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國學大師、文學大家王國維在其代表作《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讀書做學問要想成為大家,必然要經歷王先生的這三重境界。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臺灣作家的作品被介紹到了國內,讓我們有機會去認識、學習這些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實在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非常好的閱讀樂事。而琦君老師的這本詞學之作《詞人之舟》可算得上是詞學研究領域的「高境界」了。
琦君原名潘希真。當代臺灣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散文、兒童故事為主。在臺灣作一個暢銷作家並不難,但從事真正的純文學創作而作品暢銷的作家卻極少,琦君就是這極少數作家中的一位。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2013年臺灣對三十年來圖書出版情況作了一次調查,統計結果,作品最暢銷的男女作家是琦君和林清玄。琦君名列臺灣十大女作家之首。三十多年來她筆耕不輟,出版散文、小說、兒童文學、詞研究等近三十本,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朝鮮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被譽為「臺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
如很多著名的作家一樣,琦君老師也是在1949年全國解放時期到臺灣去的。她的好友林文月、齊邦媛等也是在那個時候去的臺灣。在此之前,琦君非常愛好學習,並且善於從古典文學、新文學及外國文學佳作中吸其精華,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高中畢業時,她以優秀的成績直接升入之江大學,成為我國「一代詞宗」夏承燾的得意女弟子,琦君因此詩詞造詣極高,其中又以同更獲讚賞。在夏承燾恩師的教誨下,琦君獲益良多,詞學造詣得到了極大地提升,成為了學學領域的著名專家。
本書《詞人之舟》既是作者研究詞學、研習詞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作者對恩師夏承燾詞學精髓的傳承與發揚。通讀全文,琦君那散文一般的語言清麗脫俗,將詞學的奧妙娓娓道來。本書選取的詞作都是都後人奉為經典之作的著名篇章,許多都是中學時代的必學篇目,如南唐後主李煜的《相見歡》、柳永的《雨霖鈴》、李清照的《醉花陰》等等,讀這些經典詞句,聯繫著作者的精妙註解,對這些名篇又有了新的感悟。
《詞人之舟》講的是詞學,解釋的是人生感悟、人之常情,更是作者對詞學研究心得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