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向領導請假時是個怎樣的心態?面對這樣的問題,相信體制內的同志們都是「一把酸辛淚」。「十分緊張,萬一平時犯了點小錯被領導卡了咋辦?」「擔驚受怕,如果領導識破了我編的請假理由咋辦?」「心虛氣短,每次請假都感覺像是犯了錯誤去檢討。」「萬分無奈,雖說本就是自己的福利權益,但仍就像是求人辦事。」以上情況不盡然是每個人都有,但是能心平氣和去請假的畢竟是少數。
老一輩帶兵人常常說,曾經部隊帶兵三大寶:武裝五公裡、水泥地低姿匍匐、凌晨緊急集合。凡是不聽話的就來上那麼一套,完事後再跳的都老實了。但是現在部隊講究依法帶兵、以情帶兵,老一套帶兵三大寶已經不合實際了。那麼現在領導們遇到跳來跳去的「超級馬裡奧」咋辦?
俗話說,蛇打七寸,治人就要擊中要害。體制內人的最大要害無非兩樣,晉升和休假。
領導A說:晉升是幹部的「命脈」,休假是戰士的「命脈」,不把住官兵的「命脈」,管理上使不上勁;
領導B說:休假是按照條令法規來沒錯,一切都按條令法規辦,那要我們領導幹什麼?
休假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少數領導把他罩在戰士的頭上,如果表現好的戰士來請假,領導就「不念咒」,爽快的批假,戰士感恩戴德;如果不入領導法眼的戰士來請假,領導就得「念咒」:馬上開訓了,推遲一下吧;休假比例太大了,下個月再休吧……領導的思路很開闊,要實事求是的找幾條讓戰士擇日再休的理由,實在太簡單了。
表面上,這樣的「緊箍咒」確實是強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省時省力省心」。但是,這樣「省心」的方法真的能夠帶好下屬嗎?作為從新兵開始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人,我曾在臺下端坐靜聽領導指示,也曾在臺上對下屬誇誇其談。我深知:一位手握「緊箍咒」的領導,帶出來的只是一群行屍走肉。
「念咒」式的管理,不管單位取得怎樣的成績,那都像是將傾之大廈,搖搖欲墜,其中不知暗藏了多少禍根隱患。
對於領導管理成功與否,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你是否願意跟他上戰場?」
對一線帶兵人來說,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戰士關注的目光中,戰士心中自有一桿秤,戰士敬重不搞特權、不以權壓人、同甘共苦、有信仰有追求的帶兵人,也最願意跟這樣的人上戰場。
平時手握「緊箍咒」的領導,戰時就是當年蘇聯紅軍,拿著手槍對戰士開槍的政治委員,你說,你敢跟他上戰場嗎?
基層的戰士,為什麼不能理直氣壯的休假?除了有的領導把批假當作一種管理的約束手段,還有一點就是,休假對於基層戰士而言實在太珍貴,一年就這麼1次陪父母、陪老婆孩子、陪女朋友的機會,請假的時候,能不謹小慎微嗎?
當手握批假權限的領導,能夠清晰的認識到「休假是官兵的法定權益」,將休假這個緊箍咒從戰士頭上摘下來,把休假和日常管理分開,休假歸休假,管理歸管理時,戰士們離夠理直氣壯的休假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