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發布涉疫勞動爭議案件調解審理指導意見

2020-09-03 神州國普網

因疫情依法被隔離期間工資怎麼算?居家辦公期間工資如何算?何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合同?8月25日,江蘇高院聯合省人社廳、省司法廳共同研究制定《關於做好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調解和案件審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強司法應對,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服務保障「雙勝利」。

《指導意見》提出,因醫療機構或者政府依法對新冠肺炎患者、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觸者等實施隔離措施,導致勞動者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的,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按正常勞動支付其工資,應予支持。在隔離措施結束後,仍需停止工作進行治療的,請求用人單位按照醫療期有關規定支付工資的,應予支持。

受疫情影響,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安排通過電話、網絡等靈活方式提供正常勞動,對該期間的工資支付雙方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未約定的,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按正常勞動支付其工資,應予支持。

《指導意見》還提出,勞動者患有或者疑似患有新冠肺炎,故意隱瞞病情,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的,或符合規定復工的用人單位,勞動者經勸導無效或者以其他非正當理由拒絕返崗的,用人單位可以根據相關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者因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政府實施隔離措施或者採取其他緊急措施而不能提供正常勞動,用人單位以此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終止在上述期間到期的勞動合同,勞動者請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應予支持;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應予支持。

對於涉疫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置,《指導意見》明確,要深推進勞動爭議多元化解,推動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律師調解、行業調解、仲裁調解、司法調解等共建、共享、共治聯動工作機制,將涉疫情勞動爭議的處理納入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統籌推進,充分運用 「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機制、「無訟村居(社區)」創建、「網際網路+調解」和「江蘇微解紛」平臺以及「非訴訟服務分中心」等開展勞動爭議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糾紛及時化解在萌芽、妥善解決在當地。

在案件調解過程中充分運用邀請調解、委託調解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勞動爭議調解員、工會幹部、企業代表等促進調解的作用,整合資源、多方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力促案結事了人和。同時,要加強用工指導和爭議化解,引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共渡難關、共謀發展,促進雙方共同營造新型和諧勞動關係。

本文轉載自法制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8部門聯合發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意見 分類建設調解組織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完善多元處理機制的意見》,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司長馮怡對《意見》進行了解讀。記者獲悉,我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作用增強,今年一季度,受理案件佔到了總量的近五成。
  • 福州: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推進勞動爭議訴調聯動工作
    東南網記者林先昌 攝東南網9月11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通訊員 餘秋萍 張力群)11日上午,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聯合福州市人社局、福州市總工會召開《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推進勞動爭議訴調聯動工作》新聞通報會。會上,通報了疫情防控期間福州法院、人社、工會為穩定勞動關系所做的努力,三家單位共同籤訂了《關於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進一步推進勞動爭議訴調工作聯動機制的若干意見》。
  • 勞動爭議仲裁終局和非終局如何判定?(附指導意見)
    《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08年)第九條規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條應作如下理解:(一)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其仲裁請求涉及數項,分項計算數額不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十二個月金額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二)勞動者要求按國家法定標準執行工作時間
  • 我市首例「法院+工會」涉勞動爭議糾紛案件調解成功
    」達成調解,足不出戶地解決了困擾雙方一年多的勞務官司,這標誌著首例勞動糾紛案件在我市「法院+工會」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室的努力下實現成功和解。,經過徵求雙方當事人調解意向,按照《關於建立健全涉勞動爭議矛盾糾紛訴調對接工作的意見》中的有關規定,9月16日向市總工會通報,由市總委派勞動爭議調解員劉振律師進行訴前調解。
  • 承德中院成功調解43起勞動爭議案件
    11月26日18時,承德中院民五庭幹警將最後一份調解書送到了勞動者手中,至此民五庭審理的43起河北某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系列案件全部成功調解。於某某等43名勞動者在河北某有限公司務工,雙方籤訂勞動合同,但河北某有限公司沒有給上述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
  • 淄川: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結案率創新高
    近日,淄川區人社局仲裁院依託「網際網路+調解」平臺,積極暢通基層調解通道,免費提供法律援助,切實將調解貫穿於辦案始終,不斷提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效率。1-10月份,全區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結案1347件,結案率達89%,成為全市唯一調解結案率超過80%的區縣。
  • 淄博高新區首例「視頻+勞動仲裁」案件調解成功
    3月12日,淄博高新區勞動仲裁院通過網絡庭審方式成功調解一起勞動爭議案件。既解決了當事人在疫情防控期間無法出門的問題,也保障了其合法權益。小郭在某工業技術公司工作期間由於多次出差產生差旅費未及時報銷,經過多次索要差旅費,用人單位均以經營困難為由予以拒絕,後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尋求仲裁幫助。
  • 關於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有關精神,結合本市法院審判實際,提出以下參考意見:  第一條 (指導原則)  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應當遵循平穩過渡、逐步推進的原則。;  2、身份關係清楚,僅在給付的數額、時間上存在爭議的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糾紛案件;  3、責任明確,原告主張的損失金額確定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和其他人身損害責任糾紛案件;  4、供用水、電、氣、熱力合同糾紛案件;  5、銀行卡糾紛案件;  6、勞動關係清楚,僅在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等案件的給付數額和給付時間上存在爭議的勞動合同糾紛案件
  • 勞動報酬久拖不決,法院調解終維權
    ,法庭組織雙方多次調解,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雙方僵持不下。承包人遂以重大誤解為由提起撤銷之訴,請求撤銷之前達成的人民調解協議。12戶村民所訴案件面臨陷入中止審理僵局,已拖欠4年之久的勞動報酬問題將再次擱置。
  • 立方觀察 | 現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修訂內容解讀
    為配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實施,最高人民法院於2020年12月29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一)》(下稱「新《司法解釋一》」),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自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四個勞動爭議司法解釋[1](下稱「舊《司法解釋》」)均被廢止。
  • 區勞動人事仲裁院開闢「綠色通道」 成功調解一起集體勞動爭議案件
    區勞動人事仲裁院開闢「綠色通道」 成功調解一起集體勞動爭議案件 發布時間: 2020-12-21 17:06:35 信息來源: 南通市通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 最新: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22條指導意見(8.25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蘇省司法廳關於做好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調解和案件審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全面落實中央、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關於依法防控疫情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 為什麼勞動爭議案件企業敗訴率高達80%?
    仲裁程序是強制性的必經程序,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且符合受案條件,仲裁委員會即予受理;當事人如果要起訴到法院,必須先經過仲裁程序,未經過仲裁程序的勞動爭議案件,人民法院將不予受理;4、法院審判程序。當事人如果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起訴。目前法院是由民事審判庭依民事訴訟程序對勞動爭議案件進行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的說明
    根據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從2005年開始起草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2007年4月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印發有關單位、地方徵求意見,並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專家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的意見,經反覆研究各方面意見,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草案)》。
  • 勞動仲裁要不要接受調解,仲裁調解的流程,有什麼好處?
    近年來勞動爭議案件急劇上升,很多地區的勞動仲裁部門案件堆積。仲裁法律規定應當在受理後60日內審理出結果的,很多時候不得不延期審理。、面對案多人少的實際現狀,大多勞動爭議,仲裁委都會建議通過雙方調解處理。
  •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是解決勞動爭議的最後一個程序,也是對勞動爭議的最終處理。勞動爭議訴訟制度首先要解決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範圍和各級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的分工和權限問題。下面就勞動爭議的界定、勞動爭議的訴訟管轄以及當前遇到的幾種特殊情況的勞動爭議案件如何處理,進行探討。
  • 江蘇三部門聯合出臺指導意見明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工時怎麼算
    為及時有效化解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25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江蘇省司法廳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做好涉新冠肺炎疫情勞動爭議調解和案件審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處理拖欠勞動報酬糾紛的各項規定,力求切實保護勞動者權益。
  • 佛山中院聯手人社局,構建勞動爭議「訴前+訴訟」協同化解模式
    9月14日,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與佛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成立的勞動爭議案件聯合調解中心正式掛牌運作,該中心創新勞動爭議「訴前+訴訟」協同化解模式,為群眾提供勞動糾紛多種渠道、多種層次、多種類型的解紛選擇,實現勞動爭議源頭化解。據了解,聯合調解中心整合全市勞動爭議解糾資源,搭建全新的調裁審一體化平臺。
  • 堅持用心把事做好 始終站在勞動爭議 調解的第一線 ——記趙巷鎮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調解員謝偉傑
    謝偉傑深刻地明白,要做好基層調解工作,光熟知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知識還不夠,更需要有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責任心。2019年初,趙巷鎮佘北公路一家用工達130人的石材加工企業產品受中美貿易產的影響被強徵306%的貿易關稅。這直接導致了公司無單可做,進而使得公司陷入了經營困局,於是公司決定停止生產。
  • 強化調解、源頭治理 四川出臺《意見》推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
    10月15日,四川省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省法院會同省人社廳、省司法廳、省總工會制定出臺了《關於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二、重視發揮調解作用。勞動爭議具有較強的社會關係修復屬性,相比於仲裁、訴訟,採用協商性強、對抗性弱、靈活度高、成本低廉的調解方式,更有利於勞動爭議糾紛的實質性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