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焦慮,孩子的痛,這種教育得到的結果,只能是互相傷害

2020-09-27 豌豆育兒成長記

導讀:家長的焦慮,孩子的痛,這種教育得到的結果,只能是互相傷害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的焦慮,孩子的痛,這種教育得到的結果,只能是互相傷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電視連續劇《小歡喜》使人們看到了太多的父母焦慮。焦慮的孩子不能上好學校,焦慮的孩子的成績比其他人要差,焦慮的孩子不能跟上好的老師的步伐,而且父母的焦慮始終存在!
這種焦慮,我相信只要你是父母,你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這種焦慮有時會讓人們感到瘋狂,而你卻不知道如何緩解它。
就在兩天前,我的女友告訴我,這次孩子被安排在平行班上進行分班考試,當我聽說平行班時,她就像一個放氣的氣球。
她說,平行班意味著與火箭班有很長的距離。這個孩子將來是否能上一所高中尚不清楚。
她的焦慮不是大多數父母的焦慮嗎?但是,你很著急。您是否考慮過孩子的心態?
孩子可能比父母更焦慮!


1個
心童說兒子最近變得脾氣暴躁了,她經常說一句話,他回答了十句話,有時候即使她什麼也沒說,孩子還是很煩躁。
特別是幾天前面對入學考試時,孩子一直很焦慮,經常告訴新通,如果這次我不能上A級課,該怎麼辦?
雖然心通安撫孩子並不重要,但她有意或無意地灌輸了這門考試的重要性,他還說如果這次考試不好,將會影響將來的學校排名。
如果您聽到太多的話,孩子的心臟實際上是非常痛苦的,但是這種痛苦對成年人來說是看不見的,有些成年人甚至沒有因此而感到焦慮的感覺。
焦慮是什麼?在百度上搜索時,焦慮是一種由於過度擔心家人的安全或自己的生活,未來和命運而引起的煩躁情緒,它包含焦慮,擔憂,擔心,緊張,恐慌和焦慮。
我們生活中的反應與諸如升遷,升學和身體疾病等事件有關。對於當今的父母來說,普遍的焦慮應該是我們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問題。
焦慮已成為當代人的常見心臟病,無論成年人還是兒童都會遭受痛苦,特別是成年人,當您過度焦慮時,會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影響您的孩子,這對成長極為不利。


2
父母的焦慮會導致孩子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做事,有些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獲得好成績。如果孩子的考試成績不佳,他們會批評和批評他們。為了得分,一些孩子會想。
不要以為這是危言聳聽。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指責有時會讓他們陷入困境,特別是一些對分數有要求的父母會為孩子設定目標和任務。一旦他們不能滿足他們,就會採取懲罰措施。為了取悅父母,孩子們違背了他們的意願去做一些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希望他們的孩子能獲得高分,但是由於孩子本身與眾不同,因此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這時候,孩子們實際上很著急。他們將通過欺騙和隱瞞來回應父母。
我居住的社區中有這樣的孩子。有一段時間,她的母親反覆告訴我們的母親組,她的孩子們都很優秀,他們的成績都超過了95分。
但是有一次,我看到她和社區中的孩子吵架,當時她很激動。她對孩子大喊:「我要你得分高,但我不是要你作弊。」
事實證明,為了能夠滿足母親的要求,孩子多次作弊以取得高分。後來,老師發現母親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焦慮的母親一再要求高分,但他們強迫自己的孩子作弊。希望父母可以深思!


3
父母的焦慮會使孩子的心臟整日無法平靜下來並處於緊張狀態。
就像前面提到的作弊孩子一樣,事實上,她的心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擔心被老師發現作弊,擔心父母所知道的事情以及孩子心中承受的痛苦,有時候父母真的看不到!
實際上,焦慮不僅是由出色的才幹引起的,孩子在面對各種學習壓力時也會感到焦慮,但是孩子卻不像成年人。他們不知道如何調整以及如何正常發洩。一旦孩子患有無法消除的焦慮症,那肯定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記得曾經在一個論壇上看到這樣的帖子,說孩子由於學業壓力與父母吵架。憤怒的是,孩子實際上與他的父母捲入了一起,最終傷害了他們倆。
父母認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不孝的兒子,但是孩子們認為父母無休止地責備和批評他們,完全無視自己的感受。
這實際上是雙方都存在焦慮並無法解決問題所導致的情況。還記得跳橋的孩子嗎?那兒有刀子殺死母親的孩子嗎?全是因為孩子們的內心焦慮和壓力無法解決,最終導致悲劇!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孩子們的守護神。只有當父母的心態平靜時,孩子們才能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


4
不焦慮的父母可以養育有堅強心臟的孩子。
確實是這樣。只有不焦慮的父母才能給孩子堅強的心,這樣他們才能輕鬆應對壓力。
那麼父母該如何避免焦慮呢?這裡要注意以下幾點!
1.沒有比較
您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您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進行了比較,因此,您進行比較的次數越多,悲傷就越多。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目標和計劃,而不是試圖與其他孩子比較。
2.不要期望過高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主人,所以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有時,您的期望值越大,失望就越大。最好以正常的心面對它。
3.接受孩子遇到的任何問題
孩子是由您出生,撫養和教育的,您必須接受與孩子有關的任何問題,而不是面對面接受它,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
4.少to孩子
na表明您的心臟充滿焦慮,在in的過程中,您會無形地將這種焦慮帶給孩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問題本身有正確的看法。父母不應混淆,以清晰的思維來處理問題。
5.尊重孩子並將他們視為獨立的個體
父母應該尊重孩子,不要盲目地為他們做決定,不要更多地聽取孩子關於學習問題的意見,而不是幫助您做出一切決定。放手讓孩子們參與自我管理。


5
焦慮是生活中的一大禁忌。焦慮的人註定會陷入生活的無助之中。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更加意識到這個問題,不要讓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我們必須學會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得失,不要讓焦慮對孩子造成傷害彼此!
在生活中,每個人實際上都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並進行不同程度的學習。有壓力時,我們必須學會釋放壓力。
同時,這裡有一些不必要的焦慮,我們真的不需要把它放在心上,讓自己輕鬆走,過著平靜的生活,這是生活中最美麗的風景!
作為父母,您也感到焦慮嗎?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焦慮,中國式教育的痛點
    為何在中國式教育的背景下,家長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讓學區房不再被神聖化,真正回歸教育本質?在孩子教育過程中,家長、老師、社會應當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今年暑假,伴隨著名演員海清領銜主演的《小歡喜》熱播,教育話題再次掀起全民大討論。
  • 丁家發:別讓家長的教育焦慮害了孩子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拼命給孩子「增負」,讓孩子像打了雞血一樣,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筆者認為,強逼著把孩子變成「雞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對此,家長們應當捫心反思,別讓教育焦慮的副作用到最後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優秀,至少不比自己差。
  • 中國式家長—教育面前,家長的焦慮人人平等
    三個家庭所處的社會階層雖然不同,但卻面臨共同的煩惱,就是子女教育的問題。而且不論家境如何,三個家庭都為子女的未來而焦慮。可謂焦慮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又各有各的焦慮。焦慮,也是成功的催化劑劇中,富裕家庭的家長是為60後,而中產家庭的家長是70後。他們的之所以能夠擁有現在的成就,其實不能不說是得益於焦慮的催化。
  • 教育孩子,家長異常焦慮!無非這2個原因,家長願改變自然不焦慮
    今天這節課講解,孩子考試就緊張焦慮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引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見很多孩子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是一考試就會緊張不安、失眠、頭痛、胃痛、發燒、頻頻小便,或者考試時手發抖、甚至在考場上發呆等,這些行為就表明你的孩子考試焦慮,考試焦慮往往都是壓力過大造成的。你看現實中這樣的孩子挺多的,每逢大考必不行,這些都和孩子的考試焦慮有關。
  • 家長的教育焦慮來自哪裡?
    當當網聯合艾瑞諮詢發布《2019年成長焦慮白皮書》顯示90%多的家長都對孩子的成長感到焦慮。》顯示,68%的受訪者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比較焦慮」「非常焦慮」,僅有6%認為不焦慮,而最令家長焦慮的孩子年齡段集中在幼兒和小學階段。
  • 身體上的痛強於心理上的痛,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自我傷害、自我懲罰
    也許有的家長見過或聽說過孩子自殘現象,也許你的孩子正在進行著這樣的行為。自我傷害猶如沉默的瘟疫,正在許多青少年中間悄悄蔓延。他們的老師和家長感到非常焦慮和困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孩子們要這樣摧殘自己。也許有的家長見過或聽說過孩子自殘現象,也許你的孩子正在進行著這樣的行為。自我傷害猶如沉默的瘟疫,正在許多青少年中間悄悄蔓延。
  • 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成社會之痛:家長焦慮,學校憂心,醫生無奈
    今天的孩子,就是國家明天的棟梁,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不單單是孩子個人和家庭的痛,更是社會之痛。專家表示,還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需要家庭、學校、醫療、社會等齊發力。焦慮的家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據眼科專家介紹,人的視力發育有幾個關鍵階段:2—6歲是視力發育敏感期,6—12歲是視力快速成長期。如果在這兩個敏感時期,不注意用眼衛生,那麼患近視就不可避免。然而,並未引起許多焦慮的家長足夠的重視。「近視,大不了戴個眼鏡,成績可不能掉下來!」
  • 孩子總是憋不住尿,家長們的「尿不溼焦慮」,其實正在傷害孩子
    這也導致了很多家長陷入了孩子的「尿不溼焦慮」當中。一、家長們的「尿不溼焦慮」,其實正在傷害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很多父母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育兒焦慮」。而育兒焦慮症是指父母對孩子越來越重視,在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出現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行為引發的父母的焦慮。
  • 是誰燃起了家長焦慮,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這些都導致家長陷入焦慮,恨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完美的孩子。家長最為焦慮的三個問題分別是:學習成績(22%)、手機上癮(19%)和校園安全(11%)。對於孩子的成長,由於家長的焦慮,不是走了簡單粗暴的模式,就是走了英語數、體音美海陸空的全覆蓋模式,但對於孩子來說,完全是無所適從,疲於奔命,最終如果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還會和家長互相埋怨,影響親子感情。
  • 孩子上網課 讓家長更焦慮?
    大半年裡,當線下的培訓課改成線上教學時,瑞瑞媽媽的焦慮也隨之升了兩個加號。 焦慮的不止她一人。新初一數學班報名後,她被拽進微信群,結果發現,群裡的30多個學生已經學了一個月,據說最早的9月份就報名了,而這距離孩子升初中,整整提前了一年。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現在這個樣子,孩子的學習退步了,別人進步了,孩子不愛學習了,別人酷愛學習了,問題明擺著,你叫我怎麼不揪心,怎麼不去罵孩子?沒錯,站在你的角度是這樣的。但你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孩子在學校裡有壓力,本來就想在家裡得到放鬆,而家長卻繼續施壓。孩子又無法像大人可以用積極的思想去化解,或向同學傾訴內心的煩惱。孩子唯一可以可做的,就是玩打打殺殺或現實或虛擬的網路遊戲,發洩內心的怨恨和無奈。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面對競爭,家長很難保持平常心。究竟是要「不焦慮」還是「不把焦慮體現出來並傳遞給孩子」,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依我看,後者實現的可能性更大。人人都渴望優質的教育資源,但現實情況是,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從二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從城市到農村,從普通農村到偏遠山區,教育資源越來越稀缺,教育質量越來越低下。不能跟天天考慮能不能吃飽飯的人,說吃什麼最有營養啊。
  • 三位專家談教育:家長焦慮危害孩子,家長提兩個問題直擊靈魂
    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發現兒童、解放兒童、發展兒童,就是兒童教育的真諦。【繆】父母的恐慌絕對會導致兒童的恐慌,這種恐慌會單向傳遞,而且越積越多。面對競爭,家長很難保持平常心。究竟是要「不焦慮」還是「不把焦慮體現出來並傳遞給孩子」,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依我看,後者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 孩子讀書家長焦慮,焦慮心情該如何疏導?
    最近有一個說法:朋友圈裡的中年人平均每個月焦慮一次,每次養活一篇10萬+。而中年家長的焦慮程度還需要再乘以10。是什麼讓家長們如此焦慮?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學校課業壓力大?孩子太不自覺?孩子太笨?孩子在學校裡老闖禍?孩子情商太低。。。
  • 教育是一場愛的修行,老師和家長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每年期末,總有一批家長會帶著各種各樣的困惑或者焦慮找到我。我把歷年家長朋友們共同關心的幾個問題整理出來,不是給大家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大家在遇到問題時,能聚焦教育本質,有效溝通,避免焦慮。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保持對老師的信任感,學會與老師合作,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促進班級和自己孩子的發展。
  • 焦慮,是中國式家長的黔驢之技
    >於是,經常還沒等到結果出來,家長們就焦慮了起來,病急亂投醫,閉眼摸黑,那些毫無意義的做法,在家長眼裡都被奉為圭臬。很多家長對於「販賣焦慮」還沒有足夠清晰的了解,需要警惕的是,家長如果不及時從這種怪圈中脫身,最終不僅會讓孩子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更會讓他的成長受到毒害;同時,它也是對家庭關係的一種不信任。
  • 焦慮的父母 只能看見「別人家的孩子」
    拼父母受教育的程度、社會地位、經濟收入,還要拼教育理念、陪伴時間、家長朋友圈,父母的壓力越來越大,焦慮程度越來越高。有機構做的「2016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87%左右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情緒,其中近20%有中度焦慮,近7%有嚴重焦慮。
  • 家長的焦慮—孩子的教育
    前幾年,他們這波男孩剛讀一年級的時候,就有家長直接將孩子送到了國際學校,一年近10萬的學費,就為孩子有個高起點。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看著其他父母為孩子四處奔忙,買學區房、換房、轉進名校、進重點班,我也跟著焦慮起來。
  • 教育資源不同讓家長無能為力,多項政策出臺也不行,如何緩解焦慮
    臨近開學,孩子們的上學問題成了家長們每日必問的事情。家裡有學區房的家長自然不用擔心,坐等著劃片開學就行。我家裡沒有房子或者是房子不在學區房範圍的家長在結果沒有出來之前為孩子奔波,擔心孩子去不了好的學校,受到的教育資源不好等等。舅舅家的孩子今年該上初中了,雖然只是小縣城,但是孩子上學問題也是萬般困難。而且家裡在農村,教學質量比較差。
  • 教育是一場愛的修行,老師和家長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頭條
    期末將至,我把歷年家長朋友們共同關心的幾個問題整理出來,不是給大家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大家在遇到問題時,能聚焦教育本質,有效溝通,避免焦慮。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保持對老師的信任感,學會與老師合作,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促進班級和自己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