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作為最早的國禮茶之一深受世界名人喜愛,也為它平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起起落落祁門紅茶 終是名人所愛
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一生喜愛喝茶。1949年史達林70歲生日時,毛主席還專門備了祁門紅茶作為賀禮。
1964年,老舍在徽州講學,品嘗祁紅後,曾留詩一首《詠茶》——春日春風採新茶,生產徽州天下誇;屯綠祁紅好姊妹,濃妝淡抹總無瑕。
1979年,鄧小平視察黃山時說:「祁紅世界有名,你們祁紅、綠茶搞小包裝,包裝一定要搞漂亮,當紀念品,他帶回去送人,表示他到過黃山,了不起。」
偉人之言,猶聲在耳,但祁紅的發展卻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波瀾。
如今,最早一批製作祁紅的老茶企多已淹沒於歷史的洪流。惟獨在長江南岸九華山腳下的池州市貴池區,卻有這樣一家企業成為了「倖存者」,在打造中國紅茶第一品牌的道路上,已經走過69年風雨飄搖。
祁紅奪金 比肩印度斯裡蘭卡紅遍世界
祁門紅茶於1875年(清光緒元年)創製成功,主要產區包括安徽祁門、東至、貴池、石臺、黟縣等地。
「而據當代茶聖吳覺農和茶葉大師胡浩川的記載,祁紅出世的時候,正是中國出口茶葉市場比較暗淡的時期,面臨著日本,尤其是印度等地茶葉的激烈競爭。」安徽國潤茶業董事長殷天霽表示。
安徽國潤茶業董事長殷天霽
19世紀中期,茶葉曾是中國對外出口的「拳頭產品」。當時,對於中國茶葉需求量最大的國家是英國。1868年,英國人均茶葉消費量是3.52磅,中國茶葉佔93%,印度茶佔7%。
到了19世紀後期,由於工業化、標準化不足等原因,中國茶葉所佔比重急速下降到11%,被印度茶、錫蘭茶趕超。
「但祁紅的出現,把世界的目光一下子就拉回了中國紅茶上來。」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世博會」上,在茶葉品類中,祁紅一路斬關奪將,擊敗印度大吉嶺茶、斯裡蘭卡烏伐茶等名茶榮獲金牌。
從此,祁紅一下子「紅遍全世界」。也與上述兩種紅茶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出口萎縮 不少紅茶紛紛改綠茶
在新中國成立前,受國內外戰亂等影響,祁紅還沒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茶。但建國之後,茶葉貿易作為恢復經濟的重要手段再次被提及,國家在祁紅的主要產區祁門和貴池率先建立了兩個茶廠來提振祁紅的生產。
其中之一就是國潤茶業的前身——貴池茶廠。1951年建成投產後,第一批祁紅單獨出口蘇聯。
殷天霽介紹,在1979年,茶廠向國家上繳的利潤是近130萬元。「換算下相當於現在的1.3個億。」可見,祁紅在彼時對外貿易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我國紅茶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減弱,加之鼓勵出口的扶持政策取消,紅茶出口嚴重萎縮,許多紅茶的主產區紛紛改制綠茶。
「祁紅產業最初的發展動力主要是對外貿易,在國內的消費市場並沒有普及。再加上一些惡性競爭帶來的打擊,彼時的祁紅面臨嚴峻的生存考驗。」
打造品牌 被贊「鑲著金邊的女王」
而殷天霽正是在1999年底,祁紅最困難的時刻,加入了貴池茶廠。
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葉系的殷天霽,有著科班出身的專業背景,對祁紅乃至中國紅茶的發展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判斷。
祁門紅茶三家老企業中的祁門茶廠、東至茶廠(原貴池茶廠東至堯渡街分廠),先後在2000年前後完成改制甚至二次改制。貴池茶廠則於2003年6月整體改制為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而最後,國潤成為了唯一倖存的祁紅老企業。
「其實在改制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很多困難。改制時,很多企業甩掉了銀行『包袱』,但國潤茶業卻承接了全部的銀行債務,企業運營過程中經濟壓力很大。」殷天霽表示,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國潤承接了銀行債務,反而贏得了銀行的信任,改制後繼續與金融機構保持了良好的合作,企業得以良性發展。
此外,殷天霽加入後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徹底「破局」原本過度依賴外銷的狀況,並積極走品牌化之路拓展內銷。
「潤思」這一品牌便是在當時確立的。
「潤思一詞取自古代的兩句老話——『潤物無聲』和『大道行思』。這是我們對祁紅寄予的一種理想化期望。」殷天霽還分享了一則有趣的故事,「實際上,很多人對我們的品牌名還有很多不同的延伸理解,一位朋友曾經這樣解釋,潤思其實就是潤心、降脂、健胃、益思,這樣的解讀其實也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個品牌。」
擁有品牌的企業收穫了更加彭勃的生命力和延續性。注入「靈魂」後的潤思祁紅,也煥發出了中國紅茶所代表的全新活力。
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潤思祁紅代表中國紅茶入選「中國世博十大名茶」,並被選定為世博會聯合國館專用茶,潘基文等近百位各國政要親臨現場、品飲潤思祁紅。
2017年,潤思祁紅代表安徽茶品牌參與外交部安徽全球推介會。外交部長王毅品嘗後,面對500餘位外國大使和領事,稱讚潤思祁紅是「鑲著金邊的女王」。
「女王護衛隊」的陣容也依然龐大。
潤思祁紅的手工製作工藝,貫穿了「看茶做茶」的原則,工藝則根據原料特點隨時調整,需要對品質的精準把握和制茶經驗的多年累積。潤思祁紅一直掌握著祁門紅茶的核心手工精製技藝,並通過師徒關係秘加傳承,湧現出程家玉、唐克忠、袁同昌、金冬至、程春樹、汪松柏、程曉祥等代表性傳承人物。
「從1951年建廠到現在已經過了69年,所有的生產技術都是沒有『斷代』的。」殷天霽指出,「遺憾的是,許多生產祁紅的老企業已經倒閉了,但有關祁紅的技藝與記憶都在我們這裡得到了完美的傳承。」
「文物必須是活的」 老廠房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時光的烙印不僅深深地融入記憶,還銘刻在了老貴池茶廠的一磚一瓦。
2017年,潤思祁門紅茶老廠房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等專家在池州授牌。這是中國茶行業唯一入選的建築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引進歐洲、蘇聯等國外建築技術所建造的工業建築佳作。
建築的保存並不稀奇,但可貴的是,這個小城市最早的工業文明或許也正是由此展開。
老廠區現存的建築主要有祁紅制茶車間、祁紅木倉和手工揀場。建設標準均是按照當年著名茶學家提出的祁紅品質要求和加工倉儲規範。
「單院長最著名的觀點之一,就是『文物必須是活的』。而曾經的貴池茶廠不僅建築的外形完好,技術也仍然存在,設備持續運轉,生態繼續進行。」殷天霽介紹,「這裡還保留有世界上現存唯一的木質聯裝祁門紅茶生產線。」
讓一棟棟承載著歷史文化的建築遺產「說話」,也成為了潤思「走出去」的發展新路徑。
為此,國潤茶業制定了「潤思」商標五大工程計劃,打造工業旅遊品牌,賦予茶廠新的文化內涵。分別是:博物館工程、旅遊工程、文創空間工程、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和城市特色工程。
「但無論如何,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讓消費者喝上真正好的祁門紅茶。」殷天霽表示,「品牌的作用就是為了與散茶拉開區別,散茶的品質是不可控的,但如果你有了品牌,就必須對品質負責。」
為此,早在歐盟、日本等國家提出「農殘壁壘」時,國潤就對農藥殘留等食品衛生標準要求嚴格把控。2000年開始建立了第一家有機茶生產合作社。
「在當時這屬於十分先進的一種模式,國潤是從源頭上做的最早最紮實的茶企之一。」殷天霽表示,「以出口為例,我們迄今沒有遭遇到因農殘質量被客戶投訴或退貨的問題。」
祁紅早就聞名於世界,但也一度經歷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重振祁紅風採,讓祁紅不僅香飄海外也能留香國內,潤思祁紅的品牌建設之路值得茶人細細推敲思考。而那歷經時間沉澱在建築中的茶味,也像一枚由樹脂化為的琥珀,留存下祁紅最初最純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