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客到《主播帶你去旅行》的嘉賓是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張繼柱
遺 世 承 美
千百年來,在營口這片熱忱的大地上,祖祖輩輩積累下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讓文明與非物質的遺產流傳至今。這些先人們留下的厚重禮物是經過時間沉澱的寶藏,值得被深刻而虔誠的傳承。時至今日,許多非遺與傳承者仍然在營口的土地上譜寫著動人的頌歌。
每周二,跟著小編,穿過歷史走到文化遺產的背後,探尋這一門門精巧技藝背後的質樸與人物背後的溫度。
第二十七期:傳統古琴製作技藝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傳統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製為7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徵。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古琴的工藝流程:
1:選材出形。就拿杉木古琴來舉個例子,採用古建築上的立柱或者房梁為面板,底板一般採用楸木、梓木或柏木等,按照原來的模型製作好輪廓,要求形體合適、線條流暢。
2:掏內腔。將琴體的內腔掏出準備試音。
3:圓面及初步試音。製作琴面第一講究的就是勻稱,琴面做好以後就要開始調音糾正誤差。琴面的製作關係到以後古琴成型的製作所以很重要,但是試音的方法卻有很多沒有固定的方法。
4:安裝天地柱和納音。在調好的地方安裝天柱地柱,鑲上納音,這個過程要配合試音以防在安裝的時候聲音出現偏差。
5:合底板。在做好古琴面板之後就要進行底板固定,主要要使用繩棉或固定模具固定使其變得牢固。
6:整形及安裝附件。古琴經過以上的步驟製作基本上就已經成型,剩下的主要就是後期的修整,邊角要均勻整體要平滑四角要對稱,安裝嶽山與龍齦的時候需要調音以防止出現坑指或者沙音的現象,同時還需要考慮一下上漆的空間為油漆上色預留一定的範圍。
傳統古琴製作技藝傳承人張繼柱
FM95.1《主播帶你去旅行》
主持人 遠方
主持人 子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