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母實驗,這個用猴子做的殘忍實驗,揭示了人類養育孩子的關鍵

2021-01-11 肯定式教養

如果讓我篩選「十大殘忍心理實驗」的話,今天要說的這個利用恆河猴做的實驗肯定是要上榜的。這個心理實驗,即使在當年也飽受爭議,就更不用說在動物保護主義盛行的現在了。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儘管這個心理實驗有些殘忍,但是它揭示的心理真相讓後世的父母受用無窮。

那為什麼這個實驗稱之為殘忍,又為什麼這個實驗對於後世的教育有極大的啟迪作用呢?別急,待我一一給你講述。

恆河猴實驗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哈洛用恆河猴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包括「代母」實驗,「面具」實驗,「鐵娘子」實驗和「絕望之井」實驗,而每一個實驗其實都飽受爭議。而今天我們要重點講述的是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代母實驗」。

說起哈利哈洛(Harry Harlow)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提起他的一個學生,可能很多人就知道了,那就是創造了「需求層次理論」的馬斯洛。

哈洛, 1905—1981,美國比較心理學家,曾榮獲國家科學獎,1951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0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哈洛之所以設計「代母實驗」,是因為當時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嬰兒對母親的依戀,是對營養物質的一種回報」,簡單的說就是「有奶便是娘」。

但是哈洛在研究猴子時發現,用這樣的養育觀念養出來的猴子普遍存在一些問題,於是他對這樣對教養理念產生了疑惑。為此,他設計實施了本實驗。

代母實驗

哈洛在用猴子做實驗時,他需要培育猴子。為了避免猴子之間疾病的傳播,哈洛把母猴和幼猴分開,只是用奶瓶餵養幼猴。根據當時盛行的育兒理念,這樣環境下長大的猴子會更健康。

但是實際結果卻與預想的大不一樣。

他發現幼猴對於原本鋪在籠子底部的絨布產生極大的依戀。它們會微縮在一角,緊緊抱著絨布。而當實驗人員要拿走絨布時,卻受到幼猴的極大反抗。它們會吱吱亂叫,發脾氣,甚至咬實驗人員。相反,如果實驗人員只是拿走奶瓶,幼猴的反應卻沒有這麼大。而且更嚴重的是,被剝奪母親的幼猴普遍膽小,智力發育遲緩。

這樣的結果違背了當時的養育理念,因為幼猴沒有對奶嘴產生依戀,而是對不產奶的毛巾產生了依戀。帶著這個疑惑,哈洛便設計了殘忍的「恆河猴代母實驗」。

實驗過程:

哈洛設計了一個隔離箱,隔離箱內放置了兩個假的猴媽媽:一個是用冰冷的鐵絲製作的、帶有奶嘴、可以24時供奶的「鐵絲媽媽」,而另一個則是包裹著絨布,但是沒有奶嘴的「絨布媽媽」。然後哈洛把一隻剛出生沒多久的幼猴放入隔離箱中,觀察它會選擇哪個猴媽媽。

根據當時的依戀理論,幼猴顯然是應該選擇可以24時不斷供奶的「鐵絲媽媽」,因為有奶便是鳥,它可以給幼猴提供食物。但是實驗結果卻與預測大相逕庭。

相關焦點

  • 殘忍的「代母實驗」,揭露了最真實的母子關係
    而這個實驗對於當時社會乃至後來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改變了整個人類的育兒觀。這個人就是哈利哈洛,而他做的這系列實驗就是美國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包括了心理學上著名的母愛剝奪實驗、絕望之井實驗等。殘忍的「代母實驗」,揭露了最真實的母子關係。
  • 那些不能不知道的實驗(二)——代母實驗
    上周我們了解了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而他做這個實驗,則是為了驗證自己的一個觀點:「孩子對愛的需求。源自於他對食物的需求,滿足了他對食物的需求,就滿足了他對愛的需求。」華生認為,母親只需要給寶寶提供足夠食物就可以了,不能和孩子太過親密。一時間,這一理論風靡全美國,還衍生出哭聲免疫法、嬰兒獨立睡眠法等對於兒童教育成長的方法。但這樣將孩子當成人對待真的可以嗎?
  •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無比殘忍卻又拯救了千萬家庭
    這對動物來說是無比殘酷的,但因此挽救了成千上萬的家庭,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行為心理學創始人約翰- 華生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那就是孩子對於愛的需求,源於他們對於事務的需求,所以母愛只要提供足夠的食物就可以了。
  • 哈洛的恆河猴實驗——
    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 為什麼孩子習慣性哭?實驗研究了解一下,心理狀態和需求是誘因
    面對陌生的世界,無行為能力的孩子會是什麼感受呢?心理學家認為新生嬰兒是帶著恐懼來到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大時間用在睡覺上,餓了吃飽了睡,感覺尿不溼讓自己不舒服了哭鬧一會兒,等媽媽處理完了繼續睡。這階段寶寶的生活狀態大概還和在媽媽肚子裡一樣,雖然已經從媽媽身上分離,但孩子尚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和母體分離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 探究嬰兒與母親的依戀關係,人類用猴子,展開一場極具爭議的實驗
    從小到大,孩子與家人的關係都是非常依戀的,尤其是母子之間更為突出,那有一位科學家就說了,我想做個實驗,讓所有人都看看為什麼母子之間會有如此強烈的依戀關係,正好人們也挺好奇,那就做吧,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殘酷的恆河猴實驗」。
  • 比虐待實驗動物更殘忍的是,等它們白白犧牲後再篡改實驗數據
    這些虐待小動物的殘忍畫面來自德國一家實驗公司LPT藥理毒理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近期由動物保護者用隱蔽攝像頭臥底拍攝。德國LPT實驗裡的猴子和狗自從錄像公布後,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 哈洛恆河猴實驗,毀掉了幾代猴子的幸福生活,卻挽救了千萬兒童
    但是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只有用」愛「去教導孩子,孩子才具備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在60年前,一位科學家就用一個非常殘忍的實驗證明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愛」的重要性!華生用嬰兒做實驗可哈洛去並不這樣認為,哈洛認為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只會傷害孩子,對孩子的心理以及情感造成負面影響
  • 殘忍和進步的矛盾 動物實驗震撼人類心靈(組圖)(1)
    殘忍和進步的矛盾 動物實驗震撼人類心靈(組圖)(1)   雖然活體解剖(vivisection)在字面上意謂切割活生生的生命,但是它包含所有有關動物的實驗,並且不只限於「解剖」而已.
  • 孩子的恐懼由何而來?約翰華生的殘忍實驗,印證了「條件反射」
    很多科學家在早些年就一直疑惑孩子的「恐懼」和「膽小」由何而來,但奈於人性的限制,他們無法用嬰兒和孩子來做實驗印證自己關於「恐懼情緒」的猜測。但偏偏有「特另獨行」的人願意打破常規,渴望用不人道的實驗來硬著自己腦海中的猜測——這個人就是美國的約翰華生。
  • 科學家將人類的「高智慧基因」傳給了猴子,最後不得不終止了實驗
    我們人類到底從何而來?關於這個問題,現代科學早已給出了明確的答案——人類與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大家都是由地球上原始的生物,在漫長的時間裡逐漸演化而來,如果追根溯源的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極有可能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
  • 這幾個心理學實驗,揭示了人性的複雜
    20世紀是心理學發展迅速的一個時期,在過去的100年裡,心理學家們進行了很多偉大的心理學實驗,其中很多實驗,揭示了人類本性中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問題。人類總是自以為對自己的了解已經足夠,然而boredpanda最近總結的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後,讓我們發現——人類其實真的非常複雜...
  • 孩子早期的「情緒記憶」,你知道多少?從殘忍的心理學實驗談起
    導讀: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經做過一個「慘無人道」的心理學實驗:實驗的對象是一名叫做阿爾伯特的小嬰兒,華生在他身邊放了小白鼠、小兔子等很多毛絨玩具,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讓阿爾伯特和它們建立親密的情感連接。
  • 心理學上一個殘忍的實驗,告訴我們養育一個孩子重要的是什麼…
    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以後,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感。寶寶的信任感主要來自母親或者其他的照料者。媽媽充分滿足了寶寶的需要,寶寶對周圍世界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信賴的,就能順利地發展下一個階段的成長任務,樂觀、積極地成長。信任感是寶寶人生發展的基石。弗洛伊德曾說:「自幼充分享受母愛的孩子一生充滿自信。」
  • 人類殘忍新論
    劍橋大學心理學家巴倫-科恩和美國哲學家戴維·利文斯通·史密斯分別用「同情心的損壞」與「去人性化」來解釋人類殘忍的行為。
  • 心理 | 哈洛恆河猴實驗:生存,需要關係的存在
    我想,孩子的悲催命運,固然拋棄他們的父母需要負責任,而孤兒院毫無人性的管理制度,才是罪魁禍首。人在來到這個世界第一刻起,就在尋找客體,這就是媽媽。如果缺少了與媽媽的關係,嬰兒的大腦與心理髮育就將停滯,甚至病變。從來沒有人敢用實驗來驗證母親與孩子分離後,孩子會如何成長——因為這種實驗太「喪盡天良」了。
  • 兩起孩子殺害父母悲劇的反思:教育中最不能缺少的是什麼?
    到底是什麼讓他們在正值壯年,卻命喪自己的孩子之手呢?我們這裡不從個案具體的原因做任何揣測,但從最後悲劇的結果來看,卻可以判斷,這兩個孩子對於自己的父母只有深深的恨意,再無半點「愛」可言。1958年,英國心理學家哈裡・哈洛曾做過一個著名的「母愛剝奪實驗」,也稱之為「代母實驗」:幼年的恆河猴離開了自己的媽媽,被放到了有「鐵絲媽媽」和「絨布媽媽」的籠子裡生活(實驗具體內容可以參考本公眾號文章「關於母愛,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錯的」。)
  • 被剝奪母愛的孩子,未來會怎樣?一個殘酷的心理學實驗揭開了真相
    一開始,人們對這種理論深信不疑,但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卻不這樣認為,於是著名的「恆河猴實驗」孕育而生,這個實驗也被稱為「母愛剝奪實驗」。整個實驗過程殘酷而冷漠,但卻無比真實地揭開了真相。研究人員將一群剛出生的小猴抱走,讓它們與自己的媽媽從此分離,然後給它們各自準備了一個籠子,裡面放著兩個「假媽媽」,一個是用金屬製成的,另一個是用絨布製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