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並居」浪潮已來,為啥農民不樂意?看完就明白了

2020-12-15 農村小小薇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三農知識的【農村小小薇】,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三農知識,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的發布「三農」相關常識

伴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步伐,變化也發生在各個方面,各種政策在農村接踵而至。而且還有一個政策,農民特別關心,那就是「合村並居」,相信很多農民朋友也都聽說過。而眼前這種大勢所趨,「合村並居」的浪潮已經席捲而來,那對農民究竟是好是壞呢?向下看,也許看完你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國家重視「農村-城鎮」的發展,因為它確實有很多好處。例如目前我國農村由於人口流失而存在的「空心化」現象,許多村莊的基礎建設已十分破敗,那麼「合村並居」就可以很直接地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這就保證了農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此外,在大方向上,我國的農業模式也面臨著轉型的需要,"合村並居"之後,更有利於土地流轉的進行,現在的"荒地"現象將得到很大程度的解決,並且在今後的農業機械化作業中將特別方便。而現在農村還面臨著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是養老問題,同樣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大家住在一起既不會那麼孤單又能互相照顧。

為什麼要在農村搞「合村並居」呢?

近幾年,由於大量的農民外出打工,而在許多地區出現了空心村現象,一座座宏大的村莊,只有機器為數不多的人居住,隨著大量人員外出打工遷移,空心村越來越多。而且合村並鎮,就是為了更方便農民的生活,將幾個空心村的居民聚集在一起居住,這樣既方便了他們的生活,也便於管理。

有的專家還指出,合村並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新農村建設中適應時代發展的一種農村發展趨勢,一般合村都是強配,這樣才能很好地拉動弱勢一方的經濟。而且這樣還便於集中管理,提高村領導班子的辦事效率,管理人員也可以精簡,有些碌碌無為的人可以清理掉,給有能力的人一個舞臺,讓他發揮一下手腳,帶動當地經濟,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

(2)為什麼農民們不願意合村並居?

我還和村裡的不少老人聊過,說我們村以後也可能會合併,因為現在已經有四成以上的人買房子出去住了。可是這些老人卻很抵得過合村並居,覺得還是在農村好。

一是合村並居以後生活不便。鄉下的人都很喜歡串門,而同村的人卻都是知根知底,大家有什麼事也會互相幫忙,平時也常串門。但是合村並居之後,有些人就不熟悉了,這等於村裡來了許多陌生人,這樣的生活他們也不習慣。

第二,以後的生活費用也會增加。合村並居後,一定會有一部分土地被放棄,即使以前的土地還可以繼續耕種,但由於路途遙遠,可能無法照管。而且那樣的話,農民的收入就少了,生活就一定會有起色。

以上是【農村小小薇】為大家介紹的,關注我,不迷路,了解更多的三農問題和知識,感謝你們的點讚,關注和閱讀歡迎下方留言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農村小小薇】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合村並居」浪潮已來,對農民是好是壞?看完就有答案了
    "合村並居"浪潮已來,對農民是好是壞?看完就有答案了隨著新農村建設腳步的加快,變化也發生在方方面面,各種政策在農村接連地落實。而有一項農民特別關心的政策,它就是"合村並居",相信很多的農民朋友也已經聽說過了。
  • 農村要合村並居,為什麼農民不願意住樓房?
    最近,山東的「合村並居」被議論的挺熱的,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顧名思義,「合村並居」的意思是合併村莊,把農民集中到一起居住。「合村並居」有什麼好處?村莊太過分散,規模又小,難以為村莊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質量。總不能每一個村莊都要修建一套公共設施,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從整體來講合村並居的好處就是:節約行政經費、盤活閒置土地、提高對居民的公共服務能力。具體到對農民的好處,主要是居住環境變好了,生活更方便了,生活質量提高了。
  • 「合村並居」農民可以以這幾條底線來確定要不要籤字上樓
    近期的「合村民居」引起了不小的熱議。在某一程度上來講,合村並居其實是件好事,至少初衷是好的。可是在推進過程中,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還沒向廣大老百姓說明白,說清楚何時何地建好新社區,就開始大面積拆除農民的房子、迫使農民上樓,拒絕籤字的村民遭遇田地被挖、斷路斷電、門口被放鞭炮、房屋玻璃被砸等,實際操作遠遠背離了初衷。
  • 李昌平:山東「合村並居」是「好事難辦好」 農民主體性地位被改變
    其中,以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的一篇《山東合村並居的真實情況》為代表,將山東多地推進合村並居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大面積拆除農民房子、趕農民上樓、對村民房屋評估和補償標準不一等問題剖析開來,一時間,公眾議論紛紛。記者了解到,圍繞「合村並居」問題的公共討論,不乏眾多學者、專家等觀點。
  • 「合村並居」新變化,叫停「一刀切」,上不上樓?農民說了算
    但是在推行合村並居的過程中,卻遭到了很多農民的質疑。為什麼農民會產生質疑呢,當地也展開了調查,具體還是在於這個方面。比如:合村之後有沒有聽取農民的意見,相關的一些信息是否有公開,拆遷以後農民如何妥善安置,種地不方便,農具沒地方放,就業的問題等等都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 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
    山東惠民縣「合村並居」工程被批形式主義,兩副縣長作深刻檢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國家為什麼要合村並居?一、山東」合村並居「被批是怎麼回事?惠民縣政府官方信息顯示,近一年來,該縣在胡集、魏集、麻店、辛店、何坊等多個鄉鎮街道大力推進「合村並居」工程,並提出將合村並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在拆除新建過程中,卻因操之過急、實施過程簡單粗暴被不少人詬病。
  • 農民倒貼10萬住樓房 合村並居你享受到哪些福利?
    這個周一的上午,多篇關於山東「合村並居」的文章和評論在朋友圈刷屏,其主要針對目前山東多地推進合村並居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比如,大面積拆除農民房子,不同意拆遷的村民,新建社區仍然八字沒有一撇;對村民房屋的評估和補償標準存在爭議;農民「上樓」的後續生計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最近山東正在搞合村並居試點,然而進行的好像並不是那麼的順利,房子被拆除之後農民還要倒貼10萬住樓房,居住質量大大降低,讓原本的幸福感也大打折扣,這樣的結果也違背了合村並居的真正意義。
  • 一個邯鄲60後農民,對山東合村並居引發的思考,您怎麼看呢?
    請點下右上「關注」,俺是回村歇歇,今天周末,咱就圍繞著這一段時間以來,關於山東合村並居話題,回村歇歇想把自己心裡話倒出來。雖然一介農民,但人生是什麼?人生要什麼?人生就這麼過去麼?還是應該怎麼過去此生,俺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所以兔死狐悲,看到山東合村並居,作為河北60後農民,擔心自己還能不能在村裡住20多年,到終老。
  • 呂德文:「合村並居」是一個中性詞,不存在「地域歧視」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就接連發文,直指「合村並居」政策推進過程中對農民權益的損害,認為「合村並居」成不了鄉村振興的樣板,地方政府這樣做是背道而馳。對此,觀察者網專訪呂德文研究員,就「合村並居」及基層治理問題和他做了深入探討。
  • 早年前農民羨慕吃肉住樓房,如今樓房建好了,農民為啥又不搬了?
    導語:早年前農民羨慕吃肉住樓房,如今樓房建好了,農民為啥又不搬了?,樓房也建好了,農民為啥卻不願意搬了呢?不管怎麼說合村並居的想法出發點總是好的,如果真的能實現,農民的生活環境也會大變樣,只不過農民對此有其他的看法,雖然說住進城裡確實能改狀況居住環境,但是住樓房又不是免費的,每個月除了水電之外的開銷還有物業管理費用,另外如果房屋存在小的差異,那麼農民想要住在大面積的房子還需要被差價,對於農民來說哪裡有那麼多的錢來補。
  • 合村並居問題,能否在民法典裡找到答案?
    近日,一些地方農村合村並居引起了輿論關注。所謂合村並居,就是把臨近的幾個自然村拆除,農民合併居住到新的社區。據說,推進這件事的背景是一些農村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基層負擔重,空心村比例高、土地浪費嚴重,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公共服務水平低,等等。
  • 「合村並居」會給農民帶來什麼?農民甘心住進樓房,還是安土重遷
    我的老家在就心裡原來的村子後面蓋了一個很大的小區,全是那種帶院的小洋樓,真的很不錯,我去看過,每家都有個小院,很人性化的契合了農民的生活習慣。不過也有的沒搬進去,原來的老村子還存在,好像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年,不得不說搬遷很人性化,沒有強拆強遷。超過多大年齡的老人好像還有什麼優惠,我奶奶過90歲了就享有這優惠政策。
  • 山東「合村並居」始末:山東領導班子迅速回應,官方要求整改
    如果上級政府官員把合村並居作為任務來推行,也應當追究法律責任。「合村並居」爭議5月12日,賀雪峰發表了《合村並居,何必拆農民房子?》一文,以德州市為典型案例,揭示了山東省推行合村並居過程中出現的種種亂象。
  • 【民法典】「合村並居」需要接受《民法典》的檢視
    地方政府主導的合村並居,需要接受《民法典》的檢視。 農村房屋是農民通過辛苦勞動積累的財產。今年,《民法典》的頒布,讓農民的權利受到更充分的保護。一些地區推行的合村並居,引發人們熱議和思考。恰逢百年一遇的《民法典》頒布之際,筆者試圖從法律的角度對上述政策進行分析。「合村並居」雖非新的現象,但這次力度之大,超出以往。
  • 如果無法叫停合村並居, 我們必須爭取什麼?
    他指出,合村並居實際上在山東實行已久,卻在近期突然引發大量批評,除了個別地方的工作有問題外,也表明外界對山東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與經驗缺乏系統性研究。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的合村並居是以縣域而不是村落為單位,來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這種產業化必然帶來合村並居的需求,未來這一需求還將擴大,朝著區域化方向發展。
  • 有些人不理解合村並居,弄清這些道理就懂了
    合村並居的背後邏輯是什麼?各方都應該懂,尤其農民。為什麼要合村並居?為什麼要盯住農民的土地不放?為什麼農民連宅基地都保不住?農民就非得上樓嗎?上樓有什麼好的?這些問題都是擺在當前農民面前的鬱悶事,別說農民想不通,就是很多知識分子也搞不懂。
  • 哀莫大於議題疲勞 ——關於「合村並居」運動的討論
    關於「合村並居」運動,有人讓我寫篇短文,說是要給農民和鄉村幹部看看。我的第一反應是,對於該運動本身,我沒有什麼要特別寫給農民和鄉村幹部的,原因有二。其一,我想說的,尤其是「合村並居」的利弊和對農村、農民、農業的影響,農民和鄉村幹部都知道,只是他們也常感無奈。
  • 受爭議的「合村並居」:搬上樓,以及今後的日子
    通過村民們的吐槽可知,當地在推動工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瑕疵,以致於農民對今後的生活保障沒有信心,對未來缺乏安全感。小超告訴記者,不是大家不支持,其實你只要做事公道合理,事情做得有眉目,讓村民看到希望,大夥還是願意配合「合村並居」的。按照惠民縣「合村並居」搬遷補償標準,正房每平方米補償700多元,偏房每平方米補償260元。
  • 學者王立勝:如果無法叫停合村並居,我們必須爭取什麼?
    以前一個村子的出產的東西就能夠滿足一個村落內部生存,產業化以後,如果村裡不種辣椒,那麼想要買辣椒,都要依靠更遠的地方。小農戶經營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就絲毫都沒有了。 所以,合村並居,必須爭取農民的主體地位不變。
  • 社科院專家:山東合村並居突然引發大量批評 到底有無必要?
    他指出,合村並居實際上在山東實行已久,卻在近期突然引發大量批評,除了個別地方的工作有問題外,也表明外界對山東農業農村發展的實踐與經驗缺乏系統性研究。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山東的合村並居是以縣域而不是村落為單位,來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產業化的,這種產業化必然帶來合村並居的需求,未來這一需求還將擴大,朝著區域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