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維護社會治安 不應迷信警察武力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社會治安的真正基礎,從宏觀說是社會的和諧,從微觀說是社區的自治。只有在此基礎上,警察、城管才可有效地發揮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專業功能

  今年以來,將維持社會治安甚至市場秩序的人員武裝起來,似乎正在成為一個趨勢。它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治安警察或特警配備的武器趨向中型化甚至重型化。在河南鄭州,元旦、春節期間,新增了攜帶衝鋒鎗、防暴槍等武器的武裝特警,在街頭巡邏。從4月26日起,瀋陽市派遣300多警力配備武器開始武裝巡邏。江蘇泰州甚至購置了一輛特警裝甲車,從4月18日起帶著一批全副武裝的騎警在大街上巡邏。

  第二,交通警察也配備槍枝。長沙市公安局改革原有巡邏出警模式,交警執勤可持槍、持械出警和巡邏。6月初開始,街頭出現了第一批持槍執勤交警,據說此舉旨在嚴厲打擊街頭利用摩託車的「兩搶一盜」。目前,上海、深圳、福州等城市的交警也配槍值勤。針對高速公路夜間犯罪案發率高的現狀,湖南省交警總隊高速公路管理支隊衡棗大隊近日推出了武裝步巡警務模式,民警裝備了衝鋒鎗、防暴槍、防彈衣、強光手電、手銬和警棍等警用裝備。

  第三,甚至連城管也被武裝起來。去年9月北京公布《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規定(草案)》初稿,其中規定,城管執法隊伍依法執行公務時,允許佩帶必要防衛器械。而廣州已見諸行動,該市城管部門前不久成立了300人的「夜查隊」,專項整治夜間佔道經營、擾民等行為。執法隊員雖然沒有帶槍,但配備了防暴頭盔、防刺背心、防火防油防割手套、防水防狗咬長靴、防暴盾牌、對講機和強光手電筒等。

  各地警察和城管部門的做法並非完全不合理。目前中國社會處於轉型時期,尤其是在一些城市,犯罪以及違法活動比較嚴重,暴力抗拒執法、甚至暴力犯罪現象也時有發生。為了維護秩序,確實需要強化治安與秩序維護者的執法能力。否則,城管執法人員和警察的人身安全也會面臨威脅。僅去年就有400餘位公安民警因執行公務而犧牲。

  但是,過猶不及。中國各個城市的治安形勢是否已經惡化到了必須讓警察配備衝鋒鎗、甚至駕駛裝甲車上街巡邏的地步?小商小販佔道經營、擾民等問題,是否已經嚴重到了城管隊員必須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起來的地步?可以說,不管是讓交通警察配備槍枝,或者是特警開裝甲車上街,以及全副武裝城管隊員,都有反應過度之嫌。

  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採取此類做法,可能是為了增強執法人員的信心,威懾、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大量武器上街,確實可能產生這樣的效果,但也同樣會產生另一個效果,帶來市民的不安全感、緊張感。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目的如果是增加市民的安全感,塑造和諧社區與城市,則過分強調震懾,未必能夠達成這一社會心理效果。

  很多人主張,警察因其工作性質,確實需要配備槍枝並大膽使用槍枝,廣州市一位負責人曾要求民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要敢於開槍。但其實,這是對警察權力的誤解。羅伯特·比爾爵士於19世紀上半葉創建世界上第一支現代警察——倫敦警察——時,考慮到警察濫用武力從而損害警察與公眾關係的可能性,竭力主張警察不配槍。這成為英國警察的傳統,到今天,全英國允許帶槍的警察還不到5%。

  當然,即使法治較為完備的國家,也曾經迷信過警察武力在維持秩序與治安方面的作用。上個世紀警察活動發展總的趨勢是背離英國傳統,趨向專業化,強調其打擊犯罪的一面。尤其是30年代到70年代,警務活動追求裝備現代化,機械震懾式巡邏廣泛流行。不幸的是,此舉並未達到控制犯罪的目的,因為,警察大量使用武器也推動犯罪分子的武器升級,並更加不計後果地對警察、對犯罪對象使用武力,這場「軍備競賽」讓犯罪分子越來越殘忍;另一方面,在西方這種武力炫耀的潮流曾使公眾對警察和警察活動趨向冷漠,一度造成警民關係緊張,反而增加了社會整體的不安全感。這種結局迫使西方各國對警察職能及武力作用進行反思,從80年代開始又回歸警察首先服務公眾的傳統。

  這一演變歷程值得今日各地政府深思。維護社會治安,警察所要處理的絕大多數違法犯罪活動,不需要拿槍對付,更不可能拿衝鋒鎗對付。社會治安的真正基礎,從宏觀說是社會的和諧,從微觀說是社區的自治。只有在此基礎上,警察、城管才可有效地發揮其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的專業功能。而這兩者,都與武力無關。相反,它需要政府、公眾在治安之外做很多細緻的努力。

  迷信武力的危險在於,它確實可能在短期內迫使犯罪與違法者躲避風頭,使政府誤以為天下太平,放鬆社會和諧、社會自治建設,從而造成本地治安混亂的根源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因此,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武力震懾作用,更多的是一種短視策略,是替代制度建設的圖省事的辦法。對此,人們不能不予以深切關注。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相關焦點

  • 美國擁有90多萬警察,全國人口3億多,如何維護社會治安?
    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很多國家的警察隊伍建設。例如日本、越南等等,認真的說,各國警察隊伍的建設和模式都不一樣。今天,我們聊聊美國警察隊伍。截止2019年,美國人口為3.28億左右,全國的警察數量則超過了92萬人。依靠92萬人,如何維護美國各地的社會治安呢?
  • 1960年,中國警察隊伍有70餘萬人,社會治安為何非常好?
    那麼,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警力有限的警察隊伍,如何維護社會治安的穩定呢?在建國之初,我國廢除了臭名昭著的舊時代警察。舊時代警察的成分非常雜,包括一些地痞流氓和社會上的混混,因此在群眾中的形象非常差。由於舊時代警察一直使用黑色警察,被群眾們蔑稱為「黑狗子。」建國之後,我國徹底非常了舊時代的警察制度,組建了新時代的警察隊伍。
  • 警察都沒了,治安誰來管?美國暴動始發地取消警察,遭俄羅斯譏諷
    來自美國方面報導稱,美國大規模暴動事發中心,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投票決定解散警察部門。明尼阿波利斯市議會稱:「我們必須讚揚當選人民的誠意,他們坦誠地承認他們不知道如何改變制度,以制止警官的殘酷性,防止社會陷入混亂。」
  • 中國新聞周刊:疫情期間制定經濟政策應「救急不救窮」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一場經濟界的「抗疫」之戰已經打響  解困切忌刺激政策本刊評論員/閆肖鋒發於2020.316總第939期《中國新聞周刊》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要切實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
  • [新聞周刊]新聞回顧
    [新聞周刊]新聞回顧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9日 21:16 來源:CCTV.com 進入[新聞周刊
  • 說到香港警察近來的工作狀態,他哽咽了:感謝國家
    來源:中國新聞網香港示威者在商場內毆打警察 (來源:文匯報)中新社香港8月1日電「只要香港警察繼續大力打擊暴力違法行為,社會有更多『沉默理性的大多數』站出來支持警察、抵制暴力,期間,挑戰警察耐性體力的暴力示威者花樣百出,暴力衝擊、侮辱抹黑、網絡起底,試圖拖垮警察,摧垮警方的心理防線。林志偉指,在這一個多月來,香港警察受到暴徒嚴重的暴力襲擊,有的被咬斷手指,有的被踢裂頭骨,有的脊椎骨裂。這些暴力違法行為,若放在其他國家或地方,當地警察用上的武力肯定不止於此。
  • 你好,警察節|治安警察,你了解嗎?
    說到警察 如果第一個標籤是破案抓人 那第二個標籤一定是 wéi hù shè huì zhi an wěn dìng 維護社會治安穩定
  • <新聞周刊>發布全球最好國家排行榜 中國排59位
    芬蘭位列第一成為全球最好的國家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3日訊(張美奇)美國《新聞周刊》上周日發布了「全球最好國家排行榜」(the World's Best Countries在這份囊括了全球189個國家的排行榜上,中國為列第59位,印度則列在了第78位。斯裡蘭卡列在了第66位,孟加拉國列在了88位,巴基斯坦列在第89位。    這份排行榜綜合考慮了一個國家的公共醫療衛生條件、教育條件和公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經濟增長情況和居民收入以及政治環境和社會治安等多方面的因素。
  • 私家警察,解救英國治安的良藥?
    《環球》雜誌記者/張代蕾(發自倫敦)身穿紅色制服,頭戴紅色大簷帽,在社區內巡邏並維護治安,53歲的庫恩·瓦伊不是警察,卻幹著和社區警察一樣的活兒。他的僱主——「我的本地警察」公司,是英國一家自稱提供私家警察服務的企業。
  • 蔡斯圖:中國治安水平何以好於法國?
    9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提到,2014年中國每百萬人殺人案件數為7起,與世界上最安全國家之一的瑞士相當,比美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都好。 孟建柱指出,與此同時,放火、爆炸、劫持、殺人、傷害、強姦、綁架、搶劫等8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續下降。
  • 黑人治安官對CNN表示:亞特蘭大警察擊斃完全合法
    作為一個不入流的國家,美帝的行政和法律系統又亂七八糟,老編也解釋不清,反正我們知道治安官(sheriff)是一個縣裡的執法部門首長就好。介紹這麼多是要讓大家知道,一個縣的治安官是有相當身份的地方官員了。(下圖中為威廉士)
  • 中國新聞周刊:畢業即失業?誰搶了大學生的飯碗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並註明摘自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聯繫電話:68994602)   畢業,失業?  畢業即失業?這大概是今年大約100萬名中國大學畢業生難以迴避的困境。
  • 論保安服務業在社會治安防範中的作用
    關鍵詞:保安服務業;發展現狀;社會治安防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衝突以及不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對公共安全有著多樣化和獨特的需求。單一的警察安保模式不能應對人民群眾對各種活動的安保需求。在尋找更好的社會保障新模式中,保安服務公司應運而生:一種新型的大眾公共安全維護組織的作用日益凸顯,極大地滿足了不同等級安保需要。安保公司在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愈來愈顯重要。
  • 駐佛羅倫斯總領館召開華人社會治安狀況座談會
    駐佛羅倫斯總領館召開華人社會治安狀況座談會   中新網4月16日電 據外交部中國領事服務網援引駐佛羅倫斯總領館消息,近期,駐義大利使館警務聯絡官趙海珊來到普拉託、佛羅倫斯兩市進行華社治安狀況調研。
  • 《中國新聞周刊》簡介
    這是今天出席「中國新聞時政周刊的定位與發展」研討會的專家、學者的一致看法。  他們認為,近年來,在中國的傳媒界,新聞時政類周刊正呈蓬勃發展之勢。一些「老牌」的周刊已經度過了自己的原始創業期,走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均良性發展的軌道,而一些「新興」的周刊正在大步跟進。在它們身後,還有一批周刊或已經在試刊,或正準備上馬。
  • 西吉鄉村,交警也來維護治安,咋回事?
    西吉鄉村,交警也來維護治安,咋回事? 交警入村參與治安巡邏;民警奔赴現場處理交通事故……這在現如今的西吉縣各鄉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 地方治安是英國民兵在19世紀警察制度出現前承擔的主要地方職責
    中世紀英格蘭民兵的職責包括和平時期維護地方治安。地方治安是英國民兵在19世紀警察制度出現前承擔的主要地方職責。英國人自古以來懼怕國王掌握過多的軍隊以此威脅的國家的法治與自由,因此為了防止政府軍隊對地方的過分幹預,他們選擇依靠本地民團維護地方治安。擔負地方治安任務時,民兵統一由地方治安官管轄、監視,他是郡裡最高行政長官和司法裁決要人。
  • 中國的公安隊伍,與各國的警察隊伍,到底有多大的區別?
    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則沒有這個稱呼,而是統一稱呼為警察。那麼,中國的公安,與其他國家的警察,到底有多大的區別呢?為何,我國的警察又被稱為公安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複雜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的淵源很深。首先,我們聊聊公安的意義,認真的說,公安就是維護公共安全的意思,在職權範圍上,和國外的警察完全一樣,僅僅是稱呼上的差別。我們聊聊警察的由來,在18世紀初期,近現代化的警察在英國出現。
  • 扎麻什派出所多措並舉全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
    扎麻什派出所多措並舉全力維護轄區治安穩定 2020-06-29 03: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新聞周刊:「血荒」和背後的江湖
    當然,也少不了幾個放哨的,盯著醫院保衛科的人和警察,防止被抓,同時關注「獻血者」的動向。這些人,根據不同的分工和層級,從獲利中抽取報酬。一個血販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底層招人者一般也能每人次獲利100元錢。「混得還可以的一年起碼能賺四五十萬,刨去吃穿用住玩,起碼能剩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