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損傷要補充尿蛋白,怎麼補?

2020-12-20 中華糖友學會

最近,糖友張叔在回訪檢查時,被查出尿蛋白與肌酐比值110毫克/克,超出了正常範圍,說明張叔的腎臟受到了損害。

當糖尿病友們出現腎臟損傷後,醫師或營養師就會建議其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且優質蛋白為主,以減少腎臟的代謝負擔。那麼,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如何正確攝取蛋白質?其限制的量又是多少呢?

什麼是蛋白質?

蛋白質是細胞組分中含量最豐富、功能最多的高分子物質。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蛋白質的營養在於它的20餘種胺基酸。

如果蛋白質的攝入不足,整個生命活動如生長發育、體力、精力和抵抗力都會受到嚴重影響,而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同樣有害,會加重腎臟等代謝器官的負擔;同時,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會導致脂肪和膽固醇的過量。

糖腎患者為什麼要限制蛋白質攝入?

正常情況下,人體不能儲存過多的蛋白質,多餘的需要隨尿液排出體外,攝入過多就會增加腎臟負擔。糖尿病腎病的早期病變,是因為高糖所致腎小球硬化、濾過率增加,病變持續進展出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衰;而限制蛋白質攝入後可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有效避免高蛋白對腎臟造成的負擔,延緩腎功能惡化,有利於逆轉糖尿病病友的早期腎臟病變。

糖腎攝入多少蛋白質最合適?

糖尿病腎病早期是可以逆轉的,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及應用改善病情的藥物外,低蛋白飲食也非常重要。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對於腎功能異常或有蛋白尿的人群,需要減少蛋白質的攝入,每公斤體重需要0.8克蛋白質,且以優質蛋白質為主,既減輕腎臟負擔,又能保證身體更好地吸收利用。

建議蛋白攝入的量如下:

正常蛋白尿:1.0—1.2克/(千克/天)早期糖尿病腎病:0.8—1.0克/(千克/天)臨床糖尿病腎病:0.6-0.8克/(千克/天)糖腎合併尿毒症:0.6克/(千克/天)

糖友腎臟受損,如何補充蛋白質?

張叔屬於早期的糖尿病腎病患者,要積極控制血糖達標並應用改善腎臟病變的藥物。另外,在飲食上,營養師建議其每日蛋白攝取量為0.8-1.0克/(千克/天),且選擇的蛋白質種類以優質蛋白(如牛奶、雞蛋、魚蝦等)為宜,儘量避免植物蛋白質。

相關焦點

  • 尿蛋白是如何形成的?怎麼治療?
    尿蛋白是如何形成的?怎麼治療?很快尿檢結果出來了:尿蛋白+,沒有紅細胞和白細胞。她媽媽問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我告訴她倆說有可能是腎小球腎炎,讓她再查一個尿蛋白肌酐比值。最後結果,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腎臟就像一個"篩子",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經腎臟過一遍"篩子",精華的物質保留,代謝廢物如同雜質被篩除。如果用篩子篩糧食時地下出現許多糧食,那就意味著篩子破了。蛋白尿就是 "地下的糧食"。
  • 尿蛋白是怎麼形成的?
    今天上午,一個22歲女孩來就診,自述尿液發黃,尿中有少許泡沫,要查尿常規,不做其他檢查。很快尿檢結果出來了:尿蛋白+,沒有紅細胞和白細胞。她媽媽問這個結果意味著什麼。我告訴她倆說有可能是腎小球腎炎,讓她再查一個尿蛋白肌酐比值。最後結果,尿蛋白肌酐比值升高。
  • 高血壓、糖尿病,為什麼需要定期化驗尿?原來尿蛋白提示腎損傷!
    長期高血壓或者糖尿病不嚴格控制,就會導致腎病,而尿蛋白是反應腎功能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我們在醫院總能遇到這樣的患者,可以是單純的高血壓或單純的糖尿病,或者常常就是高血壓合併糖尿病,開始沒有早發現早控制,最終導致腎病。
  • 檢測早期腎損傷,這個檢驗指標為什麼備受推崇?
    若尿常規試紙條檢測時尿蛋白呈現(+)以上的明顯陽性,建議做尿24小時尿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檢測:採用隨機尿,取樣方便。尿常規試紙條檢測尿蛋白陰性或者弱陽性,患者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懷疑有早期腎損傷,建議做尿微量白蛋白檢測。六、為什麼不用24小時尿蛋白定量代替UACR?
  • 怎樣才能降尿蛋白?這幾類藥物你需要知道!
    作者:李青單位:天津市泰達醫院腎病科主任腎臟是人體的排洩器官,許多代謝廢物經過腎臟排出體外
  • 幹細胞移植改善蛋白尿指標,對腎損傷具有臨床價值
    它是蛋白尿指標是腎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腎損傷診斷和防治監測的重要手段。【注】PER:24h尿蛋白排泌率;AER:尿白蛋白排泌率引起腎損傷的因素有多種,病理類型多樣,診治較為複雜,腎損傷可引起腎小球功能障礙(如腎小球基底膜產生損傷),從而導致蛋白尿。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是不是一回事?糖尿病人應該測哪個呢?
    一、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腎臟是人體的「過濾器」,全身的血液每天都要流經腎臟濾過,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血液中的蛋白質有很多,其中白蛋白的分子量較小,直徑為7.2 nm,所以,一旦出現腎損傷,首先漏出的就是白蛋白。檢測尿中蛋白的方法,傳統的有尿常規和尿蛋白定量。尿常規也叫定性檢查,檢查結果用1+、2+、3+、4+來描述,尿蛋白定量是留取24小時的尿液,測定尿中總的蛋白含量。
  • 10年糖尿病,突然查出尿蛋白2+,白蛋白尿31.1,怎麼辦?
    據統計,大約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腎病。患病超過十年的糖尿病患者,腎病發生率更高。發生腎損傷後血糖控制越差,則尿毒症風險越高。腎臟是生成尿液的器官,尿液一旦出現問題,首先要考慮腎臟問題。
  • 尿蛋白多高,需要用藥?這幾類降尿蛋白藥物必須知道!
    如果各種原因引起了腎損傷,腎臟的濾過孔增大,一些原本不能濾出的大分子物質比如蛋白質就漏到尿中,就是尿蛋白。一般來說,尿蛋白量越大,腎損傷就越嚴重。 一 尿蛋白升高多少時需要用藥?
  • 降尿蛋白,有3樣不能忽略,記住3點,尿蛋白治療更有效
    尿蛋白有升高就會有降低,如果用了各種方法治療好久之後仍然無法降低,那很可能是沒有找對路子,比如一味聽取別人的治病用藥方案,不看病情隨意用藥,偏信偏方等等,不但達不到降蛋白的效果,反而很可能會加速病情惡化,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 降尿蛋白不能晚,日常生活中3件事要堅持做好
    排尿量過多過少、尿中泡沫久久不散、水腫……這些都可能是腎病來臨的症狀,而尿蛋白含量超標,常常意味著腎功能已經受損,長時間尿蛋白超標還會繼續損傷腎功能,使得身體難以正常運轉,如果進展為尿毒症,還會長期透析,給後半生留下很多遺憾。因此,如果患者發現尿蛋白定量異常,治療宜早不宜晚!
  • 尿蛋白持續2+及以上,不想尿毒症,治療看「三步」
    尿蛋白是腎內科醫生和腎病患者非常看重的指標之一,尿蛋白長時間升高與慢性腎臟病進展到尿毒症密切相關。 每次化驗出尿常規發現蛋白有加號時,腎友總會問:「醫生,我的尿蛋白2+,是不是很嚴重?該怎麼治療?能不用激素嗎?」
  •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帶您搞懂理清!
    經常會有腎友有這樣的疑問:同樣是去腎內科就診,為什麼有的患者是被醫生要求去檢查尿蛋白,而有的卻是要檢查尿微量白蛋白,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檢查呢?因此,檢查尿蛋白就是檢查整個班級——這一系列蛋白成分的總體情況。而檢查尿微量白蛋白就是檢查班級中的某類學生——尿蛋白中單獨的白蛋白這一項的情況。那既然尿蛋白中包含微量白蛋白的成分,檢查尿蛋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單獨檢查尿微量白蛋白?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 健康細節,跑馬拉松挺時尚但要警惕腎損傷
    一窩蜂式地跑起了馬拉松,需要大量的後勤支援,要封路,要備足急救。就是這樣忙乎,基本上場場賽事都要出點狀況,跑死一兩個,那也是常事。在溫暖氣溫條件下從事劇烈活動會傷腎,這早已被相關研究所證實。跑馬拉松會不會也把腎跑壞呢?會的,咱們來看實證研究吧。
  • 糖尿病腎病的6個信號 病情監測要怎麼做
    濟南糖尿病醫院內分泌科張靜主任表示:要做到防治糖尿病腎病,就要當心以下6個危險信號。   糖尿病腎病早期六個信號   1、尿中泡沫增多———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腎損傷的標誌   對於早期糖腎,推薦檢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這是目前公認發現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篩查方法。患者需空腹採集清晨首次尿標本。
  • 糖尿病引發腎病的徵兆 糖友要清楚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併發症的一種。長期的高血糖侵蝕,多年的降糖藥毒害,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腎臟不堪重負。糖尿病腎病已成為了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初期腎臟增大,腎小球濾過功能亢進和微量蛋白尿可持續多年,也不容易被注意,因此大多數糖尿病腎病患者是在出現明顯蛋白尿或顯著水腫時方被覺察。 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多留心,儘早發現糖尿病,那麼,糖尿病患者就能多一絲生存的希望。具體來說,糖尿病腎病具有以下三個徵兆。 一、視物模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
  • 尿蛋白高是怎麼回事?尿蛋白3+嚴重嗎?
    引起尿蛋白高的原因並不一定是疾病。那麼尿蛋白高是怎麼回事呢?有的時候是由生活中引起的,比如劇烈運動,高溫高寒等等。病理性蛋白尿是指人體某個系統或臟器發生病變所致的尿液持續出現蛋白。一般24小時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常見於腎小球性蛋白尿,和腎小管性蛋白尿。
  • 尿蛋白突然從「+」變成「±」,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或者其它急性情況入院,檢查尿蛋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複查尿蛋白,突然變成「±」。 提問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很嚴重?
  • 預防糖尿病腎病,糖尿病患者必須要知道這3個檢查指標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早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是早期診斷糖尿病腎病的敏感指標,檢測發現微量白蛋白尿有利於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從而早期對疾病進行幹預,開展正規合理治療,最終達到逆轉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和發展的目的。 因此,預防糖尿病腎病,一定要做好早期篩查。
  • 糖尿病8年,腎壞了尿有3個加號,逆轉嗎?糖尿病腎病怎麼防?
    去年,劉大爺感覺消瘦得厲害,加上下肢總是感覺酸痛,「我尋思自己這是缺營養了,就買了海參,大蝦補身體,不見效果不說,血糖還越吃越高了,餐後血糖最高都超過20了!」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住院一周多後,血糖正常了,尿蛋白消失了。 劉大爺說,這次出院後,一定會多注意加強飲食和運動治療,還要定期監測血糖,不再隨意任性了。糖尿病腎病怎麼防?那麼,糖尿病患者究竟應做哪些檢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