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創新,讓認知研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5G與大數據技術的普及,無時無刻地不在提醒我們,數位化信息化的時代已經走向成熟期。今天我們邀請到蒲蕊心理創始人王恆晉,他將與遊金地全媒體中心創始人何良慶一起探討:《數字時代下,心理行業的新發展》。
王恆晉:「眾所周知,新冠病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各行各業都受到一定波及,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旅遊業、影視院線等受到巨大影響。
不只是在中國,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具有全球普遍性。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全球的心理諮詢求助量已經連續翻倍。以抑鬱症、焦慮症為代表的心理問題大爆發,讓心理健康市場的需求量激增。疫情後,從蒲蕊心理的諮詢量來看,也有近乎成倍的增長。我相信後疫情時代,未來五年內心理學行業將會迎來井噴式的發展。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知識付費、在線學習等網際網路行業卻在此疫情期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曝光度。」
何良慶:「是的,尤其是知識付費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市場需求量也越發龐大。據網絡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高達278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392億元。據艾媒網統計數據可知,疫情爆發期間,約有63.1%的中國用戶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
王恆晉:「現在有很多線上課程,講的是個人職業規劃,職場人際交往,溝通談判,兩性情感,情感挽回,PUA,九型人格,潛能激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情緒管理等等。這些線上課程的共同點都是和心理學有關係,但是不是專業的進行心理知識的教授?或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場景,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從心理學,從網絡中尋求對於現實問題的幫助。這些在生活中出現的熱點問題,更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強調轉變認知與使用方法的心理課程也更能夠被市場所接受。
所以未來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其實更需要貼近與深入人們的生活,也更需要融合信息化數位化的平臺,更好地傳播也會讓更多人受益。」
何良慶:「如今人工智慧和計算機科學的大力發展讓認知研究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很多的數據已經不需要心理學家們去刻意採集,人們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自覺自愿或者無意識地提供一種真實、準確、及時的數據,這就是社會媒體的數據,這個數據就是大數據。
在一些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手中,就有很多這種準確記錄了用戶行為的大數據資料。在大數據時代,可以做到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大數據已經對心理學產生很大的影響。
大數據面對龐大而複雜的數據集,通過專門設計的硬體和軟體工具進行處理。在研究大量數據的過程中尋找模式、相關性和其他有用的信息,它可以幫助更多的心理機構、心理諮詢師甚至個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看到內在真實的自己。」
王恆晉:「如今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許多職業都會被替代,從單一的機械性工作,到如今人工智慧的發展,甚至教師也極有可能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被替代掉。但對於心理行業來講,卻是極難被替代的。
首先,心理學是一個關於人的學科,我們需要感受來訪者的情緒與想法,去真實的表達,去切身的體會共情。但信息化數位化的數據不懂社交。作為人,我們擅長反射彼此的情緒狀態,擅長偵測出不合作的行為,擅長用情緒為事物賦予價值。
計算機擅長計算"量"而非"質"。計算機可以計算出你在固定的時間裡與5人的社交互動情況,但是他們不可能捕捉到你心底對於那些多年未見的童年玩伴的情感。
對於心理行業而言,信息化與數位化是極大的幫助,能快速地收集人們的信息,了解當下的心理狀態及人們的喜好與日常習慣。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他人,也更好地了解自己。蒲蕊的家庭心理測評也就是通過數據去測評來訪者當下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整個家庭的關係與互動模式。
但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建立溝通的橋梁,如何更好地傾聽與感受,作出充滿「人情味」的回應,也只有走進諮詢室,與心理諮詢師面對面可以做到。
感謝王恆晉和何良慶帶來的深度解析與分享,相信在數位化與心理學的有機結合下,心理學會更快地走入大眾視野,走進每一個家庭中,心理行業也會因為數位化而更加彭勃發展。
(來源:遊金地全媒體採編中心校稿:陳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