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變成「小話嘮」,是進入了「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2020-10-16 夏橙媽咪

寶寶每發生一個變化,都會讓家長欣喜若狂,尤其是寶寶喊出第一聲「爸爸媽媽」時,那種感覺特別的幸福。

寶寶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可以學會說很多的話,每天嘰裡呱啦說個不停,就像是一個「小話嘮」,家長會覺得很吵,同時又覺得很可愛。

寶寶話太多,讓媽媽很頭疼

曉曉生完寶寶之後,就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媽媽,每天的任務就是照顧寶寶和做家務,特別的辛苦,寶寶如今兩歲半了,過了最難帶的時候,曉曉也感覺輕鬆許多。

但是曉曉發現寶寶突然變成了一個「小話嘮」,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而且說不清楚,但是還必須讓媽媽和他互動,如果媽媽不理他,他就會又哭又鬧。

一天,我去曉曉家串門,我們倆正在聊工作的事,沒想到他的兒子跑了過來,哇啦哇啦說了一大堆,我們誰也沒聽懂,我覺得很可愛,可是曉曉卻不高興了,她覺得寶寶這樣做很沒有禮貌。

我對她說,寶寶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進入了「語言敏感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愛說話,還會喜歡問「為什麼」,家長不要阻止寶寶,而是要引導寶寶,才能夠讓寶寶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寶寶為什麼會變成「小話嘮」?

我們身邊總是有那麼幾個話嘮,特別的囉嗦,說起來沒完,讓人有些反感,但是寶寶年齡這麼小,怎麼也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主要有這幾點原因。

1、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寶寶到了2歲左右的時候,會進入人生當中的第一個叛逆期,此時的寶寶特別想要在家長面前表現自己,也希望得到家長的回應,所以就希望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想法、欲望,但是在家長看來,寶寶特別吵鬧,不知道寶寶想要幹什麼,因為此時的寶寶還不能把話說得太清楚。

2、說出的話沒被人理解

由於寶寶說話不清晰,所以家長很難聽懂寶寶在說什麼,有時候隨便應付一下,但是對於寶寶來說,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就會繼續說,試圖讓家長聽懂自己說的話,於是就會變成小話嘮。

3、用於表達情緒

成年人可以用很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小寶寶不一樣,寶寶如果高興了或者傷心了,只會用語言表達,或者是哭鬧,所以就會不斷說話,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寶寶成為小話嘮,都會產生哪些影響?

寶寶整天說個沒完,看上去很可愛,但是有時候會很讓人討厭,尤其是在外人面前。

1、讓人覺得很討厭

寶寶太喜歡說話,只有家長會覺得可愛,別人可不這麼想,大家會認為寶寶太吵,總是喜歡搗亂,會讓人感覺寶寶特別討厭,等寶寶上學了之後,可能會引起同學的反感,影響寶寶的社交。

2、給別人留下很差的印象

寶寶如果經常亂說話,會讓人覺得特別沒有禮貌,雖然現在年齡小,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家長如果沒有引導寶寶改正,等寶寶長大之後,就會讓人感覺特別不穩重,會影響寶寶的工作和生活。

3、沒有規矩

說話要注意時間和場合,如果寶寶想說就說,完全沒有顧慮,會經常打斷別人,也可能會得罪人,讓別人覺得寶寶特別沒有規矩,如果不及時改正,對寶寶的成長沒有好處。

寶寶進入語言敏感期,家長要正確引導

幾乎所有的小寶寶都會經歷這個時期,家長如果想讓寶寶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要正確引導,不斷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讓寶寶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

1、與寶寶溝通時要使用慢語言

寶寶到了2歲之後,會變得特別喜歡說話,但是所說的話沒有條理性,讓別人感覺很吵鬧。在這個時候,家長要改變與寶寶的溝通方式,最好使用慢語言,讓寶寶聽懂自己說的話,寶寶受到家長的影響,話嘮的習慣會慢慢改正。

2、和寶寶溝通時要簡單明了

在日常生活當中,家長和寶寶說話時不要太囉嗦,一句話能說明白的事情,就不要說兩句,讓寶寶慢慢也知道說話時應該說重點,而不是囉裡囉嗦說一大堆。

3、讓寶寶在外人面前多表達

有些小寶寶在家裡的時候特別喜歡說話,但是出門卻不願意說話,這種習慣是非常不好的,家長要讓寶寶多在外人面前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讓寶寶學一學別人是如何表達的,從而慢慢使語言能力得到強化。

總而言之,如果寶寶突然變成了一個小話嘮,家長不要擔心,這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語言敏感期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家長要做好引導,才能夠讓寶寶精簡語句,不會變成一個真正的話嘮。

我是夏橙媽咪,一位全職媽媽,經常和大家分享我的原創文章。如果您在育兒方面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可以關注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或者留言。

相關焦點

  • 孩子成小話嘮,是進入了語言發育期,家長要好好利用,正確引導
    不過,也有一些父母會去引導自己家的小話癆,和家裡的孩子去說話。而這行懂得引導的父母他們明白,寶寶變話癆並不是什麼壞事,話變得也來越多說明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34;成了孩子的口頭禪許多的父母會發現寶寶在3歲左右的時候會一直問為什麼,不管是什麼他們都要問為什麼去一探究竟,還有很多的家長說自己的寶寶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
  • 寶寶語言敏感期在0-6歲 家長加以正確引導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尤其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在0-6歲是寶寶語言發展能力的敏感期,家長要抓住好這個事情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的教育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開展了。如果這段時間沒有注重好孩子的語言發育的開發和培養,很有可能就會耽誤孩子日後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
  • 「小話嘮」孩子家長要注意,抓住語言爆發期,4點做好領先起跑線
    今日問題:孩子變成"小話嘮"家長要注意,語言爆發期要抓住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在某一個階段突然變得很能說,小嘴巴一刻都不停下來,有的時候因為孩子說的太多,家長缺乏耐心。孩子就是在這個時候經常纏著你和你說話,家長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矛盾的是,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的。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其實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遵循著一定規律的,特別是語言能力的發展。0-6歲是寶寶的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家長抓住機會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工作生活都會事半功倍。孩子在處於語言敏感期時,有以下特徵當孩子開始說話後,媽媽們會發現他們就像一個小「話癆」,要麼像「十萬個為什麼」,要麼不停的模仿別人說話或是自言自語,這其實是語言敏感的表現。
  • 0-6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引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其實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遵循著一定規律的,特別是語言能力的發展。0-6歲是寶寶的語言發育的敏感期,家長抓住機會培養好孩子的語言能力,日後工作生活都會事半功倍。
  • 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這麼做,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在某一個時期內總愛嘮嘮叨叨,會不停重複說某一句話、提某一個詞或者重複不停的問為什麼。這時候,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了。其實,這只是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語言敏感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寶寶不愛說話、說話晚?語言敏感期你必須要知道的事
    在引導寶寶學說話的路上,自己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確?有沒有急於求成而缺少足夠的耐心?有沒有在孩子有所進步的時候,給予最及時的鼓勵?· 0~6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其中0~3歲尤為重要。· 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環境中,與成人語言交流較多的寶寶,語言發展速度較快。
  • 關注語言敏感期 助攻語技大爆發
    ,父母會驚奇發現孩子變身超能侃的小話嘮:能模仿所接觸過的詞彙語境;能承接家長說的任何話題;重複家長的指令或對話;愛問十萬個為什麼;按自己的理解去解讀未知世界。當得到老師首肯時,俞渝娓娓道來一段自己看過動畫片《熊熊樂園》之『咕嚕獸』的故事,她表達的順序雖然有重複的小瑕疵,但整體邏輯正確,海豚老師不僅完全聽懂了她的趣味小故事,還覺得這種純天然的演說才最為生動。
  • 0-6歲是「語言敏感期」,做好引導,讓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面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敏感期,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其實孩子語言的學習,除了他們本身的天賦之外,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如果方法用對了,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達到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
  • 0-6歲是「語言敏感期」,做好引導,讓孩子語言能力突飛猛進
    面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敏感期,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更好的引導孩子。其實孩子語言的學習,除了他們本身的天賦之外,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的正確的引導,如果方法用對了,就可以讓孩子的語言能力突飛猛進,達到大家意想不到的效果。
  • 寶寶進入口欲期,什麼都往嘴巴塞?家長正確的引導很重要
    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34;,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大動作敏感期等等,每度過一個時期就意味著寶寶又成長了一點,所以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更好的度過這一階段。那麼孩子在進入口腔敏感期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當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可能是進入了詛咒敏感期,母親的引導很重要
    上文中的小明很明顯的就是進入了這個成長敏感期,其實單看年齡是看不出來的孩子有沒有進入「詛咒敏感期」的,因為有的孩子可能4歲就進入了這個成長期,而有的孩子8歲才進入,也有的孩子一生都不會進入,但那只是絕小部分。
  • 孩子亂扔東西,多半是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
    明明那些書本都擺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可是當孩子看到了這些書本之後,他就特別喜歡把這些書本給撕掉,並且扔到了較遠的位置。張女士看到孩子這樣的做法也表現出很疑惑的態度,難道說孩子有多動症嗎?他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呢?畢竟這些書本也沒有惹到孩子。
  • 抓住語言敏感期,寶寶金句頻出
    其實不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和自身情況不一樣,說話會有早晚之分,而且通常女孩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一般4-6個月的差異都是正常範圍,但如果滯後時間太長,建議家長們要及時就醫。孩子語言能力的發育,除了一部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另一部分就是在孩子語言敏感期時,家長是否有進行正確引導。
  • 寶寶2歲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太強,如何引導敏感期?
    別擔心,我們準備了寶寶自我個性表現和教育方法,幫助您引導寶寶的個性發展是時候讓寶寶找到著名的「麻煩的兩歲」,也就是「自我意識敏感期」,你的寶寶就變成了「一頭小倔驢」。在這個階段,大多數寶寶將特別堅持對貨物的所有權,並且不允許其他人隨意移動他的東西,他們渴望被注意,通過展示自己獲得讚美和肯定,並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
  • 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家長要學會「回應式說話」,娃智商高更聰明
    但是,孩子學說話,也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合理的引導,科學的輔助,會讓孩子學說話事半功倍,並且在寶寶語言敏感期的這段時間內,幫助孩子促進智商,讓孩子更聰明。
  • 寶寶喜歡吃手,多半進入「口腔敏感期」,父母分階段引導更有效
    若是大家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不少寶寶都喜歡吃手,而且每次都吃的津津有味,好像發現了什麼美食一般。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為畢竟他們還小,吃手也是自然反應。但其實這種行為也是要分年齡段的,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家長是可以不在意的,但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若孩子依然改不掉這個習慣的話,那作為父母,就要開始重視起來了。
  • 「媽媽,我要和你結婚!」兒子進入「婚姻敏感期」,家長這樣引導
    中國兒童心理學專家茅於燕表示:孩子從三至四歲開始,就開始進入了婚姻敏感期。對此,家長們了解多少?一、什麼是孩子的「婚姻敏感期」?1、給予高質量陪伴幼兒在婚姻敏感期內,對於父母家長的依賴會增加,這是因為他們想要通過更多的相處來獲得對情感的認知。也會不斷從日常的生活中提取信息,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所以在孩子經歷婚姻敏感期時,家長們要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儘可能地給予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保護。
  • 寶寶什麼都往嘴裡塞?進入口欲期的正常現象,家長要適當引導
    導語:寶寶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比如語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大動作敏感期等等,每度過一個時期就意味著寶寶又成長了一點,所以家長要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他們安穩度過各種特殊階段。如果家長隨意阻止,便會使其安全感降低。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行為,便會用哭鬧抗議,和父母的關係也會有所疏遠。孩子在進入口腔敏感期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呢?這3個方面要注意。
  • 家有「小話嘮」家長應該趁機練語言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種感受:孩子到了某個時期特別愛說話,只要醒著,小嘴巴就沒停下來過,一直圍著大人身邊吧啦吧啦沒完。如果孩子有以上表現,成了「小話癆」,說明到了語言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家長千萬別嫌煩,可以趁機抓語言教育。從孩子的認知角度講,愛說話是一些本領的成長信號,比如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