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我想死,強烈地想死,看完讓人無法自拔

2020-12-09 星落澤洋

人間失格

一旦別人問起自己想要什麼,那一剎那反倒什麼都不想要了。怎麼樣都行,反正不可能有什麼讓我快樂的東西,這種想法陡然掠過我的腦海。

—— 引自第14頁

《人間失格》露骨的文字,壓抑的文風,把悲情流露到極致,讀起來皆是無奈與悲憫。

自閉抑鬱而歡淫無度的富家公子,為混帳丈夫還酒債的賣笑婦女,想回歸平淡生活而竭力擺脫多段婚外情的濫情富商,情竇初開卻被世俗掐滅的貧苦少女,為患病丈夫守貞三年終得解禁的賢妻,曾是翩翩少年卻以香菸和酒為人生態度的流浪漢,長了膿包覺得整個世界都黑暗了的醜女,被世俗同化變得滿身銅臭味的畫家。

是作者對於自己一生的回顧和懺悔。書中說:「人活在這世上,真是不容易的事,到處都有枷鎖來束縛你,哪怕是稍微動一下,也會冒出血來。」最後,太宰治借葉藏之口說出了唯一視為真理的一句話:「一切都將過去」。

對於葉藏悲哀、匪夷所思的一生,對於他的彷徨與絕望,不理解也許是我的幸運。沒有感同身受,但是並不代表有批判的權利。我仍是同情葉藏那顆敏感脆弱且不能自愈的心。但是,不同的選擇便是不同的一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個人一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是痛苦的走完這一生還是歡聲笑語的走完,都是自己的選擇。

作者一生的「尋死」

太宰治,原名津島修治,1909年出生在一個大地主和大資產階級家庭裡,排行老十。他父親津島源右衛門(171-1923)是日本兩院議員,既是政治家,也是企業家。《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

這部遺作,也因此在太宰的作品之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認為是作家一生遭遇與心路歷程的映射。史鐵生曾說過:「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這話用在太宰治身上可謂恰如其分,縱觀他的各部作品中那諸多角色,不啻為他自己的無數分身。

而在《人間失格》裡,這種自我寫照實在過於明顯,

因母親多病,他自幼被保姆和姨媽帶大。

中學時期,他深受芥川龍之介等人的作品影響,同時也被芥川龍之介的自殺震撼。從那以後,他就跟自殺結上了緣,每隔幾年就想死一死。

1928年,19歲的他加入學校的左翼雜誌社,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的影響,並深為自己的大地主家庭出身而苦惱,服安眠藥自殺,但未遂;

21歲時,與酒吧店員田邊純美相約服安眠藥自殺,未遂;

28歲時,他又一次嘗試安眠藥自殺,依然未遂;

最終,1948年,39歲的太宰治與仰慕自己的女讀者山崎富榮相約自盡,沒有再選擇安眠藥,而是採用了《人間失格》裡敘述的方法——投水,「幸運的是」,這次終於成功了。

在小說《人間失格》裡,主人公葉藏也在尋死,我們可以讀到「我想死,強烈地想死」這樣的句子,並能感受到「自殺與死亡纏繞」的小說基調。小說之外,這也是作者本人悲觀主義的基調。

小說裡的「失格」

書中的主人公葉藏 他總是試著默默承受別人的攻擊,甚至連僕人侵犯他的身體,他都選擇原諒,但他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恐懼。 他試著思考「女人到底懷著什麼樣的心情活著?」對他而言,「思考這種問題比揣摩蚯蚓的心思還要複雜與繁瑣,而且可怕」。 也不斷被朋友利用,卻認為妥協退讓才是活下去的方法,甚至為了混跡世間,學習人性的種種卑劣。

序中描寫的三張照片可說是其一生的縮影。從強顏歡笑到矯飾輕薄,最後是面無表情的"死相",正是葉藏極力迎合社會卻最終失敗的一生。

敘述者"我"對三張照片的評價毫不客氣-古怪,令人生厭。這無疑是站在社會一般人的角度去評價葉藏;也可以說是太宰治分裂出來一個"正常"的人格來痛斥自己。

這種自虐式的敘述卻很難讀出諷刺的意味,反倒情真意切得令人同情。接下來的第二手札則是葉藏對自己"罪孽"的陳述。幼年葉藏的本性曾與人類最醜惡的七宗罪之一-欺騙發生了第一次衝擊。父親的演講會上,男傭們背地裡批評演講枯燥無味,一轉身又為了討好主人而讚不絕口。

葉藏目睹了這一"可恨罪想",他無賴般荒唐的生活背後,藏著一顆敏感的,渴望愛撫,但終究挫敗的心。從那以後,軟弱更加墮落成死循環:每一次打擊之後,他都試圖了結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後,葉藏形同枯木,像是個「把馬頭安裝在人身上」的人。

失格與自殺的背後

1.

從短短的一篇小說來看,葉藏作為小說主人公,似乎一直都是個孩子,那個小說背後的太宰治似乎也從來都沒有長大。

他可能只是個缺乏愛而且敏感的「純粹的小孩子」。小時候他不知道飢餓的感覺,成人後他也不知道愛情的意義是什麼;小時候他討好家人甚至僕人,長大後他討好女人,迴避衝突;他嘗試加入「非法組織」來釋放自己的叛逆,這一切不過是在渴求安全感,尋找迷失的依賴。

小孩子最能看透人間的炎涼與虛偽,也最是無法抵抗「世人」的脅迫,弱者可以選擇迎合「世人」以求存活,也可以選擇結束生命來求得解脫。

2.

《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自甘軟弱者至少不是所謂的」君子「,更多的可能是「搞笑的小丑」或者是一無是處的「無賴」。所以,軟弱者難免在「世人」「君子」間失去做「人」的資格。

我們需要成為剛強的或者頑強的人,就像海明威的老人,就像維克多雨果的冉阿讓,就像多數普普通通卻不屈不撓的人們,但是,我們也絕不能欺凌弱者,也不忘記憐憫他們。

文學作品不能像一件物品那樣,能以它的功用大小而評判。

但更像一幅畫,它擺在那裡,不告訴你任何事。但是當你靜下來觀察那幅畫的時候,其中的某處景象觸動到你,那麼這幅畫的意義,便在那裡!

而對於《人間失格》,我覺得這樣比喻,再恰當不過。它就在那裡,不好也不壞,但你看它的時候,你會被觸動,這就夠了。書封上有句話「期望這些苦痛掙扎、成為你的良藥,去愛這世間萬物。」

忽然很感動,好似他在說「這些頹喪與消極我替你試了,你便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熱愛這世間萬物」生而為人,他從不需抱歉。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不妨點擊下方連結,僅需89元,《羅生門》、《人間失格》、《月亮與六便士》、《我是貓》全四冊喔~

相關焦點

  •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人間失格》
    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不是看完餘華先生的《活著》的那種惋惜和悲痛。但就是感覺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
  • 《人間失格》:21句極盡唯美的語錄,「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所謂精神病症患者,可以被視為在爭奪自我的戰鬥中不準備徹底投降的人。——埃裡希·弗洛姆《人間失格》書成當年,太宰治旋即投水自盡。1、人啊,明明一點兒也不了解對方,錯看對方,卻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摯友,一生不解對方的真性情,待一方撒手西去,還要為其哭泣,念誦悼詞。2、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 為什麼抑鬱的想死還會告訴身邊的人?
    抑鬱病人是很糾結的,想死的那個是病,不想死的是他自己。意思是因為想要終結痛苦而想死。說出來會有一定機率不會死,如果那個人重視的話,所以一定要重視當任何一個人說想死。 他有可能是為了繼續活著,所以說出來乞求剩下一點點的溫暖,一點點溫暖可以照亮一個抑鬱病人一小段時間,雖然不多,但是說不定能夠幫助他捱過那段最難過的日子,每個人都有掙扎求活的權利,不是嗎?
  • 《人間失格》:初讀不識其中意,再讀已是書中人!透徹的刻骨
    《人間失格》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和太宰治的生活極其相似,是太宰治的自傳體小說。對於《人間失格》人們的評論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讀懂的人深有體會,感覺到了這本書的苦,也感覺到了作者的苦。
  • 《人間失格》,缺愛的童年一生的傷
    初看人間失格的時候,是那種很喪的感覺,人間失格又稱喪失為人的資格,初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有點震驚,為什麼會取這麼喪的標題?是怎樣的人生經歷,讓作者會寫出這樣的書?又是為什麼這樣的書會被奉為經典之作?除了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的社會環境也很重要,時代是一座山,落在人們身上是一粒灰,這也表明了每個人都逃不掉時代在人身上刻下的深深印記,人間失格的作者是以自己為原型,那時候的日本社會動蕩不安,長兄制度讓排行第6的他也失去很多關注,最後在寫完人間失格之後,39歲投水自殺也展示了那個時代日本社會的動蕩,社會人的異化和人們心中的犬儒主義。
  • 銘科教育退費:為什麼那些抑鬱的人想死卻還要告訴別人?
    我不想浪漫化抑鬱症,這是一個很恐怖的事情,他就像是慢刀子磨肉,磨的還是心口肉,疼的說不出。人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生物,每個人都有多重自我,很多時候我們的不同想法之間甚至是相互矛盾的,以至於我們的行為也會是矛盾的。比如說,我此時此刻其實非常想去健身房,但是同時,我又很想邊看電視邊吃薯片。又比如,有的人覺得生活毫無意義只有痛苦,於是他們想死;但是同時,出於所有生物求生的本能,他們又想活。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為何一生都在尋死?
    今日好書推薦:《人間失格》我表面上笑得很開朗,並且給別人帶來歡笑,內心其實非常陰鬱,我心裡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暗中則是拼了死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艱難萬分做出這樣的奉侍。——《人間失格》他寧可躲藏在小丑的面具下獲得暫時的安穩和平靜。
  • 浙江大學用英語翻譯「我想死你們啦」,網友:「FengGong」!
    今天,浙江大學的英語翻譯題目是:   我想死你們啦!   看到題目,可能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說:「   這簡單,不就是馮鞏嗎?用英語說就是「Feng Gong」。   」   是啊!「我想死你們啦」,不就是馮鞏的招牌嗎。每次春晚,馮鞏都會對觀眾們說:「我想死你們啦!」
  • 陳丹青:每當我看見中國式素描,我就很想死
    對於中國的素描畫也有這樣類似的見解,他曾評價過「每次我看到中國式素描,我就想死。我寧願一輩子不畫畫」。這樣的話在我們看來的確有些過於驚世駭俗,但是為什麼陳丹青為什麼對中國式素描評價這樣差呢?他這樣評價中國式素描自然有他的見解。我們可以結合中國的素描畫的實際情況,和陳丹青的經歷與他在素描畫上的成就,這句評價實則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往往真正想死的人,都樂觀灑脫得不得了。」
    往往真正想死的人,都樂觀灑脫得不得了。這句話很適合用在雪莉身上,印象裡,她一直是那個笑得很青春活潑,偶爾搞怪,我行我素的一個美女。她發起的#no bra#運動,讓更多的人可以自由選擇穿衣方式;她大膽地選擇自己的愛人,和大14歲的崔子戀愛;每次出現在大眾視線的時候,她大方得體,是很多人眼裡的小仙女;......我們從不聽聞她的傷悲,直到意料之外的去世,大家才意識到長久以來她經受的,是很多人都無法想像的困局。
  • 《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今天想先和大家聊一聊《人間失格》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人間失格》由序言、後記和三個手札組成。主角大庭葉藏在手札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自己從少年到青年的人生。序言和後記則是太宰治以一個好奇的陌生人的視角,對葉藏進行探索。
  • 《說唱新世代》battle舞臺刷爆朋友圈,我不想死在二十歲成功出圈
    vssubs《我不想死在二十歲》孫瑄陽的這首《gopsgcho!》hook很上口,讓人聽後不由自主地就想扭動起來,就像現場臺下的觀眾的一樣,代入感很強,節奏很有感染力,而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則是『你可以隨意解讀我,用惡評均勻地塗抹,來努力點燃我心裡的無名火』她把惡意均勻地塗抹這個語感和這個意象非常巧妙地呈現了出來,雖然這並不是節目組打出的重要歌詞,但我個人認為這句歌詞就是這首《gopsgcho!》
  • 《人間失格》中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僅一夜之間 我的心判若兩人,她自人山人海中來,原來只為我一場空歡喜,你來時攜風帶雨,我無處可避,你走時亂了四季 我久病難醫。這是《人間失格》裡的一句話。我一直覺得,生活其實並沒有多難,只要你認真生活。但看完太宰治的也《人間失格》後,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抑。我告訴朋友說,看完這本書,覺得自己好像表達不出具體的感受。不是看完餘華先生的《活著》的那種惋惜和悲痛。但就是感覺整個人都處於一種低迷的狀態。當我期待著「Goodbye 」的後續時,我發現它已經悄然結束了,這也代表著太宰治已然驟然離場。
  • 孩子打針哭鬧,父親竟拳腳相加:你是不是想死!
    孩子生病後本來就脆弱,容易哭鬧,這位爸爸不但不安撫,反而對其大打出手,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我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10月18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發網友強烈關注,視頻中一名男子將一名男孩拖倒在地上,拳腳相加,嘴裡還罵著:「你是不是想死」!
  • 《人間失格》:人人渴望新生的期望和力量。人間失格,人間有格
    所謂的「人間」便是這人世間,後來前言解釋道「人間」就是「人」,「失格」便是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所以這本書又叫做「喪失為人的資格」。故事主人公阿葉在一生中仿佛都從來沒有嘗到過輕鬆,快樂。不斷地隱藏,不斷地掩飾,不斷地追尋再到最後無助的放棄,最終陷入痛苦和絕望的泥潭,靈魂已經被束縛,肉身渾渾噩噩,像一架「活著的殭屍」。
  • 看完《人間失格》,我就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所以一直活得很累
    【太敏感的人會體諒到他人的痛苦,自然就無法輕易做到坦率。】「這世上每個人的說話方式都拐彎抹角,閃爍其詞,如此不負責任、如此微妙複雜。」——太宰治《人間失格》一有機會,人類可怕的真面目就會在憤怒中不經意地暴露出來。
  • 充滿了人性陰暗、頹廢面的《人間失格》,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喜歡?
    從小人們就常說我幸福,但我總覺得自己好像身處地獄,反倒是那些說我幸福的人所過的安樂生活遠非我所能企及。---《人間失格》不論家人說我什麼,我從不頂嘴。他們一句輕描淡寫的批評,我卻感覺如同霹靂般震撼,幾乎令我發瘋。
  • 不想活不等於想死
    我沒有想死,只是不想活著,希望你了解這差別。不是想死,只是不知道怎麼活下去。-這篇文想和大家聊聊兩件事,一個是「不想活」這句話的含義、以及「自殺」其實可以好好討論的概念。不想活著的人,身上背負著不同的情緒,這些都可能壓垮人,例如:憂鬱、絕望、孤獨、無力、失敗感等等。他們的不想活,其實傳達著求救訊號,你收到了嗎?*關於「討論自殺」:我們總是對這件事很恐懼,擔心對方會不會說一說,就真的跳下去?!
  • 當他說「我想死」的時候 他是在求救
    他說:「我每天如行屍走肉般地躺在床上,已經十多天下不了床」「失眠、早醒、對什麼都沒興趣」「我真的絕望了,對未來的生活沒一點信心」「抑鬱症讓我承受不了工作的壓力,我勝任不了我的工作,被辭退了」「我知道錯過了這個女孩,我還會遇到另一個喜歡的女孩,但是我的大腦就是不受控制」「我以前是一個樂觀開朗愛裝逼的人,沒想到竟然會得抑鬱症
  • 與真我的失聯——太宰治《人間失格》文本心理學分析
    「人間失格」,即是失去做人的資格。——太宰治《人間失格》【心理分析】自戀的人,對別人好,都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卻根本不知愛人要投其所好,而不是給己所要。這樣的愛,讓接受者覺得痛苦,而給予者本人也會覺得委屈,「我都這麼愛你了,為什麼你還不快樂,為什麼還對我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