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020-12-20 興風作浪6

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在評論區提出意見和建議,如果您有什麼想法或者想看的歷史文章,可以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義端和尚以為有了投靠金兵的資本,便乘耿京疏忽之際,偷了他的大印,連夜逃向金兵駐地。耿京發現後,非常憤怒,因為這和尚是辛棄疾引薦的,就想殺掉辛棄疾。辛棄疾也很氣憤,當時南耿京表示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希望耿京能給他3天期限,讓他追捕義端;如果捉不到義端,他情願接受耿京的處分。耿京被辛棄疾的真誠感動了,答應了他的要求。辛棄疾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和義端的心理,估計義端一定是向最近的金兵駐地逃跑,所以拍馬急追下去,終於在義端到達金兵營地前追上了他。

義端知道自己不是辛棄疾的對手,不敢硬抗,就欺哄他說:「我會看相,你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青色犀牛的化身。只要你不隨便殺人,將來一定前途無量辛棄疾不理他這一套,義端就賴著不肯走。當時離金兵營地已經很近了,形勢刻不容緩,辛棄疾拔刀砍下了義端的頭,搜出了他竊去的大印,趕回來交給耿京。從此,耿京對他格外器重。到了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宋、金戰爭更是迫在眉睫了。辛棄疾綜觀局勢,認為單憑自己的力量很難有大作為,便一再勸說耿京,派遣使者去同南宋聯絡,共同對付金國。耿京原來對南宋統治者熱衷於與金國議和、置廣大中原人民於不顧的態度很不滿,這時看南宋也在部署軍事力量準備與金國決戰,就同意了辛棄疾的建議,決定派賈瑞渡江去見宋高宗,表示願意接受南宋的統一指揮。

賈瑞說:「我是個武人,不太會說話,又不懂朝廷的規矩,最好能有個文人陪我同去。」耿京想想也對,就派辛棄疾同他一塊去。這年十月,賈瑞、辛棄疾一行11人,到達了楚州,南宋的淮南轉運使楊抗接待了他們,派人領他們到南宋首都臨安去。這時,宋、金戰爭已經發生,兩淮戰場上宋軍連連失利,交通被阻斷。直到虞允文在采石磯大破金兵之後,辛棄疾他們才得以繼續南行。

他們經過揚州時,正是金主完顏亮被部下謀殺之際。辛棄疾親眼目睹了戰爭的烽煙和金兵潰敗的局面,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辛棄疾一行到達建康,已是紹興三十二(公元1162年)年的正月。正好這時南末高宗從臨安出發,慰勞抗金立功的將士,也到達了建康。

相關焦點

  • 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受詩人沉重悲憤的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於六十六歲那年寫下的。那是辛棄疾正在擔任鎮江知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辛棄疾的詞多為豪放不羈,開拓了對詞的思想境界,曾經對辛棄疾來說的那些難熬的苦難日子,都成了他筆下的詩和遠方。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有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望遠,懷古憶昔,幾多感慨存諸心中,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的不朽傑作。 從《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的寫作背景來看,兩位詞人當時都仕途不如意,都空懷一腔抱負滿腹才情不能施展,處於人生低谷期。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圖片來自網絡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何以成為辛棄疾的巔峰詞作
    但若論辛棄疾詞的巔峰之作,一般公認的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明代楊慎在《詞品》中還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全詞如下圖:這首詞的意思是:千古江山依舊在,但像吳大帝孫權那樣的雄才大略之主,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風流英雄的豐功偉績,總被無情的風雨吹打而去。斜陽中望見的大樹下,是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都說一代雄主劉裕曾經出生在那裡。
  • 高二語文必修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理解性默寫填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2021高考備考:必背古詩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知識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作者登高遠望,表達對孫權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的景仰和對英雄被歷史的塵埃淹沒的感嘆的句子是「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以「 , 」一句寫當年的遺蹟還在,英雄人物卻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風消雲散。
  • 說宋詞之三十四:品讀辛棄疾之《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繼續說宋詞吧!請鑑賞辛棄疾滿滿家國情懷的詞《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也為自己鼓鼓勁: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照著草和樹,照著尋常普通的街巷,人們傳說,那就是當年南朝宋文帝劉裕劉寄奴曾經住過的地方。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裡如猛虎。元嘉年間宋文帝劉裕草率興兵,想像漢朝霍去病一樣遠徵匈奴,封狼居胥而還,建立不朽功勳。不料卻大敗倉皇逃命,不時向北張望追兵。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我登上鎮江(京口)北固亭,眺望長江北岸,還清楚記得揚州當年戰火連天的情景。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解讀南宋愛國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笑人間萬事
    初認識辛棄疾,還是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的古詩詞見到的辛棄疾,背著他寫的那幾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最熟悉莫不過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詩詞中處處透露出辛棄疾的不得志,壯志難酬。面對著屬於自己的家鄉被別人佔領,化悲憤為文字,用自己的才華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想辛棄疾的作品,成為了古詩詞中的佼佼者,被後人所銘記和研究學習。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江南文脈|詩詞篇 25 辛棄疾《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
    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亭:在今鎮江市北固山上,下臨長江,三面環水。 望:眺望。神州:這裡指中原地區。 北固樓:即北固亭。 興亡:指國家興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長、久遠。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的寄奴、元嘉、佛狸都是誰?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極為著名。尤其是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更成千古名句。但這首詞裡涉及到的人物相當之多,有孫仲謀、寄奴、元嘉、廉頗。還有一位,不看注釋估計讀者都不知道這其實指的是一歷史人物:佛狸。大家對孫仲謀和廉頗二位是耳熟能詳,但剩下幾位則鮮為人知。
  • 深度品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1204年,辛棄疾就任鎮江知府。鎮江,在歷史上向來是英雄的建功立業之地。但在此時,成了南宋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所以每當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亭時,常常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吟詩作詞。而我們今天最為熟知的有兩首,一首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注 釋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皇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 賞 析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
  • 古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當年的英雄人物一去不復返
    宋代的詞人辛棄疾便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寫過一首感慨萬千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古詩文101:九年級下冊,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②〔神州〕中原地區。③〔年少萬兜鍪(móu)〕指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兜鍪,古代作戰時兵士所戴的頭盜。這裡指代士兵。④〔坐斷〕佔據。⑤〔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 你還沒去過北固亭?辛棄疾都去了兩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年輕時抗金歸宋,畢生力圖恢復中原,但因受朝廷主和派壓制,中年以後長期賦閒。從北側江面仰望北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創作於鎮江任職期間,並且用了5個典故,活生生的一本歷史教科書。
  • 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作者:張老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
  • 辛棄疾的英雄情懷,在京口北固亭盡顯,還有那報國無門的詠嘆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宋詞(辛棄疾)《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朗讀+知識點
    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賞析  收回遙望的視線,看這北固樓近處的風物:「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不禁引起了詞人千古興亡之感。因此,詞人接下來再問一句:「千古興亡多少事?」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品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南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