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020-12-18 騰訊網

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

|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譯 文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

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

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

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時興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戰功封狼居胥,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

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瞭望長江北岸,還記得揚州戰火連天的情景。

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注 釋

孫仲謀:三國時的吳王孫權,字仲謀,曾建都京口。

寄奴:南朝皇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

想當年:指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

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

贏得:剩得,落得。

四十三年:作者於1162年南歸,到寫該詞時正好為四十三年。

佛狸祠:北魏皇帝拓跋燾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社鼓:祭祀時的鼓聲。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

賞 析

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

此後作者由京口這一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蘊藉,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同時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了對比。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

後一句作者將筆鋒從沉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一生。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而作者雖一直極力主戰,並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憤。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表達自己尚有為國效力的決心和力量。

作 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一生力主抗金。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

每一節課程都是精心挑選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想讓你過得更好

溫馨提示:《每日解讀詩詞》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受詩人沉重悲憤的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於六十六歲那年寫下的。那是辛棄疾正在擔任鎮江知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辛棄疾的詞多為豪放不羈,開拓了對詞的思想境界,曾經對辛棄疾來說的那些難熬的苦難日子,都成了他筆下的詩和遠方。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有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望遠,懷古憶昔,幾多感慨存諸心中,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的不朽傑作。 從《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的寫作背景來看,兩位詞人當時都仕途不如意,都空懷一腔抱負滿腹才情不能施展,處於人生低谷期。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圖片來自網絡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高二語文必修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理解性默寫填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2021高考備考:必背古詩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知識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作者登高遠望,表達對孫權這位著名的歷史人物的景仰和對英雄被歷史的塵埃淹沒的感嘆的句子是「 ,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以「 , 」一句寫當年的遺蹟還在,英雄人物卻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風消雲散。
  • 說宋詞之三十四:品讀辛棄疾之《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繼續說宋詞吧!請鑑賞辛棄疾滿滿家國情懷的詞《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也為自己鼓鼓勁: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四十三年過去了,如今我登上鎮江(京口)北固亭,眺望長江北岸,還清楚記得揚州當年戰火連天的情景。往事不堪回首,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佛狸)的祠堂香火很盛,祠堂的烏鴉啄著祭品,祭祀擂著大鼓。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還能吃飯嗎?此詞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當時,辛棄疾當時已66歲。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何以成為辛棄疾的巔峰詞作
    但若論辛棄疾詞的巔峰之作,一般公認的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明代楊慎在《詞品》中還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全詞如下圖:這首詞的意思是:千古江山依舊在,但像吳大帝孫權那樣的雄才大略之主,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風流英雄的豐功偉績,總被無情的風雨吹打而去。斜陽中望見的大樹下,是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都說一代雄主劉裕曾經出生在那裡。
  • 胡維平草書作品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義端和尚以為有了投靠金兵的資本,便乘耿京疏忽之際,偷了他的大印,連夜逃向金兵駐地。耿京發現後,非常憤怒,因為這和尚是辛棄疾引薦的,就想殺掉辛棄疾。辛棄疾也很氣憤,當時南耿京表示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希望耿京能給他3天期限,讓他追捕義端;如果捉不到義端,他情願接受耿京的處分。
  • 解讀南宋愛國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笑人間萬事
    初認識辛棄疾,還是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的古詩詞見到的辛棄疾,背著他寫的那幾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最熟悉莫不過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詩詞中處處透露出辛棄疾的不得志,壯志難酬。面對著屬於自己的家鄉被別人佔領,化悲憤為文字,用自己的才華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想辛棄疾的作品,成為了古詩詞中的佼佼者,被後人所銘記和研究學習。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裡的寄奴、元嘉、佛狸都是誰?
    南宋詩人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極為著名。尤其是那句「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更成千古名句。但這首詞裡涉及到的人物相當之多,有孫仲謀、寄奴、元嘉、廉頗。還有一位,不看注釋估計讀者都不知道這其實指的是一歷史人物:佛狸。大家對孫仲謀和廉頗二位是耳熟能詳,但剩下幾位則鮮為人知。
  • 江南文脈|詩詞篇 25 辛棄疾《南鄉子·京口北固亭懷古》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 古詩《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當年的英雄人物一去不復返
    宋代的詞人辛棄疾便在他十六歲的時候,寫過一首感慨萬千的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深度品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1204年,辛棄疾就任鎮江知府。鎮江,在歷史上向來是英雄的建功立業之地。但在此時,成了南宋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所以每當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亭時,常常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吟詩作詞。而我們今天最為熟知的有兩首,一首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古詩文101:九年級下冊,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亭,在鎮江東北的北固山上,下臨長江。②〔神州〕中原地區。③〔年少萬兜鍪(móu)〕指孫權年輕時就統率千軍萬馬。兜鍪,古代作戰時兵士所戴的頭盜。這裡指代士兵。④〔坐斷〕佔據。⑤〔曹劉〕指曹操與劉備。
  • 你還沒去過北固亭?辛棄疾都去了兩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年輕時抗金歸宋,畢生力圖恢復中原,但因受朝廷主和派壓制,中年以後長期賦閒。從北側江面仰望北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創作於鎮江任職期間,並且用了5個典故,活生生的一本歷史教科書。
  • 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作者:張老師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
  • 辛棄疾的英雄情懷,在京口北固亭盡顯,還有那報國無門的詠嘆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品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南宋】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它與稼軒同時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詞《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相比,一風格明快,一沉鬱頓挫,同是懷古傷今,寫法大異其趣,而都不失為千古絕唱,亦可見辛棄疾豐富多彩之大手筆也。
  • 宋詞(辛棄疾)《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朗讀+知識點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