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杭州,卻有閒情雅致作此對聯,不愧是東坡居士!
文|小丙聊歷史
每當春節的時候,人們為了慶祝這一重大節日,都會在自己家門上貼對聯,其實這件事情就牽涉到一個關於歷史的小知識,對聯在古代是幹嘛的?其實在古代並不只是過春節的時候才會用到對聯,很多才子之間交流知識,也會用到對聯,甚至燈會上也經常出現。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蘇軾被貶杭州,卻有閒情雅致作此對聯,不愧是東坡居士!
這幅對聯的上聯是:「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惜乎錫壺。」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蘇軾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比較好的,他的父親也是一位很著名的文人,所以蘇軾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才氣十足了。當年蘇軾的父親帶著他和弟弟蘇轍一起進京,想在京城有所作為。儘管蘇軾也算是考到了一定的官位,但是卻很處處受到王安石的打壓。
蘇軾的特點就是清新脫俗,而這一點也正符合當時主考官歐陽修的喜好,所以他就成功考到了所謂的功名。但是當蘇軾的父親與世長辭的時候,蘇軾和弟弟一起回家呆了三年,三年後重新返回京城。這個時候,蘇軾的命運已經變得比較坎坷了,因為他跟王安石的風格之間有了衝突,所以就被迫離開了京城,這就是蘇軾官場生涯坎坷的開端。
而上面這個對聯的上聯就是蘇軾在這次離開京城之後,到了杭州作下的,當時他跟幾個文人一起在西湖泛舟,船上一個歌女倒酒的時候把壺給弄掉了,蘇軾便感到比較可惜。但也就是這個時候,東坡居士有感而發,寫下了這個上聯,不過很可惜的是,這個對聯在歷史上保留了很久,都沒有人能夠對出下聯,其中的原因也是比較複雜的。
那麼蘇軾在這幅對聯中僅僅是為這個壺而感到可惜嗎?小編覺得未必。當時他之所以離開京城,是因為自己上書說明了王安石所謂的新法的弊端。而王安石也因此記恨蘇軾,就向宋神宗說蘇軾的壞話,於是蘇軾才離開京城去了杭州做官。所以小編覺得在這個對聯中,蘇軾表達的情感並不只是心疼水壺,還為自己離開經常感到可惜。
而這個對聯,直到現代才被人發現下聯,是一位青年人寫下的,下聯就是「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但是根據專家的研究,這個下聯並不是特別完美,因為下聯中用了五個「子」,並且「姿」也顯得不夠對稱,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個下聯是有些湊合的。不過小編覺得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上聯除了這麼多年了,能對出來就已經很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