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詞有什麼特點?這是最好的回答!

2020-12-14 詩詞生態苑

宋詞,是我國文學藝術形式之一。如果詞有「豪放派」和「婉約派」之分的話,那麼蘇軾的詞當是兼有豪放詞奔放和婉約詞悽美的「東坡派」。

蘇軾,中國文化史上無法逾越的豐碑。他20歲左右行文,25歲左右吟詩,直到37歲時才開始寫詞。不要看起步晚,但正如他所言:酒後的指尖,流淌著無盡的詩意情思,一瀉千裡。行於當行之時,止於不可不止之處。汪洋恣睢,猶如大海舀水。。。

東坡詞歸納起來有如下一些特點:「麵湯」的營養,「雞湯」的勵志,「薑湯」的暖身,「黃(酒)湯」的灑脫。

誠然這些「湯湯水水」的特點,源自於先生的待人接物,為人處世:

其一,豪情萬丈的真漢子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這片《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是時年37歲的蘇東坡較早的詞作。此時朝廷外放至杭州副市長的東坡,要去密州「扶正」當一把手。餞別宴上與杭州太守,也是東坡的頂頭上司楊元素說的「心裡話」。可以看出,他和我們一樣,一顆感恩的心砰砰直跳,一顆激蕩的心歡呼雀躍。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時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片《江城子.密州狩獵》是密州任上東坡所作。期間的豪邁與壯志猶如吱吱冒煙的高能炸彈,更像平靜湖面上的滔天巨瀾。要知道,此時的詞壇,主流是「凡有井水處,皆有歌柳詞」柳永兒女情長的靡靡之音,是文人士大夫工作之外消遣打趣的柔情小調,是由櫻桃小口的美女打著檀板載歌載舞,千嬌百媚的攝人心魄。。。而東坡詞則更像是袒胸露乳的西北大漢,手持鐵撓銅鈸的臨風高歌。顯然,標新立異,領開新河。

其二,柔情似水的好兄長

密州任上的東坡,雖然與做齊州幕府的弟弟蘇轍相距不遠,但由於官例所限,七年未曾見面。於是在中秋之夜,他把對弟弟的思念,連帶借月抒懷的感情一起幻化成了「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詩意成了「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至此,誰能說這樣的哥哥缺少兄長那份手足情,兄弟愛呢?也許正是感情真摯,才被後人點評為:關於詠月,東坡詞一出,餘詞盡廢。簡言之,這就是詩詞的巔峰。

當然,面對夢中與已逝妻子王弗的相見,他更是「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的哭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一改花間詞無病呻吟的閒愁,把對自己親人的思念哭喊著唱出來,讀來淚眼婆娑,揪人內心。這樣的男人,有情有義,值得尊敬。

其三,絕世獨立的英雄氣

「烏臺詩案」的爆發,讓這位地方大員撲通一聲,從雲彩影兒,跌落到地縫兒中。一開始「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他也害怕,「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也恐懼,「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他也無可奈何。即便這樣她依然「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大不了就「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這就是「青蓮出汙泥,黑白不相干」的東坡。安定下來的東坡,人設已經復原,有底氣的東坡,張力更加宏闊。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簡言之,一切人間困苦熬過來以後,什麼都不是事兒。

如此淬鍊之後,橫空出世的才是不朽名作: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唱吟「千古風流人物」,實際上他才是「天地英雄氣,千裡快哉風」的千古詩詞英雄。

其四,天馬行空的偉丈夫

大丈夫不但要能屈伸,更要有情思。如果說「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多情卻被無情惱」,讓嗔怪他「不合時宜」的侍妾朝雲肝腸寸斷的話,那麼先生唱和好友章質夫的《水龍吟.詞韻章質夫楊花詞》,那就真箇是借物抒情的神品: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本來好友章質夫是安慰貶謫黃州的東坡先生,卻被先生倒過來安慰。更為不堪的是,章質夫的《楊花詞》已經屬於詞中上乘之作,不想被東坡天馬行空的情思一下子瓷瓷實實的蓋了帽兒啦。

楊花,古時候就是指「柳絮」。說柳絮是花,倒不如說是種子更合適。但先生不管,凡事拿來可以用的世上萬物盡歸他隨意支配駕馭。所以「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你說是柳絮的樣子和情形,一點也不錯。你說是漂泊人生,也妥妥的貼切。

如果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是唐詩的精品名句,那麼「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誰能說不是宋詞中的妙手偶得。

這些詞你看著有由頭,有來頭,實際上又無理頭還滑頭,但是就是走心。這個真沒辦法!

其五,信手拈來的鄰家翁

「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你可能斷想不到,這是徐州市長任上的東坡先生,公幹後在市井百姓中的魚水與共。此時此刻,他不是一方大員,也不是朝廷命官,活脫脫就是鄰家大哥,隔村大叔,串門大爺。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在困頓中找快樂,即便很少;在黑暗中尋光明,哪怕微弱,對於生活的強者而言,都是足以欣喜若狂的事情。惟其如此,生活才能陽光燦爛。因為,你的心一直在微笑。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暮雨瀟瀟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面對大自然的一些異常,他能觸景生情;面對井底之地的困頓,他能唱響明天,所以什麼衰老,什麼黑夜,什麼泥濘,什麼風雨,簡直就是他快樂人生的調味品。

東坡先生既可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慨嘆,也可以「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暢懷;

東坡先生既可以「面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的詰問,也可以「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的細品;

東坡先生既可以「人似飛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的惋惜,也可以「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中」的自詡。

。。。。。。

這就是東坡先生,這就是東坡詞。

「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也許東坡先生就是「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的抒發內心感受,不會想到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來論及他詞的特色。

相對於先生給我們的思想震撼,靈魂衝擊,「特點」不「特點」真的不重要了。

(原創不易,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蘇軾刁難友人小妾,小妾的回答,讓蘇軾感動,寫下一首詞流傳至今
    我們不去分析這句話的意思,單單讀起來就感覺身心舒暢,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句子很美,卻不知道這句話其實出自蘇軾的一首詞。這首詞中還有另外一句「網紅金句」,就是「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句話比上面這句更有水平,意境更高了一個層次。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其次就是了解一下,什麼事「次韻」,因為這首詞作的小序中寫道「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最後再進行全詞的解讀。這樣的話,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作,更好地體會詞人的感情。什麼是「次韻」宋詞的創作特點,是按譜填詞。詞作經過晚唐和五代的發展。到宋代時,詞人們總結出了許多創作方法,不僅擴大詞的題材範圍,而且增強詞的藝術表現能力。
  • 蘇軾問朋友侍妾:嶺南生活怎麼樣?對方的回答,被寫成一首詞
    當他們奉旨回鄉的時候,與蘇軾飲宴。蘇軾關心的問柔奴,「試問嶺南應不好」,想安慰一下這女子。卻是這女子淡淡說出了這一句流芳千古的佳句,她帶著微笑平靜的回答蘇軾說「此心安處是吾鄉」,想來這就是愛情的樣子吧,什麼都不需要,只要能夠讓心安穩就好。
  • 蘇軾問:我的詞,跟柳永的比,誰高誰低?幕士的回答頗有玩味!
    我記得蘇軾有首自嘲詩,開頭第一句就是「自笑平生為口忙」。蘇軾此句不單單是自嘲自己的「吃貨屬性」,還附帶了對自己性格的自嘲。蘇軾一生起起落落,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自己這一張心直口快的「嘴」!蘇軾劇照這一點柳永也不差。其實作為北宋最負盛名的作詞家、作曲家,柳永的知名度之高在當時可以說無人匹敵,甚至名聲都傳到了國外,所謂「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 蘇軾這首詞太香豔了,寫盡了西廂風月,有人懷疑這並非是蘇軾的詞
    蘇軾也曾經將一首婉約風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寫成了千古名篇。甚至於,蘇軾還曾經寫過一首頗為香豔的詞,這首詞以《會真記》為藍本,寫盡了當年西廂的風月——雨中花慢邃院重簾何處,惹得多情,愁對風光。睡起酒闌花謝,蝶亂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嶺,待月西廂。空悵望處,一株紅杏,斜倚低牆。
  • 蘇軾這首詞純屬應酬,只是開開玩笑的作品而已,卻驚豔了世人
    1074年,蘇軾要到密州去了,途中經過湖州,李公擇做湖州太守,正好趕上了他有了個兒子,給兒子做洗兒宴。蘇軾信筆拈來,寫出了一首千古流傳之作。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首玩笑作品是如何寫出了精彩的吧。應該說這是一篇應酬作品,在題前有一段作者的自注,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由於他們的交誼,已達到「忘形到爾汝」的程度,所以在裡姑且「作此詞戲之」,也就是說,這只是一首開開玩笑的作品而已。惟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這齣自《詩經·小雅·斯幹》,裡面有一句「大人佔之,維熊佳夢,男子之祥。」
  • 人生是什麼?這四首詞回答了同一個問題,每一個回答都妙不可言
    人生是什麼?陶淵明的回答悽涼悲愴,卻又深厚沉重。陶淵明一生追逐世外桃源,追尋田園生活,追求自然恬淡的狀態,「人生在世沒有根蒂,飄泊如路上的塵土。」這樣的回答,今天看來有些消極悲觀的意味,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是一種人類的覺醒,有一種超塵脫俗的境界。「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說盡了盛則有衰、生則有死這樣一個無可逃避的事物規律和自然法則。
  • 蘇軾的這首詞很冷門,但所描寫的景色,卻美得讓人心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蘇軾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其詞開豪放一派,更提升了詞境與詞的美學品味。蘇軾的詞現存三百餘首,其中經典的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除此之外,蘇軾也有一些頗具特色但相對來說略顯冷門的詞作。例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巡查富陽途徑桐廬七裡瀨時所作的一首詞《行香子·過七裡瀨》。這首詞便描繪了七裡瀨讓人驚豔的美,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享受。
  • 八尺大漢吼蘇詞,小家碧玉哼永調,蘇軾和柳永詞小比
    目前流傳下來的詞牌名有800多個,其中有150多個都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的。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他著力將筆調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通過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為他木訥訴說心中的苦悶憂鬱。柳永的詞,表現出市民大眾化的特點,因此他的詞也廣為市民群眾所喜愛。
  • 什麼是「愛情」?這6首詩詞,就是最好的回答
    關於愛情,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回答。隱娘想分享6首詩詞,一起來探討愛情的真諦。——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亡妻去世十年後,蘇軾某一天夜晚夢到了她,說,我們陰陽相隔十年了,雖不常常想起你,卻從未將你遺忘。即使蘇軾再娶,即使蘇軾愛慕王朝雲,但亡妻在他心裡,一直有一個位置,從未遺忘。
  • 蘇軾稱讚歌女的一首詞,有作者曠達的情懷,最後一句是經典
    李白的詩中充滿激情,杜甫詩中充滿憂慮,而蘇軾的詞中,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這也是世人常常感受到的,東坡豪放而豁達的情懷。讀過蘇軾的詩詞,我們常常會陷入長久的沉思,我們會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們看問題的角度,是不是還不夠全面,這就是蘇軾的魅力。
  • 蘇軾的這一首詞,人的一生,到底該追求什麼,世間有幾人可以看透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致富成名過著忙碌的生活嗎?還是整日裡沒有什麼事,好好享受生活?這兩個情況都是對大多數人現在生活的一種寫照,絕大多數人是第一種情況。他們穿梭在名利場之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獲得人生中那些頭銜與稱謂,但這種「追求」也往往會將自己品位進行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世俗起來。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只有名與利。
  • 蘇軾問小妾是否後悔過?她回答8個字,蘇軾慚愧寫下千古名詩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有無數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他們用自己的學識和才情贏得了後人的讚嘆和崇敬。若說在這群星閃耀的歷史長河中,誰能擔得起「千古第一人」,在我心中,唯有蘇軾當之無愧。蘇軾的一生也是大起大落,在經歷人生變幻難測之中,他也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們從他的詩詞中就可以感受得到。蘇軾的詩詞大部分感情豪邁奔放,胸襟開復朗灑脫。
  • 蘇軾最婉約的一首詞,清新秀麗,兩個千古名句,盡人皆知!
    更有傳聞記載,當時蘇軾問一善歌幕士:「我詞何如柳七?」,幕士答:「柳郎中詞,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蘇學士貌似對幕士回答頗為滿意,史載,聽罷回答,「為之絕倒」。然而,東坡先生畢竟是學究天際,百年難遇的文壇天才。幕士的評價雖然指出了東坡詞最突出的特點,卻並不是很客觀全面。
  • 蘇軾「接地氣」的一首詞,或許藏著高級的人生哲學,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個名字源於蘇軾最"接地氣"的一首詞,通過對這首詞的了解,我們不僅能夠知道他"蘇東坡"的來歷,還能知道東坡肉的來歷,同時還能學到裡面所藏著的高級人生哲學。這首詞就是《豬肉鬆》。其實,說到"東坡肉"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這首《豬肉頌》的知名度,在蘇軾的諸多詞作中,恐怕是要排倒數的,相信有很多的人都不知道這首詞的存在。
  • 蘇軾被貶,唯有一歌女前來送別,蘇軾贈她一首詞,盡顯惺惺相惜
    蘇軾的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正是寫的他與一位歌女相互間的憐惜。給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這首詞,是寫於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由杭州北上密州任職,途經蘇州。在這寒風澀谷之下,雙方只覺得離愁如滿天細雨,紛紛揚揚,無窮盡。而這臉上的淚滴,不要用手帕擦拭,就任它灑滿衣衫吧。等到有機會能夠再次相會時,便把這作為相知、想念的憑證。
  • 大文豪蘇軾,醉酒歸家無人應門,到江邊散心,寫下充滿哲理的詞
    這才像是真正的人生,這種活著的態度讓人不禁嚮往。在蘇軾被貶出京師後,這時候其實他的內心已經是很傷心的,但是他卻不得不堅強的活著。有一次蘇軾醉酒歸家,敲門卻無人應門。於是走到江邊,借著酒勁將自己內心埋藏許久的感情以一首詞的形式寫出來這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 蘇軾被貶時,只有一位歌女送行,蘇軾贈她一首詞,寫出了惺惺相惜
    蘇軾曾為一名歌姬贈送了一首《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的詞,這首詞有別於他之前的代人抒情的特點,而是直抒胸臆,讀來讓人無限感慨。蘇軾在官場的路上可謂是一波三折,他豪邁直爽的性格讓他敢做敢言,絕對做不到阿諛奉承,隨波逐流。
  • 日本詞人對蘇軾詞的接受
    相比唐詩,詞在日本的影響要弱一些,這是因為觀念上詩為正宗,詞為詩餘,而且寫作技術更難。儘管如此,日本文人寫詞還是代不乏人,他們學習、模仿唐宋詞人,其中特別喜歡效仿蘇軾的詞作。蘇軾是開闢了宋詞新天地的一代詞人,其詞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而且早就流傳到了東亞各國。
  • 蘇軾的一首詞,違背了科學,卻被世人普遍認可,意境妙不可言
    在歷經過官海的起起落落後,有一些讀書人依然為了夢想而默默努力,但有一些讀書人卻選擇像陶淵明一樣遠離官場,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日子,避開塵世的紛擾,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曲折和選擇,我們也不能隨意評論什麼,但是每一篇詩詞背後都藏著詩人自己獨到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