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證明你沒能力?是時候改變你的思維模式了

2020-10-20 黃宇風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感覺到很累,那隻證明了一件事,你做事的方法策略有問題,相應的成功率也會非常的低。所以我們在一開始不要太在意技巧,重要的是改變思維。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因為方法、策略、技巧、工具這些東西統統都能可以複製,但是唯一不可複製的是別人的思維。如果你用同一種方法總是收穫很少,那就是時候改變思維模式了。

1、試錯越多,越容易成功

人們為什麼會討厭失敗,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大概是他們認為把某件事搞砸了,意味著他們自己很沒能力,如果一個人把自己價值和做事的表現強相關,那麼任何事情的失敗都會證明他們不夠好。

承認失敗,才能打破平庸,一個人如果不能直面失敗,也就無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從中學習,又怎能成長,不成長又怎麼會發展得更好!

試錯,是提高成功率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不要去管失敗,只管去試錯,把嘗試的次數提高一倍,你成功的概率也能提高一倍。平庸的人往往會把失敗當作敵人,其實大可不必,放手去犯錯,失敗其實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可怕。

比如寫文章,有的人一看到負面的評論,就會開始否定自己,其實沒有那個自媒體的大V,一開始寫出來的文章就都是大眾喜愛,好評如潮的,不過是從失敗中慢慢學習,慢慢提升自己。

願意接受失敗的可能,才能讓你從平庸中走出來。

2、成功的路,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窄

成功的人,似乎都一樣的光彩照人,而失敗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原因,藉口和理由。

決定你成功與否的不是工作的那八個小時,而是工作之餘的八個小時,同樣的時間,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娛樂,刷視頻和玩樂,學習和成長這些枯燥又費腦子的事少有人去做。學一項技能,可能要經過無數次失敗,重複的做一件事也會很無聊,學習更是費腦子的事,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工作多年,擁有的只是工作經歷,而不是工作經驗。

不過,這對追求成功的人來說,就是好事,意味著成功的路上人少,失敗的路上人多。那裡的競爭最激烈,答案是:平庸的人群中。

你正在讀的書,你知道有多少人沒有讀過嗎?你每天早起的時候,你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睡懶覺嗎?你堅持下去的每一天,你知道有多少人已經放棄了嗎?

一旦你選擇了那條平庸的人放棄的路,你會發現,跟你競爭的人,少得可憐。把學習放在首位,你才可以遠離那場你不想贏的比賽。

3、選擇穩定,就是選擇平庸

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很多年輕人的心理就是,付出了就想想立刻得到回饋,如果看不到回饋,人就會焦慮,就會堅持不下去。

可是,成功有那麼容易得到嗎?堅持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的大有人在,還不一定能夠見到曙光。

想著買彩票一夜暴富的有幾個,大多數成功的人不過是厚積薄發。

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有這麼一句經典臺詞:「不改變就不會有困境,不改變就不會有風險,可是不改變也不會有希望。」

想要安逸,穩定的人,他們只在自己的舒適圈中不斷的沉淪,渾噩度日,最後所有的鬥志和激情都消磨完了,也註定了一生平庸。

生活中,想要獲得更多的財富,接受更多的風險是必然的。如果你既想要成功,又不想擔風險,還不想擺脫已有的舒適圈,這種好事只能在夢中。

明明知道一條道一眼就能看到頭,還讓所謂的穩定捆綁住自己的手腳,最終只能讓你在窮忙的怪圈中碌碌無為。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什麼?我覺得肯定不是地位、學歷或者美醜,而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力。

相關焦點

  • 別讓你的思維模式改變了失敗的意義
    《紐約時報》上的一篇文章曾經指出:失敗從一種行為(我失敗了)轉變成為一種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這對那些固定思維模式者來說尤其如此。厄尼·埃爾斯(Ernie Ela),著名高爾夫運動員。埃爾斯在經歷了五年的低潮期後終於贏得了一項重要的錦標賽冠軍,在那五年中,一個個比賽從他身邊溜走。如果這次錦標賽他也沒有贏呢?
  • 思維模式,暴露了你的職場能力
    19年應屆畢業生,現在一家小型英語培訓公司做市場運營助理,個人能力不差,以她的能力應付實習工作應該是沒問題。那問題在哪?職場新人莫須有的自尊心誤以為那是世界的殘酷。再細一問,是領導安排做一個市場調研,妹紙接過任務轉身向鄰座的小姐姐請教要調研什麼,小姐姐頭也沒抬的回了她一句:你先上網查查有什麼英語培訓機構,看看他們都做什麼。妹紙覺得自己受到了暴擊,孤立無援,領導刻意刁難她這個職場新人,前輩小姐姐惡意看她出醜,不願教她。
  • 你和牛人的差距,在於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這本書裡告訴我們:你與牛人的差距,就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書中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
  • 人生的未來隱藏在你的思維模式之中
    他並沒有否認「不同的孩子智力是不同的」這一觀點,但他相信教育和練習可以帶來智力上的根本改變。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認為,人類在終生學習和大腦發展這一方面比我們自己想像得更有潛力,人類的某項專長「並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決定的,而是通過有目的的鍛鍊獲得的」。一個開始聰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後還是聰明的。
  • 《終身成長》:成長型思維模式,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二、思維模式的分類: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害怕改變,害怕失敗,難以持續成長。4.你可以換一種方式做事,但決定你身份的最重要的特質並不會真正改變。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成功都是因為天賦好,努力沒什麼好驕傲的,努力會讓你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高曉松學習數學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害怕失敗,一旦出現錯誤,第一想法就是別人影響的,把過錯都扔給別人。
  • 《終身成長》:你和天才之間只差一種思維模式
    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是受到思維模式的影響。作者用大量的例證為我們講解了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及如何改變,用正確的思維模式走向真正的成功。1. 固定型思維模式——成功的第一殺手 固定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
  • 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你家孩子屬於什麼類型?
    這是因為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卡羅爾·德韋克根據人們對智力和能力的看法把思維模式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的,很難變化的;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
  • 一種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徹底改變的思維模式,你是否知道?
    有這樣一種思維模式,比爾·蓋茨說僅僅對它進行一番深入了解,你就能讓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徹底改變。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思維模式有這麼神奇的力量?先來看看下面兩則故事。一個是名校畢業生變成了生活裡的失敗者,一個是小學畢業生變成了生活裡的成功者。這其中固然有諸多因素,其實,歸根結底是他們兩個人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前者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後者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是由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出自她的書——《終身成長》。
  • 成長型思維模式
    如《終身成長》書中所講,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前期我們能力有限,或者不具備條件,但是具有這種思維模式就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最終取得成功。拿自己舉例,之前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問題,有一個心裡問題始終難以克服,以前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但是當失敗多次後,對自己的信心就蕩然無存,固定型的思維模式在自己心裡根深蒂固。「固定型思維模式:如果他在某件事中失敗了,他就成了失敗者。在這裡他們的失敗,從一種行為轉變為一種身份;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便失敗是痛苦的,但它不能對你下定義。
  • 是什麼阻擋了你的職場進階路?不是才能,是思維模式
    因為我從小就怕在正式場合講話,這次任務鍛鍊了我這方面的能力、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我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緊張。經過多次這樣的任務後,現在的我上臺講話已很自如。所以先不要著急給自己下結論:我不行。嘗試努力過後,你會發現原來你也可以很優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是不懼怕職場中的挑戰的。
  • 《終身成長》:學會成長型思維模式,破除阻礙人生成長的迷障
    固定型思維模型的一個基礎理念是,人的大腦是不會改變的。一個人生來要麼聰明,要麼平庸,要麼愚蠢,一生都不會改變。所以固定型思維的人,會一直關注或者證明自己的智商。他們成功了,不會歸功於自己的努力,而是由此證明自己的聰明。若是失敗了,也不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到位的原因,要麼徹底否定自己,要麼去怪罪別人。
  • 讀《終身成長》第一章第二章有感——你是哪種思維模式?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 判斷成長型、固定型思維的唯一標準!成長型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讀書點亮生活,當我們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們學習說話、走路,說錯了、摔倒了,我們不會感覺到害羞和害怕。直到後來慢慢長大、變得獨立,我們懂得了更多人生道理,有時候反而畏手畏腳,停滯不前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懵懂孩子到成年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
  • 你還在給孩子貼標籤嗎?兩種思維模式,教你正確的表揚和批評孩子
    這兩種思維模式一個基本的不同,是對能力的認知。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無法提高的。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才智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努力學習和有目的的訓練能夠不斷提升。具體表現上,例如:面對失敗,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往往將失敗這件事變成定義自己的標籤,「我是個失敗者」,「我能力不行」,他們沒有意識到失敗只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並不執著於成功或失敗,他們關注的是我有沒有學到東西,能力有沒有提升。
  • 與青春期孩子相處,你要知道的3種思維模式
    《解碼青春期》中給我們提供了與青春期孩子相處,作為家長要明白以下三種思維模式: 第一:青少年比看起來更需要你。 第一次看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我是否定的。家中13歲的兒子,喜歡一個人獨處,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有時候,我覺得他悶,於是會叫他來客廳看會電視或者聊聊天。
  • 改變固定型思維,改寫孩子一生成長思維模式!
    當我們發現孩子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後,我們也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大部分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孩子直到童年後期才會成為真正的固定型者的。所以想改變他們,我們父母還來得及。或許您會聽到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有的同學很聰明,老師會喜歡,有的同學就很笨,腦子不好使,真不想和這樣的孩子玩。
  • 教育從改變心智模式開啟
    是因為人們對「周遭世界運作的看法和行為相牴觸」,導致主觀的動機與具體的認識以及行為產生了錯位,其中根本的原因在於人的心智模式在作怪。所以只有家庭成員都改善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問題才能得以解決。人與人外在的差距可能沒那麼大,但內在差距和未來的差距可能是雲泥之別,用魔鏡照一照,就原形畢露,這個魔鏡就是——思維模式。
  • 超常的觀察力和溝通能力,你只需要具備一個簡單思維模式
    要想改變自己,只需要轉變這一個簡單思維模式!現代社會,無論是網際網路還是實體經營,線上還是線下,一切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思維層面的競爭,你區別於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獨有思維方式,才是你永不過時的價值。逆向思維催生創意,源源不斷的創意,才能從根本上決定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
  • 錯的,可能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維模式
    如果我們接受了世事無常,就有可能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每當變化來臨的時候:1、你對變化不再那麼恐懼,因為你知道不確定就是世界的本質,變化就是常態;2、當你不懼變化,從恐懼中解放出來,你內心反而會形成一種篤定的張力,淡定地去面對萬物的無常。
  • 機會站在你面前,固定型思維成了你的攔路虎
    人的兩種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成長型思維: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指出,在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更加積極樂觀,認為挑戰可以幫助自己的學習,相信自己不懈的努力能夠幫助自己克服困難,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和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