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
|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譯 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
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時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
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注 釋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皇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
想當年:指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
贏得:剩得,落得。
四十三年:作者於1162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佛狸祠:北魏皇帝拓跋燾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社鼓:祭祀時的鼓聲。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賞 析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
此後作者由京口這一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蘊藉,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同時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了對比。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
後一句作者將筆鋒從沉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一生。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而作者雖一直極力主戰,並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憤。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表達自己尚有為國效力的決心和力量。
作 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