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主要的日常主食之一。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重視主食的保健性能。營養強化和保健饅頭多以天然原料添加主。成品外形為半球形或長方形。味道鬆軟可口,營養豐富,炎黃子孫最親切的食物之一。許多人喜歡把饅頭作為早餐,但是從發麵到上鍋蒸,記住這4個技巧,保證你的饅頭香軟可口!
1.加少許鹽和糖,在發酵的麵團裡,人們常要放入適量鹼來除去酸味。檢查施鹼量是否適中,可將麵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鹼量適宜。所謂的發麵,就是酵母菌在面裡發酵的過程。在加酵母的時候,再加半勺白糖和少許食鹽,這樣可以更加有利於酵母菌的發酵。蒸出來的饅頭就會鬆軟香甜,口感非常好。蒸出的饅頭,如因鹼放多了變黃,且鹼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變白,且無鹼味。
2.面盆要放在30-40度的地方,30-40度是最適合酵母菌發酵的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使麵團發酵不好,從而饅頭不夠蓬鬆,影響口感。冬天溫度太低的話,可以把盛麵團的容器放在溫水中發酵,就可以縮短發酵時間,也能讓饅頭口感更好。
3.做到「三光」,「三光」指的是麵團光、面盆光、手上光。麵團揉搓至「三光」狀態,麵粉裡的澱粉和蛋白質就會充分吸收水分,做出的饅頭才會有嚼勁。上籠屜時火一定要旺,而且要在水沸時上籠屜。特點:色澤潔白,形如花朵,甜香爽口。
4.冷水上鍋:蒸饅頭一定要冷水上鍋,因為蒸饅頭是一個讓饅頭均勻受熱以及慢慢膨脹的過程,蒸饅頭勿用熱水。許多人愛用熱水或開水蒸饅頭,以為這樣開得快。其實這並不科學。因為生冷的饅頭突然遇到熱氣,表面粘結,容易使饅頭夾生。正確的方法應是在鍋內加冷水,放入饅頭後,再加熱升溫,可使饅頭均勻受熱,鬆軟可口。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口味不同,作法各異,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饅頭是中國北方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