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腔調①|古琴改制急先鋒 華一志創「若水七星」

2020-12-12 看看新聞Knews

他們是斫琴「老克勒」、設計「大拿」、崑曲唱腔「老法師」……他們無一例外地熱愛並鑽研自己的「手藝活」,在各自領域裡,繼承傳統並開創了先例。他們都依戀上海這座城市,在事業和生活上,追求精益求精。這份獨特的「精緻」感讓他們身上透著一股捨我其誰的「上海腔調」。每天,東平路上海音樂學院附小的東北角小樓裡都會傳出一陣陣木匠作業的聲音——木頭的拉鋸聲、刨刀聲、打磨聲……中間還夾雜著車床聲。這是一間和音樂學院所有教室、宿舍風格迥異的屋子。鐵門上掛著一個金屬牌子——「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技藝」,旁邊用綠漆在一塊木板上寫著「華一志工作室」。

工作室的主人華一志,是上海「老克勒」,1955年出生在華山路。1991年,當時正在日本大阪卡內基弦樂器株式會社修復小提琴的華一志,受到知名作曲家丁善德邀約,作為特殊人才引進,回到上海音樂學院,開始參與小提琴製作學科的建設。他有一雙能讓木頭髮出動人旋律的修造魔手華一志的前半生主要做了兩樣工作,16歲開始,在上海機電一局機械修造廠做了18年鉗工;1988年是他的人生分水嶺,這一年開始,華一志在弦樂器製造行當裡如魚得水。這得益於他11歲就學習小提琴的音樂基礎,和前一份工作——工廠精工的手藝基礎。在大阪卡內基弦樂器株式會社學徒不到半年時間,華一志已經進入公司裡頂級弦樂器修造技師的梯隊。上世紀80年代,大量世界名琴、名畫從世界各地集中到日本私人收藏家、藝術家手裡。在此背景下,華一志得以接觸並修復了20多把價值超過百萬美金的世界頂級名琴。包括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裡、瓜爾耐利、瓜達尼尼、蒙特雅娜等等在內的名琴經過華一志的雙手,無一例外地煥發最佳狀態,重新奏出名琴的極致旋律。

歸國後,華一志開始把自己的修造理論、技能傳授給音樂學院的學生。課外,他依舊承擔著學校不少老師、學生小提琴的修復工作。音樂學院器樂專業的學生,幾乎無人不知這位有著一雙修造魔手的上海「老克勒」。他的這個工作室不大,但工具齊備。經過精心設計的DIY工具收納架,把華一志的十八般武器羅列得整整齊齊。對華一志來說,小而精的工作室安靜又舒適。每天能擁有將近五個小時的時間,安安靜靜,一個人做琴,實在不要太舒服了!

取法西方弦樂器而後投身古琴斫制日本修造小提琴的經歷,讓華一志時常會帶著國際眼光,橫向考量,提升自己不同階段修造小提琴的水平。1992年,在一次中意交流的琴展上,一位義大利大師驚訝地告訴華一志,假如琴不具名,那現場這把,他親手製作的小提琴就會被他誤以為是義大利小提琴!然而,在當時,華一志的小提琴售價從未超出過8000元,而一把義大利工藝標準的小提琴,市場售價能夠達到12萬人民幣。小提琴誕生於義大利,有其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華一志當時想到的是,既然技藝已經成熟,能否將自己的看家本事活學活用在中國傳統民樂器的製作中。最終在1993年,他選擇了有著3500多年歷史,製作工藝和演奏同樣考究的古琴。

2013年,上海音樂學院推薦華一志評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2014年,華一志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和證書。同年,上海音樂學院也獲頒「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斫制保護單位」銅牌。2017年,為支持華一志在古琴斫制上的鑽研和務實創新,上海音樂學院特批教育用房給華一志,作為古琴斫制的傳承基地。如果說西方弦樂器開啟了華一志的音樂之門,那麼中國傳統弦樂器——古琴的斫制則是華一志一場悄無聲息的回歸。他開始將西方弦樂器才講究的木材的聲學性能和機械性能等參數引進古琴選材中,嘗試使用魚鱗雲杉作為古琴的面板。同時,他還力主改變古琴僅作為室內樂演奏樂器的現狀,建議從作曲、樂團、音準等多方面助推,使古琴有朝一日成為中國樂團不可或缺的一個聲部。獨創「若水七星」開古琴改制新風尚在華一志看來,「海派」的關鍵品質是擁有全球視野的求實創新。作為古琴斫制技藝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他很傳統卻一點也不守舊。「如果每一代人都守著老祖宗的東西不放,一點也不能越軌。那麼古琴怎麼會成熟?」他認為傳承是第一步,弘揚才是最終的目的。2012年,在嚴格按照傳統工序,手工斫制古琴的同時,華一志開始了古琴改制的大膽嘗試。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自己長期實踐得到的經驗,開始對古琴雁足進行實用性改造。傳統的古琴將七根琴弦分兩組,繞在兩個雁足上。而這兩個雁足按照古制,是方榫插在方孔裡邊,它本身不能旋轉。每次調音或者更換琴弦,就要靠至少兩人,全力把琴弦繃到接近440赫茲的張力。就算是年輕的古琴新生代也難以獨立完成古琴繃弦的動作。傳統古琴的繃弦難題,成為一個技術門檻。

華一志首先想到的是「老朋友」西方弦樂器的無級變速,想到了英文單詞「taper」。用錐度,再把力量,從兩個雁足分配到七個雁足。這樣一來,形制雖然變了,但聲音效果仍然是古琴原有的風韻。最重要的是,新制「若水七星」歷史性地解決了撫琴人使用古琴時不能自主上弦和調音的技術難題。經過多次嘗試、打磨,2014年,由華一志獨創的「若水七星」申報並獲得了國家專利認可。他笑稱「若水七星」前兩字取自他的表字——若水,後兩個字七星,可以說是北鬥七星,也可以說是七星梅花,都是中國傳統的元素。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在機修廠做鉗工時,華一志的老師是上海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八級鉗工。開始學習斫制古琴後,他師從古琴大師吳景略的高足胡維禮先生。對華一志來說,這兩位老師,影響他一生,非常重要。這是他在日後西學中用樂器的選材理論,以及求實創新大膽改制的底氣所在。然而華一志坦言,真正讓他此生精益求精不知疲倦的,是源於他在上海幸福安樂的生活。「對我來說,我就是對生活有一個要求。我就喜歡眼睛看好一點的東西,鼻子聞好一點的東西,嘴巴能吃到好一點的東西,耳朵能聽到好一點的東西。」發自這個「好一點」的要求,華一志自學了釀造啤酒、威士忌、葡萄酒,自己動手打沙發、修房子。他生活自律,每天早晨打網球,上午在學校做古琴,中午在食堂用午餐。下午結束一天的工作,他就喝喝茶,帶小狗到附近公園做做運動。晚上回歸家庭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我家住在華山路,出生在華山路。那麼華山路的環境非常好,所以,從小我就對環境蠻在意的。小時候可能是潛意識。到外面去了以後,回國了,或者到外地回上海了,我在華山路、復興路走一圈,也覺得非常舒服!到音樂學院上班,騎個自行車,也離我家很近。學校也是花園草地老房子。我就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的。」在上海的幸福生活,讓華一志舉手投足間,滿是「上海腔調」。

有腔調的華一志,至今仍意氣風發像個少年。他說,他想辦一所學校,把自己對古琴的改制和非遺技藝活態傳承下去。計劃他都想好了,「也許,沒準還真能夠成功!」這些年,他每做一張古琴都會詳細記錄下製作的工序,以及不同工序相應的想法和心得。這些手抄小本同時也成了他給學生上課的講義。當老師,他常常告誡學生,學手藝沒有捷徑,最近的那條路一定是從打牢基礎開始的。他希望通過學生和有效的文化推廣,能夠讓更多的有心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看看新聞Knews記者:陳瑞 實習編輯:程佳雨)

相關焦點

  • 4家外資銀行完成在華法人銀行改制 獲批籌備開業
    外資銀行可以按照自願和商業原則,根據自身業務發展定位,自主選擇在華商業存在形式。《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各方反應積極,在華業務規模位居前列的外資銀行都在積極籌備改制為外資法人銀行。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披露,截至目前,已有12家外資銀行獲準將中國境內分行改制籌建為外資法人銀行。
  • 古琴的各部位名稱及含義是什麼?
    七弦:古琴有七根弦,前五弦代表著五行,分屬金、木、水、火、土,從音樂屬性講又是五音:宮、商、角、徵、羽,亦象徵著「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兩弦相傳為周文王和周武王后加,是文、武之聲,也是君臣合恩的化身。七弦懸於琴上,亦是北鬥七星掛在高空的象徵。
  • 古琴的結構與分類
    知其結構,可謂通其韻有心品古琴,其形足以使人心怡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cm)象徵一年365天寬約六寸(約20cm)古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嶽山,又稱臨嶽,是古琴的最高部分古琴底部中間和尾部,各有一個出音孔或長方形或圓形中部大的叫龍池,底下小的叫風沼
  • 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
    混沌古琴、仲尼古琴、伏羲古琴、落霞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列子式古琴、綠綺式古琴、大鵬古琴的相同點,有哪些不同;快速了解不同形制的古琴種類大全:仲尼古琴伏羲古琴的異同點。仔細看各個款式您比較喜歡的是哪一款歡迎評論!喜歡這篇古琴文章歡迎您收藏、分享!
  • 蕭禛·學堂 《古琴養護十忌十防》 (一)
    古琴與人一樣,也受環境影響,當遇到「不良環境」幹擾,琴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古琴在日常收納、珍賞與彈奏中要有如下關鍵的十忌,忌一:空調風直吹。忌二:窗前風直吹。忌三:穿堂風常吹。忌四:太陽直曬。忌五:遠離增溼器。忌六:遠離取暖器。忌七:琴胎內忌倒水。忌八:車內暴曬。忌九:雨淋霧沁。忌十:磕碰墜地。以及「十防」措施:防汙、防塵、防水、防潮、防曬、防燥、防熱、防凍、防損、防風。
  • 古琴傳人龔一:古琴裡有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
    餘少鐳攝  古琴 藝術  ■本期傳人  龔一,1941年生,1954年開始學琴,1966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本科,先後在上海電影樂團、上海樂團任古琴獨奏演員及上海樂團團長等。  謝導秀,嶺南古琴藝術傳承人,1940年生於廣東梅縣,是嶺南古琴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的弟子。
  • 中國老中青三代古琴界藝術家將齊聚上海音樂廳
    原標題:老中青三代古琴藝術家將齊聚上海音樂廳 中國古琴界半壁江山呈現「空遠虛靜」之美 今年是中國當代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琴社——今虞琴社成立80周年。下周五,由今虞琴社社長戴樹紅,古琴演奏家吳釗、姚公白、趙家珍、陳雷激、李鳳雲、王建欣、戴微、林晨、王懿穎、鮑卿等琴社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參與,同時特邀趙曉生、龐鷹、陳劍波、吳敏喆、黃泓等藝術家助陣的「七弦清音八十年——今虞琴社音樂會」,將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上演。可以說,今虞琴社見證了近代中國古琴發展的歷史,而這一次集結,幾乎囊括中國古琴界半壁江山。
  • 2019古琴課程招生
    課程形式:春季課程:15周30課時(3月4日-6月30日)暑假課程: 7周14課時 (7月1日-8月18日)【以上每周1次,每次2課時(45分鐘一課時)】課程班制:零基礎及初級學員。①上課期間全程使用名家籤名或監製琴
  • 海內外古琴大師雲集「《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戴曉蓮(左)和日本的琴家坂田進一(右) 鍾欣 攝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雲集海內外古琴大師的「天籟雲和——戊戌年《東皋琴譜》古琴音樂會」29日晚在杭州舉行。此次音樂會大師雲集,四位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丁承運、姚公白、龔一、劉赤城匯聚一堂,除了來自大陸的多位琴界泰鬥,更有來自香港和臺灣的琴家謝俊仁、陳雯,來自美國的琴家唐世璋、來自日本的琴家坂田進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琴家妮娜,上海音樂學院教授戴曉蓮,浙江文史館館員、中國崑劇古琴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陳熙珵,共同為大家獻上了一場精彩絕倫古琴音樂會
  • 勇當戰「疫」急先鋒
    勇當戰「疫」急先鋒崇義橫水鎮黨員幹部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崇義縣橫水鎮的黨員幹部在不同的崗位上各司其職,牢記使命,牢築防線,勇當戰「疫」急先鋒,讓黨旗始終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 特寫|國企醫院改制衝突再起 廣州一醫院改制遇阻
    廣州新海醫院是一所規模較小的二級甲等醫院,創建於1981年12月,原名為廣州海員醫院,現隸屬於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圖/廣州新海醫院小程序 文丨記者 馬丹萌 實習記者 李冰睿 國企醫院改制的最後期限迫近,廣州一家二甲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改制方案不滿,醫護人員和醫院管理層之間意見不一。 各地企業醫院改制過程中經常上演的一幕再度出現。
  • 上海阿姨怒斥吐痰男子 網友贊其有素質有腔調
    上海阿姨怒斥吐痰男子 網友贊其有素質有腔調時間:2017-05-13 18:55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上海阿姨怒斥吐痰男子 網友贊其有素質有腔調 有網友發布視頻爆料稱,下午三點半左右,在上海地鐵4號線上,一名戴眼鏡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一旁的女性乘客進行勸阻教育後,
  • 古琴多少錢一把?
    一把古琴的製作不但流程繁瑣而且大部分工藝耗時較為長久,從最開始的琴坯風乾,到琴體的試音和琴體上漆等流程上需反覆嘗試多次甚至十多次,一般來講,普通的練習琴也好,上萬甚至更高的收藏級古琴也罷,每一步的製作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床最便宜的古琴從製作時間、工藝、材質、音色、手感等多方面來綜合考量,常規的普通古琴價格也在5000元左右。名家監製琴大部分都已經過萬了。
  • 古琴有哪些大師級粉絲
    斫琴圖(局部) 顧愷之/繪弘曆觀荷撫琴圖 郎世寧等/繪唐代詩人盧仝在《風中琴》一詩中說:「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琴底掏有大小兩個音槽,大的稱龍池,小的叫鳳沼,這叫「有山有水有龍有鳳」。古琴最初有五根弦,象徵著金、木、水、火、土。相傳,周文王為了悼念他死去的兒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紂時,為了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稱「文武七弦琴」。被後人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古琴發燒友。孔子不僅喜愛古琴,關於如何學琴還有一套完整的理論。
  • ...紅滿箐園——七星關區水箐小學舉辦「一校一品一特色」校園文藝...
    11月20日,七星關區水箐小學舉辦「情暖廣黔·紅滿箐園」一校一品一特色」文藝匯演活動。全校師生與來自廣州市何香凝紀念學校、中南商會愛心企業、七星關區委辦、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等的嘉賓們歡聚一堂,表演了舞蹈《映山紅》《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朗誦《紅滿箐園大愛無疆》,獨唱《我愛你,中國》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展現了小學的時代風貌及廣黔情懷。
  • 古琴入門——自學、初學古琴必讀的10大書籍
    古琴入門——自學、初學古琴必讀的10大書籍古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年歷史。琴作為一門藝術,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而學習沒有指導書籍是不行的。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指導書籍適合初學者學習。本書從古琴簡介到練習曲,到手形,曲譜,手形還配有圖畫,內容非常全面,適合初學者學習。《琴學門徑》一本古琴入門指導書《琴學門徑》是一本書籍,該書力求由淺而深,循序漸進,以這樣初學者和自學者的實際要求。前半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古琴入門所應具有的常試,後部分選刊琴譜,一方面由易而難,另一方面也斟酌多方資料,務求令習者了解不同流派風格的琴曲。
  • 常識積累:中國四大古琴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四大古琴」。中國四大古琴古琴,又稱琴、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撥弦樂器,有3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居「四藝」之首,是古代文士必修之器。也是孔子辦學「六藝」之一。
  • 詞語|古琴中英文詳解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改稱古琴。琴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 上海精度:城市的腔調
    上海精度:城市的腔調 日期:2018-12-26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 魏民||磜頭村:七星伴月雲水間
    用「白雲深處有人家」來形容磜頭村,是貼切的,因為它是南靖縣與梅林鎮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用「無限風光在險峰」來形容磜頭村,更無不可,因為其村坐落於海拔800米之上;但我以為,磜頭村真正的美,在「七星伴月」 的美妙,在「雲水間」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