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考生都頭疼文言文閱讀,而文言文閱讀中最令人頭疼的,又非文言文翻譯莫屬。
來,文言文翻譯六字訣拿好不謝——留、刪、換、調、補、貫
是不是還不明所以?來,沉下心來看完下面幾個例句,你就懂了!
下列對文言句子的翻譯,哪一個更準確?注意看括號內的詞。
(一)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譯文1:這是沛公左邊的管理馬匹的曹無傷說的,不如此,(籍貫)怎麼會這樣呢?
譯文2:這是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如此,我(項羽)怎麼會這樣?
答案解析:譯文2更準確。句中的「籍」是項羽的名字,屬於專有名詞,在翻譯中應該保留。
規律總結: 留(保留法):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朝代、年號、國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和古今通用詞語,保留不動。
(二)(夫)農,天下之本也!
譯文1:(丈夫)和農民,是天下的根本!
譯文2:農業是天下的根本!
答案解析:譯文2更準確。句首的「夫」字是發語詞,無實義,在翻譯中應當刪去。
規律總結:刪(刪除法):刪除那些僅有語法作用而無實際意義的詞:①無實在意義的虛詞;②偏義複詞中陪襯的字。
(三)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譯文1:帶著(老婆)和鄉親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譯文2:帶著(老婆孩子)和鄉親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答案解析:譯文2更準確。句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詞,在翻譯時應當將「妻」和「子」分別解釋。
規律總結:換(替換法):用現代漢語相應的詞句去替換原文的詞句:①單音節詞換成雙音節詞(結合語境,選擇正確義項);②詞類活用詞換成活用後的詞;③古今異義譯出古今區別;④通假字換成本字
(四)大王來(何操)?
譯文1:大王來的時候(什麼帶了)?
譯文2:大王來的時候(帶了什麼)?
答案解析:譯文2更準確。這個句子屬於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句式,翻譯的時候應當前提的賓語「何」調回到動詞「操」的後面。
規律總結:調(調序法):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要求調整過來。
(五)君(與)俱來
譯文1:你(和)一起來
譯文2:你(和諸葛亮)一起來
答案解析:這個句子屬於省略句,在翻譯時應當補充為「君與之俱來」
規律總結:補(增補法):按現代漢語習慣補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
(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譯文1:(將軍)打了一百次仗死了,(壯士)過了十年回來了。
譯文2:(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打拼多年,有的死了,有的歸來。
答案解析:譯文2更準確。這個句子使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故翻譯時應當將兩個句子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句子意思。
規律總結:貫(意譯法)。指需要根據上下文語境,靈活貫通地翻譯。如使用了修辭手法:比喻、互文、借代等的地方。
小結一下「六字訣」:
留——留專有
刪——刪無義
換——換古今
調——調語序
補——補省略
貫——貫修辭
你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