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形成與概念同化

2020-12-23 中公教師網

(一)什麼是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指人掌握同類客觀事物或現象共同本質特徵或屬性及其內在聯繫的過程。概念掌握的操作定義是一個人學會了按照一定規則對同類客觀事物進行正確的分類。例如,向小學生呈現各種各樣的兩條直線間的相互關係,告訴他們哪些垂直,哪些不垂直,當他們能夠正確區分垂直(肯定)和非垂直情況(否定)時,就掌握了關於「垂直」的概念。發現學習是概念形成的典型方式。

概念形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古時候,人們認為地球是扁平的,後來認識到它是球形的;過去把原子看做物質的最小單位,現在認識到還可以把原子分為更微觀的結構。不僅已有概念會日益完善,「燃素」、「以太」等虛假概念會被淘汰,而且隨著新物質的不斷被發現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還產生了許多的新概念。

概念形成一般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抽象化。概念形成首先是要了解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徵,因此必須對具體事物各種特徵與屬性進行抽象。如果某人缺乏這種抽象能力,概念便無法脫離具體事物本身,並也不能去概括其他同類具體事物。

第二個階段:類化。人對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及其特徵進行歸類。概念的掌握,除了要從具體事物中抽取共同屬性或特徵以外,還需將類似的屬性或特徵加以歸類。在進行類化時,必須歸類客觀事物某些屬性或特徵的相似性或共同性,而忽略事物之間非本質特徵或屬性的差異性。

第三個階段:辨別。個體對客觀事物進行分辨是概念掌握的重要一步。辨別滲透在概念掌握全過程中,從發現客觀事物的屬性或特徵(抽象化),到對這些屬性或特徵的認同(類化),然後過渡到對客觀事物屬性或特徵之間差異的認識(辨別)。

(二)概念同化

學生獲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是概念同化。所謂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念,以定義的方式直接給學習者提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從而使學習者獲得概念的方式。接受學習是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

【例題呈現】

1.學習者可以對同類事物的各種實例進行分析,對比與其他事物的區別,從而發現這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這種方式叫作( )。

A.概念學習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獲得

【答案】B。解析:概念形成是指人掌握同類客觀事物或現象共同本質特徵或屬性及其內在聯繫的過程,題幹為概念形成的定義。

2.學生根據爬行動物的關鍵特徵,來判斷某些動物是不是爬行動物的過程是( )。

A.抽象化 B.概括化

C.歸納化 D.分化

【答案】B。解析:概括化理論是指對已有經驗進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從一個情境對另一個情境的遷移。題幹中學生根據爬行動物的關鍵特徵來完成判斷某些動物是否是爬行動物,正是概括化理論。B項正確。A項:抽象化是將幾個有區別的物體的共同性質或特性形象地抽取出來或孤立地進行考慮的行動或過程。與題幹不符,排除。C項:歸納化是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思維方法。與題幹不符,排除。D項: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與題幹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概念學習的基本方式包括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學習者
    概念學習的基本方式包括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概念形成是指學習者從大量的同類事物的具體例證中,通過歸納的方法抽取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初級概念的過程,這種概念學習模式被稱為( )。
  • 多維度比較影響學業自我概念形成
    學業自我概念的形成  有三條途徑  通過外部參照比較形成學業自我概念。1987年,Davis發現多數畢業於名校的大學生在工作後所取得的成就並不突出。「大魚小塘效應」 認為,在控制個人所取得的學業成就的前提下,若某學生所在學校學生的平均學業水平較高,其往往形成較低程度的學業自我概念;而當其所在學校學業平均水平較低時,則反而形成較高程度的學業自我概念。這種效應並非源於個體本身,而是由教育環境中激烈的競爭所決定的——個體習慣將同校學生平均學業成績作為參照來評價自己的學業水平。但其局限在於僅僅強調外部環境對個體學業自我概念形成的影響。
  • 基於概念形成的函數概念教學設計
    為了能夠清晰地呈現出本節課學習過程的思路,基於對課型教學的長期的思考,並參照筆者的第一本專著《初中數學課型教學研究》,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託「背景—分析—歸納—定義—辨析—應用」的函數概念形成過程,融入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整體設計,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教學實現了三個「關注」,即關注了學生的學,關注了知識的形成與整體性,關注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說,就函數概念的獲得而言,筆者自認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概念形成的典範
  • 概念的理解與教學
    一、概念的含義概念,就是用某種符號所代表一類具有某些共同關鍵特徵的事物。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1.名稱即代表概念的詞語、符號。例子:「杯子」能代表杯子的概念。2.內涵即這類事物所共有的關鍵特徵。例子:杯子是能盛水的容器。3.外延即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體事物(實例)的範圍。
  • 皮亞傑理論的重要概念
    皮亞傑理論的重要概念皮亞傑根據以他為代表的日內瓦學派對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和其他學科有關認識論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種關於認識論的理論。它試圖以認識的歷史、社會根源以及認識所依據的概念和「運算」的心理起源為根據來解釋認識,特別是解釋科學認識。
  • 同化與內化的辨析
    首先,皮亞傑在其認知發展理論中指出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境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其實就是說,當個體遇到一個新的事物時,直接把新的事物納入到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網絡體系中,引起知識網絡體系發生數量改變的過程。比如:學生在學習完「鳥」的概念後,又來學習「麻雀、燕子」等概念,直接將「麻雀、燕子」的概念放入到「鳥」的概念體系下的過程就是同化。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基礎概念及備考策略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的基礎概念及備考策略一、重點知識梳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教育理論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點,要想弄清理論的實質,我們首先要準確學習理論中的幾個重要概念1、圖式。圖式是指兒童用來適應環境的認知結構。
  • 皮亞傑理論中的概念區分
    皮亞傑整個理論體系中抽象概念較多,而且考試的時候都會多少有涉及。其中,既有一些是考題常見的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如自我中心、不可逆等,也有一些是比較晦澀難懂但又不是特別常見的概念,一旦出現相關題目,學生很難區分清楚,包括一般教材也比較少見,如群集運算、集中化等。再此匯總了所有題目中可能涉及到的概念,方便學會備考,也可作為後期到封閉衝刺階段的知識拓展和補充。
  • 辨析:符號、概念、命題學習
    (圖片來源:馮忠良《教育心理學》)2.概念學習概念學習,實質上指掌握同類事物共同的關鍵特徵或本質屬性。(圖片來源:莫雷《教育心理學》)(圖片來源:霍湧泉《教育心理學》)傳送門:【錯題詳解】概念形成、概念同化4.練一練1.
  • -「變化」和「時間」——元概念的形成
    任何一點感知的變化,都有可能激發一個「SWOT分析模塊」,也都有可能和某個動作指令偶然串在一起,形成一次「感知-動作聯動」。大浪淘沙之後,重複的被強化,相似的被整合,漸漸就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PDCA循環」。
  • 淺析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中幾個基礎概念及備考策略
    一、重點知識梳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教育理論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點,要想弄清理論的實質,我們首先要準確學習理論中的幾個重要概念1、圖式。圖式是指兒童用來適應環境的認知結構。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兒童最初的圖式是遺傳所帶來的一種本能反射行為。如,吸吮反射。2、同化。同化是指兒童把的刺激物納入已有圖式中的認知過程。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概念的理解與教學
    2.概念獲得概念獲得,實質上就是理解一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個體獲得概念的兩種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1)概念形成個體從大量的例子出發,從他們的實際經驗的概念的肯定例證中,以歸納的方式抽取出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某些初級概念。
  • 教育心理學中的這四大「同化」的不同之處,你知道嗎
    遷移的種類中的「同化性遷移」奧蘇貝爾的認識主義觀點中的「同化說」概念獲得的主要方式「概念的同化」而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而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同化和順應。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說的通俗一點,同化就是個體不改變認知結構的方式去認知客觀世界,是一種量的充實,並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 討論:奧蘇貝爾的同化和皮亞傑同化有區別嗎?
    學員:學長奧蘇貝爾的同化和皮亞傑同化的區別 皮亞傑的同化
  • 皮亞傑與奧蘇泊爾的同化的不同
    皮亞傑在認知發展觀中提到了四個重要的概念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其中同化是指個體利用已有的圖式把新的刺激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去的過程。而在奧蘇泊爾的認知同化說中,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發生相互作用時,這種作用的結果導致新舊知識的意義的同化。也就是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結構之間發生聯繫。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概念的理解與教學
    2.概念獲得概念獲得,實質上就是理解一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個體獲得概念的兩種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1)概念形成個體從大量的例子出發,從他們的實際經驗的概念的肯定例證中,以歸納的方式抽取出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從而獲得某些初級概念。
  • 市民社會概念的源起、形成與發展
    【摘要】市民社會的概念發源於西方,隨著社會歷史和經濟關係的變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國別中,它的含義、構成、作用和性質也會有所不同。市民社會是一種歷史現象,是具有特質的社會現象,不是一致的共同模式。文章結合時代的變遷對國內外學者關於市民社會的論述進行梳理,試圖釐清市民社會概念的演變路徑。
  • 論(表象與概念)概念的認知
    論(表象與概念)概念的認知文/南智懷通過之前的表象認知,我們可以得知概念是由表象認知而來的,它的形成過程是聯想——對比
  • 幼兒園課程中的關鍵經驗與關鍵概念
    在涉及幼兒園課程的話語系統中,「經驗」和「概念」是兩個經常會出現的詞彙,諸如「圍繞幼兒的經驗展開活動」「在幼兒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課程」「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抽象為概念」「讓幼兒掌握數概念」等等。換言之,「關鍵經驗」和「關鍵概念」都內含著幼兒園課程編制者和實施者所賦予的教育價值,即在這個年齡階段幼兒能夠學習的和應該學習的內容。在幼兒園實施以遊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在把握「關鍵經驗」時的主要依據是教師自身的教育經驗,並在自身經驗基礎上所形成的默會性知識;在幼兒園實施以教學為主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在把握「關鍵概念」時的主要依據則是課程標準,以及教師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把握。
  • 【地理概念】風化作用的相關概念
    8.水化作用:有些礦物能夠吸收一定數量的水參加到礦物晶格中,形成含水分子的礦物9.碳酸化作用:溶於水中的 CO2形成 CO32-和 HCO3-離子,它們能奪取鹽類礦物中的 K、Na、Ca 等金屬離子, 結合成易容的碳酸鹽而隨水遷移,使原有礦物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