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云:「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意思是說,膽就像是一個青天大老爺,剛正不阿,不偏不倚,是主管決斷的。如果膽出現了問題,就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很大影響。
民間有句俗話「早上吃得像個皇帝,中午吃得像個大臣,晚上吃得像個乞丐」。但是現在很多人作息不規律,經常是上午睡到很晚起床,根本不吃早餐。
殊不知,不吃早餐的危害極大,除了不吃早餐,讓人精神不振外,久而久之還容易引發膽結石等疾病。出現膽結石時,會表現為胸腹部兩側的疼痛、黃疸、口苦、口吐酸水等症狀。
此時,除了必要的治療外,一定要經常艾灸日月穴,此穴歸於足少陽膽經,是膽之經氣結聚之處,同時又是膽經的募穴,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清熱利溼、利膽退黃之功,主治脅肋疼痛、胃痛、嘔吐、脹滿、黃疸等。
穴位釋義
日月穴是足少陽膽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脈經》,別名神光。日月。日,太陽也,陽也。月,月亮也,陰也。日月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位於天之人部。本穴物質為輒筋穴傳來的弱小寒溼水氣,所處為半表半裡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氣的陰陽寒熱分界之處,故名日月。
取穴位置
日月穴位於乳頭直下,前正中線旁開4寸,第7肋間隙中。現代常用於治療膽囊炎、肝炎、肋間神經痛等病症。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足太陰、少陽之會。
《針灸甲乙經》:太息善悲,少腹有熱,欲走,日月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醫宗金鑑》:嘔吐吞酸。
穴位功能
日月穴是膽經的募穴,所謂募,是募集,匯集的意思,是指膽經的氣血在日月穴匯集。因此對於治療膽囊疾患,比如膽囊炎,有著很好的效果。只要是膽經淤阻的問題,像膽囊炎、膽結石等,日月穴都會有很明顯的痛點。
穴位功能一:防治膽囊炎
日月穴一個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治膽囊炎。膽囊炎多數為慢性,急性膽囊炎多是慢性膽囊炎的急性發作。慢性膽囊炎的患者常飯後感覺上腹悶脹或者隱痛,右上腹肋緣下輕度壓痛,或壓之有不適感。對於慢性膽囊炎,目前只能用消炎利膽藥控制症狀。但即使用消炎利膽藥,症狀改善也未必理想,急性發作也不可避免。
日月穴就是膽囊的守護神,當發現膽囊有問題的時候,刺激刺激日月穴,就相當於給「知府大人」提了一個醒,讓它及時地去「平定叛亂」,而不是等到事情不可挽回了,再毫無頭緒地去解決問題。
穴位功能二:治療膽結石
膽石症是指發生在膽囊或膽管的結石,為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屬於中醫學「脅痛」、「黃疸」、「膽心痛」、「膽脹」等範疇。有的膽結石患者終生無症狀,僅在體檢時偶然發現。有的膽結石患者在進食,尤其是油膩食物後,上腹部不適或疼痛,伴噯氣、呃逆、噁心、嘔吐等症。膽絞痛的部位在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陣發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散。日月穴為膽之募穴,膽俞穴為其背俞穴,二穴相配為俞募配穴法,能疏理肝膽氣機以助排石,有效治療膽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