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就像一臺精密的儀器,腎臟作為身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對排出體內毒素和代謝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喝水能夠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稀釋血液,預防眼乾避免視力下降,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很多人都認為多喝水等於排毒,包括在生病的時候醫生也會經常建議患者多喝水,但是有一部分人認為多喝水會對腎臟造成負擔,引起「水中毒」,究竟哪個觀點是正確的呢?
正常情況下,成年人的體液量約佔體重的60%,食物攝入的水分大約是700~2000ml,機體代謝過程產生的水分大約是300ml。腎臟每小時排水量在800~1000毫升,並且可以持續不斷的工作。水分大量排出的途徑,多是以水分形成尿液再通過泌尿系統排出,少量會形成水蒸氣通過皮膚和汗液排出。人體每天飲水量最低不應少於1500毫升,最好也不要超過3000毫升,低於1500和高於3000毫升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好的影響。
正常來說,每天喝2000毫升水,腎臟能輕鬆應對並不會造成壓力。也就出現很多人口中的「每天飲用8杯水」,但是喝水也要量力而行,每天8杯水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喝水沒有定量,但是要因人而異。
西方人主張每天喝7杯水,是估算人均耗水量得來的,這種「量出為入」的計算方法很難準確。它忽略了人們飲食中所攝入的水分,比如水果、蔬菜、粥、湯等等,這些食物都含有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考慮這些,只是機械地把人類需求數據化,就太不嚴謹太不準確了!
可以試想一下,一個瘦弱的老太太和一個成年的壯漢喝同樣多的水,壯漢喝8杯水還可以接受,但是老太太喝8杯水,她的脾胃會有多難受?老年人和年輕人身體本就有差別,所以不能以同一個標準來對待。
很多人過了35歲後,尤其是女人,脾胃功能就會下降,若是不顧自身需求一味的大量喝水,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更嚴重的會引起「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機體水的攝入量超過了排水量,以至於水分在體內瀦留,打破了水電解質平衡,引起血漿滲透壓下降和循環血量增多。過多的水會稀釋人體內的鈉離子濃度,所以在醫學上又稱之為稀釋性低血鈉。
慢性水中毒的症狀往往不是很明顯,輕度只是體重增加,但是當血漿滲透壓過低時就會引起抽搐昏迷,嚴重者會造成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傷;急性水中毒發病急,則常常會出現頭痛,嘔吐,神經失常等,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世衛組織專家提出:正常喝水,不會輕易改變體液的濃度,每天超過4L水可能會引起水中毒。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在短時間內一次性喝超過4L的水才會引起水中毒。
喝水的好處雖然多,但並不是完全需要喝8杯水,人們每天攝入的蔬菜水果也含有水分,並且人們喝水量多少是根據身體排出的水量來決定,一味按照標準來要求,更容易導致身體因水分過多而引起一系列問題!
溫馨提示:對於腎臟功能不全的人,喝水多少需諮詢自己的醫生。在喝水的時候也需要注意,儘量喝白開水,淡鹽水、蜂蜜水並不適合所有人,白開水雖清淡無味,但卻是最適合大眾的!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