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2020-09-07 王營評教育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王營

近日,有媒體獲悉,《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將自9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對各類主體職責、校園及周邊安全管理、安全教育與培訓、教育懲戒、突發事件應對、「校鬧」處理、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規定,為廣東省學校安全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其中,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被列為條列內容之一。

2019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懲戒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以立法方式規範教育懲戒權的行使,為教師手中的「戒尺」提供了精準的刻度,確保了教育懲戒在恪守法度的同時,傳遞育人的溫度。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忠介紹,為有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廣東通過立法回應社會各界呼籲,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強化對有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糾正,加強對學生違法行為的處理。廣東省立法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是對教育部《懲戒規則》的具體回應。

但是,現實告訴我們,教育懲戒的確又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多方受益;運用失當,則會多方受害,其中受害最嚴重的教師和學生。去年,山東日照五蓮縣一名老師因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解聘;河南欒川學生因20年後當街毆打當年對他進行體罰的老師,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陝西商丹縣一名老師被曝光長期辱罵一名13歲的學生,隨後丟了教師資格並公開道歉;緊隨其後,安徽一地兩次師生間的衝突,居然把老師給逼得跳了江……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這一系列觸目驚心的事實,讓教師談「懲戒」而心有餘悸,這其中原因可能很多,但教師沒有把握好握好教育懲戒的「度」,不問青紅皂白,把對學生的體罰當成了懲戒,隨意在學生身發洩情緒,是導致這把「懲戒之劍」落在了教師頭上原因之一。對此,廣東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廣東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表示,行使教育懲戒權應該遵守「先制止批評、後懲戒」的程序,行使懲戒權是教師的自主選擇,但懲戒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教不嚴,師之惰。嚴管是為了厚愛,教育懲戒的原點和終點都是教育,懲戒只是教育的手段之一。為此,《懲戒規則》規定懲戒「應當基於關愛學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規律,達到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增強自律、改過向上的目的」,制定教育懲戒的具體方式、標準、程序,以及教師選擇懲戒措施,都應服務這一目的,遵循育人原則,防止為了懲戒而懲戒,防止濫用懲戒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要讓教師「手持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不僅規定了教育懲戒實施的順序,也為實施教育懲戒劃定了底線,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育懲戒的溫度。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可以先進行批評教育,若批評教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以不進行懲戒;若學生犯錯行為較嚴重,造成了不良後果,批評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則可以按照必要的程序,對學生實施懲戒。如此一來,就可以有效避免教師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隨意體罰學生的現象。

由此可見,教育懲戒應著眼於「戒」,而不是「懲」 ,懲戒不等於懲罰,更不等於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變相「體罰」和「心罰」,是通過教師的「懲」,達到讓學生「戒除」不良行為的目的。在學校教育中,「懲戒」與「體罰」僅一步之遙,不顧學生身心健康、學生思想沒有產生觸動、不能讓學生「知恥而後勇」,這樣的懲戒無論程度深淺,都應歸入體罰之列。因此,教師在實施懲戒教育時,應把握好其中的度。「先制止批評、後懲戒」就是實施教育懲戒的最低限度,通過批評,能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錯了,錯在哪裡?通過懲戒,可以讓學生吸引教訓,提醒自己今後不在犯類似的錯誤,痛改前非,從而就較好地發揮懲戒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相關焦點

  • 教育懲戒之前 應先制止批評
    8月26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條例制定出臺和準備實施情況、涉及的熱點問題進行介紹和回應。廣東率先立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一直頗受關注。在發布會上,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表示,教師教育懲戒權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行使教育懲戒權應該遵守先制止、批評後懲戒的程序,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 廣東明確教師可行使教育懲戒權 但必須是先制止後懲戒
    羊城晚報訊 記者侯夢菲、通訊員任宣報導:9月1日起,《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條例》填補了廣東省學校安全工作領域的立法空白,為解決學校安全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26日,省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條例》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同時強調,教育懲戒是要使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而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規則》將教育懲戒的實施範圍限定在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則》對應當給予教育懲戒的情形進行了具體化,規定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中小學生懲戒實施辦法9月10日起實施,批評、跑步是合法的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第七條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二)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三)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四)實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險行為的;(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該《條例》對教師行使懲戒權作出了一些規定,要求教師應遵守「先制止和批評、後懲戒」的程序也就是說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做出了違反學校安全規定的行為,教師應先制止和批評,如果上述措施沒有效果,可以實施懲戒的程序,但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 中小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辦法「批評、跑步、責令休學」合法的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
  • 中小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辦法出爐:賦予班主任「教育懲戒權」
    《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班主任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中關於對違規學生進行處分、批評教育的相關規定,並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
  • 【教育熱點】教育懲戒
    第七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二)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三)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四)實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險行為的。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規則懲戒學生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有什麼內容?如何反饋意見?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合理界定師生關係保障正常教學秩序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其中,有關教師使用教育懲戒權的問題,教育部門特別強調教師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要說教師的教育懲戒權,我們不妨先簡單說說它的歷史。條例列舉了適用教育懲戒的情形,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校園內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的,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和批評,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懲戒措施。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IT之家11月22日消息 今日上午,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顯示,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規則》指出,學生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行為的,教師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並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
  • 懲戒教育之我談
    不管怎樣,這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大家對中小學生在校違規實施懲戒還存在不同的看法。鑑於目前學校的教育的形勢,我想就懲戒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學校該不該實行懲戒教育?根據現在的教育法規,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不僅享有教育權,而且身心健康的發展都應該受到保護。老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就是語言上也不能有辱罵現象,否則就是有違師德,面對違紀學生只能是不管不問、聽之任之。
  • 教育部徵求教師懲戒規則意見: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
    據司法部網站11月22日消息,教育部當天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規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
  •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內容
    第二條(適用範圍) 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稱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概念界定)本規則所稱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
  • 懲戒教育必不可少,具體尺度先要規範
    拿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由教育部門製作一本具有普適指導作用的《懲戒手冊》,開列具體的「懲戒清單」出來,讓老師可以對照標準對犯錯的孩子加以合理、合規、合適的管束。把懲戒教育和賞識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教育方式,否則,拋開懲戒談教育,一定是跛腿的教育。
  • 中小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辦法9月10日起實施
    第二條 懲戒是教師和學校依據一定的規範,以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教育方式。第三條 實施懲戒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適時、適度、適機地採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方法,避免因懲戒產生對立和怨恨情緒,增強懲戒質效。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關於懲戒,終於明確了!
    第七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 (二)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 (三)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首次定義教育懲戒,有別於體罰和變相體罰
    第七條 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及其教師應當予以制止並進行批評教育,確有必要的,可以實施教育懲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學任務要求或者不服從教育、管理的;(二)擾亂課堂秩序、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三)吸菸、飲酒,或者言行失範違反學生守則的;(四)實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險行為的;(五)打罵同學、老師,欺凌同學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