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暢銷歐美,是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在英國是地位的象徵
我國紅茶,祁門紅茶最為著名,簡稱「祁紅」,產生歷史雖短,但一直是我國茶葉對外貿易的佼佼者。祁門紅茶的產地範圍大致包括祁門、至德(秋浦改稱,原稱建德)及浮梁等地,祁門、至德屬安徽省,浮梁屬江西省。祁門紅茶經過複雜的生產程序,再經過茶號、茶棧、洋行等繁瑣的銷售程序最終出口到英美諸國。從最初的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首次在漢口出售,祁門紅茶開始進入國際茶業市場,隨後祁紅大行其道,暢銷歐美。
中國紅茶,始創於福建,西方人成為福建紅茶,為南方功夫紅茶。國產紅茶,以產地區別,可分為五種:湖紅,產於兩湖,湖北以宜昌為中心,湖南以安化為中心;寧紅,產於江西,以舊寧州府為中心;祁紅,產於安徽江西,以都陽湖流域上遊,以祁門為中心;溫紅,產於浙江;另外福建四川等亦有生產。
安徽之前向來製作青綠茶,而祁門紅茶的誕生,實有兩種說法:一是「當民國紀元前三十七年,有黔人餘姓,在秋浦堯渡街地方,設紅茶莊,試製紅茶。翌年,旋往祁門設子莊,勸導園戶釀色遏紅諸法,出高價收買紅茶(指毛茶)。第三年,即在祁門西鄉閃裡,開設紅茶莊。祁門南鄉並有大園戶胡仰儒者,特自製園茶,以為之倡,此為徽茶改制紅茶之始。」
此人即為餘干臣,試製紅茶為光緒二年(1876年);二是祁門南鄉貴溪人胡元龍,光緒元年(1875年),因綠茶銷路不暢,特地參考其他紅茶的製法,制出祁門紅茶,教導茶戶改制紅茶,並建立日順茶廣。關於祁門紅茶的首創者,文章也傾向於前人觀點,祁紅的產生,並不是某人某家創製,而是茶葉生產者共同創製,餘胡二人是其中名聲較大者。
祁紅產地若以河流來劃分,可分為三個區域,這種方法還可以區分其品質。茲將劃分產區列於下:都江流域這是祁門縣的中心區域,以及祁門的中部、南部;至德的南部一帶,浮梁的西北部一帶,這是祁紅最優良的產區,屬於都江上遊地區,這一地區丘陵密布,面積廣大,是重要的祁紅產地。
長江流域域紅茶產量較少,祁紅產區主要是至德中部、北部,該區域因面積較小與其他區質量較差。浙江流域是祁門東部地區,由新安江流入浙江,茶區產額最少,質量適中。
祁門紅茶自光緒初年試製成功後,即馳名於世界,暢銷於歐美,在世界紅茶市場中獨領風騷。尤其備受英人喜愛,是一種奢侈品。在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初我國茶葉暢銷於世界時,祁門紅茶同樣取得了輝煌,但進入20世紀以後,我國茶葉出口即遭遇了滑鐵盧,出口額急劇下降,下降速度之快,出口銳減之劇烈,在我國對外貿易史上實屬罕見。
祁門紅茶在我國茶葉出口遭受打擊後,亦是步履維艱,勉強支撐。出現茶葉出口大規模衰敗的原因是我國茶葉生產加工體制落後,己遠遠落後於世界他國,印度、錫蘭等國茶葉的衝擊,英國等國的貿易壓制等,是我國茶葉出口衰敗的主要原因,同樣也是祁門紅茶出口衰敗的主要原因。
據1933年《國際貿易導報》載:「鼎盛時代,自1880年至1887年中,僅有1883年稍稍不及二百萬擔;其他七年輸出總額均超過,多著乃有二百二十二萬擔。」另據1941年《東南經濟》載:「五口通商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突飛猛進,華茶輸出,與日俱增。自186$年至1879年為興旺時期每年出口數額在100萬公擔以上,即以紅茶一項,已達90萬公擔左右。(1公擔約等於2擔)紅茶出口數額佔9096左右。這一時期為華茶出口的黃金時期,而華茶出口中的90%左右均為紅茶,可見紅茶是華茶出口的中堅力量。
1869年至1895年,各類茶葉出口總額均超過150萬擔,其中1$77年至1887年這十年出口數額最高,接近或高於200萬擔;另外紅茶出口數額大部分年份在120萬擔以上,且在1877年到1887年這十年間紅茶出口均在150萬擔以上;1869年至1895年紅茶出口額大約佔茶葉總出口額的65%左右。
當時之祁門紅茶暢銷於歐美,是當時上流社會的奢侈品,特別是在英國,是特權和地位的象徵,達官貴族之間多以祁門紅茶作為相互饋贈的禮物。每當祁門紅茶到達倫敦時,即有茶商等候。從中國販賣祁紅之茶商,英國本土之茶商,均大賺其利,英國茶市,祁紅往往供不應求。另外,祁紅被稱之為藥材,是上好的健身飲品,故大受青睞,風靡歐美。這是祁紅暢銷歐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