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竹、楊桃樹、旗子凹、橋頭村等龍騰廟老爺,初五從埔心寨開始,吳其坑、坑尾、圍裡、橫嶺。初五遊到稔田、埔下、麻大尾、楓樹排、大湖裡,初六則到新竹片區。每到一處,人們鞭炮迎接、上香跪拜、果品供奉。
一、龍騰廟的傳說
普寧縣高埔鎮有一個龍窟村,船埔鎮有一個龍窩村,大坪鎮有一個龍坑村。相傳遠古洪荒時期,這三個地方,居住著三條聰慧的龍。它們潛心修煉,盼望有一天能升上天界。到了一千年修煉期滿,天上玉皇大帝叫把守南天門的關聖帝湛,送下一顆升天如意珠,讓一條龍上天。因為玉帝沒有明確吩咐珠應給誰,關聖帝君就把三條龍召到大坪埔心地方,磋商珠應讓誰先得。誰知這三條龍,有的認為自己才智微淺,有的認為自己體弱功差,有的認為自己德望不高,互相推讓不休,各有其辭。關聖帝君只得回返上天,將情奏知玉帝。玉帝被它們那種互敬互讓、為它方著想,寧願放棄自己升天機會的美德所感動,認為殊堪嘉許,乃破例地再令關聖帝君送下二顆如意珠,讓三條龍同時升天。
三條龍得到三顆升天如意珠後,遂擇個吉日良辰,在大坪埔心的羅庚地大草埔上一齊升天。
後人為了紀念和發揚這三條龍互敬互讓、和諧相處的美德,分別在三條龍居住、修煉的地方建起了三個村,叫龍窟、龍窩和龍坑村,並在這三條龍升騰的地方大坪埔心,建起了—座龍騰廟。此廟至今,香菸不息。 出處:《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廣東卷普寧資料本》
二、龍騰廟的歷史
龍騰廟起建於鹹豐皇帝前六十年(1790年),距今225年歷史。廟中供奉著八大神位,分別是慈悲娘娘、協天大帝、五穀聖帝、福德老爺、周蒼將軍、關平元帥、左判官、右執事。
在1937——1945八年抗日戰爭時期,東江縱隊遊擊隊曾在龍騰廟駐紮過,帶領當地人民起義,抵抗日本侵略軍,在華南片區起著重要作用。後東江縱隊和瓊崖縱隊與八路軍、新四軍並稱為「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
1958年,毛澤東提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隨即全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運動掀起來了。龍騰廟被拆。直到己巳年即1989年在華僑總理集資下重建,每年眾多海華僑同胞回來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