩百塊錢的衣服都捨不得,我的孩子只要想買,只要我手裡有錢,五百一千我都會買。可是他一點都不懂事都不知道感恩,昨天還罵我,甚至還想動手打我!我真的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 孩子愛打遊戲,不愛做作業,都是手機惹得禍?其實不然
    現在每個家庭都有個普遍現象:孩子愛玩手機,不愛做作業。那麼為什麼孩子都熱衷於玩手機玩遊戲,而不愛做作業這種現象呢?家長圖省心,孩子過度玩兒。我們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經歷,當你正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孩子過來搗亂,你為了圖省心,就把手機給孩子打開了,讓孩子自己去玩手機,有時孩子一玩可能就一兩個小時。
  • 「吃完這碗飯就能出去玩兒」!祖母原則對孩子為啥屢試不爽?
    果然,對於喜歡吃糖果的孩子來說,用糖果來獎勵,就會增加他們玩兒投球機的頻率,相反,對於喜歡玩兒投球機的孩子來說,用投球機來做強化物,可以提高他們吃糖果的頻率。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林恩·克拉克博士在《救助父母》一書中引用過,他認為,應用祖母原則可以幫助孩子去做他們不樂意做的事情。
  • 父母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手機
    我們還是以手機為例,咱們詳細分析一下父母要想從手機裡面擺脫出來,不讓手機成為長期消耗你和孩子的一個問題。那麼你就不能夠在這件事情上過度控制。你要把掌控權還給孩子。你不要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處處都是父母說了算,父母想幹嘛就幹嘛,孩子只能夠任憑擺布,你要讓他覺得我可以自由的支配時間。我可以選擇拿手機做什麼,讓他有一種主人的感覺。但同時呢,父母又要向孩子表明你的底線。
  • 手機正在毀掉孩子!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不被手機危害!
    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比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麼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