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解中華古詩詞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上)

2020-12-20 心慧文化

作者:張老師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首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記得在高中時,就在語文書上學過,也曾經跟老師和同學們,為這首詩詞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如今想來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在讀古詩詞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當成是一張白紙,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不了解的典故可以查資料,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所介紹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給自己造成了先入成見,尤其是關於作者內心思想的先入之見。也就是說,我們是通過讀其文而知其人,而不是知其人再來讀其文。在讀書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些具體的事件,要了解作者的內心思想,那是讀完了詩詞之後,自然會產生的結果,切忌用自己的主觀成見去套作者的思想。

這首詩詞,是一個名叫辛棄疾的人,在京口北固亭懷古的時候寫下的。對於京口和北固亭,可以先看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等資料的介紹。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

北固亭:晉蔡謨築樓北固山上,稱北固亭,原址位於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又稱北顧亭、北固樓。六朝時,梁武帝蕭衍登臨此山,即曾揮筆題下「天下第一江山」。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這三句詩還是比較簡單的,重點是「英雄無覓」這一句,表示天下找不到英雄,就連曾經出現過孫權這樣的英雄的地方,也找不到英雄。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有些資料上,把舞榭歌臺解釋成:演出歌舞的臺榭,這裡代指孫權故宮。把舞榭歌臺解釋為舞臺當然是對的,但解釋成孫權故宮就不對了,範圍太狹窄了,而應該是指千古江山這個歷史舞臺。

在唱戲的舞臺上,所有的才子佳人、帝王將相,隨著唱戲的結束,都煙消雲散了。在歷史的舞臺上,所有的英雄人物、雄才偉業,隨著時間的過去,也好像被風吹雨打一樣,都消失不見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表示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住過劉裕這樣的英雄。

這三句詩,表示在從前的時候,在極平常的地方,都曾經有過劉裕這樣的英雄,說明以前的英雄人物還是很多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有些資料上,把「想當年」解釋為: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這樣的解釋雖然沒錯,但還是太狹窄了。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表示現在找不到英雄,而過去是有孫權這樣的英雄的。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表示過去的英雄是很普遍的,就連極平常的地方都有英雄。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當然就表示過去的英雄是何等的英雄!包括了孫權、劉裕在內的英雄,都是非常的厲害,並不單指劉裕一個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介紹為:元嘉,劉裕子劉義隆年號。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劉義隆)遭到對手的重創。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有些資料上認為: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這樣的見解也未免太狹窄,這首詩詞的上半闕,講的是找不到英雄,如果「元嘉北伐」有英雄來主持的話,就不會失敗,我們在理解上,必須連貫著上半闕的思路才行。所以,這三句詩是表示沒有英雄的領導,北伐就會以失敗而告終。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表示沒有了英雄的徵戰,只能以慘敗而告終。在這裡,已經隱隱透露出詩人的內心,在盼望出現英雄。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根據百度百科和古詩文網的介紹,這裡面也包括了詩人自己的一段「典故」,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從北方抗金南歸,至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寫這首詞時,前後共四十三年。當年的揚州地區,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而且詩人自己也曾經衝殺在抗金的戰場上。

這三句詩,是詩人回憶四十三年前,在楊州一帶抗擊金兵的往事。根據史料記載,那次的抗金並沒有取得成功。

再聯繫上文來看,詩詞的上半闕講的都是「英雄無覓」,下半闕的「元嘉北伐」,由於沒有英雄的領導而最終失敗,四十三年前的抗金,同樣也是沒有英雄而沒能取得成功。

辛棄疾的詩詞本來就比較難,如這首《永遇樂》,以及《水龍吟》、《摸魚兒》,都是辛詞中最難的。這首詩詞從開頭到「烽火楊州路」,還不算最難,後面的兩段才是最難的,也是爭議最多的。

欲知後面的內容如何理解,請看下一篇。

相關焦點

  • 說宋詞之三十四:品讀辛棄疾之《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英雄棄疾上節的規範標題應是:《宋詞的那些風流雅事(三十三)志士家國情懷之三蘇軾五談》。此節的規範標題應是:《宋詞的那些風流雅事(三十四)志士家國情懷之四辛棄疾三談》。請鑑賞辛棄疾滿滿家國情懷的詞《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也為自己鼓鼓勁: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30句最有氣勢的古詩詞,讀一讀熱血沸騰
    30句最有氣勢的古詩詞,讀一讀熱血沸騰打通任督二脈!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石達開《入川題壁》只覺蒼天方潰潰,欲憑赤手拯元元。——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
    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時間:2020-11-09 12:48   來源:99遊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什麼意思 讓辛棄疾很感慨也很無奈 今天的問題是:辛棄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的佛狸是指?
  • 跟著宋詞遊北固 鎮江北固山四大活動等你來!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王智慧)「鎮江山水甲於東南,氣勢之雄首推北固」。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北固山作為聞名中外的文化名山,對三國感興趣的人不可不去,對宋詞感興趣的人也不可不去哦。
  • 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感受詩人沉重悲憤的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這首詞是詞人辛棄疾於六十六歲那年寫下的。那是辛棄疾正在擔任鎮江知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辛棄疾的詞多為豪放不羈,開拓了對詞的思想境界,曾經對辛棄疾來說的那些難熬的苦難日子,都成了他筆下的詩和遠方。
  • 解讀南宋愛國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笑人間萬事
    初認識辛棄疾,還是在上學的時候語文課本的古詩詞見到的辛棄疾,背著他寫的那幾句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最熟悉莫不過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詩詞中處處透露出辛棄疾的不得志,壯志難酬。面對著屬於自己的家鄉被別人佔領,化悲憤為文字,用自己的才華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想辛棄疾的作品,成為了古詩詞中的佼佼者,被後人所銘記和研究學習。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 江蘇鎮江一處名勝,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稱,你去過嗎?
    其中有一處個地方,曾多次出現在我們學生時代學過的古詩詞中。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十分青睞這裡。它面積雖然不大,但卻集多種文化於一身,稱得上是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旅遊勝地。它,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北固山,與金山、焦山並稱「鎮江三山」,因其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而得名。東漢末年「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宋代:辛棄疾
    圖片來自網絡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圖片來自網絡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徵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辛棄疾早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
  • 辛棄疾這首最熱血的豪邁詞作,我們都曾經學過!
    比如辛棄疾。愛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是一個猛人,這個人有多猛?我們來看:他曾經率領幾十人的小分隊夜襲幾萬人的大營,找到叛徒並且帶回!如果宋代的將士們和朝廷都有如此肝膽的話,也不至於會有靖康之恥,南宋也不至於偏安一隅。與他軍事才華相對應的,對於他的詩詞,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細細讀之,不難發現,前者將個人境遇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表現了面對人生挫折時的達觀情懷,豪放中蘊含悽楚和樂觀;後者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豪放中頓顯激憤和悲壯,可謂一樣懷古,別樣情懷。在閱讀學習中,學生要注意加強對比閱讀,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從而激活思維,深化理解,提升古詩鑑賞能力和藝術品位。
  • 辛棄疾的這首詞,充滿了無奈與悲涼,在詞壇上的位置極高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宋朝,詞壇上大家輩出,名作紛呈。辛棄疾的詞,用典巧妙,包含萬千,風格豪邁深邃。這種創作風格和他的自身經歷息息相關。 辛棄疾是智勇雙全的英雄,曾經帶50名騎兵直奔五萬之眾的金兵營地,生擒叛徒送到建康處死。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何以成為辛棄疾的巔峰詞作
    但若論辛棄疾詞的巔峰之作,一般公認的是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明代楊慎在《詞品》中還說:"辛詞當以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為第一。全詞如下圖:這首詞的意思是:千古江山依舊在,但像吳大帝孫權那樣的雄才大略之主,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風流英雄的豐功偉績,總被無情的風雨吹打而去。斜陽中望見的大樹下,是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都說一代雄主劉裕曾經出生在那裡。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梁衡先生就在《把欄杆拍遍》中評價過辛棄疾,說他:「是我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起於行伍,以武事出身,最終,以文事立業,成為一代詞壇大佬的人。」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十句經典詠史懷古詩詞,感嘆世事滄桑!
    因此,懷古又往往跟登臨主體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表現上,往往要寫景,要寫這個古蹟的地理環境、景物景觀。一、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出自唐代馬戴的《楚江懷古三首·其一》。雲中仙君怎麼都不見了?我竟通宵達旦獨自悲秋。寫出「懷古」的主旨,以悲愁作結。
  • 僅6個字霸氣十足,來自辛棄疾
    宋代文壇有兩個人可以用得上這句話,一個是臨終還寫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遊,一個是66歲(虛歲)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辛棄疾。雖然這句話挺有名氣,很多人卻不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其實這句話出自辛棄疾的經典詞作《賀新郎》,後一句為「看試手,補天裂」,僅6個字,卻也是霸氣十足。
  • 古詩詞鑑賞——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宋」辛棄疾
    衝關話文常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 [1] ,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
  • 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高宗的主和政策,讓辛棄疾在悲痛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義端和尚以為有了投靠金兵的資本,便乘耿京疏忽之際,偷了他的大印,連夜逃向金兵駐地。耿京發現後,非常憤怒,因為這和尚是辛棄疾引薦的,就想殺掉辛棄疾。辛棄疾也很氣憤,當時南耿京表示了自己的立場,並且希望耿京能給他3天期限,讓他追捕義端;如果捉不到義端,他情願接受耿京的處分。
  • 辛棄疾都去了兩次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南宋豪放派詞人,出生於金國佔領區,年輕時抗金歸宋,畢生力圖恢復中原,但因受朝廷主和派壓制,中年以後長期賦閒。從北側江面仰望北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創作於鎮江任職期間,並且用了5個典故,活生生的一本歷史教科書。
  • 深度品讀: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本文為【夢瞻讀詩詞】022期。1204年,辛棄疾就任鎮江知府。鎮江,在歷史上向來是英雄的建功立業之地。但在此時,成了南宋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所以每當辛棄疾登上鎮江的北固亭時,常常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吟詩作詞。而我們今天最為熟知的有兩首,一首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在上一期,夢瞻已經跟大家一起品讀過這首詞。另一首則是《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寫下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65歲,再次登上北固亭,眺望著祖國的河山,辛棄疾不禁有感而發。
  • 高二語文必修四《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理解性默寫填空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