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文學獎只認故事不認名家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諾獎的喧囂剛剛塵埃落定,新一屆布克獎又揭曉了。在中國,這個「最好看的文學獎」總是冷清許多:入選作品都還沒有中譯本,相關作家的介紹又極為稀缺。

  諾獎關注的至少是20年前的創作,而布克獎卻聚焦於當下,聚焦於那些正在歌唱著的、鮮活的聲音。但,我們的視角已經習慣於被扭曲,所以,一代代中國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只能以過去時為模板,無可奈何地輸在起跑線上。

  或者有那麼一天,當布克獎來臨之時,中國讀者已能手持中譯本指點江山。但現在看上去,這還是個太遙遠的夢。

  不和布克比,不知道諾獎有多老

  諾獎得主平均年齡64.47歲 布克獎獲得者平均年齡僅49歲

  今年,82歲的愛麗絲·門羅終於拿到諾獎,這是過去10年中,第四位年齡超過80歲的優勝者。

  從歷史上看,全部109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總年齡竟達7028歲,平均年齡64.47歲,而近10年,獲獎者平均年齡進一步增加,達到了驚人的70.5歲,比布克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威廉戈爾丁還大上不少。

  相比之下,歷史上全部45位布克獎獲得者平均年齡僅49歲,近20年雖略有增加,也才50.05歲,比諾獎得主們小了20歲還多!

  布克獎同樣有偏見,也會「看走眼」

  當然,諾獎與布克獎也有相同之處,即強烈的向心性。諾獎得主中西歐作家佔48.5%,而布克獎得主中,英國本土作家達22名,佔50%,雙方在文化偏執程度上,旗鼓相當。

  布克獎也常走眼,它錯過了多麗絲萊辛、沃萊索因卡、威廉特雷弗、科爾姆託賓等大師,連艾麗絲默多克這樣的巨匠,6次被提名也只成功了一次,而1970年獲勝者伯妮絲魯本斯的《獲選成員》和1972年獲勝者約翰伯格的《G》,今天看來,毫無疑問是「發錯人了」。

  創作從比才華轉向比耐力,布克獎也在老齡化?

  值得擔憂的是,隨著布克獎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它也沾染了一些重要文學獎的通病。

  比如故意忽略著名作家,因為他們不需要得獎,得獎了,人們會覺得理所當然,而不得獎反而會成為話題,這有利於獎項的自我炒作。再比如刻意爆冷,比如2005年約翰邦維爾的《海》獲獎,2010年湯姆麥卡錫的《C》落選,都讓頗多專業作家深感不滿。

  過去4年,布克獎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獲獎者平均年齡高達62.5歲。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過去3年,布克獎獲得者都超過了60歲,而在布克獎走過的43年中(共有45人/次獲獎),只有7人超過60歲!考慮到今年大熱吉姆克雷斯(67歲)和科爾姆託賓(58歲)均已不年輕,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布克獎是否也會變成老年獎?

  老作家風生水起,客觀上說明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銳太少,創作從比才華轉向比耐力,誰堅持得久,誰就能德高望重,這樣的博傻遊戲,對於文學可不是什麼好事。今年布克獎頒給28歲的「黃金女孩」埃莉諾卡頓,不可否認代表了一種鼓勵和方向。

  布克獎為什麼這麼「好看」?

  不是少數學院派的私家花園,出版商也有話語權

  在提名階段,出版商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按規定,所有評委都必須將列入提名名單的作品全部閱讀一遍,以今年為例,共有151部小說,其中不乏埃莉諾·卡頓寫的《發光體》這樣長達832頁的巨著。

  評委對這種馬拉松式的閱讀深惡痛絕,他們咒罵「愚蠢的出版商」推薦了那麼多毫無文學價值的作品,完全是在折磨他們的精神,卻對此無可奈何。

  遊戲規則保證了布克獎沒有成為少數學院派把持的私家花園,而出版商在選擇作品時,已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好看」是他們的首選。當然,作家圈也會提名一些「嚴肅的」作品。

  英國共有200多種文學獎,布克獎能獨步江湖,恰好說明,市場規則比小圈子的自律更靠譜。

  商業化的獎項心胸更開闊,只認故事不認名家

  規則不同,所以絕大多數布克獎入選作品在老老實實地講故事,很少炫技,許多獲獎作品後來被翻拍成電影,比如《少年Pi的奇幻漂流》、《英國病人》、《辛德勒的名單》、《海》等。只要故事精彩,通俗小說作者同樣有機會獲獎。

  2008年,來自印度的阿拉文德阿迪加的《白老虎》贏得布克獎,作者年僅34歲,該書是他的處女作。基蘭德賽和阿蘭達蒂獲獎時僅36歲,拉什迪獲獎時33歲,奈保爾獲獎時39歲,布克獎對他們一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奈及利亞作家本奧科瑞獲獎時年僅32歲,商業化的獎項有如此開放的心胸,如此敏銳的反應能力,諾獎那樣由專家組成的官僚組織,只能望塵莫及。

  中國作家何時能得到布克獎?

  隨著布克獎日益國際化,只要使用英語寫作,就有得獎機會。

  其實,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歐大旭已兩次入圍長名單,另一名馬來西亞華人作家陳德黃也曾兩次被提名。如今,擅長英語寫作的中國作家有很多,哈金能贏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福克納獎,這也許意味著,我們離布克獎並不遙遠,只是我們還沒怎麼以它為目標。

  在英國,讀者更重視布克獎,認為這才是主流,獲獎者的水平遠比諾獎得主更高,而我們往往將諾獎視為頂峰,過於追求永恆性的創作,忘掉了文學在出世之外,還有入世的一面,不深通世間法,則出世就可能變成欺世。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高度專業化的時代,誰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像文學這樣冷門的知識,並不需要人人成為專家。不論如何,文學獎是一個傳達信息的窗口,得獎與否當然不是唯一標準,但現實是也沒有更有效率的尺度,讓普通讀者也能迅速判斷文學作品的高下,真正的文學只能是小眾,但這個小眾不應脫離大眾。

  在嘲笑文學獎的背後,既可能是天才的放誕,也可能是蠢才的自欺,遺憾的是,罵得特別精彩的,往往以後者居多。

  28歲,832頁!

  布克獎最年輕的獲獎者,寫出最長獲獎作品

  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以82歲高齡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正席捲各地,被稱為「最好看文學獎」的布克獎卻將今年的殊榮授予了一個28歲女孩。82歲的門羅與28歲的埃莉諾·卡頓,不知是否真如評論界所言「諾獎老矣,布克當興」,雖不及諾獎耀眼,布克獎又一次次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為世界文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正是布克獎的本意:呈現更為純粹、清新的文本和故事。更現實的意義是———給那些正在為頂尖文學獎努力的年輕作者以莫大的鼓舞。

  這部長達832頁的《發光體》究竟是什麼打動了布克獎評委?羅伯特·麥克法蘭稱它「令人眼花繚亂」。「它有時令你感到悵然若失,害怕它成為大而無當的『怪物』,但事實證明它的結構猶如太陽系般精妙,龐大卻絕不枝蔓橫生。」

  小說的背景設置在19世紀60年代紐西蘭的淘金潮時期,主人公穆迪無意闖入了12個男人的聚會中,他們正商討懸而未決的犯罪行為,穆迪也由此捲入一場場迷案之中。小說中12個男人每人對應著一個星座,小說也有12章節,卡頓認為此種設計可以讓小說獲得一種螺旋的結構和宿命感,人物的命運就像夜空中的星象一樣複雜又精確。她認為這反映出了淘金潮時期的思想,即人物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卻也早已註定。(據騰訊文化)

相關焦點

  • 追隨布克?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託卡爾丘克的演講關鍵詞之一也是「故事」,與漢德克和莫言相比,她更偏重於揭示故事與意義的關係,強調故事能夠在意義周圍遊蕩,不直接將道理表達出來。諾獎對於故事與故事性的反覆強調,不禁令人猜測,今後的文學獎是否更側重故事?從文學性到講故事的傳統,在今天究竟是一種復興還是倒退? 對於故事性的強調是否在某種程度上默認了寫作者思維、情懷與視野的萎縮?
  • 2017布克國際文學獎揭曉 以色列作家獲殊榮
    6月14日晚間,英仕曼布克國際文學獎宣布了其2017年的最終獲獎書目——以色列作家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的小說《一匹馬走進酒吧》(A Horse Walks Into a Bar)。這部小說由傑西卡科恩(Jessica Cohen)翻譯成英文。
  • 韓國小說《素食主義者》獲得布克國際文學獎
    2016年布克國際文學獎揭曉,韓國作家韓江憑藉《素食主義者》摘得桂冠。圖為韓江和英文版譯者德博拉·史密斯2016年布克國際文學獎入圍的作品競爭激烈,分別來自安哥拉、澳大利亞、中國、義大利、土耳其以及韓國,而評委們最終將桂冠頒發給韓國作家韓江的作品《素食主義者》。這本書在今年出版是本年度最情色文學小說之一,講述的是一位女性下定決心不再吃肉的故事,被大西洋兩岸的讀者冠以「離奇、空幻和有犯罪傾向」。
  • 舞蹈不認天分,只認你的汗水和苦練!
    首先有一點我要說在前面的就是:舞蹈是不認天分的,只認你的汗水和苦練。所謂的「努力過了」,只是沒有達到期望時給自己的安慰劑而已。現在,我來問問你,你真的努力過了,是吧,那告訴我,你的「努力」都是什麼?2、當老師在講解動作細節的時候你是否曾經和旁邊的舞友聊天,或者神遊,以至於當老師講完的時候你還壓根不知道老師講了什麼?3、在跟其他朋友一起練習的時候有沒有試著看著大家的整體動作,讓自己儘量和別人的動作一致?4、在聽歌、跳舞的時候有沒有真正專心的去試著數拍子?5、你說你這首歌聽了很多遍了,那麼,有沒有200遍?
  • 首屆路遙文學獎面臨難產 許多名家名作"不夠資格"
    原標題:首屆路遙文學獎面臨難產 許多名家名作"不夠資格"   本報訊(記者陳夢溪)今天是著名作家路遙逝世22周年紀念日,以路遙名字命名的民間文學獎「路遙文學獎」將於下月3日路遙生日時公布最終結果,但北京晚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文學獎初評並不順利,對於許多名家名作給出的結果竟然是「不夠資格」,路遙文學獎秘書長蕭夏林給出的解釋是今年「缺少像樣的好作品」,路獎首次評獎就將面臨難產。
  • 除了諾貝爾文學獎 還有哪些不容錯過的世界級文學獎?
    英語小說界最高獎布克獎  布克獎被公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近期代表作家及作品: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證言》(獲獎年度:2019)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曾多次向我提問,關於基列國及其內部運作的細節。這些疑問都成了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 殘雪二度入圍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
    就在兩天前的4月9日,布克國際獎短名單公布,此前入圍的中國作家殘雪出局一天後,以同一部作品《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美國最佳翻譯文學獎,這也是她第二次入圍該獎項,並且殘雪曾於2015年憑藉《最後的情人》一書奪魁。
  • 《北京摺疊》獲雨果獎 盤點世界各國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能極大擴大獲獎者知名度和作品銷量。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 杜拉斯的《情人》在獲獎後銷量逾70萬冊。  美國  美國國家文學獎和以文學家威廉 福克納命名的福克納文學獎及七項普立茲獎之一的普利茲文學獎並稱為美國三大文學獎。而三大文學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美國國家文學獎。
  • 高校要破除「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者」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科研成果的「三認三不認」需要改革》:國內科研成果「三認三不認」的現象:只認第一作者、只認第一作者單位、只認通訊作者(三認);不認非第一作者、不認非第一作者單位、不認非通訊作者這種「三認三不認」的現象,最終導致國內高校每個教師都是需要單打獨鬥或者嚴重依靠研究生來發表更多對自己有用的「論文」,而對於別人合作的論文或者項目,都是很隨便改幾句話就當完成了任務。
  • 國內外文學獎大盤點:理想不死,好書不滅
    布克獎  英國  布克獎以贊助商——食品供應公司布克(Booker McConnell)命名,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獎之一。原本只頒給英國、愛爾蘭及大英國協國家的英文原創作家,2014年開始評獎範圍擴大到全世界用英語寫作的作家。
  • 諾貝爾文學獎是世界文壇的最高殿堂?別再無知了,這些獎才是
    不知道是怎樣開始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諾貝爾文學獎被無限神話,甚至開始流行調侃村上春樹不能獲得諾文學獎的梗。其實村上春樹先生已經獲得了很多獎項,文學地位早已得到認可,說村上春樹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是其一生遺憾,只不過是我們的無知所產生的一廂情願罷了。
  • 原版資訊|2020布克獎公布,《舒吉·貝恩》獲獎
    本期重點關注: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處女作《舒吉·貝恩》獲獎Part 12020布克獎公布,道格拉斯·斯圖爾特憑處女作《舒吉·貝恩》獲獎獲獎作品《舒吉·貝恩》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格拉斯哥的故事,小說中的許多描述都來自於作者個人的早期生活記憶。這本獲獎小說書的出版之路並不順利,前前後後被32家出版社拒絕,最後到位於紐約的格羅夫大西洋出版社(Grove Atlantic),在美國出版。但布克獎的評委們表示:這本書將會成為一本文學經典。
  • 由布克獎說開去:那些外國文學獎
    2003年,他的作品《重回故鄉》曾入圍布克獎長名單,《雅姆拉赫動物園》是其業已出版的第11部作品。  該獎創立於1968年,獎勵英語長篇小說,但它只接受來自大英國協國家、愛爾蘭、辛巴威的作家的作品,而把美國作家排除在外,不知道這是不是驕傲的英國人抵制美國文化侵略的一種姿態。布克獎也許是促進圖書銷量最有效的一個文學獎,任何一部獲獎作品都會在一夜之間成為大洋兩岸的暢銷書。
  • 全國名家「盲評」!第七屆「井岡山文學獎」揭曉!有你讀過的作品嗎?
    「井岡山文學獎」始於2013年,是江西日報獨創的一個文化品牌。每年在上年度《井岡山》刊發的作品中,由全國名家評委通過「盲評」方式,遴選出作品獎10件、評出文學新銳獎1名,並產生熱心讀者獎5名。《井岡山》刊發的報告文學,近年已五次摘得中國新聞獎(其中一等獎三次、二等獎兩次)。這五篇作品,都是從「井岡山文學獎」濫觴而出的。
  • 5種「造型奇葩」水果,我猜你只認得榴槤,全部認出來的是大哥
    >說到水果,想必大家吃的也不少,如今市面上的水果也是豐富多樣,而我們生活中最常吃到的水果大概就是蘋果、橘子、葡萄、柚子這些,估計大家光是聞到它們的味道就能分辨得出是哪些水果,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少見的水果,這些水果不但少見,形狀也是十分奇怪,那麼以下5種「造型奇葩」水果,我猜你只認得榴槤
  • 路遙文學獎再度引發質疑
    路遙文學獎的設立曾因路遙家屬的反對而一度擱置,路遙文學獎組委會告訴記者,頒獎前曾向路遙女兒路茗茗等路遙家人發出邀請,但無人願意出席。路遙文學獎的發起人之一高玉濤承認,路遙的家人至今仍舊不接受該文學獎。  今年5月,作家方方在微博上批詩人柳忠秧為魯迅文學獎「跑獎」。
  • 不負曼巴傳人之名!布克上腳 Kobe 5 太陽PE超吸睛
    在昨天結束的一場NBA季前賽中,太陽107-112不敵湖人隊,太陽隊新星德文布克出戰25分鐘,得到16分4籃板7助攻,其中投籃10中4,三分5中2。
  • 鬥羅大陸:泰坦力之一族為什麼只認唐昊為宗主,不認唐嘯?
    曉海今天發現了一個問題哈,那就是泰坦一族他們為什麼只認唐昊,卻不認唐嘯?出生都是昊天宗雙星鬥羅,昊天宗的兩個奇才,天賦頗高。而且唐嘯還是昊天宗宗主,為啥沒有得到力之一族泰坦的肯定呢?他們就是有力氣,也秉承著昊天宗的宗旨:實力至上,誰的力氣大就認誰為老大,可是為什麼老大不屬於唐嘯唐宗主呢?論地位唐昊肯定比不過唐嘯,一宗之主的位置唐昊被長老們唾棄責備得都不敢回去了!論實力,兩兄弟的實力真的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倆實力差距拉開的開端始於阿銀的出現和選擇!為什麼阿銀會選擇唐昊,阿銀不願意選擇唐家老大呢?
  • 釋疑首屆路遙文學獎
    「我不認識閻真,通過《當代》社長楊新嵐要了閻真手機,給閻真發簡訊要來《活著之上》足本,未說路遙文學獎事情,也不能說。我是要了兩天才要來。我想他不一定知道我是路遙文學獎評委和秘書長。
  • 長沙作家成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文學|作家|陳小真|諾貝爾文學獎|...
    圖/陳小真殘雪的名字,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走在一起。10 月 10 日,備受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將公布,而在英國博彩公司 NicerOdds 給出的 2019 年文學獎預測名單中,中國湖南作家殘雪赫然在列,並與加拿大女詩人安妮 · 卡森、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肯亞作家恩古吉 · 瓦 · 提安哥、俄羅斯女作家柳德米拉 · 烏利茨卡婭等成為獲獎的熱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