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老師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也就是說,我們是通過讀其文而知其人,而不是知其人再來讀其文。在讀書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些具體的事件,要了解作者的內心思想,那是讀完了詩詞之後,自然會產生的結果,切忌用自己的主觀成見去套作者的思想。
這首詩詞,是一個名叫辛棄疾的人,在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寫下的。對於京口和北固亭,可以先看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等資料的介紹。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北固亭:晉蔡謨築樓北固山上,稱北固亭,原址位於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又稱北顧亭、北固樓。六朝時,梁武帝蕭衍登臨此山,即曾揮筆題下「天下第一江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這三句詩還是比較簡單的,重點是「英雄無覓」這一句,表示天下找不到英雄,就連曾經出現過孫權這樣的英雄的地方,也找不到英雄。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有些資料上,把舞榭歌臺解釋成:演出歌舞的臺榭,這裡代指孫權故宮。把舞榭歌臺解釋為舞臺當然是對的,但解釋成孫權故宮就不對了,範圍太狹窄了,而應該是指千古江山這個歷史舞臺。
在唱戲的舞臺上,所有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隨著唱戲的結束,都煙消雲散了。在歷史的舞臺上,所有的英雄人物、雄才偉業,隨著時間的過去,也好像被風吹雨打一樣,都消失不見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表示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住過劉裕這樣的英雄。
這三句詩,表示在從前的時候,在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有過劉裕這樣的英雄,說明以前的英雄人物還是很多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有些資料上,把「想當年」解釋為: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這樣的解釋雖然沒錯,但還是太狹窄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現在找不到英雄,而過去是有孫權這樣的英雄的。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表示過去的英雄是很普遍的,就連極平常的地方都有英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當然就表示過去的英雄是何等的英雄!包括了孫權、劉裕在內的英雄,都是非常的厲害,並不單指劉裕一個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介紹為: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劉義隆)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有些資料上認為: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這樣的見解也未免太狹窄,這首詩詞的上半闕,講的是找不到英雄,如果「元嘉北伐」有英雄來主持的話,就不會失敗,我們在理解上,必須連貫著上半闕的思路才行。所以,這三句詩是表示沒有英雄的領導,北伐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表示沒有了英雄的徵戰,只能以慘敗而告終。在這裡,已經隱隱透露出詩人的內心,在盼望出現英雄。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這裡面也包括了詩人自己的一段「典故」,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從北方抗金南歸,至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寫這首詞時,前後共四十三年。當年的揚州地區,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而且詩人自己也曾經衝殺在抗金的戰場上。
這三句詩,是詩人回憶四十三年前,在楊州一帶抗擊金兵的往事。根據史料記載,那次的抗金並沒有取得成功。
再聯繫上文來看,詩詞的上半闕講的都是「英雄無覓」,下半闕的「元嘉北伐」,由於沒有英雄的領導而最終失敗,四十三年前的抗金,同樣也是沒有英雄而沒能取得成功。
辛棄疾的詩詞本來就比較難,如這首《永遇樂》,以及《水龍吟》、《摸魚兒》,都是辛詞中最難的。這首詩詞從開頭到「烽火楊州路」,還不算最難,後面的兩段才是最難的,也是爭議最多的。
欲知後面的內容如何理解,請看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