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文江湖,閱文旗下「70後」白金作家貓膩屬於IP影視改編率非常高的作者。
目前最火的莫過於他的《擇天記》,同名動畫第一季於2015年開播,同名電視劇於今年4月播出。除此之外,由他的作品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將夜》已於吐魯番正式開機,同名電視劇《慶餘年》也確定於2018年開機。
《擇天記》劇照《將夜》劇照今年9月17日,騰訊影業發布43個項目,其中有13個項目是跟閱文集團合作開發旗下IP劇,貓膩一人就佔了3項。
《慶餘年》海報「網文是個相對公開公平的行業,很少會有滄海遺珠這種事情,我現在還是堅持這種看法。只是現在海洋太廣闊,生出的珍珠太多,想要被人發現並拾起,可能需要更加明亮些。」近日,貓膩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在10月15日,他將推出自己的新作《大道朝天》,這可能會是他最後兩部三百萬字的大長篇作品之一。
貓膩寫故事是一個最需要控制的活貓膩原名曉峰,湖北宜昌人。在寫小說之前,他的生活其實和大部分人沒有太大區別。比較「另類」的是,他考上了四川大學又中途離校,在車管所工作了數月又辭職不幹。按他的話說,自己比較懶,不是特別樂意朝九晚五的生活。
他和網文結緣於1999年。為了追黃易的《大唐雙龍傳》,他去朋友家借電腦,後來乾脆自己買來電腦看。把《大唐雙龍傳》追完後,他又發現了一些好玩的網文BBS。「我到現在還記得有一家叫玄幻之源,在上面看到莫仁的小說,然後是風姿物語以及隨後的一大批小說,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和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作者一樣,貓膩開始寫書的原因很簡單:「看的小說多了,自己也想編故事來玩。」
從2003年至今,貓膩先後創作了《朱雀記》《慶餘年》《間客》《將夜》《擇天記》,其中《朱雀記》獲得新浪第四屆原創大賽·奇幻武俠獎一等獎,《間客》獲得首屆「西湖·類型文學雙年獎」銀獎,《將夜》獲得首屆網絡文學雙年獎金獎。今年1月,貓膩個人獲得「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的「年度成就獎」。
《慶餘年》書封「我的作品,優勢應該在於比較有意思的強情節。尤其是我在構思情節的時候,經常會從床上跳起來,在馬桶上大喊一聲……」貓膩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個人習慣是做細綱,對情節的推敲比較多。做細綱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復盤,在這個過程裡我會進行多次自我否定,這樣我才有信心最後出來的情節是自己能力的上限。」
常有人說貓膩是「最文青網絡作家」,但貓膩本人覺得那是一種誤讀。「事實上,我在劇情方面下的功夫是最大的,我也認為自己的長處在這裡。至於文青與情懷……在被人說之前,自己並沒有這種認知,因為打小對故事的理解就是如此。我最看重的,還是劇情。」
而在那麼多部作品中,貓膩坦言自己最喜歡的是《間客》。「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比較自我的故事,寫得很嗨,所以自己重看的時候也很嗨。無論何時何地,只要翻開《間客》隨意一章,我都能看下去。也可能是因為這個故事對我來說更有真實感,我更喜歡這個故事裡的人以及寫這個故事的我。」
「要說為什麼做這行(寫網文),其實與宣洩感真的無關。真做這行你才會發現,寫故事其實是一個最需要控制的活兒。我不是覺得寫網文自由才來寫,而是想寫,然後發現至少時間是自由的。」
貓膩希望新書在好看的基礎上有新境界就在上個月,貓膩在微信公號上的一篇《關於新書的二三事》讓書迷炸了。
有關新書,貓膩稱希望故事「樸實有力而不簡單」,能夠在「『好看』兩個字上走到新的境界」,還說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大概會是他最後兩部三百萬字的大長篇了。
「我四十歲了,這種大長篇快寫不動了。當然,以後還是會寫小說,只是和很多朋友聊過,可能會寫相對短些的,哪怕是長篇,也希望能壓到一百二十萬字左右,就像小時候我們看的長篇武俠小說那樣。」貓膩說,「黃易之後,網文時代才會有大長篇,有的評論家可能認為是水,我不否認有這個影響。但如果仔細分析,你會發現,玄幻是寫世界的,要真把一個世界寫明白,確實需要這樣長的篇幅。」
「網文大長篇最麻煩的就是 『內核精神』,往往可以用幾句口號式的語言準確說出,但是涉及劇情又很難用幾句話說清楚。」貓膩向澎湃新聞透露,這部新作是仙俠也是玄幻,不能說是重生類的作品,但有些相通之處——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一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當初一心追求的目標,如今是不是還那麼重要?
「反正我想著這些問題,就動了心思寫這樣的故事。一旦開始之後,我才發現並不好寫。尤其你寫的是通俗小說,需要有更多抓眼球的地方。」他笑言也不會強求新作有所突破,只求作品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通過裡面的人物關係呈現出某些情感與思考,再傳遞給讀者。「更重要的是,希望讀者看著能覺得有意思。」
《擇天記》書封《朱雀記》書封在那麼多作家裡,貓膩認為魯迅、路遙、金古黃溫(金庸、古龍、黃易、溫瑞安)對他產生的影響最大。「我喜歡《平凡的世界》,樸實而真摯地講述一個世界以及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在那個年代,這種敘事方式在嚴肅文學裡已經不吃香了。但路遙還是這麼做,真喜歡。我也喜歡魯迅的那種鋒銳感。曾經河南人民出版社出了套魯迅雜文全集,我天天看,感覺就和現在看段子一樣,太好玩了。」
而「金古黃溫」,貓膩說:「金的影響最大,那是深植於內的影響;古的影響在於行文氣質、氛圍、格調;黃的影響在於劇情、風範、新世界的可能;溫的影響在於行文、色彩、人心、氣勢。他們之中我覺得最強大的還是金庸,我從小學開始看,可謂愛不釋手,手不釋卷。那時候我們男生都一樣。到今天為止我感覺最大的精神愉悅還是在那時候。」
影視改編,作者還是要多提意見回顧起來,貓膩在網上寫作也有十四年了。「對我們作者來說,感覺這行最主要的區隔大概就是三個節點:盛大收購起點、移動閱讀的興起、IP價值的發現。」
貓膩稱,第一個節點讓所有寫網文的人看到了以此謀生的可能,這是整個行業發展至今的基礎之一;第二個節點則是讓整個行業的收入有了一次提升,同時引入了一大批以前不看網文的讀者;第三個節點是讓網文行業獲得了更加從容的契機。
為何說IP價值的發現可能讓這行更加從容?貓膩說:「單本作品的價值增大,收入明顯增多,會減少寫作者的焦慮感。那麼作者在時間與精力的分配上,會更傾向於作品內容。」
貓膩至今創作完結作品5部,有4部進行影視改編。會有讀者顧慮,「IP熱」一出,是否局限了網文創作,讓作者寫書時總想著何以被改編?
「誠實地說,作者寫書時肯定會想著會不會被改編,這對小說有一定的影響,但問題不大。至少就我的經驗來說是這樣。這種顧慮更多的是在題材上『不去做什麼』,至於小說寫作屬於『做什麼』的範疇。但寫作的領域非常寬廣,供我們發揮的地方已然夠用了。」
「至於版權改編,我們要思考觀眾看的究竟是作品的名字還是內容?IP泡沫化的問題就在於很多資本方要的只是一個名字,但他們忘了,一本網文大長篇能夠得到這麼多讀者的喜愛,最根本的還是內容。」貓膩向澎湃新聞直言,「想要進行成功的改編,最重要的是對原著內容如何吸收、利用、改造。那麼誰對原著內容最明白?當然是我們作者自己。所以影視改編的話,作者還是要多提意見。當然,提了可能也沒人聽……但還是要提。」
而在IP價值發現背後,近來也有不少熱門IP屢陷情節重複甚至抄襲風波。對此,貓膩認為商業小說裡「故事重複性高」是非常正常的,電影,電視劇也都一樣。「至於抄襲,就交給法院判決了。」
「事實上,每個人寫的小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就算題材近似,出來的故事差別可不會小。終究還是看作者的能力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