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處在幼齡期時,會經常出現挑食的情況,每一頓飯都要花很久的時間哄寶寶吃飯,擔心他吃不飽會餓。然而寶寶往往吃一口就不吃了,這讓許多新手媽媽們摸不著頭腦,是不是孩子生病了,還是自己做的飯菜不好吃?
你是否也經歷過這一幕,精心挑選的食材,加上細煨慢燉的火候,傾注了滿滿的愛在其中。可是寶寶並不買帳,扭頭撅嘴就是不張嘴的樣子真是生氣又著急,究竟是哪一步出現了問題?是只有我家寶寶才這樣嗎?
營養學專家針對這一問題給出科學解釋:這種現象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的,家長不用太過擔心,寶寶不吃飯是有很多影響因素的,只要找對了方法,就能成功化解挑食的「毛病」!
食物的選擇權交給孩子
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小寶寶也是有叛逆心理的。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用筷子餵他時他會拿起勺子遞給你,想要勺子餵,拒絕用筷子吃。
這種心理就是自主權,雖然年齡小,但他也想自己做主選擇吃飯吃什麼,用什麼吃。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帶著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他想要通過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
他也會有自己的思維,只是還不會用語言表達,只能用行動來表現。如果家長強制寶寶吃一些他不想要的食物,他會產生反抗心理,偏偏對著幹,就是不吃。
這其實是在告訴父母們,不要再用強硬的方式讓寶寶吃飯了,也不需要妥協式地懇求寶寶吃一點東西,因為寶寶真正想要的是對食物的決定權。
家長可以試著擺放幾種水果和蔬菜以及肉類,寶寶看到了想吃什麼拿什麼,自己選的食物也就不存在不想吃的情況了。
改變烹飪方法
寶寶的味蕾要比成年人敏感得多,這就決定了寶寶對食物味道的靈敏程度要比我們更強,面對蔬菜,寶寶會更先嘗出菜葉的苦澀,而後知後覺的家長們卻一無所知。
母乳中也有一定的糖分,所以斷奶後寶寶們會更傾向於吃帶有甜味的食物,如果擔心寶寶吃太多甜食不好,不妨試試紅薯和胡蘿蔔,用食物天然的糖分更加健康。
研究表明,酸味可以中和苦澀氣味,想要寶寶多吃蔬菜的家長們,在菜裡加一些檸檬汁或者白醋,或許是種不錯的選擇。
調整進飯時的順序
隨著年齡的增加,小寶寶從剛出生對所有事物的好奇心,慢慢變為對某些具體事務的好奇了。比如玩具,爬行,模仿等行為,代替了對食物的執著,家長們這時會發現寶寶開始挑食了。
對於挑食,家長們可以從改變進食次序上來,湯類食物的營養元素比較多,蔬菜也很豐富,更容易被寶寶消化,可以在吃飯開始時先喝一點湯,等寶寶吃到半成時,再端出他喜愛的菜品,這樣可以讓寶寶對吃飯有所期待,避免挑食的問題。
輕鬆的吃飯氛圍
和大人不同,大人吃飯是因為養成了規律的習慣,也會因為餓了享用美食。小寶寶們進食是需要「儀式感」的,讓他們老實地在餐桌邊坐二十分鐘吃飯,是極其困難的,他們喜歡不停地動來動去,玩點什麼。
寶寶吃飯時,在他手中放一個經常玩的玩具,看著玩具寶寶更容易吃一些平時不喜歡但是對健康有好處的食物;另外,可以在食物的造型上做出改變,豆腐做成圓球形,黃瓜切成五角星形,寶寶看到會覺得新奇好玩,吃飯也會更加開心。
融入小孩子的世界
想要寶寶按照自己的方式吃飯,是很不現實的想法,三四歲的小寶寶在吃飯時會偶爾地說出幾個詞組,家長們可以利用好這些詞語,配合寶寶將情境延續,可以讓用餐情緒更高漲。
融入他們的語言環境,還可以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熟悉了寶寶的心理,才能更及時地發現需要在什麼地方做出改變,讓吃飯時間不再成為家長們的噩夢。
家有二寶育兒經總結:
小寶寶的挑食不愛吃飯都是有原因的,也會通過一些行為表現給家長們,可以把這些當作「暗號」,做出調整和改變;
吃飯的選擇權,用餐的順序,以及吃飯氛圍的輕鬆,都可以幫助改善寶寶不愛吃飯的問題,家長們也要注意觀察寶寶的其他表現,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