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都是如此。
而國內的孩子們一說到寫作文,他們一個個小眉頭皺起來,小嘴巴撅起來,提起筆一個多小時也憋不出幾個字……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在一個班級裡,愛寫作的孩子屈指可數。那到底該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寫作文?如何訓練孩子寫出好作文?那麼怎麼樣才能寫好作文呢?林老師提供建議如下:
一、能說出來就能寫出來,讓孩子寫自己想寫的
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孩子能說就能寫,只需要用「不能停、不能改、不能想「九字真言,就能打消孩子對寫作的距離感和畏懼感。說的時候就是「話」,把它寫在紙上就是「文」,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和說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和說法,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說法,角度、視野、閱歷不同,每個人寫出來的文章都不一樣,先寫出來,表達自己。
在學員的分享中,好幾個孩子的寫作選擇讓我印象深刻,例如一個孩子寫了一年的《邪惡神兵》,在大人看來,他寫的無非就是在宇宙裡打打殺殺;一個孩子一年都在評述三國裡的人物;一個孩子每周都寫一些在大人看來無意義的碎片……
二、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寫。
所謂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約束和限制,不要給予太多的標準,不能把大人自以為是把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強加在他們頭上,最需要的是寬容。
讓孩子忠於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在靈感寫作中,設計了觀察、提問的環節,如下圖,讓孩子邊觀察邊提問,把自己的提問的問題寫下來,家長、老師可以親自試試,看看能不能在下圖內提出100個問題,寫在白紙上,最好就是和孩子一起,輪流回答想到的問題,不能重複,也可比一比誰的提問多。
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讓孩子寫一寫,在童教課堂上會要求學員打卡一百天,每次學員的孩子過來也喜歡得不得了,自然也在每天在堅持打卡了,只有多寫,不斷的積累生活經驗和寫作的技巧,文章才可信手拈來。
三、素材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讓孩子多體驗生活。寫作成功秘訣在於寫熟悉的事,寫具體的事,寫感動自己的事,寫自己喜歡的事,寫自己體驗嘗試實踐過的事。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多讀名家之言,多欣賞名篇做積累是根本。作文素材積累途徑概括為以下三點:A觀察,B閱讀,C體驗。做好這三步,孩子的寫作將不再是難題。
可引導和促使孩子通過觀察生活細節,發散自己的思維,不斷鍛鍊想像力提出問題四方面去留意生活,再通過閱讀、思考、做筆記等途徑,積累生活中的素材,在每次的寫作中儘可能的拿出來點綴文章,文章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好。
如果還真的詞彙量不夠,下面這些建議說不定能幫助孩子養成對詞語的關注,豐富孩子的詞彙。
有意識地讓孩子與很多人談話。就算具有再多的語彙,如果不去使用,就無法變成自己的。不斷對人重複使用,並記取新學習的語彙,進而把它變成屬於自己的語彙。
任何事情都用話語來指示。當我們可以用手指指示孩子做什麼事情時,儘量用準確的語言表示。例如:請你把房間地板上綠色的掃帚拿過來。而不是用手指指掃帚,說:「拿過來。」
邊散步邊聊天。例如「藍色屋頂上那一家的牆上開的是什麼花?」「你昨天做了一個什麼夢,這麼開心?」聊天過程中,父母可以再隨意中修正孩子話語中錯誤的詞彙。
玩詞語遊戲。例如詞語接龍、句子接龍、親子造句什麼的都可以。
給孩子大聲讀書。讀的時候,最好兩人共同看著書,關鍵的句子,速度可以放慢,用語氣的變化來強調,引起孩子的注意。
四、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做萬件事。概括起來說,要寫好作文要做好以下四點:
1、玩中豐富自己的人生實踐證明,會玩的人往往容易取得成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和玩有關係哦。愛玩瓶瓶罐罐的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終身玩炸藥的諾貝爾成了大化學家。而那些文學家、大詩人呢,似乎個個都是旅行家,遊山玩水,寫出了精美的散文、遊記。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一秘訣——會玩。玩的豐富多彩一些,自然比閉門不出好得多了。
2、讀中豐富自己的情感。立品同白玉,讀書上青雲。愛讀書的孩子,沒有壞孩子。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二秘訣——多讀。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深度與廣度相結合,變他人所知為自己所知,充實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情感。
3、思中激發創造的靈感。魯迅先生說過:「一味只讀,就變成了書櫥。」這就是孔子警示我們的「學而不思則罔」。只有在經歷了、閱讀了之後深入地思考,才會不斷激發創作的靈感,使自己文思泉湧。所以,寫好作文的第三秘訣——會思。
4、寫好表達自己的情感。「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清朝唐彪寫過《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文中強調了多做文章的妙處:「多讀乃藉人之功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功夫,其益相去遠矣。」由此可見,多寫,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才能鍛鍊出良好的表達能力。
五、多練多改。
巴金說:「只有寫,才能寫出好文章。」魯迅說:「好文章是修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文最後一個步驟,並且非常重要。文學巨匠託爾斯泰一部《復活》就改了六次之多。孩子寫作也是這樣的,只有孩子敢寫、愛寫,每天積累不同的心情、觀察到不一樣的生活、每一件事有不一樣的看法,有不同的感受,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讀者,在不斷地寫與改中,通過不斷地寫作經驗和感受,慢慢去完善每一篇文章,開始享受寫作,就是開始對自己有要求,這就是寫作的秘訣。
六、像作家一樣閱讀和寫作
所謂像作家一樣去閱讀,就是我們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不但要弄清它「寫什麼」,更要了解是「怎樣寫」的,也可以思考「為什麼寫」。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心裡可以不斷問這些問題:
1. 他為什麼要這樣寫?
2. 他為什麼要用這個詞?
3. 他的語言為什麼這麼吸引人?
4. 他為什麼把事情講得那麼清楚?
5. 若也提供給我相應的材料,假如讓我寫篇文章,我將如何從所讀文章中有所借鑑、有所創新?如何行文?
6. 我能針對自己寫作方面的薄弱環節,從中能有所領悟和吸收嗎?——比如作者內心感受、選材風格、表現手法、語言特色。
模仿中創新。臨摹人家的「思維方式」,學的是精髓,偷的是高級功法。在模仿中要有創新,還應教會孩子像大師一樣思考。像大師一樣,並不困難,只要對生活的態度不粉飾、不矯情,坦誠地去表現、體味、感悟、剖析生活,特別是自己最熟悉和最有興趣表現的生活,就可以了。
讓孩子學會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整理整理寫下來。看、想、寫,往復運動,盤旋上升,久而久之,就既有生活又有思想了,思考可以帶動對生活的構思和表達。
七、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可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讀者
孩子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不是因為他寫得不好,而是因為家長、老師缺少一顆寬容的心,缺少一顆發現優秀的心,缺少一顆善於激勵和欣賞的心!他們往往「只顧到學生的作文,而忽視了作文的學生。」
我總覺得這些方法受益面還是太小,刺激力度還是不夠,隨意性太強,最後我自認為找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設置班刊(周刊)。在一定意義上教育者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孩子如何寫作文上,而應該研究如何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即研究如何「發表」這些作文。「發表」是廣義的,哪怕只是當眾念一念,「製作精品作文集」、「內部出版」等都是發表。
「發表」——給孩子展示和被認可的機會是最強勁的推動力。只要公開發表過一次作文,從此就會改變孩子對作文的態度。作文的持續熱情和靈感,很大部分是靠「發表」運轉起來的。
寫好,作文的最大秘訣——多寫。玩的、讀的、想的,如實地記下來,加以真情的抒發,就是好作文吧。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培養,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