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誕生」的?15歲少女創作文學作品約20萬字

2021-01-20 騰訊網

肖雯文,四川省成都市雙流棠湖中學高2020級學生。

除了「學生」的頭銜,這個 15歲的少女還是四川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文學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系四川省青少年作協「青少年人才培養計劃」推出的第一個青少年作家。

截至目前,肖雯文已創作各類文學作品約20萬字,如此履歷不免讓人想到同樣少年成名的蔣方舟、韓寒與郭敬明。

那麼,少女作家背後,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五年級出書 15歲創作約20萬字

1月15日上午,小編來到雙流棠湖中學,冬日的暖陽灑滿整個校園。學校裡,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噴泉、綠樹……錯落有致,互為映襯,雖為冬季,卻五彩繽紛,春意怏然,生機勃勃。

在臨近課間的時候,雯文同學接受了一個簡短的採訪,面對鏡頭已經表現的十分的淡定從容。想必這和她讀了許多書籍,去過很多地方有很大的關係。

肖雯文表示,她的媽媽從小就開始培養自己在文學方面的興趣愛好,有好幾次還因為沉迷在文字的世界裡鬧了笑話。

小學三年級開始,她便已經初涉寫作。那一年,她報名參加全國奧林匹克作文大賽,沒想到獲了獎。自此以後,她對寫作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與自信。

小學五年級時,肖雯文的第一部作品《靜待花開》正式出版,是一部思想性和文學性結合較好的小學生文集。

初三時,肖雯文的作品集《薇薇的小升初》出版,她這樣寫到:我一直在想,童年是什麼?一朵瞬間開放又凋零的金色小花?一隻海豚躍出海面時的光滑脊背?造物主真是殘酷,偏偏把人生中最純美的一段時光交付給了懵懂不知珍惜的我們。

據了解,肖雯文先後成為四川青少年文學藝術院、四川省南邊文化藝術館的籤約作家,作品在多種報刊雜誌進行刊發,至今創作各類文學作品約20萬字,後收錄於《弱德之美》《出發》《薇薇的小升初》《插花》等文學作品集。其中,小說散文集《靜待花開》由四川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榮獲「為學夢·少年作家獎」。

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誕生」的?

談及自己的創作之路,肖雯文說:「每一個作家都是一位忠實的讀者,我在寫作上所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績很大部分是得益於閱讀,雖然我遠遠談不上是一個作家,卻對這句話深有體會。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最好的寫作老師,會閱讀的人一定會寫作。」

肖雯文從小就喜歡閱讀,包括了各種類別的小說、散文、古典名著等,家中兩米多高的書架上堆滿了書。在閱讀時,她看見喜歡的片段,都會反覆多讀幾遍,並將自己認為精彩的句子摘抄到筆記本上。

在肖雯文看來,寫作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洩,思想得到升華,越寫越靈活。有多少作家,也曾如她這般把對年華的傾訴付諸於文字。

為了幫助自己做到學習與興趣兼顧,肖雯文考入棠湖中學。棠湖中學專門開設有小作家班,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師安排等方面為特長學生量身打造,為他們設置了單獨的個性化的課程,為他們構築多元化成長、發展平臺。在文學素養培養方面,尤其注重對學生閱讀、寫作、以及演講這類必備素質的培養。

目前,青少年作家班已培養出全國知名青少年作家萬億,四川省十佳青少年作家吳佩芹、餘蔚潁、林城宇等文學新人,胡馨、孫瀾僖、張欣、肖雯文等數十名學生已公開出版小說、詩歌等作品集。

肖雯文往期作品

01

所以我篤信的天堂,不在天上,而在塵世。古人對著蔚藍的天空久久出神時,可曾注意過海洋。它時而細浪拍岸湛藍平靜如水缸,時而巨浪翻湧墨黑如密布的烏雲。閃爍的點點浮遊生物,冷冽如星光,宛若倒映的星空。如果你站在甲板上,凝視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海面,會產生一種跳下去的衝動,不是自殺的陰暗,而是渴望像嬰兒一樣在它臂彎裡沉睡,有的只是生的寧靜和喜悅。遠古時,一條大魚就是從這裡爬上了陸地,步履維艱成了今天的人…… (本段節選自《輪迴之思》)

02

面前小雛菊和向日葵的清香,似田野上的一陣微風,帶來一剎那的寧靜。向日葵的花瓣欲開未開,色澤明豔似不小心戳破的蛋黃,流動著金色的血液,像被春風吹皺的錦緞。

每一種花,都恰似一位瑰姿豔逸、怡靜體閒的淑女,卻又有著各自的風骨。梅花願意在肅殺的風雪裡凌寒綻放,荷花便有不肯屈尊自己的權利,用水殿幽來暗香滿換得朱自清對夏夜的企盼。(本段節選自《插花》)

03

我獨自悠悠穿行在卡爾納克神廟,134根高聳密集的神柱輝煌地屹立其間,抬頭仰望,昔日的濃墨重彩已經油漆斑駁,我只能從凋零過後的殘破,去窺探古埃及神秘過去的冰山一角。如一位巍峨的巨人,曾在山巔對著漫漫黃沙和蔚藍的尼羅河水孤獨地站了7000年,渾厚的水聲是他沉穩的心跳,是起伏的胸膛,是綿長的呼吸。(本段節選自《埃及之神》)

END

編輯:湯湯

審核:故辭

相關焦點

  • 讓世界看到你的創作首屆「掌閱文學創作大賽」將啟動
    近一兩年來,新一代文學作品正快速地影響人們的生活,不僅在出版書籍與移動閱讀領域,而且在電影院、電視臺、視頻網站我們都可以看到由各種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作品。在這種大潮下,年輕人不僅能夠看各類文學作品和相關影視劇,也能夠找到平臺來發揮自己的創作想法和熱情。
  • 我是如何讓10歲孩子閱讀量破100萬字,超過98%小學生的?
    閱讀量就可以達到100萬字,這是怎麼做到的?每月一本好文學雜誌飛來,孩子喜歡期待入迷,不必刻意去模仿,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文筆也漸漸變好,對於9-14歲少年來說,作文是語文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板塊,這種優質雜誌的長期的薰陶陪伴,是提高寫作和閱讀理解最愉快,根本和自然的方法。
  • 打工仔10年創作600萬字作品 多以三峽為背景
    打工仔10年創作600萬字作品 多以三峽為背景 2014-07-09 13:29:25;一個年紀輕輕就已出版多部個人專著、創作文學作品600多萬字的文化人;一個以故鄉為人生驕傲、為創作源泉的三峽人——他就是有「打工作家」之稱的巫峽小夥張乾東。
  • 75歲抗癌硬漢編撰300餘萬字史志,創作66萬字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
    在「中國最大最美邊境城市」遼寧丹東,有位75歲、身患癌症多年仍堅持用雙腿記錄丹東歷史,編撰出版300萬字地方史志著述,讓本土歷史光芒照進現實,並且歷時8年,在病榻上創作出版66萬字上中下三卷本長篇小說《苦戀鴨綠江》的抗癌硬漢於秉義(又名於秉益)。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翻譯家鄭克魯安然告別世界
    9月20日晚10點,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那是在他已經步入80歲高齡的時候做的事情,這令我們真的佩服,真的敬重。」
  • 視頻|腦癱女孩嘴咬木棍敲出200萬字小說 努力創作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
    腦癱女孩嘴咬木棍11年敲出200萬字小說:別人能做的我也行! 12月1日,河南洛陽。27歲的腦癱女孩張露露,每天用嘴咬著木棍敲擊鍵盤打字,她一分鐘能打100多字,11年來創作了十餘部小說共200萬字,如今她是某文學網站的籤約作家。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張露露靠自學學會了圖片製作、視頻剪輯等。
  •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鄰家小丫」痴迷文學創作  12歲女孩捧出近萬字校園小說  四五歲起寫詩
  • 脫貧路上書寫人生華章——江西蘆溪縣肖學勇身殘志堅站立創作400萬字
    央廣網蘆溪7月17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賀啟耀 陳選民)在萍鄉市蘆溪縣的一個小村莊,有一個重度殘疾人,因為脊椎病變無法坐凳,而站立20年累計創作400萬字文學手稿,其中一部166章回、110餘萬字的《梅林潘家》小說在百度「玄幻魔法」發表,國內數十家網站轉載。
  • 作家張煒談兒童文學創作:沒有童心和詩心,就沒有文學
    較少有人知道,我走上文學道路,是始於兒童文學的創作,這40多年裡我從未間斷。  我是從十幾歲開始寫兒童文學的。現在我文集中收入的最早的作品是1973年的《木頭車》,再就是1974年的中篇小說《獅子崖》。到現在,我大約寫了200多萬字的兒童文學作品。  談到這麼多年我為什麼一直堅持兒童文學創作?
  • 文學創作成果 - 文學作品 - 文化藝術 - 走進烏蘭察布 - 烏蘭察布...
    烏蘭察布市文學藝術工作者在創作大量作品的同時,有許多作品在全國、全區獲獎。1984.年,在自治區文學創作首屆「索龍嘎」評獎中,查幹的《為世界增添一份歡樂》(短詩)獲二等獎,甫瀾濤、李堯、滿都麥、張永昌、薩仁其其格、博彥賀喜格的小說、散文、詩歌等作品獲三等獎;在第二、三、四屆「索龍嘎」評獎中,滿都麥、蒙根高勒、任致中等人的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獲獎。1990年,滿都麥的小說《在那寂默的山崗上》獲自治區「索龍嘎」文學創作一等獎。
  • 一腔熱血傾桑梓 《燭韻長歌》抒真情——胡敬洪長篇紀實文學創作
    一本33萬字的紀實文學《燭韻長歌》就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誕生了。其誕生背後,經歷了怎樣的曲折故事呢?  近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走近這部著作的作者胡敬洪,了解了他創作背後的酸甜苦辣。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協原主席、菏澤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存金,中國作協會員、菏澤市作協主席趙統斌及部分文學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並對這部作品從文學性、思想性、審美性等方面給予了高度評價。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燭韻長歌》是一部以教育為主體,以16位菏澤一線教師的奮鬥故事及三所學校的發展歷程為素材的紀實文學作品。
  • 武漢"城管作家"寫下10萬字小說 欲創作城管題材
    剛看到張志奇,怎麼也想不到他會對寫作感興趣,而且還小有名氣,不久前他的一部10萬字的網絡小說《蛙國的故事》被深圳一家網絡公司看中,雙方籤下了電子版權購買合同。  張志奇今年43歲,1994年到蔡甸區市容環境監察大隊(城管局前身)工作。張志奇說,他從小就對寫作感興趣,小時候的作文常常被作為範文在班上念。高中畢業後,他在湖北大學自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
  • 遵義網絡文學那些人那些事兒
    隨著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網絡文學以1998年誕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為標誌,在短短22年時間裡,成長為擁有註冊作者近2000萬、作品2600多萬部、用戶4.5億以上的新文藝形式,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提高全民人均閱讀時間做出了貢獻。
  • 15歲高一女生出版6萬字英文小說 《羅瑞尼亞奇遇記》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15歲高一女生出版6萬字英文小說 《羅瑞尼亞奇遇記》 2017-11-01 14:17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人類首部「科幻文學」誕生與一個20歲的女孩之手!
    1973年,英國科幻作家兼學者布萊恩·奧爾迪思在科幻史著作《億萬年大狂歡》中,把科幻文學誕生的標誌性事件追溯到《弗蘭肯斯坦》的出版。這一見解得到了世界諸多科幻理論研究者以及科幻迷的認可,瑪麗也因此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從小喜歡編故事瑪麗出生在英國倫敦的薩默斯鎮。
  • 從如何閱讀文學作品角度,淺析《嫌疑人X的獻身》的創作特點
    我們也像解決著名數學難題一樣,東野圭吾創作出一部廣受好評的文學作品,我們作為讀者來判斷這部文學作品的創作特點,及其現實意義。01 「記憶」——東野圭吾的作品給我們的閱讀體驗進一步升華著名文學批評家弗萊說,「一部文學作品是從別的文學作品中成長出來的。」
  • 嘉峪關「宅女」兩次辭職搞文學創作 成網絡作家
    她通過網絡世界與兒童「對話」,用孩子般的思維觀察五彩繽紛的世界,為騰訊公司量身定做了上百萬字的系列文學作品。她獨特的創作風格猶如一道閃亮的光束,點亮嘉峪關文壇,讓關城腳下的文人墨客心頭一震。除了旅遊,80後女生郭曉羽的大部分時間「宅」在家裡,過著自己想過、別人看來另類的生活。
  • 留下1700萬字文學譯著,81歲著名翻譯家鄭克魯安然離世,他希望用...
    9月20日晚22時,著名翻譯家、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去世,享年81歲。80高齡翻譯完成《雨果全集》鄭克魯在60餘年的翻譯學術生涯中,共完成1700萬字文學譯著,近2000萬字著作和編著。他生前留下的最後譯著是去年翻譯完成的《雨果全集》。
  • 當下文學如何表現時代?吳君作品研討會在深舉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 通訊員 林坤城 12日,由《中國作家》雜誌社、廣東省作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花城出版社聯合主辦,深圳市作家協會和深圳市文聯文藝創作室共同承辦的吳君作品研討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吳君文學作品舉行深入研討。
  • 日本15年前創作了《地獄少女》,而我們卻下架了《查理九世》
    事實上,並不是沒有,而是只要涉及恐怖題材的二次元作品不是因為審核被遏止就是因為家長舉報而中途夭折,所以在國內的二次元界恐怖題材的作品少之又少。反觀動漫大國日本,在它的文藝創作領域,人們的創作自由和題材開放程度則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