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教育之我談

2020-08-22 手機用戶漁翁

最近網上掛出了《中小學生違規懲戒實施辦法》,網上對此議論紛紛,有贊成的,有反對的。後來又傳是某律師的提議,並非國家教委所為。不管怎樣,這說明了一點,那就是大家對中小學生在校違規實施懲戒還存在不同的看法。鑑於目前學校的教育的形勢,我想就懲戒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學校該不該實行懲戒教育?根據現在的教育法規,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不僅享有教育權,而且身心健康的發展都應該受到保護。老師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就是語言上也不能有辱罵現象,否則就是有違師德,面對違紀學生只能是不管不問、聽之任之。老師之所以這麼軟弱就是怕學生告、怕家長打、怕領導處分。「跪著」的老師絕對教不出「站著」的學生,當一個老師毫無師道尊嚴的時候將是教育的悲哀、社會的悲哀。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向善,是改變他們的不良,是修剪他們的亂枝,不是讓他們自由的發展。在家庭裡那種「小皇帝」的溺愛是不可能教出學生的,教師具有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現象的義務,也就是說,他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個體的成長,而且對個別學生的懲戒也有利於全體學生的成長。因此懲戒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在當下也是必須的。

二 懲戒教育的目的。教育懲戒的目的重在教育,是出於對學生的關愛、保護,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願望出發來實施教育懲戒。是教師依據一定的規範,以制止和消除學生的不當行為,幫助學生改正錯誤為目的,以懲罰為特徵的一種教育方式。在實施懲戒教育時,老師一定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心服口服,讓他感到老師公平公正。決不可小事擴大化,決不可個人主觀臆斷,更不可因為對學生有偏面認識就藉機打擊。情緒化處理問題只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不但達不到懲戒的目的,而且還會造成誤會,產生情感隔膜,學生的叛逆心會越來越重。

三 懲戒注意的幾點

1 懲戒要注意個性。我這樣說並不是對待學生不公平,而是因為學生本身就有差異,男女不同,個性不同,家庭不同,平時表現不同,這些就意味著你在實施懲戒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靈活性。作為班主任,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要對症下藥。比如一個在家溺愛慣了的學生,犯了錯誤,就要注意懲戒的方法,如果不注意,他就會和你頂撞,甚至他還會動手。這樣的結果事與願違,不但對他懲戒不了,反而讓老師下不了臺,在學生面前失去威嚴。如果換作鄰居的學生,就是你踹他兩腳,他也不會反抗,家長還會說打得輕。

2 懲戒要因事而懲。學生會犯很多錯誤,遲到,打罵學生,違犯課堂紀律,作業不交等等,老師在懲戒時要真對錯誤,目的是讓他們知道錯在哪,讓他對所犯的錯誤有個警覺,所以實施懲戒時不能亂懲戒。比如一個學生上課不學習還影響別人,最好的懲戒是讓學生站在教室後面。如果讓他在操場跑幾圈作為懲戒那就是不合適,因為跑幾圈操和他所犯的錯誤風牛馬不相及,毫無關係,這樣的懲戒既不負責,對學生認識改變錯誤也不起任何作用。

3 懲戒要有度。懲戒是為了教育,是為了學生的提高,決不能為了懲而懲。它必須符合一定的教育規律,遵循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不可無底線。比如學生作業不認真,你可以讓他重寫三五遍,但不可罰他重寫幾十遍,因為重寫幾十遍不僅強化不了他的認真,反而因為寫的遍多讓他更不認真。你可以用書本拍打學生,但不可用手拍打學生,更不可用手拍打學生頭部和臉部。所有的辱罵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4懲戒之後要安撫。前面已經說到學生有差異,更何況懲戒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錯誤,改正錯誤,所以作為老師,在懲戒過後還要及時的和學生交流談心,不能讓學生產生牴觸情緒和自暴自棄的情緒。讓他們明白老師的懲戒是對他的督促,是希望他更好的進步。這樣學生會心服口服,打心裡更尊敬你。

相關焦點

  • 光明網:不能再對教育懲戒權避而不談
    光明網:不能再對教育懲戒權避而不談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6-10-27 16:58 來源:澎湃新聞
  • 教育懲戒的階梯
    教育懲戒的階梯 一片祥和的教師節才過了幾天,談「懲戒」似乎有違和諧,然而作為老教師若能為困惑中的年輕同行提供一點別樣施教的路徑,也是對教育的一點幫助。
  •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2019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懲戒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以立法方式規範教育懲戒權的行使,為教師手中的「戒尺」提供了精準的刻度,確保了教育懲戒在恪守法度的同時,傳遞育人的溫度。
  • 【李鎮西 · 恕我直言】我同意懲戒,但堅決反對體罰!——讀教育部《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有感
    ,「失望」之人即那些希望能夠給學生更嚴厲「懲戒」的老師們。文章推出後,自然引起不少教師憤憤然:「李鎮西變了……」當然,我知道,即使是主張體罰的老師,絕大多數也是好老師,他們愛之心切,有時便責之行苛。原來我當校長時,幫助過幾位體罰學生的老師,而這幾位老師真的都是負責的老師。何況,我年輕時也打過學生呢——雖然不是我教的學生。但我還是要坦率地說說我的觀點:我同意懲戒,但堅決反對體罰。
  • 馬雲回母校談教育:教育沒有懲戒,就如同汽車沒有剎車
    話說最近,我們頭條號:學習充電注意到,我國著名企業家馬雲同志,回母校杭州師範大學,參加馬雲鄉村教師鄉村校長結業儀式,在儀式上,馬雲說:教育有油門,有油門的東西,就要有剎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沒有剎車的汽車!
  • 我的懲戒我做主
    作為老師,我的朋友圈裡一直以來都在討論如何管理學生?怎樣管?這不,放假了,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表現就發微信說,孩子太難管理了,玩手機上癮,家長忍不住打了孩子。孩子這麼調皮,家長也開始體諒老師了,問老師怎麼管理孩子,怎麼懲戒?
  • 懲心與懲身——也談教育懲戒
    進一步明確了教師行使教育懲戒的權利和義務,使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有了法理依據。這些懲戒措施都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辦法,目的是讓學生「長記性」,培養其規則意識,形成對制度的敬畏之心,引發學生對自己錯誤行為的自責與反省,促進其主動改變不良行為,走上健康發展的成長之路。但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懲戒規則》是對教師懲戒權的保護,並不是鼓勵實施「懲戒」。「懲戒」只是教育的一種形式,不是教育的全部。
  • 懲戒教育之有心、有情、有力、有度
    教育的第一發生地是家庭,教育的源頭在家庭,家庭才是教育的開始和奠基,孩子一生發展的教育私人訂製黃金期在幼兒,而學校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和教育共同體。我們古有「養不教,父之過。」說明教育在撫育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教育始終是一個難題,而教育中的懲戒教育更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管與不管?管到什麼程度?寬與嚴如何把握?如何有度?
  • 教育懲戒的學問
    教育懲戒作為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既不能「棄用」,亦不能「濫用」,需要立足其價值原則之上合理使用,知其邊界與限度。 當然,我們需要認識到秩序的維持並非教育懲戒的根本目的,僅具有工具性價值,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是懲戒的本體性價值。教育懲戒的意圖不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宰制與壓迫、羞辱,而是為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一種良善的紀律與秩序。
  • 「懲戒是教育的剎車」教師懲戒權需要規則與邊界
    談及教育時,馬雲表示,老師的眼界就是學生的眼界。懲戒是教育的剎車,老師沒有懲戒的權力,就如同讓老師去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是向規則低頭。  最近一段時間,圍繞教師懲戒權的爭論甚囂塵上。作為公眾人物的馬雲,用生動、鮮活的「懲戒是教育的剎車」,來表達自己對教師懲戒權的態度和立場。
  • 做不好懲戒教育的原因是集體性無意識:不覺得懲戒教育需要學習!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懲戒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沒有懲戒的教育則不夠完整!然而,現實中,雖然對於有無懲戒教育存在爭論,這裡暫時不去理會。可是,有些同意有懲戒教育的並且實施懲戒教育行為的老師是否就做得正確呢?那也不一定,而有一點是肯定的,有部分老師就是做錯了,還自以為是做得很正確,卻不被家長所理解!不被媒體所支持!因而怨氣衝天!這種情況長久存在。引起的共鳴也是最為強烈!
  • 懲戒教育必不可少,具體尺度先要規範
    懲戒教育的度應該在哪裡?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值得教育專家、法學專家、主管部門、教育工作者、教育熱心人、家長和學生一起來討論。拿出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由教育部門製作一本具有普適指導作用的《懲戒手冊》,開列具體的「懲戒清單」出來,讓老師可以對照標準對犯錯的孩子加以合理、合規、合適的管束。把懲戒教育和賞識教育結合起來,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教育方式,否則,拋開懲戒談教育,一定是跛腿的教育。
  • 【教育熱點】教育懲戒
    第二條 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稱學校)及其教師在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本規則所稱教育懲戒,是指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
  • 申素平:教育懲戒立法研究
    教育懲戒是教育中多個學科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對學生行為進行合理教導以助其人格養成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我國教育學界對懲戒問題的研究由來已久,對教育懲戒的意義、對象、形式和程序都有較為深入的探討,承認懲戒為教育之必要手段並應使其受到法治規範成為主流意見。
  • 學生犯錯該如何懲戒?「教育懲戒」理應既有法度也有溫度。
    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規則》首次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 教育懲戒,是教師實施教育時的伴隨手段,其目的是為了懲戒犯錯學生,從而做到知錯改之。教師,只是實施教育的最後一班「站崗人」,他們代表的其實是整個教育系統。可以說,某種意義上,教育懲戒是教育系統對犯錯學生做出的處理手段。
  • 懲戒教育不難,難在您根本沒有搞懂懲戒教育!
    隨著教育部有關懲戒教育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的結束。出臺正式懲戒教育實施細則必然已經箭在弦上!不少老師寄希望於細則的出臺。似乎有細則的保護,就可放心的使用懲戒教育權利了!其實不然,沒有對於懲戒教育的深刻理解,就算有細則保駕護航,也很難做好懲戒教育!
  • 教育「懲戒」,如何實施?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懲戒』這個詞,可能用的稍微有些重了,嚴格管理可能更準確一點兒,沒有人不經教育而成長,教育也應該嚴格管理,但管理的方式,要以公序良俗為界限」。教育觀念的回擺北京晨報:「教育懲戒」是個新詞彙,但並非新事物,過去漫長的歷史中,老師懲戒學生,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也就沒有人會強調「教育懲戒」的問題。
  • 別讓「教育懲戒權」變成「教育懲罰權」
    一方面,部分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常越界,將教育變成了懲罰,甚至將教育變成羞辱;另一方面,又有很多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將保障教師依法享有教育懲戒權。有了教育懲戒權,師生關係就能理順了嗎?
  • 尷尬的教育懲戒權
    「賞識教育」依稀還在耳畔縈繞,冷不丁,「教育懲戒權」細則出臺了!作為教師,還是忍不住讀了幾遍,畢竟有相關性嘛。你要非得讓說點什麼,還真不好說: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武斷。 畢竟,懲戒權給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個明確的法規參考。細則出臺,也給了明確的指向,按理說教師應該備受鼓舞吧,我就近詢問幾個老師:你願意行使懲戒權嗎?你猜怎麼著?
  • 成都市第四十四中學校探索教育懲戒綜合施策路徑
    近日,成都市第四十四中學校主辦《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暨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分級幹預體系建立專題研討會,來自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公檢法、街道、社區、律師事務所等各行業、領域領導和專家,圍繞教育懲戒和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分級幹預兩個關聯主題開展專題研討。一是學習解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