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林語堂
我們很多的人最先了解到蘇軾可能是來自學校時的課本,一首首落款為蘇軾的詩詞,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赤壁賦》等等,都讓我們了解都了這位號稱東坡居士的蘇軾的才華橫溢。不管是詩歌還是詞作,蘇軾的文筆都讓我們心服口服,但你是否真正的了解過蘇軾呢?他可不僅僅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那他到底有多厲害,你了解他多少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把:
在文學上為唐宋八大家,有赤壁賦、超然臺記、答謝師明書等文章傳世;字有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北宋四家;詩也可以算是宋朝頂尖人物了,一首《明月幾時有》連小孩都會背,還背譜成曲傳唱至今;詞就更加是膾炙人口了,不管是豪放派還是婉約派,都是可以隨手拈來的,《洞仙歌》、《浣溪沙》足以體現其文學功底;在畫上面也是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從而發展奠定了文人畫。
蘇軾在少年時進士及第,踏入了紛爭的政治圈,但是之後的他為了躲避朝廷的是是非非和政治上的各種糾紛,卻令人意外的選擇了去到地方上任職工作。雖然如此,但蘇軾的仕途還是堪稱曲折,還曾遭遇一貶再貶的尷尬境地,就算如此,他也曾第一個提出要重視國家文化和信息的安全。當然,這不堪的命運卻並沒有將蘇軾擊垮,反而讓他變得更為灑脫。就如他詩中所說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種樂觀豁達,與人親近的性格壓根就不像一個經歷如此磨難的人。
除了文學與政治上的成就,生活上的蘇軾也是一個令人稱讚的美食家。他在美食上的創作也是非常多的,不僅會熬豆粥、會蒸魚,還自創了東坡豆腐、東坡羹,最有名的就是他的東坡肉了。他對美食的最主要的原創性還在於:他能結合非常普通易得的材料,對美食進行改進,使美食更美。據說,他貶官杭州時看到杭州盛產竹筍,竟然把竹筍與豬肉聯繫起來,發明了一道新菜:「竹筍燜豬肉。」後降職惠州,因為偏遠蠻荒之地各種野菜遍地都是,尤其梅菜多。他發現醃製後的梅菜蒸肉肥而不膩,肉香味美,又創造出一道「梅菜扣肉」來,不愧是被人說是「吃貨」蘇東坡!
蘇東坡可謂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既能寫詩詞歌賦感嘆人生,又能煮酒嘮家常,說他是個全能性的人才一點也不為過吧!甚至還有網友說蘇東坡是一個變態級的人物,因為他實在是會的太多了,關鍵每個領域的成就還都不低,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