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糖友張叔在回訪檢查時,被查出尿蛋白與肌酐比值110毫克/克,超出了正常範圍,說明張叔的腎臟受到了損害。
當糖尿病友們出現腎臟損傷後,醫師或營養師就會建議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且優質蛋白為主,以減少腎臟的代謝負擔。那麼,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正確攝取蛋白質?其限制的量又是多少呢?
什麼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細胞組分中含量最豐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的營養在於它的20餘種胺基酸。
如果蛋白質的攝入不足,整個生命活動如生長發育、體力、精力和抵抗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同樣有害,會加重腎臟等代謝器官的負擔;同時,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導致脂肪和膽固醇的過量。
糖腎患者為什麼要限制蛋白質攝入?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過多的蛋白質,多餘的需要隨尿液排出體外,攝入過多就會增加腎臟負擔。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病變,是因為高糖所致腎小球硬化、濾過率增加,病變持續進展出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衰;而限制蛋白質攝入後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有效避免高蛋白對腎臟造成的負擔,延緩腎功能惡化,有利於逆轉糖尿病病友的早期腎臟病變。
糖腎攝入多少蛋白質最合適?
糖尿病腎病早期是可以逆轉的,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及應用改善病情的藥物外,低蛋白飲食也非常重要。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對於腎功能異常或有蛋白尿的人群,需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入,每公斤體重需要0.8克蛋白質,且以優質蛋白質為主,既減輕腎臟負擔,又能保證身體更好地吸收利用。
建議蛋白攝入的量如下:
正常蛋白尿:1.0—1.2克/(千克/天)早期糖尿病腎病:0.8—1.0克/(千克/天)臨床糖尿病腎病:0.6-0.8克/(千克/天)糖腎合併尿毒症:0.6克/(千克/天)
糖友腎臟受損,如何補充蛋白質?
張叔屬於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要積極控制血糖達標並應用改善腎臟病變的藥物。另外,在飲食上,營養師建議其每日蛋白攝取量為0.8-1.0克/(千克/天),且選擇的蛋白質種類以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魚蝦等)為宜,儘量避免植物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