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大錢不可說
來源|公眾號「我的媽Yeah」
晚上睡覺前,張喵喵照常選好了兩本故事書。
我:張喵喵,先刷牙洗臉,上床講故事。
喵:不要,我要先講故事。
我:先刷牙。
喵:先講故事。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OK, 不OK,很簡單的事情。
但是在孩子的世界裡,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她會怎樣。
她看在我這裡不能得逞,於是乾脆哭了起來,我這種老母親看她哭,怎麼能無動於衷?
於是我趕緊~也跟著學她,仰起頭假哭。
她看我學她,惱羞成怒,用她蓮藕般的兩隻小胳膊,無影手的向我雨點般落下。無奈海拔不夠,只能打到我的肚子。所以我並沒有意識到什麼。
打完我她繼續哭。我也繼續學。她又拿無影手,用認為她的大力道,向我錘了起來。無奈,這次我坐在椅子上,她的小手錘過來的時候,我下意識的向後躲了躲。否則可能就砸到我臉上。
這下,我才意識到今天這個問題不解決,以後就難辦。
想到了六月份在峪口,一個小姑娘因為玩水不想走,對著不斷叫自己去吃飯的媽媽說:你敢走,我就打死你。小女孩四五歲的樣子,卯足全身力氣說出惡狠狠的話,不由讓人一驚。
但是媽媽聽到這句話並沒有什麼反應的樣子,更讓人擔憂。
最終,演變為女孩拿起水槍扔向媽媽……
在成為媽媽後,總是觀察親子關係,也會思考其中問題。當時,我內心的想法就是:不希望喵喵在未來這樣對我,也不希望她在別人眼裡是一個任性沒教養的姑娘。
第1回合:哭鬧投奔 求助奶奶
於是我不管張喵喵正盡情大嚎,哭聲震天,抓住她的「小蓮藕」平靜的說:為什麼要打媽媽?你要給媽媽道歉。
面對我直截了當,硬核索要道歉,她當然不會就地認慫啊。斷然拒絕。
然後哭著跑去廚房投奔奶奶。
喵:奶奶~奶奶~我要奶奶。
第2回合:初嘗奶奶的閉門羹
結果呢,奶奶聽到後,從廚房探出頭來:你不給媽媽道歉,奶奶也不和你玩了。
備註:「乘風破浪的奶奶」是我們全家帶孩子的C位。講得了道理,帶得了孩子。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以後我們會講到奶奶的角色,在三代人中起到的絕世關鍵作用,簡直是一家維穩臺柱子。)
什麼?
喵喵似乎被五雷轟頂。盟友叛變?
一下子,在我和奶奶之間猶豫著,不知道該投向誰的懷抱。
喵喵:我道歉~~哇哇哇
第3回合:再嘗奶奶的閉門羹
你以為就這麼結束了?不。
我繼續窮追不捨,平靜地說:沒有誠意,太簡單了,要說明為什麼道歉。說『媽媽對不起,我不該發脾氣打你。』
喵喵看著我這麼難纏,不肯罷休,還是決定去找奶奶。
喵:我要奶奶~我要奶奶~
我:打媽媽是不對的,打爺爺奶奶、打別的小朋友,都不可以。奶奶也不會縱容你的。
奶奶從廚房出來,果然很配合的讓她道歉。
喵伸手要奶奶抱抱。
奶奶「殘忍」拒絕。
第4回合:雙人搭配,幹活不累
幾個回合下來,奶奶架不住她嘶聲力竭,把她抱著坐下說:你今天必須要給媽媽道歉。不可以打媽媽。壞脾氣收起來。
她一開始覺得在奶奶懷裡,關鍵人物鎖定,情勢盡在掌控,穩得很。但是,人生世事難料,沒想到奶奶終究是我這一頭的。
我和奶奶一唱一和。
只見她緊抿著小嘴,不肯出聲。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她內心已經開始動搖,但是和我一樣的犟牛本性,讓她此時開口,情何以堪。低著頭,擺弄著自己的手。
第5回合:順勢助推 引導為王
我:道歉很簡單的。你跟著媽媽說:對不起。
喵:對不起。我不該發脾氣打你。
我:哇哦哦!你看,道歉是不是很簡單?
我誇張的鼓起掌。
喵:是。
她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線。
仿佛又解鎖了一個新技能一樣,從沮喪瞬間變成雀躍。
第6回合:彼此讓步 核心鞏固
我繼續確認共識,加深洗腦:先刷牙洗臉,再講故事,媽媽說的沒有錯吧?
喵達成同步:沒有錯。
深入引導:那以後再面對這種情況,壞脾氣是不是要收起來?有話好好說?
喵:對,有話好好說。
推進流程:那我們去刷牙洗臉好不好?
喵追加安撫政策:好,但是我可以拿著故事書嗎?
我也讓步:當然可以啊。
事件圓滿結束。
故事看似很簡單《孩子打人,老母親緊追不捨索要道歉》
但是仔細思來,結合了家人配合、自己耐心、逐步引導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孩子打人,實際上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去解決情緒,這很自然,重點是父母要小事大思考,然後再化了。但是對於目前很多很多的家庭來說,在這個小事情下,更多的是面臨的是以下花式情況:
1、家長無意識:孩子發脾氣打,家長不疼,覺得好玩兒而已。於是忽略孩子脾氣的發洩方式,導致他認為這麼做是沒有問題的,從而後期愈演愈烈,發展為習慣性武鬥。
2、老人盲目維護,戰線不統一:比如當媽媽發現問題,教育孩子。孩子投奔爺爺奶奶老一輩,老一輩一把護著孩子,對你說:「你跟孩子計較什麼?」再對孩子說:「不怕,奶奶保護你,媽媽她不敢。」讓孩子意識不到問題,並且犯錯後,覺得可以找靠山。
3、不追根問題解決:孩子只是認為打人就是要我道歉,我畏於淫威,只好道歉作罷。但是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道歉。道歉只停留在「對不起」三個字上。
4、不告知解決方案:道歉不僅僅是結束,更應該是開始。孩子意識到錯誤後,要告訴她以後遇到這種問題,該怎麼做。
5、家長情緒管理差:脾氣上來,脾氣爆發,只會大聲呵斥孩子不該哭鬧、打人。用壞脾氣去壓制孩子的壞脾氣,最終只能是兩個人都變成更壞的脾氣。甚至上手。
6、不深入思考:只看到孩子打人的行為,不清楚孩子為什麼打人。比如她是因為我學她哭而「惱羞成怒」,外加情緒爆發,那作為媽媽麼我也欠她一個道歉。
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個從內而外,從主觀到客觀,從自己到隊友,強發現、細觀察、有耐心、高團結、善引導、夠靈活(雞賊)的艱巨任務。
請記住,我們的教育口號是:
拒絕咆哮,只許微笑。
喂,帶娃快樂。
你可以取笑我,
但是別取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