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戒教育究竟難在何處?易在何方?
懲戒教育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隨著《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的宣傳,懲戒教育的聲音在表面上基本趨於統一。不過,現實中存在一個不被大家重視的問題。就是有的老師覺得懲戒教育好難做。而有的老師並不認為懲戒教育難做!覺得難做的老師更多在於忌諱熊孩子熊家長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處罰。而從懲戒教育本身而言,這部分老師其實也不覺得懲戒教育有多難的!
-
教育「懲戒」,如何實施?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懲戒』這個詞,可能用的稍微有些重了,嚴格管理可能更準確一點兒,沒有人不經教育而成長,教育也應該嚴格管理,但管理的方式,要以公序良俗為界限」。教育觀念的回擺北京晨報:「教育懲戒」是個新詞彙,但並非新事物,過去漫長的歷史中,老師懲戒學生,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也就沒有人會強調「教育懲戒」的問題。
-
做好懲戒教育的四個方面缺一不可!
懲戒教育在現實中是一個忌諱名頭。不少老師不敢提不願提。幾乎所有中小學裡有關懲戒教育已經是名存實亡。即便有一些老師私下採取所謂懲戒教育也是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有的甚至於或賠錢或下崗或被發配邊緣山區(居然有這樣的處理?呵呵)。缺乏膽識的校長,那是,絕對不敢提及學校可以有懲戒教育的!總會三令五申要注意安全!這樣的教育教學環境,怎麼可能做好懲戒教育?
-
賞識固然好,懲戒不能少,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說服教育有時未必有效。世上再沒有比苦口婆心的唐僧更能說教吧,遇上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孫悟空聽他的嗎?如果沒有緊箍咒,又怎麼管得住孫悟空?當學生在十字路口徘徊時,需要有人去指點、去訓導、去懲戒,讓他辨是非、知對錯,明白「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懲戒教育,學生很難走向成熟。如果說賞識是陽光,那麼懲戒就是風雨,孩子能經受住風雨和挫折,接受磨練,才能走向成熟。沒有懲戒的教育,就像沒有剎車的汽車。
-
做不好懲戒教育的原因是集體性無意識:不覺得懲戒教育需要學習!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懲戒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沒有懲戒的教育則不夠完整!然而,現實中,雖然對於有無懲戒教育存在爭論,這裡暫時不去理會。可是,有些同意有懲戒教育的並且實施懲戒教育行為的老師是否就做得正確呢?那也不一定,而有一點是肯定的,有部分老師就是做錯了,還自以為是做得很正確,卻不被家長所理解!不被媒體所支持!因而怨氣衝天!這種情況長久存在。引起的共鳴也是最為強烈!
-
教育懲戒的學問
教育懲戒作為教師履行教育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既不能「棄用」,亦不能「濫用」,需要立足其價值原則之上合理使用,知其邊界與限度。 當然,我們需要認識到秩序的維持並非教育懲戒的根本目的,僅具有工具性價值,促進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才是懲戒的本體性價值。教育懲戒的意圖不是為了實現對學生的宰制與壓迫、羞辱,而是為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一種良善的紀律與秩序。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調查顯示:84.13%的家長贊同國家出臺教育懲戒相關政策法律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懲戒問題是一個小切口,卻關係到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戰略,關係到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大問題。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規則懲戒學生
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有什麼內容?如何反饋意見?第一條 (目的依據)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則。
-
教育懲戒的階梯
然而,就像成人的世界一樣,既需要社會對遵規守法公民的保護,也需要法律對違法亂紀人員的制裁,只有獎沒有懲的教育也不是完整的教育,何況懲戒不同於懲罰,懲的目的在於戒,重點是通過適當的「懲」讓的不好的習慣和做法得以戒除。教育懲戒是手段與目的的結合,只有符合教育目的的懲罰方式才是教育懲戒。不符合教育目的,甚至反教育的懲罰方式不是教育懲戒。
-
老師害人害己:懲戒有必要,更有必要的是老師要學習懲戒教育!
由於長期關注教育,對於老師以懲戒之名行打人之實的行為也是研究了很長時間。再深究其原因,發現並不簡單。按理說,一個經過正規培訓的教師,對於如何懲戒還能不懂?如果有人質疑老師不會使用戒尺的話,一定會遭受不少老師的白眼!然而,結合這些年來發生的所謂懲戒教育事件來看,幾乎沒有一件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懲戒教育!是的,沒有一件!為此,不少老師感覺冤枉,有的因此遭受罰錢調崗甚至被開除。
-
【教育熱點】教育懲戒
教育部部長 陳寶生2020年12月23日第一條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則。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教育懲戒權怎麼用?一線教師稱「太難了」;國外卻有專職懲戒老師
南都訊 自古有言「嚴師出高徒」,但是,由於過去程序性規定不嚴密、不規範甚至缺失,影響了教師正確行使教育懲戒權,有的對學生「不願嚴、不敢嚴」,有的過度懲戒甚至體罰學生。對此,教育部於11月22日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規範細節,讓教育「懲戒權」重回教師手中。
-
申素平:教育懲戒立法研究
這種觀點認為管教是一種教育措施,由教師施行,以教育為目的,是一種不做成記錄的事實行為;手段沒有一定標準,包括口頭責備、罰站、罰寫作業、暫時性疼痛措施(如打手心、打屁股)或罰做特別動作(如青蛙跳)等。而懲戒是在管教無效後所不得不採取的手段,本質上為教育行政措施,屬行政處分,應保留記錄,故由學校行政單位為之,具有令學生負責之意旨,包括學業性懲戒及紀律性懲戒。
-
老師看過來——校長沒有安排懲戒教育培訓,就不要答應做班主任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問題——懲戒教育,一直被大家(包括師範學校以及主管部門)所忽視。很久以來,大家不以為然。即便發生了由所謂的懲戒教育引發的所謂教育事件,其實究竟一下,那真的不是懲戒教育——只是這些老師自以為是的所謂懲戒教育。長久以來,關於懲戒教育違法?落伍,暴力,不是愛的教育等等爭論不休。現實中,也有不少人主張有懲戒教育!至於究竟怎麼理解懲戒教育?
-
我國中小學教育懲戒制度化的難題及破解
4.教育性 教育性是一切教育制度最本質的屬性,教育懲戒制度亦是如此。教育懲戒制度確立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學生而不是懲罰本身。馬卡連柯認為,現代學校懲戒制度與傳統學校懲罰存在本質區別,在基於社會嚴重對立的封建學校中懲罰多採取暴力手段,並普遍存在侮辱學生人格的懲罰行為,而現代學校懲罰制度首先應秉持教育的原則。
-
教育懲戒的困局如何破
要堅持過罰適當原則,根據學生身心特點、過錯性質、悔過態度等選擇適當的教育懲戒措施,保障教育懲戒與教育效果的有機統一。要完善教育懲戒後疏導機制,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 湛中樂:從合法性角度來看,創設教育懲戒方式主要有兩條紅線:一是不得以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學生人格的方式實施教育懲戒;二是不得侵害學生的受教育權。凡是讓學生感受到肉體上疼痛的行為都屬於體罰,如打手心、打耳光。而變相體罰則是指沒有直接的暴力行為,但其效果與體罰相當。此外,教育懲戒與侮辱學生人格尊嚴之間的界限也要區分開來。
-
「先制止批評、後懲戒」是實施教育懲戒的底線
2019年,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懲戒規則》),明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以立法方式規範教育懲戒權的行使,為教師手中的「戒尺」提供了精準的刻度,確保了教育懲戒在恪守法度的同時,傳遞育人的溫度。
-
「教育懲戒」和「體罰」有什麼區別?《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3月起...
很多老師都遇到過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面對一些不好管理的學生,說服教育沒效果,可如果對他採用一定的懲戒措施,又可能會面臨家長的投訴。針對這個問題,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將於今年3月正式實施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將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首次定義教育懲戒,有別於體罰和變相體罰
《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